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六章
不过我在这里要插一句,赵匡胤死后,各种史料对于赵光义位置的记载很是值得商榷,在不同的记载中他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当然了,不是他有什么化影分身术啊,之所以这样被人乱评价,全都是他因为他自己闹的,五代国史,也就是讲赵匡胤的史料,他看着不得劲,里面没什么自己的功劳,所以就被他自己改的面目全非,以至于后人怀疑不断,各种证据,各种怀疑,各种论证,各种推翻,导致了这段历史的极度模糊。
我们一会再说他的位置问题,我们先把目光转回到王继恩身上,这位大内奸得到太后的指令后,马不停蹄的去报告给自己的原主人晋王赵光义,这一路连跑带颠,再加上刚刚下了大雪,而且这位王大人本身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他体力不怎么样。气喘吁吁的跑到了晋王府的门前。
等他到了晋王府门前,忽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跑近一看,那身影正是宫中御医程德玄,来来回回的踱步在晋王府门前,似乎在焦急的等待着什么。
王继恩见到他,忙问‘你在这儿呆着干什么’
程德玄赶紧回答‘二更天的时候,有人把我叫了过来,所以我就过来了,结果此处空无一人,这大半夜的,我也不敢敲晋王府的门,所以就一直拖到现在’
王继恩不跟他啰嗦,甩出一句话‘宫中出大事了,快和我进去’
响声惊动了赵光义,当他得知赵匡胤驾崩这件事以后,大惊失色,对他们两个说‘这件事我还要和家人商量商量,你们等我一会’
说完,赵光义退到内宅,王继恩和程德玄是左等赵光义也不出来,右等赵光义也不出来。最后把王继恩逼得没办法,闯进内宅,说了关键性的一句话‘晋王,您还犹豫什么,机不可失,再拖延下去,此事必为他人所有。’
赵光义似乎下定了决心,一咬牙,离开晋王府,面朝皇宫走去,此一去,有去无回,有死无生,绝不回头。
赵光义和王继恩一起来到皇宫,此时的宋太后正坐在宫内,忽然听见外面穿来一阵阵脚步声,心中不禁有了一丝丝窃喜,连忙问道‘德芳,是你来了吗’可惜,让他失望了,王继恩似乎是想调侃她‘太后,晋王到’
愕然,满脸的愕然,一切都完了,宋太后哭倒在赵匡胤尸身之前,但现在这个面前的死人已经不能在保护她的一切了,当赵光义出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大宋的一切都将进入到到他的手里,她以近乎哀求的语气对赵光义说道‘叔叔,我们母子的一切都交代在你身上了’
赵光义边哭边说‘共保富贵,莫担心’
以上就是宋史对于赵匡胤死后所发生事情的一个交代,但历史上不仅仅只有这样一个记载,还有很多不同的记载,比如有一种说法,赵光义在雪夜时,他并不在赵匡胤身边,是死后,宋太后叫他过来的,说法很多,但是统统都与一个人有关,晋王赵光义,而他也是最值得怀疑的人。
现在我们回头,来具体的分析一下赵匡胤的死因,首先,在怀疑任何人的死因前,我们都先考虑到他自身的原因,是不是病死或是其他什么自身的原因,那么这里的问题也就产生了,赵匡胤是否有可能是病死的呢?
并不否认,有这个可能,而且还不是小的可能,可能性极大,我们在之前介绍赵匡胤的时候就说过赵匡胤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过度酗酒,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他的很多著名事迹都和酒有关,所以,赵匡胤身上有什么急性病的可能不是没有,而且当日雪夜,他又是喝酒,很有可能是在喝酒的时候急性病犯了导致的死亡,这个观点我们暂且不否定,先放在这。
第一个可能是自己身体的原因,第二个可能就是外界的原因了,赵匡胤死于谋杀,那么谋杀他的会是谁,种种史料和证据都推选出了一个最有可能型的人,晋王,赵光义。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我们现在假设的情况是赵匡胤死于他杀,那么赵光义就有以下几点值得怀疑之处了。
首先,赵匡胤的死属于是暴毙,而正是因为他的暴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没有解决,也就是皇家最为忌讳的继位问题。
因为在这之前,赵匡胤从来没有明确指明过,他死之后,谁是下一任君王。
其实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在这之前,赵匡胤的的确确是让赵光义做了开封府尹,这是一种态度,表明了赵匡胤是想把皇位传给赵光义的,因为走上开封府尹位置的一般都预示着会成为下一任君主,当年郭威就是让柴荣做的开封尹,最后把位置传给了柴荣,那么现在赵匡胤仿照郭威,是不是也预示着他将传位给赵光义呢,不然,开封尹只是一种表示方法,最多也只能算是一种预示,在赵匡胤没有真正立赵光义为皇太弟的时候,赵光义依旧还没有得到一张保险的船票。
那么为什么赵匡胤有传位给赵光义的预兆,却一直都没有传位给他自己儿子的预兆呢,真是他们兄弟感情坚不可摧?在这里,我觉得这并不是赵匡胤的本意,而是被迫的无奈之举,这件事要追溯就要追溯到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的身上。
我想有一个名词,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这与赵匡胤,赵光义,以及赵家子孙的牵连很大,传说中,杜太后在临死之前,曾经和赵匡胤有一个盟约,史称‘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的真假一直都存在很大争议,对于它的真假问题,我们稍后再提,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件事的大致意思。
那是在杜太后将死之际,赵匡胤跪在她的床边哭。
杜太后支撑起无力的双眼,问了赵匡胤一个问题‘儿啊,你说,你是如何得到的天下’
赵匡胤哭着答‘都是仰仗父母之福啊’
杜太后摇了摇头‘不,你所以有今天的位置,就是因为柴宗训的年纪太小,你才有了可乘之机,所以你要记住这个教训,绝不可让国家领导人的年纪过小,这样吧,你离世后,就把位置传给你弟弟光义吧’
赵匡胤连连点头,泣不成声。
这段有关金匮之盟的描写是在宋新史中记载的,是在赵光义登基五年以后,赵普为了重新归位而提出来的,真实性有待考证,我们稍后再分析此事的真假。
但这件事可以表明的是,赵光义是有杀人的动机的,赵匡胤给赵光义开封府尹,却不封他为皇太弟,犹犹豫豫,导致了赵光义的杀心,这是极有可能的。
再有一点怀疑赵光义的理由,就是来自宋朝的不友好邻邦辽国的记载,辽国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国家,在他们自己的国史中,任何失败都很难看到记载的影子,但是对于他国的过失,却一阵见血,毫不留情,而他们对于赵光义的继位,只有一句话,赵炅篡位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57628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