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甚解 > 第二章 宁国府 第一节 宁国府的宫廷隐寓

??作者以宁荣两门代指两宋王朝,借此隐寓两明及清王朝。不管是“代指两宋王朝”,还是“隐寓两明及清王朝”,宁荣两府就应该有宫廷的隐寓,而“丹墀”“宾天”两词的使用就体现了“宁国府隐寓宫廷”。

    “丹墀”在《红楼梦》中出现两次,全属“宁国府”;“宾天”出现两次,均属宁国府“贾敬”。出处如下:

    1.丹墀

    “尤氏等送至大厅,只见灯烛辉煌,众小厮都在丹墀侍立”(第七回)

    “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些空地”(第五十三回)

    2.宾天

    “忽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贾敬)宾天了。’”(第六十三回)

    俞禄道:“昨日已曾上库上去领,但只是老爷宾天以后,各处支领甚多”(第六十四回)

    词义解释如下:

    “丹墀”有两义。一是指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如《宋书·百官志上》:“殿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士。以丹朱色地,谓之丹墀”;唐·李嘉佑《送王端赴朝》诗:“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二是指官府或祠庙的台阶。如《说岳全传》第七回:“旗牌官领命,将五人传入,到丹墀跪下”;《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泰伯祠’三座门。进去一座丹墀。……中间是五间大殿,……殿后又一个丹墀,五间大楼。”

    “宾天”谓帝王之死,亦泛指尊者之死。如宋·叶适《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孝宗宾天,公困多毁”;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且先帝宾天,皇太后居丧,尤不宜召见亲王。”

    从以上词的多义来看,“丹墀”在《红楼梦》中的用法显得牵强,因为“丹墀”多用于宫殿、官府、祠庙之所,而在《红楼梦》中“宁国府”则是居住的宅第。“宾天”既指帝王之死,亦泛指尊者之死,这个在《红楼梦》中没有错误。

    第一章第一节表明“《红楼梦》是一部‘史书’”,第二节表明“四大家族中‘史家’象征‘史’”,因此我们来看看“丹墀”“宾天”两词在史书中的使用和意义。

    在二十五史(二十四史+清史稿)中,“丹墀”出现193次,专用于宫殿或帝王祠庙,“宾天”出现21次,专指帝王或皇太子、皇后之死,这说明“丹墀”“宾天”在史书中是专用词汇,即均是帝后级别专用。所以,从史的角度看,“丹墀”“宾天”用在臣子之家——宁国府中是明显的僭越,而将宁国府理解为隐寓宫廷(其中人物则隐寓帝王),则不存在这个矛盾。

    总之,因《红楼梦》所具有的“史书”意象,故以“丹墀”“宾天”两词在史书中的含义来看其在《红楼梦》中的使用,那必然得出一个结论:“宁国府”隐寓宫廷。

(https://www.tbxsvv.cc/html/84/84375/431943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