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就在日本朝廷讨论如何答复蒙古国书的同时,大规模的求神拜佛活动早已拉开了帷幕。
本来文永六年(1269)是后嵯峨上皇的五十岁大寿之年,对古代日本人来说,能活到五十岁,哪怕贵为天皇,也是值得好好祝贺一番的大喜事。庆祝活动的准备工作早在前一年就已经着手,但现在看来是不行了,蒙古人搅局来了。
古代日本人从中国引进了天人感应思想,而且貌似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日食月食啦,水旱灾害啦,天上有扫把星飞过啦,有陨石掉下来啦,凡此种种自然灾害或者自然现象,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有外敌入侵,那一定就是朝廷政治失德、天神震怒的表现。既然如此,你还庆贺什么生日?还不低调、低调、再低调,赶快祈求神灵息怒吧!
二月十五日,朝廷向贺茂神社进献了神马(不清楚这个神马到底是神马东西)和御剑,祈求当年化身八咫乌带领神武天皇平定大和国的神灵贺茂建角身神能够再次显灵消灭外敌。
二月二十五日,朝廷派遣奉币使到“二十二社”献币,这个奉币使是日本朝廷遭遇重大天灾人祸时派遣到二十二所大神社进献物品的专使。
三月上旬,朝廷下令全日本的所有寺庙、神社每个月集体祈祷一次,希望通过这样的祭祀,提醒丹生明神、八幡神、不动明王等日本神话中的战神能够不懈怠于战斗。
四月十三日,朝廷派遣敕使到伊势大神宫祈求天皇家族的祖先神天照大御神降福于他的子孙,帮忙击退强敌。
到了十月,后嵯峨上皇觉得光是不举办生日庆典还不足以赎清自己的罪恶,干脆就在大觉寺出了家,成为法皇,祈祷以一己之身代替国家承受上天的惩罚。
此外,他还举行炽盛光法和五坛大秘法等规模空前的大法会,以求神佛镇护国家。
日本朝廷搞这类封建迷信活动可谓“尽职尽责”,几乎月月都有,直到二十多年后的永仁年间还有派遣大臣到神社祈祷“异国降服”的相关记载,而那时候的元朝应付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都已经自顾不暇了。
第十一章十八岁的日本国王
再来看看幕府方面。
公元1192年,源氏武士家族的首领源赖朝击败公卿化的武士家族平氏建立了镰仓幕府,以天皇为核心的日本朝廷逐渐失去了权势。但镰仓幕府的性质本来就是若干个强力武士集团的联合政权,到他的儿子第二代将军源赖家接班的时候就已经无力驾驭跟随他老爹起家的那些资格老、实力强的武士了。源赖朝的老婆北条政子在源赖朝死后虽按照当时的惯例出家为尼,但作为新任将军的监护人掌握了幕府实权,时人称为尼将军。
从中国历史来看,大凡女人要控制核心政治自然都得依靠娘家人,日本历史也是如此。北条政子大力提拔娘家子弟担任要职,将兄弟子侄安插到各个要害部门之中。
从此,北条氏以外戚身份实际掌握了幕府政治的实权,代代世袭幕府执权一职,形成了所谓的执权政治。在这一政治体制之下,幕府将军反而沦为了傀儡。北条氏的嫡流一脉被称为得宗,而得宗家的嫡长子世袭执权一职。
北条时赖继任第五代执权之后,继承父兄遗志,一方面,继续压制朝廷势力,挫败上皇和法皇重新恢复天皇实权的企图;另一方面,通过平定“宫骚动”,发动“宝治合战”,肃清了幕府内企图恢复将军权威、夺取北条氏执政地位的三浦氏一族等反对派势力,进一步巩固了北条氏的专政地位,将得宗专权推向顶峰。
潘阜使团抵达大宰府的时候,担任幕府执权的是第七代执权北条政村。其实按道理说这个位子本轮不到他来坐,因为他是第二代执权北条义时的儿子,排行老五。但北条时赖的嫡长子北条时宗过于年轻,第六代执权北条长时又早早夭亡,才让他得以在花甲之年过一把当执权的瘾。根据他与北条时赖之间的约定,先让年仅十四岁的北条时宗在执权副手——连署的位置上顶岗实习,积累政治经验,等时机成熟再晋位执权。但仅仅四年之后,幕府就收到了蒙古国书,年老的北条政村自知无法应付这样旷古未有的复杂局势,干脆就借北条时宗已经成年之机,将应对危局的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年仅十八岁的北条时宗,自己回到连署的位子上安享晚年去了,顺便也博得了一个谨守承诺、高风让贤的美名。
蒙古国书一月底送达镰仓,北条政村三月五日就拍拍屁股让位闪人,溜得不可谓不快。
想一想我们在十八岁那时候都在干啥。
懵懂年少花前月下,念念大学玩玩游戏,还时不时地在父母面前撒撒娇……而十八岁的北条时宗,却要应对国家历史上空前巨大的危机!
古代人不是想早熟,而是被残酷的生活催熟!
