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1)
秦始皇威加海内、扫平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大秦,他的二世、三世,乃至于万世的梦想却被大泽乡农民起义的烽火燃烧殆尽;楚汉战争的硝烟散尽,刘邦在大秦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大汉帝国,拉开了两汉四百多年的历史帷幕……这一刻,古今共观秦时明月汉时关!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人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为“王”,但秦统一中国以后,嬴政觉得自己是“德迈三皇,功过五帝”,“王”已不足以显示其尊贵,便令臣下议帝号。
诸大臣博士商议的结果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上尊号为“泰皇”。
然而,嬴政仍不满意,单取一个“皇”字,同时又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自此,“皇帝”就代替“王”而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而嬴政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郡县制是怎样的制度?
郡县制并非秦始皇所开创,只是到了秦始皇统一全国时,才实现了它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才成为整个国家的法定的行政制度,后人就称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公元前221年,李斯主张废除分封制,秦始皇决定对国家全面施行郡县制行政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郡县制度。
最初,分天下为36郡,以后,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制的调整,总郡数最多曾达到46郡。
郡设郡守,郡守之下有郡丞、郡尉、监察史等。
郡下设县,万户以下为小县,设县长。
县令或县长之下又设县丞和县尉,也与上级政权一脉相承。
县以下以乡、亭、里为单位,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
度量衡和货币于何时实现了统一?
秦统一前各国的度、量、衡各异,换算起来非常不方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度、量、衡作了统一规定。
度以十进: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合今23厘米),十尺为一丈。
量亦以十进:十合为一升(合今200毫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衡的单位与进法是: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合今0.25千克),三十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统一度量衡后,秦始皇下令把诏书铭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上,发至全国,作为标准器具。
秦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在全国得到了认真的推行。
度量衡的统一,在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秦统一前,各国所用货币不仅外形不同,称量单位也有差异。
大致有布钱、刀币、圆钱、郢爰四大系统。
除郢爰流行于楚国外,布钱流通于韩、赵、魏,刀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圆钱流通于秦、东周、西周和魏、赵等国。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货币,以黄金为上币,镒为单位;以方孔有廓圆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称为“半两”钱。
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严加制裁。
“三公九卿制”具体指什么?
秦王朝消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推行封建官僚制度,以适应新形势,加强中央集权。
秦王朝的中央政权是原秦国的中央政权的延续和扩大,但官职的名称和权力有许多变化。
在中央设立负责政务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为百官之长,其职责是协助天子处理全国的政务,丞相使用的相印为玉石所制,上面的印钮为金制,所以称“金印”。
官员上朝时官印要放在袋中用丝带系于腰际,丞相用的丝带为紫色,所以称之为“金印紫绶”。
秦朝的丞相分为左、右,左丞相的地位高于右丞相。
太尉是辅助皇帝以参理武事,同样也是“金印紫绶”。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工作,同时又要辅助丞相处理政务,为“银印紫绶”。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习惯上称为“三公”。
三公相互牵制,如丞相虽是百官之长,但其仅负责民事,军事由太尉管理;太尉虽管军事,但并不直接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兵权,发兵权归皇帝;御史大夫虽然地位比丞相和太尉低,但由于他负责监察百官,对丞相和太尉都有所牵制。
三公互相牵制的结果是军政大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三公之下,设有一些处理具体事务的官员,一般称之为“九卿”,其实不止此数,其中主要有:负责宗庙礼仪的奉常、负责皇帝禁卫的郎中令、负责皇宫守卫的卫尉、负责京城防卫的中尉、负责皇室车马的太仆、负责皇室财政的少府、负责宫室修葺的将作少府、负责宗室亲属事务的宗正、负责全国司法的廷尉、负责全国财政的治粟内史、负责民族事务的典属国等,九卿都分别有自己的办事机构和属僚。
秦修长城、开灵渠的目的是什么?
公元前214年,秦将蒙恬率30万大军征伐匈奴,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
为了巩固这一地区的统治,秦将原秦、赵、燕旧时的长城随地形修筑连接,建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对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骚扰,保障内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为开拓岭南地区,为秦军征服南越提供后勤保障,于公元前217年命监御史史禄开凿灵渠。
灵渠沟通了湘、漓两江,连接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灵渠的凿通使秦军解决了物资运输困难问题,为秦统一岭南起了决定性作用,也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发展。
至今,灵渠这一巧妙的工程仍令现代工程师惊叹。
伐匈奴置郡的名将是谁?
