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进大学那会,我怀抱着一大堆理想,认为自己是祖国的花朵,早晨**点的太阳,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我决定在大学四年之内要么轰轰烈烈干一场,要么轰轰烈烈爱一场。其实它们也并不矛盾,一般能轰轰烈烈干一场的都能轰轰烈烈爱一场,反之则不成立,用数学的观点说轰轰烈烈干一场是轰轰烈烈爱一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听前辈说大学和中学一样,依然只是一个以分数作为人的衡量标准的机构。成绩好了可以领奖学金,可以成为班干部,可以优先发展为党员,一张好的成绩单就如一件加身的黄袍,什么特权都接踵而至。完了还可以申报申报国家助学金、贫困补助,毕竟现在弄张贫困证明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单从账面上的工资来看,谁家送个大学生读书都不是件容易事。我想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于是我不缺课,晚上去教室自习的日子也比较多,可是结果却不如我所愿。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付出就会有回报,但不一定就是自己想要的回报。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想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于是我经常去学校图书馆,图书馆是南大的标志性建筑,有人却说图书馆从外面看太像一座坟墓了,作为标志性建筑有点煞风景。我却不这么看,我认为这图书馆的设计者还是有点文学修养的,至少它知道图书馆就是书本的坟墓。我去图书馆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小说,而且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看外国小说比较麻烦,往往一本书看完了还不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叫什么,感觉就像吃了半天东西还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太没成就感。看中国现当代小说却无所顾忌,而且看过之后我很自豪,觉得自己也可以写本书出来玩玩,说不定由此成为作家什么的。当时我还想好了写一本小说,主题都定下来了,就是先把这个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东西写合理了,再把这个社会写得不合理。我幻想着这书一出版就引发轰动,要是能够畅销就更好了。可是我偶尔也会看到一两本好的小说,就是它们把我的决定打得一败涂地,或许这也能叫人生不如意十之一二吧。不久我就发现我要写的小说是先把错的写成对的,再把对的写成错的。于是我很失望,我就是写了也是在做无用功,因为什么都没有改变,所以我一直没有动笔。
两年下来,我猛然发觉自己还没干出一件完整漂亮的事来,更不用说轰轰烈烈了。日子被我过得支离破碎,我只记得我一直在做的事是这样的:吃饭,睡觉,上课,上网,看小说,他们周而复始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占据着我绝大多数时间。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不断在问自己我的大学生活就要这样过去了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理想,我的追求呢?对前途和命运的迷茫笼罩着我,我开始羡慕起杜永康和郭磊他们来。因为努力学习的没时间去迷茫,而沉迷于游戏的早已在迷茫中迷失。这也是真正的思考者永远不是得意者,而乞丐也成不了思想家的原因吧。
我无可奈何,想改变什么却又下不起决心,所以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供我挥霍,特别是晚上杜永康和刘彦超去自习之后。我会经常走到郭磊背后问:“磊哥,多少级了?”等他告诉我多少级之后,我说:“呀,你又升了。”让人听起来以为郭磊是一超生专业户,生孩子跟母鸡下蛋似的。中学的时候,我就想着要是晚上不要上自习该有多好啊,要是多点时间由我们自己支配想想都很美;大三了我就想着晚上要是能找到个教室上上自习也很美,要是少点时间我一定不会闲得慌。看来很多东西少了不行,多了并不见得就好。中学时候,过大的学习压力让我难堪重负,可以把它叫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大学时候,过小的学习压力让我无聊至极,也可以把它叫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过程截然相反,结果却大同小异。
