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白话大宋朝 > 第十章 我的心很‘柔软’

??

    第十章

    就这样,在赵匡胤的怀柔政策下,一大批中下级官员纷纷投向新朝,承认新朝,高级官员也大多承认了新朝,五代时期真是太乱了,这样一个明显的兵变,居然没有一个忠臣赶来救后周,可令人欣慰的是,也并非所有人都对赵匡胤俯首帖耳,毕竟,曾经同朝为官的同志,今天变成了领导和下级的关系,甚至以前赵匡胤的领导变成了赵匡胤的下级,是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觉得难堪尴尬。可赵匡胤为了自己的大业,就必须忍下这一切,在所有这些不服赵匡胤的人中,以宰相范质最为严重,在赵匡胤称帝那一天,范质十分悲痛,国家灭亡,虽然没有死人,但灭国之痛还是在他心头萦绕难以散去,可他还来不及太过悲痛,赵匡胤就已经派人来‘请’他,不得不去,必须去。他也的确去见了赵匡胤,在赵匡胤面前,他很不给赵匡胤面子的问他‘先帝养太尉如子,今尸骨未冷,奈何如此’这种情况下,是个皇帝都会下不来台,本来,赵匡胤就很害怕这个问题,其实凡是历史上的大人物,英雄或者是枭雄,也许在当时那个世界上没有他怕的人,但是,大部分的这类非常人都有一个弱点,害怕后世对自己的评论,所以在他们的生前,就要竭尽全力把自己的一些丑事掩盖起来,所以虽然赵匡胤的兵变对整个五代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毕竟皇位的来源是在有违人心,如果说是郭威和柴荣曾经有意害他,他今天兵变自己当皇帝倒还有情可原,可事实恰恰相反,郭威和柴荣都及其重视赵匡胤,对他加以重用,可以说,赵匡胤你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家郭威和柴荣给的,本来,他就极力想回避这个问题,今天,一个下级说出这样让他难堪的话,他本应该杀他来杀鸡儆猴,可是,如果你要是相信的话,那我就很伤心了,我说了这么半天,大家应该早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赵匡胤的手段是怀柔,在一团温和的情况下解决事情,不要战争,不要杀戮,不要伤害,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这是文明,是进步,有些人说,中国自从安史之乱后,就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代,不再有和平,温柔,但在我看来,宋朝的建立,为历史添加了一份平静,多了一份和善,,这是民族的大幸,历史的大幸,所以无论赵匡胤的皇位是如何得来的,我都要在这里说一句,这是正确的,无畏的,所以他看了看范质,叹了口气,‘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是,六军绑架我,非得让我来做这个皇帝,我也很不情愿啊,要不,你给我出个主意怎么样,你怎么说,我怎么办’当时就把范质震那了,半天没说话,很快,赵匡胤便解决了群臣,以前后周的旧臣们,几乎都没有下岗,全都继续在这个舞台上行动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赵匡胤对于后周那些已经退休官员的态度,本来,旧臣没下岗就不错了,以前的退休官员就不归他管了,可他还是管了,以前后周怎么对待这些退休官员,他就怎么对待,一点没说把他们的退休奖金收走,没收他们的财产,让他们统统滚蛋,该要饭的要饭,该流浪的的流浪,爱死不死,这要是朱元璋,还有可能要扒人皮,晒成肉干,可以说,赵匡胤仁至义尽了,完全不必在都做些什么了,,旧臣安排完了,接下来,还有一批人要安排,别忘了,赵匡胤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都是靠那些往他身上披黄袍的人支持的,他有今天,这些人的功劳是大大滴,所以,他们,赵匡胤一定要管,该升的升,该赏的赏,该重用的重用,具体怎么个重用,很简单,掌兵权,在冷兵器时代,兵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谁有兵,谁就是老大,赵匡胤把殿前司和侍卫司的老大都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像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都掌控了兵权,而且,为了更好地控制他们,他还和这些官员中的某些人变成亲戚,像高怀德,就娶了赵匡胤的妹妹【那个拿擀面杖打赵匡胤的人】,哎,也苦了高怀德了,但愿他一生平安,,解决完这一切后,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对于一个国家来言,能不能长久的保存下去,关键看百姓们支不支持,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日本人惦记中国几千年了,就是占不了中国一寸土地,因为中国人不欢迎他,来一波,死一波,哪怕拼人数,他也不行,所以我们很坚挺,赵匡胤明白这个道理,大臣们固然很重要,但他们只属于这个帝国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