蒙恬,其祖先为齐国人;祖父蒙骜,从齐入秦事奉秦王,官职为上卿;父亲蒙武,弟蒙毅,都是名将。
公元前221年,蒙恬因家世殊勋被拜为秦将,受命攻齐,拜为内史。
秦灭六国的最后阶段,逐渐强大起来的匈奴趁中原各诸侯国激烈征战无暇外及,占领了河套地区的所谓“河南地”。
秦王朝建立后,匈奴的威胁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公元前215年,传说奉命入海求仙的卢生回到咸阳,向秦始皇报告鬼神事,奏上的《录图书》有“亡秦者胡也”的语句。
秦始皇认为“胡”谓匈奴,为此,遂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大举北伐匈奴。
蒙恬率军越过黄河,夺取了被匈奴控制的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阳山(今内蒙古狼山)、北假(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大青山以西地区)等地。
匈奴首领头曼单于在秦军的打击下,放弃河南地及头曼城向北退却。
秦王朝收复河套以北、阴山一带地区后,增设44县,重新设置九原郡,在黄河岸上构筑城堡戍守。
公元前211年,秦迁内地人3万户到北河、榆中(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以北)屯垦,进一步巩固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秦始皇派谁征服南越?
秦始皇消灭六国后,出兵南越便提上日程。
从公元前221年起,秦始皇派尉屠睢率50万大军按照分路与合兵相辅相成的作战计划,进入与南越、闽越等接界之地区,“三年不卸甲弛弩”。
公元前214年,五路大军开始按预定计划行动。
秦军所向无敌,中国西南部、东南部的广大地区被征服,进而占据红河流域地区。
后来,秦始皇在这些地区设置了闽中郡、桂林郡、象郡等郡。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路于何时建成?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便于政令军情的传送和商旅车货的往来,下令在全国各地修筑驰道。
驰道工程以秦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各地辐射,东至燕齐(今京津地区及山东),南达吴、楚(今江苏与两湖地区),北抵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西通陇西(今甘肃临洮),形成较为完整的交通网络。
驰道宽50步,路基较为坚固;道中央宽3丈,为车马专用道路,每隔3丈植松树一株,作为标志。
驰道两旁辅以小径,为百姓行走之途。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命令大将蒙恬主持拓筑从九原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直道,其间凿山填谷1800千米,解决了许多工程技术难题。
这些“驰道”、“直道”几乎可与现在的高速公路媲美,堪称世界最早的高速路。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盛大宴会。
文武百官举杯同庆,纷纷歌功颂德。
博士仆射周青臣对秦始皇说:“陛下创下前所未有的制度,以诸侯封地为郡县,今后得永享太平,万世无忧,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君王能比得上陛下的威德。”
博士淳于越不喜欢周青臣拍马屁,就批评郡县制。
秦始皇听了淳于越的批评,有些不高兴,就让群臣来讨论郡县制的优劣。
丞相李斯强烈反对淳于越的观点,并将问题大而化之,推向极端。
李斯又花了10天时间,给秦始皇写了一份奏折,认为儒生只知钻研古书,妖言惑众,危害很大。
他建议:非关秦国历史的史书全部焚毁;不是掌管图书的官方博士,不得私藏诗书及诸子百家的书;凡是有俩人以上集合讨论诗书的,斩首;以古制来责难现今制度的,灭族;官吏知情不报者同罪;接到焚书令30天内不执行者,一律判劳役4年,去筑长城;医药、占卜、园艺等实用学问的书例外;禁止私人办学,想学习政治、刑名、法令,可向地方官吏求教。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开始烧书。
不到30天,秦以前的古典文献尽皆化为灰烬,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焚书”事件。
第二年,两个为秦始皇炼长生不老药的方士侯生、卢生因不能完成任务,逃跑了。
他俩在背后议论指责秦始皇,说他凶残暴虐。
秦始皇闻讯,一怒之下吩咐御史把咸阳儒生都抓起来拷打、盘问。
这些儒生刚开始都大喊冤枉,等被打得皮开肉绽时,不得不告罪求饶。
秦始皇不屑地命令太监们把这些儒生活埋了,总计有460多人,这就是“坑儒”事件。
张良在什么地方行刺秦始皇?
