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科幻灵异 > 冬眠兔手记 > 十一、人自身的不自由

??

    社会本身的压力与不自由之后就是社会创造出来的化身为人身体一部分的思想的不自由,思想的不自由被放大后一切就都失去了控制。主动与被动,据我的经验,爱与恨分别代表了这两个方面。虽然主动与被动不是仅仅就是爱与恨,但是爱恨这两个字眼太重要了,我想借着这个机会谈一谈在主动与被动角度上对它们的理解。爱与恨在心里体现为活着的主动与被动。这是好莱坞电影《冰雪奇缘》给予我的一抹神奇的灵感。

    故事讲述一个拥有制造冰雪能力冰雪皇后艾尔莎由于小时候对妹妹犯下错误而恐惧自己的能力,为了保护家人,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任何人接触。在加冕日那天,她不得不出来。毫不知情,幼稚无知的妹妹在加冕礼上要与第一次见面的一个远方王子谈婚论嫁触怒了艾尔莎,冰雪皇后彻底失去了控制,王国遭到冰雪皇后艾尔莎诅咒被冰天雪地覆盖,艾尔莎也逃进了山里。乐观无畏的安娜决定进山找寻自己的姐姐,途中碰到了热爱冒险的山民克里斯托夫以及他的驯鹿搭档并组队出发寻找安娜的姐姐——冰雪皇后艾莎以破解她的冰封魔咒。在艾尔莎的寒冰城堡安娜被姐姐袭击,心里结了冰晶需要真爱的一吻。而当初谈婚论嫁的王子心怀不轨,他欺骗了安娜,在她需要真爱的时候露出丑恶的嘴脸,不但拒绝施救还阴谋杀害艾尔莎侵吞王国。在大雪纷飞之中在王子即将得手之际安娜用自己的身体救了姐姐,艾尔莎被深深的爱感动释放出了被深埋心底的对妹妹的爱也救了妹妹,并且获得了控制魔法的能力,解除了冰天雪地的魔咒。

    我读懂了电影的表达,爱与恨(恐惧)对应着主动与被动。这部电影里面通过艾尔莎的成长与变化揭示了它们的区别,爱的性质是主动的,恨的性质是被动的,一个是控制,另一个是被控制,被控制其方式是失去自我。但同时又是最自私的,因为其本质是强求不自然,自我被外在目的或者不自然的追求占据。如讨厌什么,会抽取原初对象的一部分进行扩大化,并上瘾如有些人对钱的欲wang般的疯狂,最终把你钳制住,而且其过程会生成某种实在的目的,这种目的会在内心的战场中隐形,最终使你堕入地狱。而控制是为爱而活,爱是超脱的,其看上去似乎不属于这个世界般美妙而难以理解,因为它基本的职责是付出,是自由的,是救赎,并最终使你得救。

    当人内心不自由的时候,生命的一切开始错位,仿佛进ru了一个不属于我的空间,就像在客栈里进错了房间,首先,归属感没有了,接着意义也没有了,因为我不知道这样子做有什么意义,最典型的渴望是逃离,这是考试难以应付时的渴望,那种头昏脑涨,麻痹缺氧,纠结无奈,随后痛苦和混乱接踵而来状态,恶魔探出脑袋蹑手蹑脚,偷偷摸摸,脸上露出诡异的恶作剧笑容开始拜访。不自由的时候是人最脆弱的时候,最容易被控制的时候,对于这种时候,我太有生活了,因为我经历过太多了。