无聊的时候,我会打开电脑上网。还是大二的时候,我就把电脑当学习机买回来了,心想买了电脑我可以用它来练习打字,学习用各种高级语言编程,用dreamweaver、flash等制作网页,用3dmAx、photoshop学习图像处理。以为毕业后至少也是一电脑高手,可电脑高手没当成,却成了上网高手。我上网一般是浏览网页,体育呀,娱乐呀,教育呀,到处找新鲜的看,把自己搞得像狗仔队一样特无聊。我还在网上看电影,其实看电影我可以下载,我接的是校园网,下载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我喜欢找免费电影网站在线看电影,那样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断断续续要看两个多小时,那样时间过得快一些。我还用qq聊天,我不跟我不认识的人聊天。跟他们聊,难免会碰到一些喜欢问这问那的人,工作了还是在读书呀?在哪读书?大几了?你是哪里的呀?仿佛审讯室里一警察。这年头太多的人爱看人**,有着非同一般的猎奇欲。难怪现在有名的文艺家越来越少,而娱乐记者却越来越多。文艺界无论谁有了点名气,都被记者烦了去了,以至于有心无力更上一层楼。
网络是一个虚幻的空间,硬是要在里面寻找现实中的友情和爱情,仿佛鸡蛋里面挑骨头。而和认识的人聊天,大家都知根知底的,失去了吹牛皮说大话的机会,聊天的**呈加速度下降。往往我跟以前的同学聊天,我发一个“好啊”过去,他回一个“好啊”过来;我再发一个“好久不见”过去,他又回一个“好久不见”过来,放佛是我的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碰了壁又弹回来的回音。我不想跟我的回音聊天,于是我跟同学又一次面临着“好久不见”,所以我只好继续无聊下去。我只有每天都问郭磊升了没?每天都对着不同的人发“好啊,好久不见”之类的信息。班长赵玉成见我如此,决定帮我一把,邀我参加一个研究项目,以期把我从无聊的沼泽中解救出来。
在我们专业有三种男生,一种是高中时就有了女朋友的,那是早恋成功的极少数;一种是在大学里找了外系女朋友的;另一种就是光棍。在第三种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班长属于第二种,他给我们起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有了他,我们班就可以像中国男篮有姚明一样自己安慰自己。在我们为考研,下半年找工作等温饱问题而操心的时候,班长早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他利用大学前两年的时间基本取得了保研资格,他的女朋友是在校学生会工作时认识的。他俩还组织过我们两班的联谊活动,结果是我们依然是光棍,而他俩却正大光明地走在了一起。现在班长一天大多数时间在陪女朋友,当然他还有工作任务,具体的工作是去学院开会再把会议布置下来的任务通知到人,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不会通知到每个人。譬如选入党培训的人员,他会看看成绩单然后就单独告诉轮到的那人可以写入党申请书了;又比如可以申报某项奖学金了,班长就只会通知那几个成绩好的。这样省时省事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那样他就可以有更多时间来陪女朋友,进一步发展感情。
班长住我们隔壁,寝室里也有四个同学,两个准备考研的,一个不考研的叫罗志斌,加上他。班长叫上我和罗志斌说:“这次我们学院里举行首届启航杯科研项目大赛,我们可以组队申报一下,如果批准了还有一千到五千不等的项目资金。我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找点事干。”我和罗志斌当即表示同意,可又犯愁了,我们要申报什么样的科研项目呢?读了几年大学,给我的感觉是科研项目离我们要多远有多远。如今它就摆在我们面前,倒是让我们不知所措了,就像突然见到暗恋已久的女生,明明有千言万语想对她说却又开不了口,心里那个急呀。
还是班长有办法,他想了想说:“既然是科研项目那就不能太容易,至少题目不能太简单,让人一看就懂。我看我们学的课程里面《现代控制理论》最难懂,那我们就以最优控制的经验公式研究为课题怎么样?”我们也无异议,于是课题就确定下来了。班长说他有事比较忙要我和罗志斌把项目申请书写一下,有困难的时候再找他。
还是大一的时候开始学写论文,一听老师说要求字数多少多少,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头都大了。现在大三了最不怕的就是写论文,因为就算我不知道至少还有百度知道。说明大学我一直在进步,还是学会了不少东西的。我们在网上下载了一个模板就开始依葫芦画瓢了,所以开始的时候轻松搞定,只是有一个地方难住了我们,那就是最后的资金预算。因为这是一项理论研究我怎么也想不出它需要花很多钱的地方,这就好比走五十米就到的路程硬是要你坐公交车过来。找来班长,他想都没想就在项目申请书的资金预算栏目中输入一些数据,让我和罗志斌目瞪口呆。具体的资金预算是这样的:购买相关资料500元,上网查阅资料300元,打印复印资料200元,购买实验仪器1000元。以这种算法看来我们都还挺高尚的,因为我们所付出的体力脑力劳动还没算钱,算是为人民服务了。可我总觉得这有点得了好处还卖乖的嫌疑,心有不安地问班长:“这能行不?别人一看就看出问题来了。我们既不要实验仪器,资料费也用不了那么多呀。”班长摇摇头说:“放心好了,没事的。这是院里的第一届科研项目大赛,参加的人不是很多。据院里负责此事的老师透露,这次只要申报了百分之九十都有戏。”