张良,韩国人,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
公元前230年,秦将内史腾率兵攻破韩国都城,韩王安被俘虏,韩国贵族也遭到秦军的杀戮。
此时,年轻的张良还没有在韩国朝廷做官,侥幸逃了出来。
此后三年,他变卖家产,离开家乡,到处结交英雄好汉,想替韩国报仇。
后来,张良在淮阳学习礼法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大力士。
张良为其制作了一个大铁锤,重达120斤。
两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巡游的时候刺杀秦始皇。
他们探听到,秦始皇要经过博浪沙(在今河南),就预先在道路两边隐蔽的树林里埋伏起来。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秦始皇带了大队人马出去巡视。
一天,他们行到了博浪沙,张良预先探听到了消息,就和大力士在博浪沙道路两边隐蔽的树林里埋伏起来。
等秦始皇的车队经过时,张良和大力士才发现:秦始皇的车队里有好几辆金碧辉煌的大车。
原来,秦始皇怕被刺杀,每次出行都要准备好几辆一模一样的车,连近臣也不知道他哪天坐在哪辆车里。
张良只好给大力士使了个眼色,大力士就把铁锤扔过去。
哗啦啦一声响,大铁锤把一辆大车砸得粉碎,可秦始皇没坐在这辆车里。
车队停下来,武士们到处搜查,张良他们已经逃走。
秦始皇立刻下令在全国搜查,一定要把行刺的人捉到。
可足足搜查了十天,什么也没查到。
赵高是怎么篡权的?
秦朝末年,各地起义者风起云涌。
秦二世责备李斯身为三公之一却不能制止小小盗贼。
李斯不敢以实相告,只好曲意逢迎,建议二世加重打击力度,以“轻罪重罚”的方法加强对百姓和百官的镇压和控制。
结果杀人越多,越能成为忠臣;税民越重,越会成为明吏。
所以,在这个时候,受刑被杀者越来越多。
而二世本人则深居宫中,行乐不止,政事都由郎中令赵高决定。
对于赵高的独断专行,李斯时有不同看法,这使他逐渐成为赵高的眼中钉。
赵高向二世诬告李斯,说李斯准备裂地称王,还说李斯的儿子李由与盗贼私通。
李斯得知后,反诬赵高行为不轨。
李斯又与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进谏二世,请求减轻赋役、停止修建阿房宫。
但在赵高的怂恿下,二世诏令将三人下狱治罪。
二冯自杀,李斯则被腰斩,三族之人被杀。
赵高被任命为中丞相,大权独揽,最终把秦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陈胜、吴广为何要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名被秦二世的暴卒驱赶的农民由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赶赴渔阳(今北京密云)戍边,走到大泽乡(在今安徽)的时候,因暴雨耽搁了行期。
按照秦律,戍卒误期是要处斩的。
陈胜与伙伴吴广商议:“现在就是到了渔阳,也已过了期限。
同样是死,大丈夫何不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呢?”
吴广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二人商量好打着楚将项燕的旗号,假借鬼神的力量号召大家起义。
第二天,伙夫上街买鱼回来,发现买来的鱼中有一条肚子胀得特别大。
用刀割开,里面藏有一张帛书,上书“陈胜王”三字,这件事很快在戍卒中传开了。
入夜,戍卒围着篝火取暖,还在议论着白天那件奇事。
忽听远处传来奇怪的声音,仿佛狐狸的叫声,叫声中还夹杂着人语,好像在喊:“大楚兴,陈胜王。”
第二天一早,大伙们都对着陈胜指指点点,越看他越像真命天子。
陈胜、吴广见时机成熟,便杀死了两个押送戍卒的将尉,召集戍卒,动员他们说:“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
这天下,穷人也可以坐一坐!”
九百余名戍卒沸腾起来,齐声喊着:“对!咱们跟陈大哥造反!”
