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却说自禹回朝后,舜便开始为禅让作准备,将很多重要政务都交给了禹,以培养他的治国才能。
一日倕出班奏道:“水土治理早已结束,所用工具如锛、凿、铲、锤、刀等已命各州收集保管。但近期各州来报,由于这些工具多是金(即今日所说之青铜),十分贵重,保管不易,常有人偷盗,甚至抢劫。为不使此等物品遗失,请求朝廷将这些物件处置好。”
舜降旨由禹主持,进行朝议。
司农弃道:“此等工具可作农用。水土治理成功,按夏伯估计可以维持三代,故三代之内就不再有大规模的水土治理了,再保存这些工具不但没有必要,还成了各州的负担。故以臣看来,不如将其改为农具,分发给农夫用于耕作,以发展农业。”
契发表异议道:“九州之内,农户如此之多,而金制器具却有限,只怕每户分不到一件。且农具种类繁多,与水土治理工具不尽相同,各地所用农具也不一样,很难满足要求,分发起来实不容易,若处置不当,只怕反而闹出事来。臣以为当今朝廷正在整训六军,急需武备,不如将其改造成武备,用于保障天下安宁。”
皋陶道:“水土治理成功,天下开始富足,各地出现了偷盗、抢劫,加强军备本是当务之急。臣也以为用这些金制成武备以安天下,实属可取。”
禹听了自忖道:“六军武备不足,将这些工具制成兵器固然好。只是当今天下尚属太平,只是有些盗贼。若为了对付几个盗贼便将九州之金大量制作兵器,实在动作太大,只怕引起非议。”故他虽也有此意,却没有轻易表态。
他还在沉思,伯夷又提议道:“水土治理成功,功盖古今,理当作一物以示纪念。下官建议把九州收集来的金制成九个大鼎,并在鼎上制作代表每州各具特色的图形。一个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加起来就象征天下。制作好后运来京城,放在朝廷大庙中,由天子统一管理,作为祭天重器,天子掌管了九鼎就象征着掌握了天下,象征着天下一统。”
这建议不但禹听了高兴,在朝的文武百官亦为之叫好。帝舜也认为这样做非常有意义,于是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此时朝廷除扩建都城,整训六军外,又增加了铸九鼎一事。
倕是共工,这项工程自然由他主持。鼎在当时非常盛行,鼎的种类繁多,大小形态不一。总的来说,可分为二类,即方鼎、圆鼎。而这九鼎意义又特别重大,既是华夏大地自开辟以来第一次水土治理成功的纪念物,又是象征着九州的重器,所以到底造成什么形状又引起了一番争议。主持朝政的伯禹最后总结道:“九鼎象征着华夏九州,制成后由天子统一保存,代表整个天下,那就应是方形四足。方形象征着地,四足代表四方,制成后再在大庙中用五色土筑成九个方形平台。这平台的大小应正好放下九个鼎。鼎的阴面可由各州按照自己的特点自行设计,奏报朝廷;鼎的阳面统一为饕餮纹作为朝廷的标志。设计好后再交由天子钦定,然后选派工匠,由共工统一监制。
倕接受任务后又问道:“铸造的地点又放在那里好呢?”
伯禹答道:“铸造的地方就放在昆吾吧。昆吾地处华夏中心,又离朝廷不远,交通方便,铸成后运往朝廷容易。”接着大家又对鼎的重量认真讨论起来,最后仍由夏伯作出决定道:“既是代表九州的重器,那就还得有一定的重量。臣以为此鼎应在千斤之上。这样坏人扛不动,抢不走,稳如泰山,方为吉利。”
帝舜点头称是,于是伯禹派人将九州治理水土之金运往昆吾,由倕按规定监制。由于九鼎无论是体积和重量都要求很高,加上设计精巧,图案复杂,铸造起来难度大,所以直到禹去世后才完成。后来由启帝运往朝中,一直为夏王朝所重视。他们把九鼎与舜所赐的玄圭都定为传国之宝,因为夏王朝开创于禹。禹得天下就在于治理水土成功,所以夏后氏就把九鼎和玄圭两个标志着水土治理成功的宝物来展示这个王朝的合法性。
因九鼎代表天下,拥有九鼎即象征着拥有天下。故谁要夺取天下,必然夺走九鼎。如商灭夏,鼎就迁往殷都亳邑;后来周灭商,又将九鼎迁于周王朝的镐京。这都体现了鼎在国在,鼎失国亡。直到周末,秦昭襄王欲代周而有天下,又想把九鼎迁于秦。据传这鼎在运往秦的途中,因水运沉船,其中一鼎落在泗水中。由于当时打捞技术不能把重千斤的鼎打捞上来,从此九鼎已不齐全。秦以为不吉利,才把传国重器代之为玉玺。
从禹造鼎到秦昭襄王失一鼎,相传了近二千年,足见古人对九鼎之重视,甚至把鼎与国等同起来。当时想夺天下的人,常不直言取天下而婉言问鼎。九鼎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如形容一人说话有份量,谓之“一言九鼎”。
