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吆猪走昆明 > 第四章 又是一年春来到

??

    又是一年春天的到来,满山的各式各类的花都开了,有高大的攀枝花,有矮丛的苦刺花、棠梨花,还有杏花、桃花、李花……数不胜数,简直整个花的海洋。

    他的干爹也是准时的到来,每年都是在正月末来到这里,这次他特意给李成翔带来几本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有几本是没听说过名的。李成翔也曾读过两年书,但就是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他的干爹给他这几本书,真让他欣喜若狂,拿着书跑到一边去了。

    他拿着书一直看到下午,一直到母亲叫他吃饭,他才悻悻地出来。坐到桌上,干爹问他:“很喜欢吧,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有,有很多都不认识。”

    “有很多都不认识,你是怎么看的?”

    “我没看字,主要是看图了,只是翻了几遍,抱着睡了一觉。”

    哈哈哈……干爹和父亲笑个不停,母亲也在一边抿着嘴笑。

    “那这样吧,你明天开始就跟着我一路,你顺便把书带上,有不认识的字也可以问问。我到哪儿,你到哪儿,我们赶路的时候,我给你讲一些书上的故事。休息的时候,我教你认些字。”干爹呷了一口酒,然后又说道:“我的提议怎么样?”

    “谢谢干爹。我愿意跟着你。”

    李成翔没有把心思放在吃饭上,而是想着书上的故事,不过有很多字还不认识,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坦,于是看到父亲和干爹还在喝酒,就拿着书来问,父亲看他老是来问,就说道:“你这样,是不是有点影响我们喝酒啊?”

    干爹看到他这么爱问,心里是乐滋滋的。而且看到他又聪明,教过一遍就会了,真是觉得这孩子了不起。于是嘴中说道:“由他的,这孩子聪明,如果能多读点书就好了。”

    母亲在一边听到儿子的干爹对孩子的夸奖,心里当然是美洋洋的。他进屋拿出针线,给儿子缝上一个包,好让他拿来背书。

    第二天,李成翔背着妈妈给他做的包,跟着干爹一起出门了,李成翔的父亲也一起。

    在路上,李成翔问干爹平时在做些什么,干爹告诉他,什么生意都做,只要是能赚钱的活,都做。

    “那这一次是做什么买卖?”李成翔问道。

    “你的父亲没有告诉过你。”

    “没有,我只知道你们在做什么买卖,但具体的不知道在做什么。”

    “吆猪去昆明。每年是不是这个时候我都来你们这儿,就是趁这个季节,天气刚刚暖和,又不刮风又不下雨的,正好。”

    “昆明在哪儿,远不远?”

    “不算远,十多二十天就到了。”

    “走十多二十天,这还不远啊?”

    两个大人听了,都哈哈的笑起来。这真是说远也远,毕竟要走十多好几天,对于这个没出过门的孩子来说是有点远,说不远也不远,对于他们这些经常在外的人就不算得什么了。

    “从我们这么远吆猪去昆明,那不是把肥猪也变成瘦猪了吗?”

    “那不一定哦,你走了才知道。”

    李成翔总是觉得想不通,昆明离我们这么远,为什么偏偏要到我们这儿来买猪呢?于是就问道:“昆明周围没有猪吗?你怎么不在昆明周围买呢?”

    “这个嘛,猪肯定是有的,但猪价贵,而且少。给你说你能听得懂吗?”干爹想给李成翔讲一讲其中的道道,但又怕他听不懂。

    “干爹,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昆明周围的猪还是有的,不过很多收猪的都在昆明周围买猪,价钱就很贵了,而我们这里很便宜,就是吆到昆明,但也比昆明周围收的猪能赚更多的钱,是不是这样啊,我说的对不对。”

    干爹和他的父亲本来是走在前面的,听他这么一说,都停了下来,互相望了望对方,又把脸全转向儿子的身上。他们在打量着眼前这个孩子,他怎么会懂这么多的,好好培养,将来肯定是做生意的好苗子。

    “干儿子啊,你真是聪明。你由一个信息就想到了我们大人在想的,你真是块做生意的好料。”干爹看着眼前这个乳毛都未干的小孩,真不错,所以他大大的夸奖了一番。“你想不想到外面闯一闯,干一番大事业?”

    李成翔把脸转向他的父亲,看了一会儿,有点像征求的意思,但他又不由自主的答道:“想!”而且是那么坚定。

    父亲没有表态,只是静静的看着儿子。

    他们三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呆滞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父亲说话了,“这还是得回家同你妈商量商量。”

    他的父亲在想,确实该让孩子出去练练,问题就是这孩子还有点小,过几年才满十八,还有个问题就是自个家咋就不能多生几个娃儿,哪像其他家,一大群,喂都喂不过来。有时候他也想在老婆面前叨上几句,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

    让儿子出去练练这是肯定的,父亲在为儿子寻找时机,让他尽可能的少吃苦,又锻炼了自己是最好的。他最后在想这吆猪去昆明到不失为一个好主意,正好他的干爹在做这方面的生意。他暗暗打定了主意,让儿子出去闯一闯。

    虽然这一路上,干爹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很让李成翔振奋,但他的心思已经悄然转到赶猪去昆明上去了。他一心想看看人们口头上念念不忘的昆明是个什么样子。

    收好猪后,干爹就独自先走了,他说他在前面还叫人收得有,他先走,把那一批猪赶回去,等那一批处理得差不多的时候,这一批刚好赶到,正适合。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干爹又来了,除了带来一些书之外,还带来些笔墨纸张。他要求李成翔每天认十五个字,如果不懂的就去附近有些学问的人家去问。