陈胜、吴广立刻叫人拿了一根竹竿,做了一面大旗,上书一个斗大的“楚”字。
大家推举陈胜为首领,号称“将军”,吴广为副,号称“都尉”。
他们很快占领了大泽乡。
各地的老百姓饱受秦朝官吏的欺压,听到陈胜起义反秦,纷纷起义。
项梁项羽以谁的名义号令天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农民大起义,全国各地的老百姓纷纷起兵响应,秦朝的统治立刻陷入了摇摇欲坠的境地。
这时,项羽所在的会稽地方长官殷通请项梁到府中议事,殷通说:“现在天下大乱,正是消灭秦朝的大好时机,我想乘这时候起兵,请您和桓楚作领兵大将,怎么样?”
项梁说:“很好,不过桓楚不在这里,他因为犯了罪,逃亡在外,只有我的侄儿项羽知道。
我去将项羽找来,让项羽去寻找桓楚。”
说完,项梁来到府外,对项羽小声地说了一番话,再回来时,项羽也随着项梁一道来到大厅中坐下。
项梁对项羽使了一个眼色,项羽走到殷通身边,突然拔出长剑,一剑砍死殷通。
周围士兵大惊,一齐拥了上来。
项羽一声大喝,连杀了一二十人,其他的人见项羽如此神勇,一个个吓得跪地求饶。
项梁将殷通的大印取过来,佩在身上,将各级官吏召集到府中,当众宣布:“我现在杀了殷通,我就是会稽的最高长官,我决定,起兵灭秦,愿随我一道起义的,请站过来!”
话音一落,大家一齐拥了过来。
项梁将地方上的豪杰、绅士一个个安排了合适的官位,组织起8000精兵,由项羽总领,发兵渡江北上,加入了推翻秦王朝的起义大军。
后来,项梁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在民间找到了一个楚国的王孙,立为楚怀王,以楚怀王的名义号令天下,共同灭秦。
由于项梁领导有方,项羽英勇善战,项梁大军很快成为起义军中的一支生力军。
刘邦斩蛇起义是怎么回事?
刘邦是沛县丰乡(在今江苏)人。
刘邦长大后不喜从事农业,他父亲把产业交给他二哥管理;他试着到官府去求职,当上泗水亭长。
刘邦曾押送民夫去咸阳服徭役,偶然看见了秦始皇出巡的情景,阵容宏大,场面威严,令他羡慕不已,说:“我要像他那样就好了。”
有一次,刘邦又押着一批民夫到骊山去服役。
刘邦一行人乘着夜色赶路,进入一片沼泽地。
走着走着,前面探路的人突然跑了回来,说前面有一条白蛇!刘邦借着三分酒意说:“壮士走路,还怕什么蛇?”
拔出宝剑,壮着胆子,走上前去,把蛇斩为两截。
后来就有人传扬说看见有老妇人哭诉她的儿子白蛇(白帝子)被赤帝子(刘邦)所杀,人们对刘邦崇拜不已,视他为非常之人;又传言说秦始皇看见刘邦家乡的方向有天子的五彩祥瑞之气。
所以,沛县中很多人跑去依附刘邦,久而久之,刘邦就形成了一定的势力。
项梁牺牲是因为不采纳谁的意见?
项梁、项羽起义后,攻城略地,声势浩大。
项梁引兵西攻,在东阿(今山东东阿)大败秦军。
随后,项梁又派刘邦和项羽二人率军进攻定陶(在今山东),向西攻至雍丘(在今河南),在这里大败秦军,杀死了秦丞相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
接连获得几次胜利之后,项梁对秦军轻视起来,认为秦军不足惧。
部下宋义劝项梁提高警惕,认为秦军在几次失败之后,必然要增加兵力,寻机反扑。
但项梁听不进去,并派宋义出使齐国。
秦军在几次失利之后,见项梁指挥的义军如此强大,便把进攻的重点对准了项梁。
秦朝政府调集了所有的精锐部队,由章邯指挥,开始向义军反扑。
这时,项梁还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对敌军的动向注意不够。
章邯在作了充分准备之后,在一天晚上,趁着夜色急行军,令人马皆“衔枚”,向项梁的义军发起突然袭击。
毫无准备的义军被打得大败,项梁也在混战中被杀。
项梁虽然死了,但他领导的起义军主力并未被消灭。
项羽和刘邦当时正率军在外,逃过了这场大难。
以后,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为反秦、灭秦的主力。
巨鹿之战有何战略意义?