可惜的是九鼎自周末失落后,便销声匿迹了,泗水也从未有打捞出鼎的记载。但近些年来,在商代的早期遗址中,如河南郑州出土的一些古鼎,其中杜岭一号和杜岭二号也有饕餮纹,是否与九鼎类似,尚不得而知。
再说禹参与朝政后,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决定将他推荐于天,日期定在当年郊祭时。
一日舜对众臣道:“朕三十而由先帝拔于草莽,五十代行朝政,六十一登上帝位,今已七十余,理当让贤了。先帝在世时许诺谁治理水土成功,就将帝位让他。今伯禹已获成功,朕又让他处理朝政。他办事井井有条,在短短的二年里,不但将六军治理得军纪严明,还把都城修缮一新,并将朝廷贡赋规定得合情合理。朕经过考察,见他确有治国之才,欲将他推荐于天。”
众臣见舜早就有心禅让,知道这天下早晚是禹的了。此时禹又在朝,加上帝尧确有遗言在先,不便阻拦、于是朝议顺利通过,不久便完成了推荐仪式。
繁事不多说,只道舜将禹推荐于天后,不觉又是一年。这在当时是件大事,必须举行祭天大典。舜早起香汤沐浴,整肃衣冠,来到会场,主持祭天大典。他面对上天祭拜道:“臣舜于去岁将伯禹推荐于天,请皇天监察,今已一岁。在此期间九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足见伯禹已得天意,可承大位,求皇天保佑,永乐太平。”接着伯夷卜之于天,卜像大吉。
祭毕,举行盛大庆祝宴会,席间群臣向禹祝贺,一片祥和气氛。此时天空又艳阳高照,彩云朵朵,舜特别高兴,认为天示彩云是天下将兴,于是指着彩云对众臣道:“看!天示祥兆了。”
舜的意思说得很明显,但不满禹的人却故意道:“天意应在天子身上,天子盛德方有此瑞云。”
而禹明白舜的意思后,却也但只装作不知。他为了表示无野心,于是出而歌曰:
明明帝德,天降彩云;
日之光华,弘耀圣君。
舜听了禹歌,笑而答道:“今天是夏伯代行朝政周年,此兆必应在夏伯身上,这是天下之幸,百姓之福,可喜可贺。”说完亦歌曰:
彩云朵朵乐太平,
乐太平兮水土平;
水土平兮乐万民,
万民乐兮功德成。
禹见帝借此题为他立威,当然不能全受,于是又歌曰:
彩云朵朵兮,帝德已成;
天子盛德兮,恩及万民。
万民同乐兮,天赐彩云;
彩云当空兮,天下太平。
舜听了认为今天是将禹推荐于天一周年,正是该禅让之时。这样谦让下去不利于禅让,不如将自己的心意告之于众,于是又歌曰:
日月有常,星辰有序,
四时有经,冷暖交替。
瑞云朵朵,已示天意,
朕今已老,当禅新帝。
说完,令伯夷择日,共工筑坛,准备祭告天地,由伯禹接替帝位。但众臣听了却心中不安,都舍不得舜离去,此时因禹在朝,又不便多说,宴会有些不欢而散。
舜回家后,不少大臣来到帝前,私下对帝道:“主上自继位以来,不忘先帝遗言,让伯禹治理水土。大功告成后,主上以天子之尊,亲迎于郊外,与他同辇而归。又赐玄圭,封疆土,爵夏伯,还把他推荐于天。主上对他如此恩宠,他却居功自傲,自以为功德盖世,主持朝政常独断专行,大易先帝和主上之制,满朝议论纷纷。说主上分天下为十二州,他却改为九州;先帝与主上重德,他却重刑;先帝与主上敬贤,他却尚功。如此看来,伯禹与二位圣君不同德,故臣等以为主上不必过早将帝位禅他,以防不测。”
舜却为禹解释道:“他的一些作为朕都知道,而且都经过了朕。朕以为只要对天下百姓有利就行。伯禹虽然在水土治理成功后,在一片赞扬声中产生了一些骄傲,这是他不足之处。但他的功劳之大,才智之高,古今少有。就德行而言,也算不错。父亲被流放,他却不记旧恨,仍立志治水。在受命之前,主动查勘天下名山大川,与龙蛇为伍,以草木为食,历尽艰辛随山刊木,作出规划。受命之后,勤于公务,劳心苦思,薄衣食,卑居室,致费于沟渠,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将洪水平息,此功此德今无人可比。朕将帝位禅让于他,是为了兑现先帝之言,倡先帝禅让之德,请众卿再勿多言。”这些言语传开去,天下皆知舜与尧一样,为了天下人的利益,诚心诚意将天下让贤。于是天下皆颂尧舜之德,说他们一心为民,不私其子。
舜深知要按尧的遗言办事,实现将天下禅让,还必须帮助禹改正缺点,才能让朝野心服,才能造福于天下。
(https://www.tbxsvv.cc/html/30/30079/859314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