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尧一日临朝,青州来使报涝灾,请求朝廷减免贡献。尧听后叹道:“鲧治水失败自投羽渊,不觉已三年。从此水土治理再无人提起,朕深感忧虑。这水土治理不能因鲧而废,还须后继有人,为此朕思之再三,尚未找到合适人选,因事关重大,仍请众卿一议。”
羲仲道:“以臣观之,鲧之子禹可用。”
舜道:“是啊,臣也早就听说禹贤,所以请求天子让他承袭了崇伯之爵。但未见其人,为使大家对他有更多了解,请羲仲先生说以详情。”
羲仲道:“禹胸怀大志,他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畏艰难险阻,亲自去各地考察,踏遍千山万水,了解天下名山大川,至今未归,足见其治水决心之大。他虽然非常年轻,却见多识广,如今已天下闻名,老夫认为此人足以任大事。”
和叔却道:“禹为鲧子,鲧为罪臣。前次治水失败,天下怨鲧,朝廷才将他流放羽山,却又死于羽山,禹岂能无怨?故以臣看来,当时没有把禹一起流放,已是天子宽容,但天子再宽容也不能流放其父而用其子。更何况鲧之罪正是治水失败,父失败焉知其子能成功?今若起用禹,岂不令人笑我朝中无人?再说万一他又失败,将来又如何向天下苍生交代?”不少大臣也认为他说得有理。
帝尧却道:“这也不然,昔时共工氏无道,女娲诛之,而仍用其子句龙为后土。句龙却大异其父,他关心百姓,热心开发土地,造福于民,深受民众爱戴,死后还被百姓尊为土地神。”
舜也觉得尧的话有理,便接着道:“流放其父,是因为他父亲有罪。今用其子,是因禹贤能。禹见父亲治水无成,不但不灰心,反而志向更坚决,决心继续治理。,并不畏艰险去各地考察,足见其人非同一般,也许成功就在此人。”
和仲又道:“人心莫测啊,朝廷处置了他父亲,即使将来他治水成功,也难保不报复。这对天子及赞成处理鲧的人都不利,故臣以为此人还是不用为好。”
舜又对尧道:“臣看像禹这样的智者,是不会无理行报复的,而且只要他治水成功,对百姓有利,就是杀了臣,臣也含笑九泉。”
尧也道:“对!只要为天下消除了洪灾,使百姓安居乐业,即使真不利于朕,朕也无怨。”
众人听了尧舜的话,都认为他们确是圣人,有包容四海之心,于是不再争论。尧便作出决定用禹继续治理水土,因禹不在家中,朝廷便派人到处寻找,欲将他尽快找回。
再说禹被迫离开父亲,带着他的朋友真窥、横革沿黄河而上。他们一路考察,最后到达了弱水、黑水,考察了南海,回来时经过三危山。他一路都是奇遇,并在那里获得了三件宝物。
他们到达黑水时,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黑水河中波涛汹涌,一时大雨倾盆,人站立不住。真窥、横革被怪风吹出了几丈远,禹却抱住一棵大树,风吹不动。他心想这河水黑如墨,与其他水流不同,只怕里面有怪物。他正在想,忽然从恶浪中冲出一物,头大如圆盘,身长不见尾,其形如花蛇,身体分成很多节。它张开血盆大口向禹袭来,禹无处可走,只得绕着大树转。水怪因身体过长,前面转了,后面却转不过来,于是身体便缠在树上了。禹转了几十圈,那怪物也绕树几十圈,后来由于缠的圈数太多,于是慢慢走不动了。
真窥、横革见了,便大叫要禹趁此机会跑开,禹却认为此时正是除妖降怪的好机会。于是他对怪物拳打脚踢,用尽全身之力,终于把水怪降服。旋即风平浪静,再认真一看,却不是什么怪物,而是一堆按尺寸打了很多结的绳子。
禹便想把绳子解下来仔细看看,却又奇怪。那绳子边解边缩,当他把绳子拿在手中时,已缩得又短又小。此时真窥、横革也来了,大家觉得有趣,就一起拿在手中把玩。那知那绳子还可以根据需要拉长,也可以根据需要缩短,短到可以放在禹的行李包中。真窥、横革认为这是怪物所化,留之不详,请禹弃去。禹却认为正好留在身边作为测量山川的准绳,于是收入行囊中。
接着他们继续沿着黑水考察,由于地形变化大,各处高低不平,使黑水流行不畅。有的地方形成沼泽,有的地方形成湖泊,有的地方却急流直下,形成瀑布。由于季节不同,黑水的流量变化也很大,旱时可以断流,涨水时可以淹没田地。他们沿河考察了很久,不觉来到一处,举目一看,河流已进入一片汪洋,原来已到了南海①。
海中巨浪翻滚,惊涛拍岸。他们正看得出神时,海浪中冲出一条巨龙,正对着禹袭来。当它快到岸边时,便将尾巴往岸边一扫,一片陆地顿时变成了大海。不久便来到禹身边,一双巨眼盯着禹,又准备用尾巴向禹扫来。
禹退了几步,见龙尾已到岸边,心想龙尾打来,走已来不及了,还不如与它拼了。他迅速拔出宝剑,飞身一跃,上前一剑砍去。只听得“叮当”一声,火光四射,原来那物坚硬无比。此时却不见了龙,落在地面的是一根金棍。禹便拿在手中左看右看,岂知这金棍同样可大可小,可长可短。于是他把金棍带在身边作手杖,又继续考察,来到了三危山。