章邯杀死项梁以后,把项羽、刘邦他们暂时撇开不管,渡过黄河,去进攻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
赵王和他的谋臣张耳、陈余没有防备秦军的进攻,一战即溃,只好退到巨鹿(在今河北)固守。
章邯派部将王离等人领兵包围巨鹿,他自己驻扎在巨鹿南边,接济王离。
赵王被围困得有些顶不住了,赶快派人向楚怀王和其他几个趁农民大起义而称王的六国旧贵族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和项羽北上救赵。
宋义带兵进到安阳(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后,听说秦军势力强大,就驻扎下来不敢往前走了,急得项羽直跺脚。
几次劝说宋义赶快进兵救赵无效后,项羽在一天早上冲进宋义住的营帐,一剑砍死了宋义,然后向全体将士宣布说:“宋义按兵不动,想要谋反,我奉怀王密令,已经把他杀了。”
将士们听说杀了宋义,都说杀得对,一致推举项羽为“假上将军”,愿意服从他的指挥。
于是,项羽就派遣英布、蒲将军担任先锋,率领2万人渡过漳河,抢占对岸阵地。
接着,他自己率领全部兵马渡过河去,解救巨鹿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命令每个士兵准备好3天的干粮,叫大家把渡河用的船全都凿沉了,把做饭用的釜全都砸破了,然后率领人马向秦军阵地挺进。
项羽用这种破釜沉舟的办法,来显示他有进无退、誓必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
楚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以一当十,终于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
章邯带着残兵败将急忙后撤。
巨鹿大战以楚军胜利秦军失败而结束。
那些旧贵族派来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
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章邯派人到咸阳去讨救兵。
当时,赵高正忙着篡权,一个救兵也没有给。
赵王的谋臣陈余看到章邯的狼狈相,乘机写信给章邯,劝他投降。
章邯也愿意投降。
楚军由于缺少粮草,不便与秦军长期相持下去,项羽就接受了章邯的投降。
巨鹿一战,项羽率领楚军击溃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为灭秦立下了不世之功。
秦二世死在谁的手上?
项羽俘秦名将王离,章邯投降后,赵高怕二世闻讯恼火,托病不去上朝。
二世被起义形势吓得总做噩梦,就派人上门斥责赵高。
赵高看瞒不住秦二世了,就先发制人,与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弟弟郎中令赵成谋划,要杀死二世。
于是,由赵成作内应,阎乐以搜捕盗贼为名,率兵进入二世居住的望夷宫,杀死卫士、宦官等数十人,并用箭射二世的帏幄。
二世大怒,高呼左右,但无人应答。
死前,他曾向阎乐央求,能否见赵高一面,说说为什么,被阎乐拒绝;二世又请求,情愿放弃帝位,做个郡王或万户侯,也被拒绝;最后,二世只要求和妻子做个黔首(平民),还是被拒绝了。
阎乐说:“我受丞相之命杀你,你的话虽多我却不敢秉报。”
随即驱兵攻向二世,二世无奈,只得自杀。
子婴是怎么复仇称王的?
二世死后,赵高拿到传国玉玺,他与大臣们商量说:“现在二世已经自杀了,需要重新拥立一位新皇帝。
公子子婴宅心仁厚,又是二世的亲侄,不如由他来继位。
但是皇帝这称呼需改一下,秦国原本也只是东周的一个诸侯国,自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才改称皇帝。
如今东方六国纷纷独立,秦国剩下的地盘不多了,再让子婴称皇帝不合适。
我看还是让子婴先称王吧。”
大臣们商议之后,同意了赵高的提议。
按照当时制度,子婴需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即位仪式。
子婴知道是赵高逼死了自己的叔叔秦二世的,现在赵高又拥立自己做秦王,子婴的心中充满了疑虑与不安。
子婴跟他的两个儿子商量后认为,赵高会在继承王位的仪式上杀死子婴,以便自己在关中称王。
子婴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在即位那天把赵高杀死。
到了子婴即位的日子,子婴诈称有病,诱使赵高亲自来请。
赵高到了子婴斋戒的斋宫,结果被子婴的伏兵刺杀。
赵高三族也被子婴下令全部诛杀。
子婴杀了赵高,文武大臣一致拥立子婴为秦王。
反秦将领中是谁先入关中?
