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吆猪走昆明 > 第八章 美好回忆

??

    太阳已经当头,晒在头顶让人觉得有点像针扎。李成翔在想,他们划船的现在还能挺住,不过,再过一两个月怎么办?那时候的太阳更毒更烈。看着他们被晒得黝黑的手臂,同样颜色的和实际年龄不相称的脸,装满了沧桑,刻满了茫然。

    只见他们俩其中的一个也已经坐下了,就坐在船边,把腿悬在船沿边,随着船的晃动而晃动,时不时的溅起水花会砸在他的脚上。另一个年龄稍长的,时不时用手里的篙在江里点着,船就像一张树叶,顺水漂流而去。

    李成翔本想上去同他们说说话,可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于是他就手里攥着网也坐下了,看着眼前的景象,岸边就是石头,只能把奔腾而下的水碰出点水花,但还是没能挡住它们的去路。抬头往上看去,铺天盖地的都是交错丛生的杂木林,一直攀爬到山顶,其实李成翔也没能看到山顶,这只是他想的,但在他的眼里,山顶高处或许应该有一些松树。他再看看眼前,再看看前面不远处,有一种树始终让他心里感到敬畏,那就是攀枝花树,就像一个巨人,笔直的矗立在哪儿,干是笔直的,枝是绝对不会随便旁生,而且是讲究协调,讲究匀称,像一把伞一样张开,尽情的张开着,伸展了四肢好像要拥抱整个大地似的。

    他对攀枝花树是有敬畏之情的。每当到了攀枝花开的季节,他都要从树上摘下很多很多的攀枝花,花的蒂蕊用水煮了,再用清水漂着,只要漂一天或大半天就可以拿来做菜吃,炒或凉拌都可以,如果加一些椿芽、葱、芫荽和农家做的水豆豉,那味道会更舒服,是李成翔认为最好的,当然这得把同吃肉分开来说,再怎么好吃,也肯定比不上肉好吃。

    当然了,漫山遍野的都是攀枝花,采回家肯定是吃不完了,可以把吃不完的晒干,留在没有菜的日子里吃。当然了如果哪天没有了粮食也可以拿出来当顿,这种情况李成翔好像没有遇到过,即使没有了细粮,粗粮还是有的,春天主要吃苞谷面、红苕做的窝窝头,加一些山上的各式各样的野花做的菜;夏天吃得最多的是山上的野菜、树尖,地里的红苕藤、牛皮菜等等,还有各种菌子,下过两场透雨,什么木耳、香菇遍山都是,只要你肯跑,都能找回不少,让一家人怎么都吃不完;最好过的就是秋天,吃的可多了,地里的红苕、玉米棒子可以煮来吃,这时候锅里就会出现剩余的,饿的时候可以自己去拿来吃,再往后点,稻谷熟了,可以有大米吃,母亲会尽量让一家人多吃几顿饱饭,拿出最好的菜,如同过年,山上的野果也是应有尽有,还可以采些回去,晾干了冬天吃。冬天虽然地里、山上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但有的是时间,上山捕猎,下河打鱼可有的是时间,那比平时有更多的闲心去做,多少都能弄些回家,改善改善生活。

    说到吃的,李成翔觉得肚子饿,他于是抬起头四处看看,船上所有人哪里有要吃饭的意思,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情态,李成翔觉得也很有意思,躺着的都是三个上了年纪的,用篾帽盖着自己的脸上。这篾帽是滇西南所特有的产物,用竹子编成,比斗笠大,像个帽子,所以叫它篾帽,有雨时遮雨,没雨时也可以遮太阳。还可以带着它在雨天干活,衣服也不会被淋湿了。由于个头大,所以要把它带走显然不容易,一般只有船工们才用得着,赶路的人要穿行在峻山密林中,一般都不用,盖在张叔、汪叔他们脸上的应该就取自于船上。年轻的驾着船,看着前方,注视着前面发生的事,在没有什么要紧的时候是年纪稍大一点的一个人在驾着船,如果有要紧的时候才会一起帮着划几下。

    李成翔想,这儿坐着也是坐着,总是想吃的,不如找点事做,或许会好过一些。于是站起来,抖抖手中的网,准备行动起来,这时,他看见远处有一只船正对着他们上行而来,映入他眼帘的是那根拉船的长长的绳子,因为他对它太熟悉了,李成翔他们为了打鱼,会把船拉到很远的上游然后才放下来,船一边往下走,人们一边忙着打鱼,他们拉的船都很小,仅能做三四个人,跟他们现在坐的这个船比起来差远了,而对面的船同他们坐的船一般大。

    李成翔在想,自己拉那么小的船都这么难,这么大的船该如何拉得动呢,他在石壁上搜索着拉船的人,看到了,是三个,像三个猿猴攀爬在石壁上。他们四肢都抓在石缝之中,形成一个“弓”字,纤绳深深地嵌在肩膀之中,手扣着石壁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每前进一步,都有一把汗水撒下来,每前进一步,都会在石缝里留下一块肉痕,每前进一步,脚下的石头都会磨平一点。

