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尧舜禹东方文明古国缔造者 > 统天兵伯禹出丹江 劫敌寨玄元获蛮主2

?    且说苗叔、苗成二人领兵往禹营来,一路无阻,到得禹营已是深夜。只见营外有几百军士巡哨,营内灯火点点。苗叔、苗成发一声喊,分两路杀入营去,欲杀禹军一个措手不及。但进入营中时,那些巡哨士兵已逃得不知去向,里面却是一个空营。二人心知中计,回马便走。突然一声鼓响,营寨四周火起,喊声大作,章商、鸿濛二将领兵从两边杀来,苗军大乱,人马相互践踏。苗叔见状,当即由苗成断后,自己冒烟突火,拼死杀出,往西路退回。

    正奔走间,忽然前面喊杀声又起,玄元、熊罴领军截住去路,奋力冲杀,苗军来一个杀一个。苗叔、苗成见大路被敌军所阻,无法通过,只得引了败兵投小路而去。行了一程,后面喊杀声又起,神豹领一军从林中冲杀出来,苗军又死伤不少,苗叔、苗成只好奋力抵住,逃往小路,回顾左右,只剩得数百人。神豹引军在后追杀,苗成一马当先在前面开道,苗叔在后面抵住追兵。山上树林茂密,路不好走,后面喊杀声不断,苗成突然“哎呀”一声,被绳索绊倒,黄魔、乌涂二将赶上将他擒获。苗叔听说苗成被擒,立即赶来相救,岂料马匹于黑暗中又被搠翻在地,朝廷军将又一拥而上将他拿了,剩余苗军见主将被擒,更是各自逃命,禹军也不追赶,只拿了二将回去请功。

    苗军除少数逃出外,大部分或被杀或被擒,而且逃脱了的也是走的小路。西面大道被玄元、熊罴领兵当住,无一人走脱,故陈良、袁丹二人不知消息。正在前进,却又被玄元、熊罴截住,厮杀一阵,军士损失不少,二人死战得脱。

    他们回到营中,已是天明,听得逃回的军士报说苗叔、苗成两位将军被擒,全军覆没。二将火速将情况奏明苗伯,苗伯闻报大怒,责怪二人没有将情况及时上报,反而与他们一起行动,并不由分说,立即将二人撤职入监,然后召集胡功、苗仲等文武大臣商议营救二将之策。

    胡功道:“主上放心,两位将军性命无忧。”

    苗伯惊问道:“令尹有何良策?能救二人。”

    胡功道:“禹军先锋朱虎尚在我们手中,伯禹岂敢加害二位公子,主上可用朱虎换回二位公子。”

    苗伯闻言大喜道:“爱卿高见,寡人立即派使与伯禹商议换人。”

    胡功道:“主上勿急,我军需要的是以一人换二人。若主动相求,他们必会开出苛刻条件。今以臣看来,禹军首战失了先锋大将,也必着急,加上他首次带兵,人心未服,为安将心,他不能不救。我们不找他们,他们必会来找我们。”说到这里,他走近苗伯身边又附耳低语了几句,苗伯频频点头。

    不久有守门军士来报,说朝廷军将伯益求见,苗君立即召入。分宾主坐定,苗伯开言道:“本王与将军互为敌国,刀兵相见,正要分胜负,将军来此有何话说?”

    伯益道:“前日我军先锋被人暗算,一时输与汝军。汝军却不知高低,晚上派人劫营,如何瞒得过我们大将军。大将军略施小计便擒了两位公子,本当处死,以戒来者。但当今天子仁慈,不兴肉刑。我大将军体念圣心,未忍加害,故派末将来见君侯。侯君若能迷途知返,放回朱虎,两军议和,使百姓少遭战乱之苦,我军将不计前嫌,放回两公子,则天下幸甚,三苗幸甚。“

