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白话大宋朝 > 第二十六章 节度使们的悲哀

??

    第二十六章

    什么是执行力,有了想法没人监督是不会有执行力的,只要有利益在,就不要妄想人们会自己遵守规矩,赵匡胤为了防止这些节度使们耍小心眼,他特地设了一个官位,转运使,一个新的官职,这个官职的人选一旦被选出来后,就会被派到各个地方上去,而转运使的权利,就是监督地方的财政,税收和盈余,专门管节度使私自扣押赋税,不过,到后期,这种制度基本就没什么用了,两个人勾结一气,有钱大家一起赚,这就成了一个吃干饭的职位,不过没有关系,像这类职位在后期会越来越多的,政府财政也大部分花到这群没用的人的身上,不过暂时,它还是有用的。对于地方上来说,有钱相当于有两样东西,第一个,是有生活物资,比如米,面,油,盐,木材,石料等等,再有,就是单纯地指,拥有大量的金属货币,在五代时期,由于‘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导致各个地方上的节度使们都有自己私铸的钱,一没钱了,就可以自己开炉自己印,反正也没人管,而那时铸造的主要的钱,是沿用了唐代时期的钱,年代久远,劣钱无数,赵匡胤也知道这件事,以前他管不了,现在这事就不行了。赵匡胤一看,这么多铸钱的,这还了得,既然要收地方的财权,那就要收的彻底,赵匡胤决定,从今往后,地方不许再私自铸钱,铸钱的权利只有中央才有,赵匡胤把这种统一的货币,称为宋通元宝,在这几个政策的威力下,地方的财政大大缩水,但这还没完,因为地方上还有一个权力也是来钱的好道,那就是,贩卖百姓必用品,大部分的百姓是穷的,所以像什么金,银等等饰物是很不好做的,穷苦百姓们也不会买,但是,像柴米,油盐,这些必备之物,百姓们即使再穷,也要买,地方上的官府通过贩卖这些东西,也能从百姓嘴里抠出钱来,赵匡胤对此事处理的很简略,‘从此以后,地方上禁止贩卖民用重要商品,还列出了不许卖的商品清单,像什么盐,酒,茶,香,这些都不许私自贩卖,一律由国家统一订价,统一出售,并且为此事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一旦发现私自贩卖这类商品的,超过一定数量就处死。

    这些就是赵匡胤对于地方上财政的一种总体上的管束,当然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永远是贪的,官员贪污是一个永远不会变的真理,千里做官只为钱,于是,很多的传奇贪污法也就接踵而来,在这里我们就不举例了。不过说归说,其实宋朝是还一个很廉洁的朝代,官员中贪污的并不多,这倒不是官员们的觉悟有多高,而是宋朝的工资特别高,而且到了后期,地方的官员还会有自己的封地,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了,到了该到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说到这几个政策,赵匡胤把地方的财权大大削弱了,地方上的养兵就成了一件困难事,而赵匡胤也没有因为他们权利的缩水而有收手的准备,他还要继续剥夺地方上的权利,尽可能的把所有的权力都发在自己的手上,戒指只有戴在自己手上才最安心。收了兵权和财权,赵匡胤还要收一收地方上的行政权,在古时候,交通不便,很多地方的节度使就变成了土皇帝,在五代时期还有很多节度使真的变成皇帝的事,就好比蜀地的孟知祥,我们日后讲到赵匡胤平属地的时候,会着重说一下他的故事

    在赵匡胤的心中,土皇帝是不行滴,皇帝只能有他自己一个,行政权?别做梦了,于是他就收取地方上的行政权,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支郡,这里的问题是,什么是支郡,在五代时期,由于国家过于纷乱,皇帝过分的频繁,导致很多土豪恶霸相继产生,很多今天被封的节度使。第二天,皇帝就被干掉了,节度使的选择就是要么变成皇帝,要么变成下一个皇帝的节度使,这么一乱,原来的节度使们就大多不安心于自己这一块小地盘了,很多州的节度使就霸占了周围的几个州,虽然他们并没有被封到那块地,但那块地的实际使用权却是这些节度使,赵匡胤绝对不会希望这类事发生,他是一个对现实很敏感的人,他很注重实际,这些节度使的地盘比实际的大,即使在名义上这些都是他的领土,可是实际上却是由另外一群人操控,这令他很不爽

    其实自古以来,解决一种权利过大最好的方法不是撤除,而是分权,赵匡胤对待禁军将领用了撤除的方法,而对待节度使,就用了分权的方法,这个略有复杂,让我理一下程序。首先,是分权,虽然节度使的兵权,财权等等都被削弱了,可是军权,财权都还在节度使的手中,虽然他们的军事实力下降了,可大权还在,赵匡胤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他做了一个决定,叫做‘文臣知州,朝官知县’就是从中央选取官员,派到各个地方上去管理,无论兵还是民他都能管,名为去帮助节度使们,实际就是和他们分权去为了更好地削弱地方的权力,赵匡胤决定再加一把劲,一起把节度使任命地方官的权利也夺过来这件事的起因又要从我们的老熟人付彦卿说起,符老爷子到了晚年,头也混了,眼也花了,道也走不了了,可谓是越老越糊涂,地方治理的也越来越差,于是就有人把这件事报道了中央,赵匡胤一听,天赐良机啊,借着这个坡他就下驴了,一道令下,从今往后,所有地方上的官员,节度使都没有权利去任命了,中央会派人去管。赵匡胤实在是太小心了,对于派去的官员,他也不放心,为了防止他们和节度使混熟了,在穿一条裤子反过来糊弄赵匡胤,他又下了一条命令,所有的地方官员,三年一调任,和武将一个待遇。之后,赵匡胤在地方上设置通判,就是去牵制地方节度使【也叫知州】的权利的,他们没有固定管什么,只要是知州管的,他们都管,事无巨细,只要知州要做一件事,都要向他们打报告,得到通判的签字以后才可以去办,这样,知州的权利又缩水了,所以在那个时候,每个到地方的通判都会牛气哄哄的对知州说‘我监州也,朝廷派我来监汝’

    后来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曾经写过一件事情,来表现出通判的影响有多大,我们简单说一下,讲的是‘有一个有钱人,到中央做官,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特别爱吃螃蟹,有一天,他要被调到地方去,于是就有人问他,你想被调到什么地方去啊,他想了想,回了一句‘只要这个地方有螃蟹,没有通判,无论是哪,我就能去’一句笑谈,不过这确实可以看出来通判的影响力

    在这些重重地击下,地方的权力其实已经十分缩水了,但是赵匡胤还没有结束,他还要收一样权利,司法权,这个收取在我看来最强势、首先,是所有地方上的死刑犯全部复查,之后,告诉那些当地的将领,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可以放假了,地方的治安不用你们管了,赵匡胤又设立了一个职位,叫做县尉,以后地方的治安就全都交给他们了

    最后一步,设立司寇院,本来在地方上,并也不能节度使一个人带,节度使们就选一些心腹,派到马步院,这些人掌管军权,同时还负责审理案件,赵匡胤把名字给改了一下,叫司寇院,派的都是那些新及第的进士来管。

    一通整改过后,地方上,军权少了,财权少了,自己的官司自己说了不算,自己的百姓自己管还的经过别人的同意,地方的权力深深

    的被赵匡胤把握在手中,赵匡胤一代武将,能有如此头脑,令人胆寒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57624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