楚怀王令项羽随宋义救赵的同时,又派刘邦向西进攻关中,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于是率军从彭城出发,攻打秦军。
由于秦军的主力部队都在与项羽的部队厮杀,无力顾及刘邦,他就乘虚率军攻破了武关(在今陕西),攻入关中。
子婴杀了赵高后,派了5万兵马守住峣关(在今陕西)。
刘邦用张良的计策,派兵在峣关左右的山头插上无数的旗子,作为疑兵;另派将军周勃带领全部人马绕过峣关正面,从东南侧面打进去,杀死守将,彻底消灭了这支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诸侯军进抵灞上(在今陕西)。
后又与秦军多次交锋,秦军屡败。
最后,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遂入咸阳,秦朝灭亡。
刘邦为什么得民心?
刘邦的军队开进了咸阳后,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约法三章,对众百姓说: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办罪;第三,偷盗抢劫的办罪严罚。
除了这三条,其他秦国的法律、禁令一律废除。
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不必惊慌。
刘邦还叫各县父老和原来秦国的官吏到咸阳附近的各县去宣布这三条法令,并命令全军将士认真执行。
百姓听到了刘邦的约法三章,都甚为称赞,高兴得不得了。
大伙儿争先恐后地拿着牛肉、羊肉、酒和粮食来慰劳刘邦的将士。
从此,刘邦的军队在关中的百姓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深受广大百姓的爱戴。
后来刘邦能夺取天下,与“约法三章”也有很大关系。
楚汉之争由谁而起?
刘邦攻下咸阳后,一想到项羽,就有些不安。
项羽实力雄厚,拥有几十万大军,随时可能开进咸阳。
于是,刘邦就听从手下人的建议,派人死守函谷关,不让任何诸侯进关。
巨鹿之战大获全胜后,项羽带领着千军万马向咸阳进发。
来到函谷关,一看城门紧闭,项羽便说:“我是大将军项羽,你们速速打开城门。”
把守城门的士兵答道:“沛公有令,没有他的批准,谁也不许进关。”
项羽大怒,命英布率兵攻城。
英布攻破函谷关后,项羽带领大军继续西进,把军队驻扎在鸿门(在今陕西)。
项羽安营扎寨后,有人来报: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求见。
原来曹无伤一看项羽军队壮大,刘邦没法与之相比,便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当关中王。
曹无伤走后,项羽召集群臣商议,决定次日攻打刘邦。
项羽的叔父项伯曾经杀过人,张良仗义相救,项伯始终不忘救命之恩。
项伯一听说项羽攻打刘邦,知道张良也在刘邦手下,很担心他的安危,便连夜乘快马去见张良。
张良听后,吃了一惊,忙来见刘邦。
刘邦一听,吓得惊慌失措,忙问道:“那我们应如何应敌呢?”
张良说:“项羽军队40万,而我们只有10万,如果硬拼,很可能被打败,我们不如请项伯回去说您不敢称王,正等项羽将军前来做决定呢!”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
为了巴结项伯,刘邦提出与项伯联姻,项伯心里非常高兴。
项伯回到军营之中,便为刘邦求情,并说刘邦明天便来谢罪。
项羽听了项伯的一席话,就下令明日不再攻打刘邦。
次日一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随从100多人来见项羽。
刘邦一见项羽就说:“将军战河北,我战河南,你我二人合力破秦,没想到我先入关。
我在这里日夜盼望将军到来,现有小人在挑拨将军和我的关系啊!”