    曾经我的生命只有两个旋律,恐惧和多疑。曾经我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个可怕的意外,是上帝不经常的粗心大意的结果,从来也不感觉自己是真正属于这个世界的,一个人倒霉一次是个意外,总是倒霉就是错误了,冥冥之中的错误。心中有欲wang有理想有自尊,另外还觉得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玩世不恭地左右着这个世界,而我是得不到这股能量的祝福的,没有根据的消极产生歇斯底里的怀疑,这是我最根本的特点,不管做什么总有一种怯生生的怀疑流露出来,敏感地疑心别人不怀好意,孤僻,冷漠,喜欢独处,对于心里的孤独只能在月黑风高的夜里自我怜悯与慰藉。战战兢兢地活着,总之,恐惧与多疑世界上随便什么东西都有机会左右我的意志。带着恐惧与疑虑的意志就像浑身浸满了胶水,使生命充满随时的意想不到的牵绊,恐惧与疑虑让我不得不注意哪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因为恐惧与疑虑能无中生有地把事物往坏处想象,在恐惧与疑虑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敌人,敌人怎能不小心提防着点呢?于是处处提防着“敌人”,不管在哪里也只有跟自由说拜拜了。在那些刻骨铭心,生不如死的时刻中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的是考场上那摧枯拉朽的折磨。

    记得,面前摊开着考卷的时候心里想着落榜,害怕着落榜,开始无中生有地忧虑,于是绝望地回忆起就在刚才,就在前面还有一道题不会做,顿时血液翻腾了起来,眼睛越来越难以聚焦,试卷越来越模糊。那仿佛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紧张与压抑像梦魇一样把我攫住,夹带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的恐惧与还没有到来却始终要来的绝望,身体的器官仿佛突然全都衰竭了,流汗、颤抖、脊背发凉、呼吸困难。它们的到来并不仅仅就只是它们存在着,它们是强盗,必然带走点什么,突然,就像衰老了或者残废了,你身上的器官与能量都失去了作用,感觉迟钝了、意志涣散了。一切都源起于害怕落榜,是这个不自由导致了它们,它们又反过来剥夺自由,就像上面表明的,剥夺明显的是身体的自由,就是这样一来二往地恶性循环。

    当一个人的官能被不自由所剥夺时,由于功能不全忽略便产生了,不自由时容易忽略,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注意的对象中包含着重要的细节信息因为自己的紧张而被忽略,在这时候人在紧张时所忽略的即是魔鬼,因为它们很微小却可能闯大祸。而自然地,不自由就是始作俑者。

    我告诉我自己这辈子也不想再一次体验那种地狱般的感觉了,一想到那场面就不由得哆嗦。托尔斯泰有一本书叫“天国在你心中”,当人们不自由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从外在的世界中寻求帮助,我也一样,当不自由降临心灵时却本能地去寻求那导致你不自由的东西的帮助,于是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天国在你心中》,它指明了方向,有时候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国王说:我相信我的星球有一只爱叫的老鼠,我偶尔判它死刑,那么它的生死大权就操控在你手里,但每一回你都得饶它。因为它是我们仅有的犯人。

    ——自负先生说:仰慕我吧,我是这个星球上最俊美、最考究、最有钱、最聪明的人,虽然星球上只有我一个人……

    ——“你为什么喝酒呢?”小王子问酒鬼。“喝酒可以遗忘”酒鬼说。“忘记什么?”“忘记我的羞耻。”“你有什么羞耻?”“喝酒就是我的羞耻”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你不要想那么多,顺其自然。”每次向姐姐倒苦水的时候她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地回应我。

    而我伤心地想,顺其还能自然吗?我总是想啊想,完美主义地强求,要求着尽善尽美,安排得尽善尽美,可是最后反而把世界变得越来越糟糕,把处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自己越来越渺小,遇事越来越无奈,退退缩缩,缩缩退退,就像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撞上一个不可撼动的物体,愁着愁着,我的头发白了,皱纹也有了。

    有一天,我在空间里看到一个分类人是理性还是感性的测试题,认真地填完以后,答案跳出来两个字:理性。我不知道结果准不准确,但我不相信,一直我都以为自己是个感性的人,因为一直以来心中都郁积着满满当当的愁苦和烦闷:别人比我有钱我嫉妒,别人比我有实力我恨并羡慕,别人比我帅气让我自惭形秽,我恨自己不争气,我恨我爱的女孩不爱我,我恨机会总在反思中,我恨社会不公平,我恨学校总逼着我剪板寸,我恨军训的时候太阳那么毒那么大,我恨妈妈总管着我,我恨没有房子没有车,我恨未来不知道能干什么……试想,一个不感性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痛苦!可见,我是感性的。