不管是翻看高丽史,还是翻看日本史,满篇都是豪门权贵之间的倾轧杀戮,处在权力旋涡之中的北条时宗能够幸运地存活下来,长到十八岁,已经实属不易了。
他的威胁不仅来自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天皇家族,也不仅来自于蠢蠢欲动企图夺回旁落大权的幕府将军,也来自于比他年长三岁的异母大哥北条时辅。
北条时辅是第五代执权北条时赖的长子,只不过在这“长子”前面得加个“庶”字,而这就注定了他人生的悲剧。他母亲讃岐局是他老爸众多小老婆中的一个,而北条时宗的母亲葛西殿则是北条时赖的大老婆。从北条时宗出世的那一天开始,北条时辅便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庶长子与北条时宗这个嫡长子之间的天壤之别——明明他比弟弟大三岁,可幼名正寿丸的弟弟在七岁那年元服(武士的成人仪式)的时候取名叫相模太郎时宗,而他却只能叫做相模三郎时利。老三变成了老大,而真正的老大硬生生给排到了老三!
明明他本来叫时利,但他爹为了让他安心给弟弟当助手,而特意给他改名叫时辅。
同样都是元服,时宗的元服仪式隆重热烈,而他的元服仪式却相形见绌。
连娶老婆都是有差别的。北条时宗十岁的时候与地位仅次于北条氏的安达义景之女成婚,而他与将军家的婚事却被父亲故意搅黄,被迫做了下野国的乡下御家人小山氏的女婿……
不都是一个爹生出来的儿子吗?
不公的感觉,一次又一次地折磨着他。真是怨念啊,从和弟弟在父亲面前争宠发展到恨不得杀了弟弟,北条时辅小朋友幼小的心灵逐渐扭曲。在此后的日子里,他注定将以生命为代价来反抗这种他眼中的不公。
当然,这是后话。
第十二章大中华与小中华
前面说过,当时日本的外交大权尚在朝廷。但这一次,年轻的幕府执权无视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把朝廷的意见完全晾在一边,面对蒙古的威胁作出了不予答复的决定。日语里面有一个形象的词语来描述这一态度——“默杀”。
幕府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却并没有详细说明理由,有书可查的唯一一句解释是“牒状之体无礼”。难道仅仅是因为蒙古国书里有“以致用兵”的威胁性句子,日本当局马上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起来了吗?
北条时宗只有十八岁,但并不能就此认定北条时宗如此强势甚至于蛮不讲理地处置蒙古国书是因为他年少气盛。纵然北条时宗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但他的参谋班子可是一群政治上相当老辣的中老年智囊——辅佐他的副职连署北条政村六十三岁,被称为“评定众”的高级武士名越时章五十三岁,金泽实时四十四岁,北条时房四十六岁,另外几个参与幕政决策的有力御家人二阶堂行义六十五岁,二阶堂行纲五十二岁,二阶堂行忠四十七岁,小田时家六十八岁,佐佐木氏信和中原师连四十八岁,三善伦长五十八岁——团队的年龄结构并不年轻,平均年龄超过53。8岁。用今天的眼光看来,差不多都已接近法定退休年龄,作为领导来说,也差不多该退居二线了。以这样的年龄,意气用事而作出草率鲁莽的决定,显然不符合这些一辈子都生活在尔虞我诈、时时刻刻都命悬一线的武士集团首脑的性格。他们也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年轻的北条时宗瞎胡闹而无动于衷。必然,北条时宗的态度,或者说镰仓幕府的态度,也就是他们的态度,至少是他们内部在充分博弈之后所形成的统一意见。
日本人虽然在后来给蒙古的返牒中轻蔑地称“蒙古之号,于今未闻”,但其实从高丽人和南宋人的口中应当是有所了解的。在几乎同时代形成的编年体历史物语《五代帝王物语》中对蒙古就有如下记载:“蒙古国原为契丹国统治下的鞑靼国,四处征战,扫平诸国,连大宋的三百余州如今也只剩下六十余州,高丽也向其俯首称臣。”从这段话来看,作者除了错把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当成了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之外,基本认识还是准确的,并且对蒙古在军事上的凶悍程度应该也是有所了解的——繁荣富庶的大宋王朝三百余州都已经失陷了大半,只能偏安一隅,苟延残喘。
尽管如此,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执意以最坚决的态度拒绝蒙古人的一切要求,这又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缘由呢?
必然是对蒙古的强烈反感甚至憎恨。
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对蒙古如此反感或憎恨?对高丽的态度又是如此轻蔑?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深入到当时日本人的内心深处去寻找答案。
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世界,人类基本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自然地分成几个大的文明区域,这些区域里面的人们几乎都认为自己所在的区域就是整个世界。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就是这种自成体系的若干区域中的一个。
中华文明在东亚地区这些文明中起源最早,文明程度也最高,因此形成了以中华为中心,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周环伺的政治文化格局,也就是“大中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君权天授的华夏天子,德化四夷,而四夷也归化中华,向中华天子朝贡称臣。这一体系对身为“东夷”的朝鲜半岛政权和日本列岛政权的影响尤其巨大。
(https://www.tbxsvv.cc/html/61/61456/326639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