在项目申报书交上去的第三天,班长说要我去院里礼堂开会,我当时就纳闷了,什么会开到我头上来了,那肯定是人山人海了,于是准备放弃。过一会,罗志斌过来催我,我想大概是项目申报成功了吧。
在学院的礼堂里,负责这次大赛的老师宣布:“由于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本次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共收到了申报的科研项目十二个。经过学院里专家教授的多次协商会议,研究决定选取其中的十个项目作为资助对象。希望获奖的同学再接再厉,争取在预定的时间内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老师接着公布了大赛获奖项目,一个金奖,两个银奖,七个铜奖。获金奖的项目是火星探测器的动力研究,获5000元资助。这让我大跌眼镜,以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又回来了。我们的项目是银奖,奖金是两千元。按学院的规定,先到手的时百分之三十的启动资金。
在作为组长的班长领到六百元的同时,我们每个人还得到了一张获奖证书。这玩意虽说不值钱,可是对于下半年找工作多少有点作用,是个不错的卖点。当时我是这么想的:我成绩中等,没获过奖学金,将来找工作时简历上肯定没多少东西可写,这就好比光着身子给别人看,而有了一张获奖证书虽说不能避寒,遮遮羞还是可以的。所以我和罗志斌都很高兴,领到钱的班长也很高兴。高兴了就要庆祝,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理所当然。于是班长决定我们三个出去撮一顿以示庆祝。当我们走进学校附近一家餐厅的时候,惊喜地发现里面有三个看着眼熟的人,他们已经喝开了,仔细一想原来是获金奖的那三人。我想搞动力研究的到底是不一样,你看人家那速度。我们在餐厅里胡吃海喝一通,花费六十元整,班长醉醺醺地说:“公费报销,公费报销。”回头看那三个,他们还在继续。我告诉自己不能以五十步笑一百步,可又想现在谁又不是在五十步笑一百步呢,这年头一百步笑五十步的都多了去了。大家能笑笑就好,总比哭丧着脸好。
项目批准下来之后,我觉得必须做点什么,于是就上网下载点资料打印下来,花费也就十来块的样子。罗志斌也找了点资料打印下来,又花去七八块钱,算算启动资金还剩下五百二十元。我都想不起来以后还有需要花钱的地方,看着项目申报书上的资料费都有点不好意思。
班长依然陪他女朋友忙这忙那,白天几乎见不着人影,晚上才回寝室睡觉。当然也有晚上不回寝室,第二天白天回寝室睡觉的时候。四月下旬的一天,班长对我和罗志斌说:“五一劳动节我们都别回去了,在学校里加点班,把项目大概搞一下,以免夜长梦多。”
是的,五一劳动节就要来了,学校会放七天假。这方面大学比高中好,原因就是大学从不克扣学生假期,而高中则把克扣学生假期说成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类似的话我听多了,而且多是从所谓的专家学者口中说出。曾经就有一专家建议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原因是不能剥夺低收入市民成为纳税人的权利,给我的感觉是这人在大冬天剥光人家身上衣服还要说是怕人家热着了。对于这样的专家学者,我无语。
前两年的五一我是回家了的,回去之前我想七天的时间我可以见到父母亲人,可以吃到久违的土特产,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可是每次回到家中的想法又是大不一样。回去了我都想要是在学校的话可能更好玩一些。但我每个五一十一都回家,且每次都这么想,可见人并不是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结论恰好相反:人类是经常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就像考试中最容易出错的题往往就是上次错的题。
我很早就做好了回家的打算,顺便和杨依一起回去,说是顺便,其实也是有意,天底下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顺便。我就不信我和她一起回去半路还能杀出个程咬金。可是计划永远也敢不上变化,我的如意算盘再一次打空。我因为项目的事一直在犹豫是否回家,在四月二十九日的晚上,当我下定决心回家给杨依打电话时,她的室友王洁告诉我她昨天就已经回家了。于是我只好呆在学校,准备为项目努力一个星期。
五月一日早晨,我去隔壁寝室找班长,罗志斌还没醒过来,另一个同学说班长利用这假期和他女朋友旅游去了,今天清早走的。他还告诉我这次班长三四天不会回来,他和女朋友是随旅游团去某地三日游了,具体费用听说是情侣优惠价520元。
(https://www.tbxsvv.cc/html/34/34863/944243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