    ——有一天,同学跟我说:陈鑫,你太理性,比我想象的要理性。

    ——我说不对,我是属于感性的。接着我又向他列举了一串我的爱恨情仇,瞧瞧,我的情感多么丰富。

    我又一次细数了那些纠缠困扰着我的魔鬼,只是随后我猛地意识到,不管我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重要的不在这里,重要的是被反映出来的环绕着我生活的愁闷与苦难那么大那么深。黑暗浓厚而细密,而没有一丝亮光的世界就是死亡。

    不久前我见到一个师弟在淘宝上面买彩票--双色球,于是我也买了一注,这是我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买彩票。那天白天的时候,我又一次自找麻烦,绞尽脑汁地思考了一番未来的出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又一次,老虎在我心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受伤了,自然闷闷不乐,世界也没了亮光。但那天晚上似乎有了不一样,我买了一张彩票,生活立马让人感觉多了一种可能,有了一丝光彩,在前进的道路上亮起了一颗星光,纯洁而又美好。

    双色球一等奖的中奖概率为一千七百多万分之一,二等奖为一百多万分之一。我想,那张彩票给我带来的安慰不是因为它中奖的概率有多高,而是因为我买了一张彩票,手握一个可能而已。浪漫于人,神秘而美妙,即使感觉如癫似疯,我们却总也迫不及待地臣服在它的魔力之下。

    就像**的追逐与接吻,这是偶像剧的套路场面,让人不理解的是既然愿意为什么要追逐,既然逃离了为什么又接受!不干脆,不彻底,一边咯咯地笑着一边逃跑的样子看上去就是一个错乱而矛盾的傻子,可人就是这么矛盾地活着,看似混乱,无头绪,莫名其妙,但这就是人的样子。

    前一段时间跑男这档综艺节目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也准备跟跟风,我打开电脑看了一集,不料,我也被吸引住了。

    它是电视荧幕上玩的游戏,躲起来,让人找,再加点不是真正的冒险的冒险,就像小孩子躲猫猫。看到演员们激动的样子我也很激动,这样的情绪让我投入,身临其境,某种微妙而甜蜜的关系在他们之间蔓延,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并意识到这是一种回归,回归孩子般的轻松与浪漫,回归纯粹的人与人的互动。长大夺被走了很多东西,在这里又看到了被夺走东西的美好珍贵的影子,长大夺被走的东西中就包括让我们忘记了感受他人的存在,我们不愿意花精力去真正地感受他人、了解他人。我们很忙:忙着读书升学,忙着找工作,忙着赚钱买房子,忙着生孩子养孩子,忙着离婚分财产,忙着编排谎话骗老婆家人骗**朋友骗老师领导,忙着贪污腐败……。也许只有在爱情的时候才来那么一次花精力去真正了解他人、感受他人,回归纯粹、回归浪漫,而这可能就是情侣中逃跑又接受的矛盾的原因吧!

    **的追逐与接吻,有着某种近似于赌博的东西,愿赌服输,心甘情愿。表现为:他抓到我了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他找到我了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我贡献自己不是因为我贱我脸皮厚我轻浮地愿意,而是因为我没办法呀!他居然抓住找到我了,我有什么办法呢?人就是这么浪漫,这么看似幼稚却幸福着。

    给自己一个心甘情愿的理由,给自己一个欣赏的依据,有时候并不需要多大的成就,多了不起的功绩,只需一个浪漫。

    你也许会反驳说这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欺骗自己的妥协。

    可是这“欺骗”却让自己更甘心,更投入,更彻底,更享受,增进与他人的关系。

    浪漫在小孩子身上比在恋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不知怎么,我总觉得这个社会已经没有纯粹的恋人了,恋爱中掺杂着各种七七八八的考量让恋爱变得四不像,有时候,属于真正恋爱的那种浪漫只是被用于实现考量的欺骗,但是我相信这不是人本来的样子,因为小孩子可没有这么复杂,我相信浪漫才是人本来的样子,我也相信有很多人瞧不上看上去幼稚而无知的浪漫,但不管你有多瞧不上浪漫,它就是上帝创造人时赋予人原初的样子,我更相信与生俱来的无所谓好坏,因为这是我们的宿命,我们逃避不了,而既然逃避不了,剩下的唯一道路便只能是对它们进行了解与相处。

