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迪威将军本来计划的奇袭密支那是一步绝妙好棋,但由于前线指挥官的失误,久攻未果,不见成效。
孙立人将军从旁观察,认为密城久攻不克之因,是指挥官临战慌张、优柔寡断,既不知发挥己之所长;也不知迅速要求总指挥部空投足量炮弹,以发挥我军炮火威力,弥补己之所短,将不知兵,兵不习将,贻误戎机,莫此为甚,其错误是无可原谅的。至于中、美部队混合编组,其过在史迪威本人,幸他自我察觉,改弦易辙,但为时已晚。
孙子说:"用兵贵拙不贵巧",由于指挥官指挥失误,所以史迪威的密城之战是"弄巧成拙",而后来我军之所以能攻下密城,靠的都是中国人根据自己火力不如敌军的特点,才用上了在国内抗日战场上发明的"蛇壕突进"、派遣"敢死队"等"拙"的办法来取得胜利。(本章节由网友上传&nb)
可见战争是一块铁面无私的"试金石"。密城战役之所以旷日持久,耗费78天,关键之一在于史迪威挑选指挥官不当。所以要想以最小代价战胜强大之敌,一定要有优秀的指挥官。他必须远见卓识、知人善任;既熟读中、外古今兵书战策,又富有实战经验;善于判断敌情,能因地制宜而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谦虚谨慎,随时准备应付意外不测。在战争的成败上,指挥官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次则是作战部队是否训练有素、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攻击密城的部队采用"蛇壕突进"和"敢死队"等原始办法虽然可行,但比起孙将军的出奇制胜,以迂为直、以少胜多,以及步炮协同高超技术来,实在是相形见绌。
密城攻坚战的战果是毙敌2300多人,伤者逾千,俘虏敌军69人,残敌越江和向北密林中溃逃而去。
就在中、美联军光复密支那这一天(8月5日),由卫立煌将军和霍揆彰将军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右翼--第二十集团军也攻克了滇西南重镇腾冲。该集团军围攻腾冲,始于5月底,历时也是两月有余。
在密支那与腾冲之间,有条约140多公里的骡马古驿道,这条路把西起雷多的中印公路与我国境内原有的公路接通。新三十八师奉命派出一一二团孙蔚民连长率领一个加强连,于8月8日出发,先期到达海拔8000英尺的高黎贡山口中、缅两国交界处,并一直担任这条骡马古驿道的警戒任务,直到与中国远征军派出的由胡振国副团长率领的部队会师。
1944年9月4日,举行了一次小型会师典礼。当时共有美国的工兵、工程师、医官、记者、摄影师、电台工作人员等220余人,以及我国连民、中国记者、缅甸人、克饮人、旅缅华侨等近千人参加了这次小型会师典礼。在这次小型会师典礼后,第二次缅战结束时,孙蔚民连长因功晋升营长。
攻下密支那后,第一阶段的北缅战役便告结束。各部队转战北缅,备极疲劳和辛苦,尤其是新三十八师转战最久,自1943年春掩护筑路工程部队进入野人山区算起,已衣不解带,昼夜奔驰17个月,自大洛之战算起,已连续征战10个月,从未让全师官兵得到一次休息,就是团以下的部队,以调作预备队当作休息计算,也基本上没有那个团能休息一个星期以上。连续作战这么久,这在世界军史上是罕见的。此时部队确实亟须休整、补充。所以,新三十八师利用雨季在密支那休整了两个月。
(https://www.tbxsvv.cc/html/37/37919/957856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