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蓝鹰师 > 肆拾玖、顺利抵印

?

    这花园象难陀那乐园,

    里面挤满了鸟和兽;

    到处耸立着楼台殿

    &nb)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一部分

    去印度的军令已下,孙立人将军便装作服从军部命令,巧言打发走了杜聿明派来的参谋蔡岳等人。

    率两个团的官兵甩掉日军,折向西北而行。

    缅甸的西北一带,山高林密,初入森林时还有一些当地人踩出来的小路,越往里走,荒无人烟,路完全消失,全是树木和各种野生植物挡路。

    为了避免官兵们掉队、走散或摔下山谷,立人下令士兵们成队地用绳索或绑腿捆在腰上,牵引而行。

    行进一天后,队伍到达了温早西北方35公里处的品列库。在出发前,立人已经派出传令兵命令第113团脱离敌人后,到此集结。

    等待了一天,仍不见第113团踪影,再向四周派出联络兵,还是一无所获。

    不能再继续等下去,然而前路茫茫,象无头苍蝇那样在密林中乱走,只会迷路。

    心中焦急时,侦察兵领来了一名英国人和两名缅甸人。英国人正是英方派来与新三十八师联系的马丁中校,马丁身后的缅甸人有一人是管理品列库当地林场的所长,对当地的森林地形很是熟悉。

    因此,这名缅甸人就成为了向导,带领部队继续向印度行进。

    越往密林深处走,路越是难走,蓝鹰勇士们炸毁或销毁了所有车辆、重炮等带不走的东西。

    其中还发生了两个小插曲:

    第一个

    2003年1月,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风尘仆仆地来到缅甸仰光以北200公里的同古,见到了正在为重建远征军纪念碑而努力的杨柏方老人。

    老人在1942年是第5军汽车团的,因拉载蓝鹰师救援仁安羌的英军,被立人留了下来……

    杨老感慨地说:“我能活到今天,那要感谢孙立人将军把我带到了印度,否则我要是跟着我的老军长杜聿明走野人山,那很可能早就没命了。”

    “那时我们汽车队奉命到仁安羌为38师运输物质和人员,师长孙立人爱惜人才,和我交谈后说,小伙子不错,跟我们走吧,那时候,**已经开始溃败回国,我们就决定随38师一起行动。”杨老继续道。

    在1942年的那个时候,杨柏方还是一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当接到命令要炸毁掉心爱的军用大卡车时,他死活不同意。

    手握一把匕首,就横躺在车上,说:“谁要炸毁卡车,我就和他拼命,实在要炸,就连我一起炸了吧。”

    汽车队的队长拿他也没办法,眼看时间不等人,执行命令的湛茂棠连长跳了上去,一枪托打昏了杨柏方,才将车炸了。

    杨老醒来后,痛哭了一场。

    第二个

    行军途中,立人见路边有一奶瓶,便拾起用冷开水灌入晃一晃,一饮而尽,然后将奶瓶埋到了土中。

    孙将军以身作则,教育士兵们要节约食物,同时不要留下让日军顺着追击来的踪迹。广大官兵对此无不感动,牢记遵守。立人严令禁止士兵喝生水,结果士兵没有一个人染上疫病。

    日军谍报部门获取了蒋介石命令中华军队回国的军令,所以就想着新38师肯定也选择了向北归国。日军朝着北边狂追立人部数日,始终不见人影,才明白了该部应该是向西去印度。

    5月16日,立人部抵达了刊帝,高耸入云的大山,无法攀登,带路的向导走出了管辖范围,也认不得路了。

    大山边有一条河,还没有到雨季,河水并不深,所有官兵就沿河水逆流而上,晚上则在河边露营。

    行军艰苦,但是大家斗志昂扬地唱起了师歌:“暑雨无怨伤,寒冬不畏冰雪霜。劳苦本平常,……卧薪何妨,胆亦能尝,齐学勾践王……”。连日的水中浸泡,让许多人的腿部肿胀了起来,但没人叫一声,坚持行军。

    两边大山猿声啼不住,大军已过万重山。

    5月18日下午走出了河谷,进入盆地,抵达了亲敦江左岸旁滨。

    孙立人从旁滨当地缅甸小乡官的言语和当地有不少白衣青壮年在街上活动已经判断出当地缅人已经投靠了日本人,而那些做便衣打扮的青壮年很可能就是敌人的特务,敌军可能很快就要沿江追来。

    所以,孙将军一面和当地缅人虚与委蛇,一面下令军队做出修筑工事长期在此驻扎防御的样子。

    暗地里,在夜间,立人命李鸿率第114团迅速渡过亲敦江,占锡当、唐都,掩护其他部队渡江。

    然后留下一个营在岸边防守,立人再率第112团和师直属部队渡江。

    天刚破晓,立人率军刚渡江到达了右岸,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荒木大队就追击到了左岸。(呵,小日本的腿脚也真利索。)

    刚上岸的将士们无不觉得真是惊险,再慢十多分钟,自己就成为了日本鬼子在江中的活靶,因此他们无不赞扬自己的师长真是“诸葛再生!”

    荒木大队立功心切,只注意到对岸,没有发觉埋伏在身边的中华军队。一阵交火,日军就被打败。

    趁着日军溃退,后卫部队也渡过了江。

    同时,第114团在锡当、唐都设下伏击圈,击溃了来犯的日军第二一三联队山炮兵第二大队和独立工兵第二十六联队主力。

    立人部官兵终于在5月27日顺利到达了印度英帕尔以东约40公里的普勒尔镇。从缅甸开始撤往印度只用了半个月零半日,和杜聿明率部行走了114天形成鲜明对比。

(https://www.tbxsvv.cc/html/37/37919/957850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