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裕溪口,清军大营,一骑飞驰而入。
飞奔带起的尘土一直卷到中军大帐,明显带伤的骑手一跃而下,忙不迭地冲进大帐。
“报!今晨,长毛数万急攻西梁山,知州大人不敌,西梁山已被长毛攻破!”
“什么!李登洲是吃屎的吗?还未到半天就守不住了!”松安大怒。
“长毛势大,足有数万……”传令兵似乎还想解释。
“放屁!南京城也不一定有数万长毛!你敢诓我!来人啊!把这个欺骗上官,扰乱军心的家伙拉出去砍了!”
无辜的传令兵被砍了,但是松安仍不解气。“什么‘数万长毛’,分明李登洲惧敌不战,要有数万长毛早就打到省城了,老子要上奏!要弹劾!”
西梁山已失,裕溪口断不会幸免,已当过一次逃兵的松安这次万万不敢逃了。只得一方面加筑营寨,一方面四方求援,其实最担心的还是那股进入裕溪河的太平军,也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派去的哨探一个也没回来,难道他们要和西梁山的长毛两面夹击……
“报!”一声长啸随着来人从帐外冲进来。
“又出什么事啦!”
“报……报!运漕镇有……有大股长毛突袭,知县黄大人派卑职突围求援!”来人上气不接下气地禀告。
“额!”松安一听太平军朝运漕镇去了,顿时眉头稍解。救援?不可能,自己躲都来不及,还哪敢去打啊,巴不得长毛越走越远。(本章节由网友上传&nb)
“黄大人不是有两千团练嘛!即使不能打退长毛,自保总该有余吧!”松安踌躇一番,十分认真地说道。
“大人,黄大人手下都是乡勇,哪能打仗啊!求大人出兵吧!黄大人说了,镇里有十六万石漕粮……”
“什么!?漕粮?”漕粮那可是运往京城的皇粮啊!皇粮有失,主官皆死。自己没有守住河口,说不定朝廷第一个就拿他开刀。反之,保全皇粮有功,升官有望……“快,快通知各营集合!全军出兵运漕!”
太阳落山后,习惯了日落而息的村民纷纷归巢。三汊河北岸,一群连绵的丘陵上,野猪悠闲地在林间漫步,雉鸡抖动着漂亮的尾巴,不时呼唤着同伴,宁静而又祥和。
“大人,你说这松安老妖来不来?不来的话,咱们可要抓紧去运漕抢粮食啊!”宋鲁周那破嗓音不合时宜地喧嚷起来。
“闭嘴!”王炤源严厉地斥责爱将。其实,他也不确定松安敢不敢冒这个危险,不过有关太平军西征的记载中确实有在运漕夺得漕粮十六万石大米的记录,只不过时间是九月,而现在自己却提前了四个月来打,不知道有没有粮食。倘若有粮食的话,清军必来!
“来了,军帅你看!”右八军帅左书理陆遐龄指着丘陵下一个黑影道。
那个黑影忽上忽下,身为极为矫捷,不到半会便赶到王炤源面前。
“大人,清妖到了六里外的管家庄,估摸着要在咱们上游的胡家渡过河!”此时才看清黑影正是王炤源手下第二大将胡永祥,他在河南岸侦察到敌情正在报告。
“来了多少人?”
“两千绿营妖。”
“清妖全体出动啊!看样子,右六军西梁山得手了!兄弟们,咱们不能落后啊!”
“不能落后!”瞬间林子响起一阵低沉的吼叫。
胡家渡是牛屯河边的小村(此时的牛屯河自铜城闸至三汊河一线仍与裕溪河相通,三汊河即是牛屯河与裕溪河的交汇处),也是一个小渡口,多多少少有几条摆渡的小船。村落位于南岸,北岸却并无生烟。
戌时过后,一支五十人左右的队伍偷偷地开进了胡家渡,刚刚入睡的胡家渡片刻就被惊醒。尖叫声、哭喊声瞬间打破夜晚的宁静,不过眨眼间又停止了响动。这伙人迅速掌握了村中仅有的几条小船,依次渡过牛屯河,十分警觉地爬上岸,而后又迅速地十人一组朝着四周散开来,很快就消失在油菜地里。
不错,这些人正是清军的前哨部队,他们之后,又来了数支百人以上的清军。新来的清军拆掉了村中的房屋,尽可能地搜刮一切木材,好让他们扎筏子。不久之后,南岸又出现一支有千人之多的清军。来的正是清军松安部,松安果断地放弃了裕溪口后,迅速带着全军直奔运漕镇而来。松安生怕夜间遭到太平军伏击,十分小心地派出密集的哨探,到了河边,更是胆战心惊。
不久,清军开始过河,十几个匆匆扎好的木筏不停地来往两岸,还有些熟悉水性的清军,直接游了过来,渐渐地北岸聚集了一半的人数。过了会,松安也在众将拥护下登上了渡船。过河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光下的油菜地,视野所及全是这种不到三尺来高的作物,连个容易藏身的小山坡都没有,松安放心了。
突然,天空中响起一阵怪异的响动,清军将士不由抬头观望,竟是箭矢!瞬间箭如雨下,清军忙不迭四处躲闪,四周空旷,哪有什么地方可以躲避,只得抱头逃窜。
刹那间,东边油菜地深处,一大汉蓦然而起,手持大花斧高声叫道:“兄弟们,杀啊!”紧接着,大汉身后跃起无数的太平军,如猛兽般冲了过来。
半渡而击!松安崩溃了!他近乎疯狂地喊叫着:“结阵!防御!”
但早已混乱不堪的清兵那还能听得进他的话,个个争着抢着往西逃。
却不料,西面又有一支太平军冲出,领军者正是太平天国右八军帅王炤源!
“杀啊!”王炤源仗剑直冲,经历过**一战,他再也不是一个战场菜鸟,而是一个真正的身先士卒的将领。听到主将的高呼,天国的圣兵们个个如下山的猛虎,纵声狂吼着冲向清妖。
武器在大地上撞击交鸣,天国的圣兵们肆意地挥舞着战刀,长矛,任意劈砍挑杀,把对满清官吏的憎恨,对地主奸商的仇愤,全都散向助纣为虐的清兵身上。鲜血四处飞溅,残肢到处翻滚。
半渡而击的时机,两翼包抄的策略,气势如虹的天兵,这一切注定了清军必败!
(https://www.tbxsvv.cc/html/28/28824/843546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