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在这样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培养了李筠的作战能力,让他成为了一个能够独档一方的大将,可是这天下的事,有利就有弊,在李筠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一颗毒瘤,就是他那骄横跋扈的性格。他性格非常的不好,不服皇帝,但是柴荣和赵匡胤的前期都容忍了他,我们不用不忿。可以想一想。在那个年代,烽火连天,战乱不止,能找个好的守边人真心是不容易,作为一个领导更是不容易,既要担心守边的将领能不能守住,还要担心会不会有威胁,既要养着,又要防着,而性格就成了一个次要因素说实话,虽然我们谁都没当过皇帝,但我们应该可以理解,皇帝这个工作真心不好当,享受的权力是很大,可付出的心血更大,利弊权衡,全看君主的心性。而如果不去考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当皇帝的就很危险了,指不定会在哪一天的晚上,自己的脑袋不知不觉的被人搬的家,皇帝难,大臣也难,百姓更难。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既享受权利,又不用尽义务的人,守边人不容易,有点坏脾气也很正常,对于后来的赵匡胤来说,虽然他也知道这些,但对于守边人的态度依然是包庇,对他们那些可以原谅的过错都予以原谅。反正不管皇帝那边怎么说,对边境将领们有什么样的态度,柴荣对李筠,算是不错了,而且柴荣也表现了他该有的容忍,我们在这里可以先简单说几点来看看柴荣的容人之量,我们也应该知道领导不是那么好当的,首先李筠做的第一件事,是他私自用国家的征赋,也就是把本应该上交国家的钱自己给扣下了,自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是不算什么,错误也谈不上,因为本来边境就不富裕,而且大将们常年驻守,多少给点好处也是应该的,而且像这样的事到了赵匡胤朝,赵匡胤为了方便,直接告诉边境将领可以扣留赋税,那时候这就是是很平常的事了,现在李筠这个错也算是比较轻的,我们在这对它不予多说。我们说下面这一点,这是比较重的一点,他私自收留那些江洋大盗,国家的通缉犯,什么山寨的寨主,湖里的老大,各种国家通缉的大案犯。像这个问题可就不比之前的那个问题了,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一个国家无论治安多么好,总会有人闹事,大一点的就可就会惊扰到国家内部,尤其是五代那个混乱的时期,那可真是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山寨遍地是,这些人不是那些小偷小摸的小贼,而是举国闻名的大型贼,‘巨贼’代表的就是今天的恐怖分子,是百姓的对立面,对于这些人,柴荣的命令是必须抓。尤其是那时是柴荣当政。我们不要忘了,可是可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五代十国,柴荣当政,他被后人称为五代时期的第一名主,所谓明主,就得国内国外两手抓,不能光顾着统一全国,百姓疾苦也得管。第一名主就不能光管理国土问题,百姓问题也是大问题,对亡命之徒,柴荣也是下很大的心思去抓,到李筠这,出问题了,在李筠的干扰下,实际情况却变成了那些亡命之徒本来是在柴荣警卫队的追捕下,纷纷想逃向国外,可还没出国,就面对着李筠的地牌,大家正发愁怎么过去,李筠面带笑容的伸开了双手,然后发话,你们都不要过去了,今天你们就在这吧,我给你们饭碗,帮你们挡警察,给你们官做,这里就是你们另一个家,请大家不要想妈妈。这往小一点说算是什么,收集亡命之徒,,文言点叫颇积亡命,收买人心,这算是比较小的罪过,可是这种事情如果往大了说,那就叫对抗中央,对抗政府,是反动分子,而李筠就是这帮反动分子的头,而且他还是拿国家俸禄的官员,官员勾结土匪,你要干嘛,像这种事情如果要到今天,早拉出去干掉了,这件事柴荣也知道,但他依然没有什么动作,就由着李筠折腾可李筠却没有领会到柴荣的容忍,越做越过分,在这之后,他又干了件更大的事来挑战柴荣的耐心,这件事也算不给柴荣面子,是他把皇帝大人派来的监军使给抓了,为什么说这件事很大,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监军使,说白了,这个职务就是皇帝对你不放心,派个人来监视你的,来的人往小了说是一个监军,一个官职,往大了说那就代表了皇帝,这个位置名义上比李筠小,可在实际中既可以比李筠小,又可以比李筠大,但李筠没有管那一套,所有人,敢惹老子,抓起来,管你是谁,谁也不好使,这是我的地盘。