    由此,李成翔不由得想起为了打鱼,自己和同伴们拉船的事,打鱼的第一件事是要把船拖到上游很远的地方,然后顺着江放下来,一边往下一边站在船上打鱼。站在船上打鱼到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可是要把船拉到上游十几里的地方,那可是一件苦差事,在李成翔看来,这世上就没有比这件事更苦的了。

    就拿他们打着有史以来最大的鱼的那次来说吧,三四个伙伴一起相约去打鱼,各自带一点吃的,一般是家里有啥就带啥,可是有的家里本来就没有多余的吃的,只得先是到山上找一些能吃的野果子,吃个饱,再采一些回去,晚上饿了吃,在吃饭的时候,把自己的那碗饭,说是饭,根本没有米,多是玉米面,再掺一点什么树叶,掺什么树叶得看季节,那个季节有什么吃的就掺什么?端到一边去,把饭从碗里取出来,双手紧紧把饭攒在一起,成团了,就放在火炭上烤,就成了饭团子,因为在火上烤过,所以可以多放两三天不坏,当然了,一天两顿都拿来做饭团子是有困难的,其中一个小伙伴就这么做过,因为第二天就要出发,说他那天只吃一些野果,两顿饭都拿来做饭团子,结果晚上清口水直往外流,把清口水吞进肚里,感觉胃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肚子的酸水,那种饿的感觉,无法形容,只觉得全身的毛孔都在往外冒汗,全身都湿湿的,他要做的就是双手从脑门上往下一抹,把脸上的汗抹去,本来是有野果的,但不想吃,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牙齿好像泡在醋里,酸的、软的,已经嚼不动任何东西了。就是想坐起来都不容易,好不容易爬起来,就奔到水缸旁,舀上一大瓢,咕噜咕噜往嘴里灌。走起路来,肚子里咣当咣当的,倒在床上,感觉肚里的水,随时都有可能流出来。明明闻到挂在柱子上的竹筐里的饭团子传来的味儿,也只得把被子拖上来把自己的头盖住,挡住这诱人的气味,才能睡得安稳了。就这样一个饭团子,就这样一个由包谷粉或是菜糠之类的东西捏成的菜团子,得来是多么不容易。有时候,假如邀约得相当急,也会吃饭的时候故意躲在外面,等家里人吃完了才慢慢回家,因为家里人会给他们留有适当的饭菜,当然了,菜是带不走的,就把它吃了,一般来说都是煮一盆青菜或是白菜,把菜吃了,把汤也喝干,虽说肚子里不实在,咣当咣当的,但还是能一时感觉饱的。有时候实在饿得不行,就跑到山上找些野果子或是嫩叶芽或是药根填一下肚子,勉强挨到第二天。关键是把饭留着,揉成一团,用火烤,烤到有点焦黄才可以,不然的话存不了两天就坏了。当然了,如是是秋天出去打鱼,那带的东西会多一点。

    李成翔是这群小伙伴的组织者,因为这样出去一次,一般也要准备两三天,多时三四天,要准备的东西可多了,首先是盐,其他朋友是拿不出来的,因为他们自家吃盐都只能过年过节吃,平时很少有机会吃得到,偶尔只有在糊海椒醮水中有点,这当然得有李成翔来准备。李成翔说要出去打鱼,母亲会为他准备好四五斤米,还有一些包谷面之类的东西,有时还给他一块肥腊肉带着去,李成翔每次都这么大方,这一来二去的,就在伙伴中受尊重,再加上这打鱼的技术也是一流,每次打的鱼都是平分给大家,有时是卖了,钱也平分给大家。大家都很听他的指挥,慢慢的就成了伙伴中的“大哥”。

    所以在众多的小伙伴中,李成翔是可以不用拉船的,每次他要下船去拉的时候,伙伴几个都会说,“大哥,你把舵长好,其它的事我们来做。”

    开始一直是这样,李成翔在船工上撑篙,其他伙伴在岸上拉船,李成翔偶尔也撒几网,因为大伙就着打上来的鱼可以烧个汤,再把从家里带来的盐菜放在这鱼汤里,那味道可是好极了。因为伙伴几个很少沾到油和盐,对这个汤当然每次都是喝得干干净净。到了煮饭的时候,大伙都会抢着做,李成翔在一旁帮不上忙,当然大家也不需要他帮忙,所以,第到一个休息地的时候,李成翔的任务就是拾柴,然后就是烧火,之后就是坐等着吃了。

    李成翔同伙伴们蹲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看到他们沾有血迹的脚,李成翔就觉得不好意思,可是当他说要下船帮着拉一下的时候,大家又婉言谢绝了。

    每次伙伴们拉船的时候都是光着脚,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家里穷,没有第二双鞋子,所以只有自己保护好自己的鞋,说是鞋子,那就是用山上的茅草编的,如果能有一块布来缠一下,那是何等的幸福啊。拉船的时候也是把上衣脱了的,以免被磨破,磨破了皮还可以长出来,磨破了衣服,回家得挨骂。偶尔找一件烂衣服来做帮衬,也就是垫到肩上,这样会让肩膀好受些。

(https://www.tbxsvv.cc/html/59/59906/329360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