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官,热死了,为什么你能穿短袖短裤,戴草帽,什么都不用背,而我们要头顶钢盔,足穿羊毛袜和印度大皮鞋,足褪上还紧缠绑腿,身背弹袋,全副武装地参加训练!这么热的天,难道不能也让我们穿短袖、短裤吗?”一名刚加入新38师来自广西大学的大二19岁大学生吴新品叫道。
“混账东西,你没进过丛林,当然不知道丛林里的蚂蝗、蚊虫叮咬的危险,就算这么热的天,我们到丛林里去还不是要穿长衣长裤全身捂紧的。”训练学生兵的中尉教官吕伯均道。
“那我们师提倡官兵平等,你为什么不和我们穿成一样一起训练?”小吴仍然不服气。
“妈的,你小子是不是找抽,这个星期全队的厕所由你打扫了,老子杀过日本人,在丛林里四进四出,每一次都是九死一生,为训练你们,老子凉快点不行,等你们的体能、技能各项考核跟我一样再和我谈条件吧。”
吕伯均觉得这批学生兵真是麻烦,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动不动还敢挑战长官的权威。当年老子是新兵蛋子的时候可不敢向教官提这么多的问题,当然了这些学生兵操控武器装备快,掌握军事技能也快是他们的优点。
1943年和1944年,日寇开始进行最后的疯狂,广大热血爱国的青年进步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加入到了矢志救国亡的抗日大军中来。
1943年日寇为援救其侵入南洋的孤军,打通由中国东北直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积极进行豫湘桂战役。到1943年冬和1944年抗战进入极为艰难的时候,当时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大、中学生目睹外敌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纷纷投笔从戎报效祖国,掀起了从军运动。1943年11月13日四川绵阳县中学学生邱永森等15人申请从军远征。继而东北大学、国立18中学,省立潼川中学,三台县立初中男女生学生304人申请服兵役。至是,大中学生从军运动由绵阳、三台发展到成都、川西各地,更由重庆发展到川东各地,以后迅速发展到甘肃、陕西、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等省。东北大学、燕大、华大、复旦、中大,广西大学、美专、中正大学、南开中学、国立医学院、民主社教院、川大等许多大中学校的学生为远征杀敌,奋起投效者极为踊跃。1943年12月参加驻印军9164人(其中重庆江北教1团为1532人,成都教2团为2117人,重庆北碚教3团为3102人,陕西教4团为675人,昆明教7团为1010人,贵阳教导营为68人,湖南教导营为47人。)分配到驻印军的各个部队。
1944年10月,贵州独山失守时,抗日大后方西南危急,全国震动,先后有两批爱国"知青"的志愿兵1500多人,分两批空运到印度,参加新一军的战斗行列,军长孙立人将军将这两批学生集中起来加以军事训练,再充实到部队里去,是提高部队的好办法,孙将军兼总队长,各师师长兼副总队长,实际负责训练责任为总队副梁砥柱中校,教育主任郭立中校,副主任胡德华少校、第一批入伍的"知青"800人、编为5个队,受训10个月毕业后留下3个队即挑选其中学历高,成绩优异者,分别编为学员队(由原学生第五队队长孙高扬任队长)、机械队(由原学生队第一队队长莫南屏任队长),年龄在16岁以下者,编为幼年学生队,由原学生第二队队长丁涤勋任队长,其余分配到各师充任实习班长、这三个队的学员受训期较长。所有机械理论的教官都从昆明西南联大教授中聘来。第二批学生队分为4个队:一个通讯队(大部分学生是近视,影响射击而编入通讯兵种,队长是彭启梓,副队长是罗好鸣、总教官是云镇。)三个学生队:第一队队长李成亮,二队队长李松鹤,三队队长陈治准,队副吕伯均(军校毕业的上尉军官)。当时成都军校有50名中、少尉军官志愿报名参加驻印军,其中20人分到新一军,大部分分配到教导总队担任各队的区队长,如何恩波(17期炮科毕业)、张新民、楚平、雷俊等。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当时学生到了密支那没有住房,现砍树木、竹子搭造简易住房,忙了半个月,一切准备就绪,才开始新兵入伍的基本训练,即步兵训练。训练是非常严格的,学生虽都来自四川,但有相当一部分是东北、华北、华中沦陷区流亡来四川的学生,以高中生为主,大学生和初中生只占少数。当时大后方的中学都设有军训课,但都徒具形式,只有入伍后站到真正的军队队列里,才知道军训是什么滋味。班长要求学生:"站如松,坐如钟,静如竹子,动如脱兔"。起初,新兵总认为当兵不外乎打仗,只要勇敢的拿起枪冲锋陷阵,大不了把这一腔热血洒在抗击侵略者的战场上。如果有幸到战争胜利结束,凯旋而归,也可一圆自己的英雄梦。孰知新兵训练完全出乎意料。头顶钢盔,足穿羊毛袜和印度大皮鞋,足褪上还紧缠绑腿,身背弹袋,全副武装往缅甸亚热带气候的太阳下面一站那滋味,汗水从头上,沿着眉毛、脸颊、鼻子、下颚一滴滴的往下淌,从背上顺着军装痒痒的流到腰带紧扎着的裤子里,而班长"立正、稍息、左转、右转"的口令并不因为你的感觉不适稍有停顿,抬头、挺胸、收小腹、两腿膝盖靠拢的要领还念个不停。每天上午两个小时,中间没有休息,这种训练既呆板又枯燥,稍不小心出了差错,就会受到班长的斥责或处罚。想象力再丰富的人,也只好收起想象的翅膀,老老实实的回到现实中来。这是抗日战争的需要,战争需要服从和纪律。入伍生每晚睡觉之前晚点名时要唱《新一军军歌》:
"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勿欺罔,矢志救国亡,猛士力能守四方。不怕刀和枪,誓把敌人降,亲上死长,效命疆扬,才算好儿郎。"
"第一体要壮,筋骨锻如百炼钢,暑雨无怨伤,寒冬不畏冰雪霜。劳苦本寻常,饥咽秕与糠,卧薪何妨,胆亦能尝,齐学勾践王。"
"道德要提倡,礼义廉耻四维张,谁给我们饷,百姓脂膏公家粮。步步自提防,骄傲与贪赃。长官榜样,军国规章,时刻不可忘。"
"大任一身担,当仁于师亦不让,七尺何昂昂,常将天职记心上,爱国国必强,爱民民自康,为民保障,为国栋梁,即为本军光。"
这首军歌的歌词,是孙立人的父亲孙熙泽为孙立人的原税警四团在国内海州练兵时特意创作的,都匀重建税警总队后,成为总团的团歌,总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又成为新三十八师军歌,一直唱到缅甸战场,成为《新一军军歌》。
(https://www.tbxsvv.cc/html/37/37919/957856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