    戴尔?卡耐基写过一本励志书叫《人性的弱点》,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次知道了“人性的弱点”这一说,尔后又很经常地听到它,其实我并没有很深刻地理解它,就像没有很深刻地理解很多生活中的其它东西一样,一路走来知道了很多东西,但其实只是知道了这个地球上有这些东西而已,就只是名字而已,就像我们听说过却从来也没见过的许多人的名字一样。

    有一天,一个和蔼慈祥的长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说:孩子,你个性太过被动容易受欺负,要知道,欺软怕硬是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与欺软怕硬,第一次听到有人把欺软怕硬纳入到人性的弱点这面大旗下。欺软怕硬这个词并不陌生,过往的言传身教中我只知道了这是个不好的品质,是很卑鄙无耻的行为风格,可从来没人告诉我它是人性的弱点,当老人以他沉淀一生的智慧告诉我欺软怕硬是人性的弱点时,他颠覆了我对这个词的观念,从欺软怕硬的引申中也突然让我顿悟了人性的弱点是个什么概念,人性的弱点真实,重要,无法忽略。

    亲人们,老师们,电视们,书籍们,收音机们告诉我,欺软怕硬是不值得提倡和学习的品质,这就我理解的它的全部,只要远离它就是远离**的机会,我们看不起它,忽略它。而反过来最要命的是我顺理成章地觉得我不能硬,因为硬了就成坏人了,也顺理成章地要看扁同时远离那些强力的自然就是坏人的人,软软的,躲得远远的,就应该是这样,这是不自然的。先入为主的仇恨总是占据着生活的边边角角,哪里强力的人就是坏人而软绵绵的人就是好人了?这是误入歧途了,可我在听到老人的话之前一点也没意识到,在自已而不受待见之后疯狂地仇恨,坚定地仇恨,于是越来越仇恨。

    老人的话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欺软怕硬是人性的弱点,它说明了人性的选择,虽然这种特点的选择并不高大上,但人性的选择是最大的,我们必须面对自己才能解放自己,它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不纯粹是仇恨的解决之道。必须接受它与不屑它是观念的根本转变,接受它,不要被它控制,与生俱来的东西无所谓好坏,而且它的威力是巨大的,只要你好好和它相处。

    欺软怕硬不是嘲笑的词,而是警示的词,它是严肃的。

    人是浪漫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意志总在保护着我们。就像我探索自己是感性还是理性的过程中了解到的一样,生活总有大大小小的黑暗,而意志帮我们创造亮光。如果知道它是怎么创造希望之光,怎么浪漫,我想,人活下去会轻松一些吧!即使客观上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地解决,但这是通向幸福与未来的桥梁,否则只有死亡。只是首先得了解自己,不管是人性的弱点还是优点。

    人是浪漫的,浪漫是灵活的,有力量的,巧妙联想的,看上去是唯心主义的,同时,它是充满强力的幸福智慧。

    我想起《卡萨布兰卡》中一句美得让人窒息的话:“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

    浪漫也许看上去莫名其妙,甚至像个傻子一样无聊,但是,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郑板桥语:“难得糊涂。”,浪漫式的“糊涂”只是大智若愚,有时候看上去糊涂的浪漫不会像金蟾一样神经质地在你的面前吐出一块一块金子来满足你眼睛里冒出的欲wang淫光,但是它表明了一种思维特质与幸福的秘密,一种能创造幸福的思维角度。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就是诗的价值,诗能引领我们获得浪漫和浪漫思维,从而获得幸福。总之,这一切向我们说明: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读故事的角度。