    苗伯闻言笑道:“将军之言差矣,尧曾说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可他自己却不以天下为重,不把大臣及诸侯放在眼里,自作主张以天下禅于一匹夫。从此诸侯分心。正如禹之父鲧所说,野兽被逼急了,亦会扬起它的角而为城,举起它的尾而为旗。我有苗乃天下大国,先祖出三危随炎帝转战中原,有功于国,得封于此。但黄帝却只于子爵,称我为苗子。我定居南方,开发荆楚,后又随颛琐帝征九黎,每建奇勋,才被加封为苗侯。却想不到我堂堂有苗之君,竟不如历山一耕夫,可见帝尧已老昏,功过是非不分。我有苗受天下诸侯之托,举兵北上,欲为天下诸侯讨个公道。帝尧身为天下共主,知此情况后,不思悔改,反而派汝等领兵来征讨,欲灭我有苗。现两军交战,理当决一胜负。昨日一战,我军大胜,擒汝先锋朱虎,我士气正旺,人人都欲效忠于国。只因吾弟与不肖子一时求胜心切,擅自出兵,中禹奸计,以致兵败被擒。即使禹放他们回来,寡人也要按军法处置,如若不肯放回,就借禹之手杀了也罢。”

    伯益尚未答话,坐在苗伯身边的胡功又道:“伯益先生,吾主之言甚是有理。两军交战,胜负未分,和议实难达成。即使吾主忠义,愿意归顺朝廷,手下军将也难说服。就是和议成功,日后也难免生事。此外,以吾看来,此次伯禹出征,已是中了尧的奸计。尧满口仁义,心却好大喜功。他征了犬戎,又役使百姓治理水土,成则是他的功劳,败则殛鲧于羽山。今又派兵犯我有苗。用心更为险恶。只因我有苗乃南方大国,他要役使天下,必先灭我有苗。而禹是他仇人之子,尧殛鲧焉能不防禹报仇?故有苗和禹都是尧心腹之患。禹听他驱使,胜则伤了我有苗,败则又可借战败之名再殛禹,然后布告天下,那时禹后悔亦晚矣。故再次请先生回去劝禹识大体。若禹不依,那就只有战场上分胜负。吾素知伯益先生乃诚实君子,今来我营必是为救朱虎将军,在此请求主上看在伯益先生面上,以朱虎将军换回两公子。”

    伯益知道他们的一番言语,无非是为了挑拨伯禹与朝廷的关系,并为三苗叛乱诡辩。但三苗确实是南方大国,野心不小,现双方才开战,若不给他们一点厉害,三苗氏绝不会就此罢休。即使他们现在被迫议和,日后也必再反,这一点胡功说的倒是实情。于是决定交换俘虏,商议的结果是,找一开阔地,到时击鼓为号,同时放人。

    伯益回到营中,向禹报告了会谈情况,然后又道:“此次交换俘虏仍要多加注意,三苗多诈,不可不防。”

    禹闻言笑道:“先生所虑极是,到时文命自有主张。”

    再说当晚禹正要安睡,却有军士来报:“有一苗军军官闯入我营,被军士擒获,说有机密事要见大将军。”

    禹立即传令带入,摒去左右道:“汝有何话要说。”

    来人道:“某乃三苗军将,家住洞庭。前时因洞庭野兽多,民遭其害,先父亦死于兽害,家中只剩下我与母亲二人,非常恐惧。仁慈天子及时派来衡羿将军为民除害,并教我等习武。后来某被征入苗军,因比武获胜,被提拔为军官,在苗仲手下效命,亲见苗仲为人多行不义。前次交战以暗箭伤害了朱虎将军,这次两军交换俘虏,苗仲见我箭法好,密令我在双方换俘时,再次以暗箭射杀朱虎将军。我虽生在有苗,却也知大义,故冒死走出苗营,来向将军报信。”接着又将苗军行动计划告诉了禹。

    禹佯怒道:“苗军守卫如此严密,汝如何得独自来此?此来必是行间,如何瞒得过我。”

    来人道:“末将乃苗仲手下军官,说奉命有机密出营,手下人谁敢盘问?”但不管他如何解说,伯禹就是不听,还令人将他秘密监押起来,然后唤来玄元、熊罴、神豹、章商、鸿濛、黄魔、乌涂等授以密计,吩咐到时依计行事。

    一切准备好后,按时从狱中提出苗叔、苗成,赐以美食,禹亲自相陪。席间晓以大义,然后领他们来到约定地点。苗军亦押朱虎到来,双方都按规定在百步之外准备迎接自己人。俘虏未放之前,双方派出诸侯作为中证人,查明所交换之人,然后一声鼓响,双方放人。

    苗仲此时却派射手藏于隐蔽处,拈弓搭箭,瞄准朱虎一箭射去。朱虎前次被暗算,此时本有警惕,但前伤未愈,行动不便,仍在左手肘部中了一箭,带箭往己军中跑。

    苗军中陈良、袁丹前几天因苗叔、苗成事入狱,此时被放出来立功赎罪。他们见朱虎中箭,便一齐杀出,欲再擒朱虎。禹见苗军果不守信用,立即领熊罴、神豹杀出接应朱虎回营,抵住陈良、袁丹。苗仲见了亦领军杀出,禹亲自战住苗仲,伯益救回朱虎。