潞州就是一个天高皇帝远,他成了那真正的皇帝。柴荣知道了这件事,很生气,可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表面上说他几句,实际上,不痛不痒,李筠依旧为所欲为,就在这种环境中,造就了他骄横跋扈的性格,现在,他就要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代价了,赵匡胤登台了,其实赵匡胤开始也很无奈,他也不想惹李筠,本来他的政策就是怀柔,再加上李筠的特殊地位,他也不太好去碰他,于是,他对李筠进行了丰厚的奖励,他派了使者,到了李筠的地盘,想要加他为中书令,李筠看了看使者,哼了一声,拒不受命,搞的使者很尴尬,结果,手下人看着也有点不太像话,就悄悄的对李筠说,‘大哥,天命不可违,现在人家赵匡胤当了皇帝,天下就是人家的,人家就是天命,我们何必和天命过不去呢’手下小弟一顿嘀嘀咕咕,才算是把事情给搞定,李筠极不情愿的跪了下来,接受了诏令。现在就该第二步了,无论李筠是多么不愿意,多么讨厌赵匡胤,多么讨厌这个使者,可现在他也是个臣子,人家使者是中央来的,怎么说也得要意思意思,请人家吃顿饭,李筠也没那么不给力,到底是摆了一桌酒席,请人家吃饭,按照常理来说,这应该是一顿很隆重的宴席,中央领导会见地方最高统领,多么和谐,可是李筠偏偏觉得这样太和谐了,非要搞出点花样,在大家吃的正爽的时候,李筠叫过来一个小弟,叫他去准备点东西,增加点酒席气氛,嗯,没错,酒席气氛确实因为这件东西变得更彪悍了过了一会,奉命去拿东西的小弟回来了,他去拿的是一张老领导郭威的画像,李筠一看画像,马上就摆出一副想家的痛,心中涌起阵阵难过,他是一哭二闹三。。。额,是先拜后哭,那叫一个凄惨啊,台上中央的领导都懵了。气氛顿时诡异了起来,李筠手下的小弟们也觉得事情太过了,看着李筠,又一回头看了一眼中央领导,领导脸都气绿了,小弟们赶紧给李筠打圆场,说我们这个领导啊,酒力不行,喝多了,您千万别和他一样,他一喝酒就好误事等等,一大堆,中央领导也很有素质,【要敢没素质,当场就可能脑袋搬家】,他也没说什么,谁也不是傻子,今天的事谁看不出来,不过事情既然都都已经到了这一步,还能说什么,只能借坡下驴,说一些注意身体,少喝点酒的鬼话,草草结束了这诡异的饭局。咱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看看最后倒霉的是谁,几天后,他甩手回开封了。这件事很快就以光的速度传了出去,同时传到了两个皇帝的耳朵里,第一个知道的,是北汉的皇帝刘钧,其实我写北汉都快吐了,国家不大,还老挑事,每次都打不赢,有点风吹草动他先动,打了就输,输完就降,降完再打,打完再输,真可谓把不要脸的精神发扬的淋漓尽致,不过反过来我也挺佩服刘钧的,也算他为国家利益呕心沥血吧。这次,他又发挥往年的风格,听到风声了,刘钧一想,这里边有事啊,明显李筠和赵匡胤不是穿一条裤子的,他预料肯定李筠定有谋反之心,正好,这是一个机会,他想反攻大宋很久了,一旦大宋北防的变成自己人,那宋的北大门就会向他敞开,他可以带领精锐奇兵为自己得一块更大的地盘。于是立即写信请求和李筠共同谋反,共立大业,本来,他以为李筠肯定会把这件事埋到肚子里,悄悄的进行,打枪的不要,悄悄的进村,可李筠却干了件让他后悔自己怎么长得脑袋的事,得到信后,李筠看了看,他也有谋反之心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封信一旦暴露,将会惹来麻烦,可他却没有将这封信销毁,而是做了件及其相反的是,他直接把这封信转交给了赵匡胤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57623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