    我想起了曾经没头没脑地突然间从头脑里跳出来的一句话:故事都是牵强的,关键看你怎么解读。此后便不停地咀嚼着个中意味。我把手支在下巴上胡思乱想起来,回想起读书生涯,就会生出强烈的自己的生命就是一步步错过来的感觉,感觉自己过去的那段生活很牵强,回忆时,在心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假如”,假如当时那样了,现在就不会这样了,总而言之,过去似乎不应该那样发生,那时候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牵强,事情本该有另一番天地的。想起小时候有过很多的不道德幻想。其中之一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我很喜欢把自己想象成别人家的儿子,而且想象中的结果似乎都很美好,虽然从幻想中出来以后歉疚的负罪感能压住心头好几天,但之后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不想象。有时候我会在心里骂自己不知足,但是:

    一切都变了,再次看到你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生命的残酷,似乎突然间长大了,哭泣的时候我不怨恨,我告诉我自己,因为遗憾是真实的,改变不了。

    ————二零一三年十月手记于柘荣

    用不同的人生态度衡量后遗憾地发现人生的遗憾是真实的。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这是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中的一句话,我想套用一下:“一个人,遗憾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生活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没有假如,没有幻想,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接受。埋怨,仇恨除了让自己沮丧没有任何好处。

    似乎越走越远了,解释遗憾就能解释“故事都是牵强的,关键看你怎么解读”这话吗?而且得出遗憾是真实的,这不能很好地融入牵强?故事的遗憾和故事的牵强不是一个意思。

    换个角度,可不可以把牵强理解为想象力,想象出来的东西当然是假的,回到遗憾之前,对遗憾进行改变,对真实进行不真实的补充,从而实现命运改变,使之变得美好而完整。故事都是牵强的是这个意思吗?即相对自己遗憾的真实而言,想象填补遗憾作用的那部分自然牵强。但是,真真假假的,整个乱套了,对过去,好像是只有想象出来的那部分才是故事似的,可是一切都显得不可能,我感觉这个解释才是最牵强的。

    遗憾的存在是可以引起想象的,我肯定这没有错,想象出来的自然不真实,这却可以让人回去遗憾之前,重新回顾那种冲动,但是转来转去走进了另一个极端,我又走进了改变过去的死胡同,解读,我应该把它理解为对真实遗憾本身的积极的相信与接受,而不是如此消极的欺骗。我想起《功夫熊猫》中的一段台词:

    Yourstorymaynothavesuchahappybeginning,butthatdoesn‘tmakewhoyouare.Itistherestofyourstory,whoyouchoosetobe.(你的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快乐的开始,但是那决定不了你是谁,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故事里你选择成为谁。)

    你人生故事的开头也许充满坎坷、欺凌与侮辱,不过这并不影响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看你后来的人生路,你自己选择怎么走下去。

    故事都是牵强的,关键看你怎么解读。不是否定故事,牵强也不是假的,认识到真实也不够,也不是改变故事,而应该是补充故事,改变对故事的看法。故事是牵强的,因为对故事的看法并非一定的,其手段就是解读,自己必须对故事有所补充,补充就是解读,学会解读遗憾。相信故事都是牵强的,最重要的是你的解读,解读是一种能力,从故事中获取美好创造新的故事,这是幸与不幸的分水岭。

    故事都是牵强的,关键看你怎么解读。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解读,有什么样的解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解读,特别是浪漫解读,是灵魂自身的大智慧,我们的身体所拥有的智慧,上帝在创造我们时把它放进了我们灵魂的最深处,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幽灵,躲在身体看不见的角落。看不见,只是当苦难与侮辱劈头盖脸地砸向我们,当生活被黑暗统治,当我们被逼得只能去了解灵魂去求助于灵魂的时候,不经意的,我们身体的秘密与价值在这个骨碌眼上体现了出来,身体开始不知不觉地引导行为引导思考事物的角度,去发现事物极其珍贵的能引起美好的特质、吸收培养正能量,挖掘深埋心底黑暗角落中与生俱来的幸福指南。

(https://www.tbxsvv.cc/html/60/60435/314329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