大部分是那些百姓,只有百姓支持,这个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什么五代这么乱,因为没人在乎老百姓,大家都在抢地盘,没空搭理老百姓,所以,君臣离心,臣不忠主,所以,五代混乱,百姓流离失所,但这一切,都会在赵匡胤的手中改变,,第一,攻城之日,严禁士兵抢劫,回想当年,郭威攻城之日,放纵手下在京城中烧杀抢掠十天,这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也是赵匡胤不忍看到的,所以严令禁止抢劫,可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不怕死,总有人闹事,赵匡胤把这些闹事的统统干掉,并且,百姓的一切损失都由国家来赔偿,另外,赵匡胤还改革了漕运制度,所谓漕运,也可以说是徭役的一种,就是修河道,以前,国家征用百姓修河,什么都不提供,吃的,穿的,用的,全是百姓自己带,到了赵匡胤这里,一切都改变了,来修河的,什么都不用拿,只要人来就行了,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切由国家提供,这个政策大快人心,而且,不仅仅是在民用上,民生上,赵匡胤也下了很大功夫,在这几年里,华北地区年年丰收,可对于谷农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可能含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丰收了还不好,我们知道,无论什么事都有一个度,丰收是很好,但丰收大了劲那就不好了,更何况是连年丰收,谷物太多了,导致粮价下降,谷农卖不出去,眼看过年就要靠啃这堆稻谷过去了,赵匡胤下令了,这些谷农的粮食由国家高价购买,这一举措深得人心,谷农们击掌相庆,这时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啊,于是,在大宋初,整个国家显示出一种多年未曾出现的宁静,没有战乱,没有杀戮,没有死亡,大臣,百姓,都在赵匡胤的手中服服帖帖,所以,赵匡胤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帝王,出色的将领,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可是,这个世界上从来都存在这样一类人,他们没事找事,没茬找茬,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没有战乱就非要制造战乱,这种宁静,很快就要被一个人打破,这个人,曾经出现在本书中,他叫李筠,大家可以看看前面,在高平之战的时候,我们讲到过他,我还特意注释了他,让大家记住这个人,以后他有大用,虽然不是什么好用,但至少对我来说,又有东西可写了,历史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精彩,所以我还是要感谢他那么这位大哥究竟是何须人物呢,有如此大的胆量,敢于挑战赵匡胤的权威,要知道,赵匡胤的威名早在高平之战和三征南唐的时候就已经响遍天下,当时谁要说不知道赵匡胤,就好像你今天不认识毛主席一样,而李筠也不是傻子,一定听说过赵匡胤的大名,那么,李筠究竟是什么人呢,其实他本名并不叫李筠,而叫李荣,为什么要改名呢,因为和当时的皇帝柴荣重字了,要知道,古时候,这是一件很忌讳的事,别说什么功臣了,就算是皇帝的亲戚也不好使,就拿近的来说吧,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就因为和赵匡胤重字,后来改名叫赵光义,很麻烦,当年写‘过秦论’时,因为当时的皇帝是李世民,所以‘使六国各爱其民’变成了‘使六国各爱其人’所以古时候这是一件很遭忌讳的事情,于是,李荣同志一变身,就变成了李筠,要说起这个李筠,还真不是个简单人物,怎么说呢,他属于后周的开国元老,功臣,死党,早在郭威时期,他就跟着郭威打天下,历经三代,属于后周头一辈的元老,劳苦功高,在赵匡胤还是一个小头目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做了禁军头领了,是名符其实的老一号,而且,他的工作位置也很特殊,他所管辖的地界在山西那一片,古时候管那里叫做潞州,这个地方相当的不太平,北面要直面北汉和契丹,是名符其实的人间地狱,战场之上,无人能掌控自己的生死,一个国家的边界地带,更是如此,这里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逢年过节还互相看望,大仗很少,小仗不断,而李筠正是管理这一片的老大,常年驻守在边境的第一线,经常面对北面敌人的第一步攻击,可以说,这么多年,为后周立下了汗马功劳,李筠打仗是一把好手,他打仗有一个特点,总结起来可以这样说,敌退我进,敌进我守,就是说他打仗从来不硬打,总是搞偷袭,敌人一走,他就开打,敌人一来,他就守城,任你外边乌龟王八蛋的叫,就是不理你,全当是狗叫,所以这么多年来,北边一直很稳定,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57623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