    “不知他们会不会教?”母亲犹豫地问道。

    “如果是读书识字,任何一个人都会毫不吝啬的教的,因为那些有知识的人都喜欢有上进心的孩子。”干爹很坚定的说。

    干爹来李成翔他们这里贩猪,一般来说,一年就来两次,偶尔会来三次。一般情况是仲春末尾时节来第一趟,如果有时间也会接着来第二趟,说简单点主要是在雨季来临之前。主要是这一趟既要走水路,也要走陆路,下了雨,走水路,江水大了有危险,就是走陆路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有时雨季来得早,吆着猪要过一个水沟都要等一两天,水才会落下去。秋收后来第二趟一般是定了的,主要是猪们吃好喝足了,更多的人家喂出了肥猪,猪价要便宜一些,如果水大,可以选择全都走陆路。

    后面几次,干爹来都是把李成翔叫到一起买猪,路上给李成翔讲一些故事,李成翔有不认识的字,平时都圈画出来,有不懂的问题,也会画下来,有时问得多了,也会忘,所以就在不认识的字的旁边写上一个所认识的相同读音的字。

    如何看猪,如何讲价都毫不保留的教给李成翔。比如说,走到一户人家,先听一下狗叫,是不是声音大而又宏亮,再看一下狗,毛色是不是光亮,可以通过狗的声音、狗的毛色来判定这一家人对待牲畜是不是很好。简单的说,如果狗的叫声大,毛色又光洁,那么这一家的猪就相对来说要肥一些,反之就要瘦小一此。而他们是要赶着猪走这么长时间路的,当然肥一点的猪走起路来更有力,要买当然得买这样的猪。不过,这样的猪大多产在稍微富一点的人家,狗恶人也凶,想讲下价来不容易,当然如果是大富人家正好有猪要出售,他们一卖就三四头,对价钱也没那么抠,这是最好的,但很难遇到一次。或是有人家里急着钱用,也会多让一点,这种时候赚的胜算大得多。

    除了刚才对主人家的第一印象之外,更重要的当然得看猪,只有把猪仔细的看过了,心头想好了要才与主人讲价,这看猪也是有技巧的,这农家的猪圈,周围都是用土用墙板筑起来的,猪圈门多数是用几根木头一根磊在一根上,大体要重上四五根做成的,这种圈俗称叫垛圈。由于圈底也是土做的,老百姓需要猪粪做肥料,就到山上搂来一些树叶、松毛或是茅草来垫圈,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把这些肥料挖出来堆在田边,到了换季的时候拿来做庄稼的底肥。久而久之,这个圈底就越掏越深,所以这里面也存在一些看猪的技巧。在看猪的时候,根据这个圈的深浅来估计这个猪的大小,然后再给这个猪估价,圈越深,可以给这个猪多估一点价,因为圈深了,这个猪看起来远比实际的要小一点。其实已经很大了,但主人还是认为它很小,仍不停的在喂,而且在心中老怨这猪真不给家里争气。所以买猪人也好压价,等到帮忙把这猪弄出来,主人才觉得有些可惜,但已讲好了价,又不好返悔。这当然能给李成翔的干爹带来了利益。

    李成翔也好问,增长了不少知识。李成翔曾问过他干爹,可不可以在昆明买一些老百姓的日常用品来换,或者是回来的时候带一些回来卖,也可以赚钱。李成翔的干爹当然同意啦,只是没想到,自己没想到的事情会让干儿子想到了。“这样就怕太累。”

    “不怕。”但不知道拿回来的货要卖多少钱才适合。

    “这好办。你把东西拿回来先不着急出手,你可以先找几家商铺,假装去买东西,询问它们的价钱,然后你再看看手中的货的价格,尽量多赚钱为最好。”

    他们走到农家,看猪买猪,干爹都要把自己知道的教给他。这些老百姓只养猪却是不杀猪的,不是不会吃猪肉,而是舍不得吃,他们喂猪的目的就是为了卖,然后去买一些日用品,比如盐啊,火油啊,更重要的是能够买回几尺布,在过年前能给家人都做上一件新衣服。可是这猪也不是很值钱,因为大家都买不起肉,所以当地人很少有杀猪卖的,当地的杀猪匠来买,价格就会压得更低,即使是价格很低,但这毕竟能换一点钱,只有有了钱,然后才能买一些生活必用品,所以卖猪的也希望干爹他们这种人来买,价格会相对好一点。

    干爹看着眼前这娃儿,聪明,太聪明了,他怎么会想起倒一些日用品来这里卖呢?自己跑了二十多年,怎么就没想到呢。这虽然是苦了点,但可以多多赚钱,不过他认为这不是他的事了。

    李成翔已经不满足在大河中撒网了,但在他们这里,如果不去江中打拼,会被人看不起的,因为只有在江中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他和几个伙伴没事就在江里泡着,已经被大家公认是新一代“江上漂”了。

    要想被人承认是“江上漂”,那必须是水性要好,可以举着衣服轻松游过江去,划船技术要好,胆量要大,江中有不少滩,要敢于漂,但也要把船驾驭得住,不然的话,漩涡会把小船折为两截,所以说要胆大心细才行。

    李成翔和伙伴几个,打着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的大鱼,他们把他抬着回来,放到村口,让大家来观看。人们都是啧啧称奇,都说这可能是打着了鱼神了。最后还是姓何的人家用两个银元把这条鱼买去了,这条鱼当然值不了两个银元,这是对李成翔他们的奖赏,也表明了只有他们何家才配拥有这么大的鱼。人们都在夸,夸李成翔及他的伙伴们这么年纪轻轻就被称为“江上漂”了,这让李成翔他们高兴极了。

    这一天回家,他的母亲为他做了好吃的,他的父亲还为他倒了一杯酒作为奖励。

    “不错,孩子,给我们家长了脸。”

    大雁来了又去了。

(https://www.tbxsvv.cc/html/59/59906/329360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