    禹见朱虎回来,当即麾军大进,两军杀在一起,各自奋勇。正在激战时,远处喊杀声又起,来了一队苗人,看去都是猎人打扮。苗军高兴,以为援军到来,未加防备,那知那队苗人却突然杀向苗军。

    苗军一时惊慌失措,被杀了个措手不及,苗仲险些被擒,幸亏他的部将向成、白费拼命保护,方逃得性命。但白、向二将却先后战死,军士死伤无数。陈良、袁丹二将见形势不妙,便奋力抵住神豹、熊罴,保住苗伯,欲护送他回营,禹军却在后紧追不舍。陈、袁二将只好战住神豹、熊罴。但当他们快要回营时,却发现营被禹军所劫。正要退回,又遇上玄元。玄元勇猛过人,杀入苗军如虎入羊群,。苗军一片惊慌,各自逃命,很快溃不成军,苗伯被擒。

    原来禹料苗军自以为得意,必出营厮杀。早派玄元悄悄领兵埋伏在苗营附近,只等苗军出营,便乘虚袭了苗营。守将胡功因兵少抵敌不住,混在乱军中侥幸逃脱。玄元推想苗军战败后必然逃回营来,于是分兵一半守营,自己却领兵伏于营前路边。果然有苗伯领败兵逃回营来,玄元突然杀出,苗军被杀得措手不及,军中大乱,苗伯被擒。

    苗军此时伤亡惨重,陈良、袁丹虽拼命厮杀,奈何势单力薄,那里抵敌得住。苗叔、苗成放回后,见形势危急。立即拾起阵亡军士武器来助陈良、袁丹。此时见苗伯被擒,欲上前相救,可是已来不及,只得与陈良、袁丹合兵一处,收集败军退往南方。

    苗军因失了营寨,断了归路,各路人马溃不成军,一片混乱。苗叔、苗成、袁丹、陈良只得且战且走,正好遇上胡功,带领一些残兵败将南逃,几人合兵一处,沿途收集败兵。

    熊罴、神豹及章商、鸿濛、黄魔、乌涂会合玄元一路追杀,苗军一直退到大江边。好在苗军水军强大,将各路败残人马接回南岸。禹军因一时船只不足,且水军尚未练熟,便在江北驻扎。

    禹论功行赏,处理好日常军务。先有章商、鸿濛、黄魔、乌涂四将在帐外请功,原来扮作三苗猎人的正是此四人及所统手下精壮。

    禹因探知三苗为了改善军士生活,常派人出猎,故令四将领三百精壮扮作猎人,藏于山中。待两军交兵,便从山中杀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苗军,出奇制胜,果然成功。

    禹接见完四将,却有玄元将苗伯押到,便立即走出帐来,亲自为苗主松绑赐坐,然后笑道:“前番军前相见,侯君说先父是令尊好友。你我本是世交,今日弄得如此尴尬,不知君侯作何想法?”

    苗伯闻言嗔目道:“两军交兵,各为其国,要说的话早就向你说了,今日之事任崇伯处置。”

    伯禹道:“只要君侯不再反叛朝廷,仍可放君侯回去。”

    苗伯却争辩道:“何谓反叛?天下原本为神农氏所有。神农氏相传百世,历经千载。直到榆罔帝时因蚩尤叛乱,轩辕氏以勤王救驾为名,领军讨伐蚩尤,最后杀死蚩尤。按理本应迎炎帝回朝,但他却盘踞中原,定都涿鹿,自称黄帝,这与蚩尤又有什么两样?而且他还没有就此罢休,还在阪泉与榆罔进行激战,杀死炎帝大将刑天氏,把炎帝榆罔赶到大江以南。当时轩辕氏是诸侯,本是炎帝臣子,他却把炎帝赶走,自己称帝,这是不是反叛?如果说我有苗反叛,那也是学了尧的先祖黄帝轩辕氏的;如果说讨伐叛乱,我们有苗氏原本是炎帝部属,属于神农氏一支,今天正是为神农氏讨伐叛乱。”

    禹闻言作色道:“侯君之言差矣!天下大位唯有德者居之,这是古今不变之理。自盘古开辟以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开始人们以采食、狩猎为生,居无定所。天下本无主,直到有巢氏组织人们定居,人们拥戴他,推他为共主,从此天下才有了主。后来燧人氏发明取火,使人们从茹毛饮血改为熟食,人们拥戴他,公推他为共主。随后伏羲氏发展了养殖,女娲氏引导人们建立婚姻家庭,神农氏发展了农业和医药,人们拥护他们,公推他们为共主,让他们登上了大位。君侯的德行比得上这些先贤吗?”