那里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到处都感到阴森恐怖。他们壮着胆子穿林过坳,边走边测量。突然“两声巨吼如山倒,一阵狂风透骨寒”,林中跳出一只怪兽,人面狮身,冲向前来对着禹就咬。禹不及拔剑,只得将手杖击去。谁知那怪兽虽然来势凶猛,却不经打,一下就被禹击倒在地,化作一个木匠用的规矩。
传说那三件宝物都是天神下界时带来的神物,金棍是女娲造人时用来和泥土的,绳子是伏羲氏在发明八卦之前,用来打结记事的,狮身人面兽却是共工氏为黄帝造合宫用过的规矩。女娲、伏羲、黄帝归天后,这三宝转由西王母保管,这次为了帮助禹平治水土,西王母决定把三物交给禹。为了考验一下他的胆识,她将三宝化作三怪,用来恐吓禹,却都被禹收服了。西王母非常高兴,认为禹确实是人才,将来必成大事。
此三物对禹治水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攀山越岭,时而运用准绳,时而运用规矩,时而使用金棍。每到一处他都充分利用这三物来了解地势的高低,水流的深浅,以确定那些地方必须开通沟渠,那些地方必须疏通河流,那些地方还要开通道路,然后用木作出标记,以确定高山大川的治理规划。
禹就这样一边考察,一边测量,不觉来到华胥,这里是伏羲皇的发祥地。禹对伏羲非常崇拜,又对八卦很敢兴趣,于是决定去看看伏羲旧址。那里高山耸立,道路迂回曲折,行走不便,找了几天才到华胥洞,洞门开在气势雄伟的石壁下。
听说伏羲皇原来就住在这洞中,并在这里研究发明了八卦。禹见洞口光滑,清凉干爽,似有人在洞中出入。于是决定进去看一看,瞻仰一下伏羲的遗址,欲有所发现。洞越走越深,禹行了很久,仍不见尽头。横革、真窥非常警惕,他们认为此洞深不可测,传闻古洞多妖魔,担心对禹不利,便劝禹不要再进去。
禹答道:“既然到了这里,就要进去看个究竟,有什么可怕的?我们连一个洞子也不敢进去,将来还能治理水土?还能为百姓消除灾难吗?”他边说边往里面走,真窥、横革只好紧随其后。
里面越走越黑,洞中路又忽高忽低,忽窄忽宽,艰险异常。禹用金棍在前面探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走了很久,经过许多弯曲,突然前面出现光亮,且忽明忽暗,摇曳不定。真窥、横革吓了一跳,他们担心是妖魅,便紧握手中刀,抢在禹的前面,一心保护禹。
走到快接近火光时,真窥要横革护着禹,自己举起宝刀,大步向前喝道:“来者是人是妖,赶快通名!”
来人大声答道:“吾乃伏羲之臣,在此巡洞,汝等却是何人?为何闯入吾洞中?”
禹听了自忖道:“伏羲乃神农之前的圣人,距今已几千年,决不能活到现在,此是否为伏羲后人?”欲弄明白,便对真窥道:“汝等不得无礼,文命当以礼相见。”说完就欲向前行礼。
真窥、横革在火光中看见来者人首蛇身,更是大惊,赶忙上前拉住禹道:“妖怪!妖怪!让我们去收拾他。”
禹见多识广,知道伏羲氏的象征正是人首蛇身,于是赶忙上前拦住真窥、横革,然后向来者行礼道:“文命拜见伏羲道长,刚才我的兄弟不识尊颜,有失大礼,文命在此赔不是,请道长原谅。”说完又命真窥、横革一起上前行礼。
巡洞人听得有人叫他妖怪,心中愤怒。但见禹已喝退他们,又如此有礼,知是误会,也就怒气全消了,于是上前扶起禹道:“先生来洞中有何贵干?”
禹道:“特来拜见伏羲道长,并向道长学习八卦。”随后便向巡洞人作了自我介绍。
巡洞人道:“伏羲是我们主人,先生要见主人,须由我等通报。”说完便在前引路。又走了一程,前面开始有了光亮,方知到了出口。
出得洞来,仔细观看。此端开口于一隐秘的山峪中,到处都是奇花异草,枯藤古蔓。一条小溪从山上急流而下,流到峪中,清澈见底,正是“山中树荫凉习习,溪底乱石水潺潺。”
禹本想览景,巡洞人却带着他们往右拐,进入一别室。所谓别室也是一个山洞,而且与来时的山洞相连,却是另一出口。洞口周围怪石嶙峋,洞顶又与外相通,阳光充足,却不漏雨,洞底平坦开阔,可容纳数百人。正中端坐一人,穿着细葛布衣。前面放置一幅方圆丈余,制作精美的阴阳八卦图,图的八方各站一人。其中四男四女,各自穿着不同颜色的道服,相间而立,代表不同的卦象。据说伏羲讲完道后,他们还要按照卦象变化进行表演,以加深求学者的理解。
在此学道的人以本族为主,也可以接受外来者,但必须事先得到允许。今日讲道已经开始,外人不得再去干扰,故巡洞人只好带着禹他们暂时去看看风景,这正合禹之意。
(https://www.tbxsvv.cc/html/30/30079/859309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