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蓝鹰师 > 肆拾捌、选择印度

?

    &nb)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

    温早一战,孙立人将军指挥两个团的士兵们又一次取得胜利。

    然而情况不容乐观,1942年5月13日,原田再次聚集、纠结起了福田支队的兵力,自科林迂回北进,切断温早通往八莫、腊戍的道路,威胁孙立人部的左翼,意一洗再次战败的耻辱。原田心中暗想:八嘎,我不敢进攻你,还不敢迂回断掉你的退路,等你自投罗网吗?

    同时,温早东北五十六公里外的杰沙已经被日军占领,新38师第113团摆脱了日军的追击,但电台在战斗中被击坏,失去了和师部的联系。

    日军的包围圈正从前、后、右三面向立人所率的两个团压来。

    此时,杜聿明派参谋蔡岳、熊瑛送来命令:“新三十八师应击破温佐之敌,然后经纳巴至班毛,沿第五军之行进路程跟进。”(1)

    蔡岳还带来了一个更不好的消息:日军自攻占密支那后,一路北进,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一部攻到了怒江西岸,并一度成功渡江,幸亏守卫部队誓死防守,又炸掉了怒江上唯一的一座大桥——惠通桥,才得以守住;另外一部日军于5月10日攻陷了云南腾冲。(本章节由网友上传&nb)

    蓝鹰师该何去何从?向东走,等待大家的是几万名占据地利,严阵以待中华军队自投罗网的日寇。按杜聿明的命令向北走,所遇到的将是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正是将碰到这“不毛”之地,“不毛”完全是九死一生的死地,诸葛亮南征蛮夷,战死士兵的数量还没有在丛林中被疫病、饥饿夺去生命士兵的人数多。

    向西行,撤退往印度,路途近,还没有日军防守,况且史迪威、罗卓英已经率中华远征军司令部成功抵达印度。

    究竟是要朝哪里走?孙立人命令部队暂停行动,就地扎营。几千名兄弟的性命不能由一人之见来决定,所以召开连级及连级以上军官会议以决定去向。

    副营长李克己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蒋总裁和杜军长都要我们回国,那就应该回国去,打回去不可能,那就照杜军长所命,走野人山回国,弟兄们啥困难不都没有挺过来过,吃野菜走也能走回去。”

    原来是东北厨师,而在仁安羌之战中刚立了功,被提升为连长的赵振华哼了一下说:“我是大老粗,只说一些直观感受,杜军长对我们的感觉是先拿来做预备队,见能打了,又拿来当炮灰断后,就算走野人山,第五军二万人马走在前面,把树叶、树皮、野草都吃光了,我们跟着恐怕只能啃啃树干流点哈喇子,等死罢了,我的意见是去印度。”

    ……

    开会的军官们争论了起来,但多数人还是同意向西行,退往印度。

    是不是要违抗蒋介石和杜聿明的命令,撤退到印度?违抗军长和最高统帅的命令,轻则终身监禁、重则枪毙处决。孙立人“因此食不下咽,坐立不安,实在关系重大,全师万人性命,就在一念之间!当夜他坐于一棵大树下,不言不动,整夜未睡。”(2)(蓝鹰师从英国出国到缅甸抗战时,是九千多人马,历经几次战斗,实际已经只有八千人,葛琪在写作中“全师万人性命”是写了个大概数。)

    黎明了,天空中渐渐露出了鱼肚白。时不待我,自己虽贵为中将师长,但若能以自己的一条命,换取全师上下八千多官兵的性命,绝对值了,孙立人将军在心中想道。所以,立人狠下心来,决定按照史迪威和罗卓英的命令,率部向西,去唐僧取经的国度。

    对一选择去印度这一重大决定,蓝鹰师参谋长何均衡在回忆中详细记载如下:

    根据情况判断,如我师向国境敌人进行袭击,直接回国,因兵力单薄,且距国境路途太远,不但不能取胜,反有被敌人围歼的危险。当时是5月中旬,到6月以后,缅甸北部就是雨季,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中,既无人烟,又无道路,在霪雨中行军,就又可能陷入兵家所忌的“死地。”此外,我军自过伊洛瓦底江后,英国又通知,今后给养不再供应,由我方自行解决。各部队只有少量给养,及临时拾得的牛奶粉、葡萄干等类食物(这些食物是曼德勒城市被日军空袭,该城人民逃避一空,商店被炸后物品四散,故可拾得),勉强充饥。为了全师生存,不得不下决心向印度转进。况且师属各部队拉得太远,集结困难,如果再向北走,实在危险。孙立人问我有什么意见,我即将向印度转进的决心和计划及应当下达命令的稿子,一齐送上。孙立人看完后,略为思索,即在命令稿上签字,并批注限半小时内将命令发出。(3)

    (1)见杜聿明《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载于《远征印缅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第33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2)葛琪著《印缅战场孙立人将军立功》,载《孙立人将军永思录》,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12月第1版。

    (3)何均衡《转战中印缅战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载于《远征印缅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第143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https://www.tbxsvv.cc/html/37/37919/957850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