    苗伯闻言默然无语,于是禹又接着道:“神农氏传到榆罔帝时已经衰微,诸侯相互吞并。蚩尤残害百姓,使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榆罔不能制止。轩辕氏顺天应民,修德强兵,整肃军旅,为百姓除残去暴,就连蚩尤这样强大的部落也被征服。于是天下太平,四方诸侯都来归附,向他称臣,尊他为帝。他为了安定天下百姓,又丈量四方土地,让百姓种植黍、稷、菽、麦、豆等农作物,使百姓丰衣足食,他的德行君侯比得上吗?而且黄帝很宽容,见榆罔到江南后,能一如既往地在江南开发农业,受到了南方民众的拥护,尽管他仍称炎帝,黄帝却没有再去征伐他,有苗氏的德行能与黄帝相比吗?当今天子更是一代英主,他把天下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方诸侯滨服,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称颂他仁爱如天,智慧如神,侯君能与当今天子相比吗?”

    这一席话又说得苗伯无言以对,于是禹又问道:“君侯服气了吗?”苗君仍低头不语。

    过了一会,禹仍笑道:“人言君侯重武不重德,以为有了一支军队就可以征服天下?这是大错特错。今日你不服,我还可放你回去,让你整军再来。但须知我放你回去不是为了我们两家私情,而是为了让天子的德行能传播于天下。”

    苗君疑惑道:“你真的敢放我回去?”

    禹道:“我统的是天兵,天兵以信义布于天下,岂有虚言。”

    苗君道:“既如此,寡人现在就走。”他怕事久有变,立即要求回去。禹为了安全,还亲自送他出营。

    苗君走后,众将不解,禹解说道:“吾放苗伯,乃体承天子之意。天子欲服三苗之心,而非灭其族。若我们杀了苗君,则三苗必另推新主,与我们死战。今我放他回去,一则可体现天子仁慈,向苗示德,二则可慢敌人军心,何乐而不为?”众将听了方知禹之用心。

    处理完苗伯的事,禹不辞辛劳又去看望朱虎。朱虎向禹跪下道:“末将无能,被擒受辱,请崇伯治罪。”并欲交回天子授予的代表先锋大将的玉牌。

    禹上前道:“胜败乃兵家常有之事,况将军被擒是敌人暗算,非将军之过,何罪之有。但望将军好好养伤,日后再奋力杀敌,为国立功,方不负天子重托。”朱虎再拜谢恩。

    安慰好朱虎后,又请出来报信的苗军军官,好言抚慰道:“将军弃暗投明,为朝廷立了大功,可喜可贺。昨日委屈了将军,只是为了机密,不得已而为之,请将军见谅。”

    军官答道:“只要有利于朝廷,何计个人得失。”

    禹上前拉着他的手,亲切地道:“将军果然大度,但不知将军大名,家中还有何人,今在何地居住?是否可设法接来营中,以免被害。”

    军官道:“某叫熊义,父母双亡,又无兄弟,请大将军放心。”原来熊义只单身一人,故他走后少有人知道。。苗仲手下走了熊义,他怕追究责任,也一直对外不宣。为不使人知道此事,又另换一名射手,其射艺不及熊义,故未能伤到朱虎要害。

    禹知道熊义无家人在彼,才算放心。由于熊义熟知有苗地形,禹便用他为向导官,并设宴为他接风。然后传令各军加强训练,做好渡江准备,暂时两军隔江对峙。

    注解:

    1.丹江——丹江流经今河南、湖北两省,注入汉水,为汉水支流。

    2.荆山——今湖北省襄阳县西,为当时荆、梁二州的分界地。

    3.三苗——又称有苗,大抵在今湖南洞庭湖以东,鄱阳湖以西,包括湖南大部分,湖北省东南部以及安徽霍山以南。

(https://www.tbxsvv.cc/html/30/30079/859309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