项羽说:“这是曹无伤说的。”
接下来,项羽摆酒设宴款待刘邦。
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坐。
席间,亚父范增几次以眼色示意,让项羽杀刘邦,可项羽视而不见。
范增一看项羽没有杀刘邦的意思,便起身离座,找来项庄,让他以舞剑助兴为名,乘机杀了刘邦。
张良一看项庄舞剑,便给项伯使了个眼色,项伯也拔剑起舞来保护刘邦。
接着,张良便找了个借口出去见樊哙。
随后,樊哙持剑带盾闯入大厅,项羽见樊哙怒目闯入,大声问道:“哪里来的人?”
张良连忙答道:“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羽吩咐侍从赏给他一坛酒和一只生猪腿。
樊哙把酒一饮而尽,把生猪腿放在盾上,用宝剑割开,放在嘴里大口吃着。
项羽一看,果然是位壮士,便说道:“壮士,还能再饮吗?”
樊哙说:“臣连死都不怕,还怕再喝一坛酒吗?
怀王与诸将有约:谁先破秦入咸阳便可称王,沛公今破关而未有封赏,大王却听小人之言,欲杀有功之臣,这样和暴秦又有什么区别呢?”
项羽哑口无言。
过了一会,刘邦起身上厕所,张良跟出去。
张良让樊哙保护着刘邦火速离开,刘邦说:“我还没有告辞呢!”
张良说:“做大事不必太顾虑小节,行大礼不必拘泥于细小的谦让。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告什么辞啊?
我来代你辞谢。”
于是,刘邦从小道逃跑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即杀了曹无伤,从此,揭开了楚汉争天下的序幕。
项羽分封十八王是怎么回事?
鸿门宴之后,项羽就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直入咸阳。
进了咸阳城后,项羽的军队杀了秦王子婴,毁了许多宫殿,又抢走了许多宝物,认为大功告成,可以衣锦还乡了。
亚父范增对项羽说:“关中地势险要,土壤肥沃,可以在此称霸。
秦始皇就是占此有利条件,才得天下的。”
项羽不以为然,说:“富贵不回乡光宗耀祖,怎么行呢?
秦始皇虽然在此得了天下,不照样被我推翻了吗?”
范增说:“您如果执意回江东,也要先把此地之事料理妥当,再起身也不迟。”
项羽说道:“亚父说得很有道理。”
于是,项羽就想分封天下诸侯。
范增劝阻说:“项将军,您如果想统一天下,就不应该分封诸侯,而应像秦始皇那样设立郡县,所有大权集中在您一人手中。”
项羽听后,很不高兴,说:“亚父,你怎么让我学暴君秦始皇呢,那不会遭到天下人的反对吗?
我身为楚国贵族,应分封天下诸侯,才能得人心。”
范增一看项羽如此固执,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项羽想:如何分封呢?
自己可以称霸诸侯,别人也都很好安置。
可刘邦怎么办呢?
让他做关中王,自己心里不甘心;不让他做,又怕别人说自己有违楚怀王的旨意。
于是,项羽请求楚怀王,让他收回当时的承诺,改变原来的约定。
楚怀王本来就想夺项羽的军权,立即拒绝了项羽的请求。
项羽大怒,准备废了楚怀王,范增建言:“天下未定,不可轻举妄动,您与其废了楚怀王,不如收回封王的大权,驾空了他!”
项羽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开始分封诸王。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到偏远的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市)去建都;他还不放心刘邦,又在刘邦附近分封了三地:雍、翟、塞,封秦朝的降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以防止刘邦东进;又分封了其他一些起义有功的将领和六国旧贵族为王,总共封了十八个王。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凌驾于十八个王之上,建都于彭城。
然后,项羽带着自己的军队返回彭城,衣锦还乡了。
霸王别姬是怎么回事?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汉五年十二月,项羽被刘邦逼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
刘邦立刻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指挥大军作战。
韩信命刘贾、英布军自南将楚军外围出路全部封闭,命彭越军自北封闭通路,韩信亲自率主力军三十万与刘邦本部军二十万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万楚军发起进攻,展开决战!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吃完了。
他想带领一支部队冲杀出去,与汉军决一死战,但是刘邦和诸侯的人马多如虫蚁,把楚军包围得密不透风。
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
项羽一见无法突围,只好带兵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要小心防守,准备瞅准机会再出战。
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心事重重,愁眉不展。
项羽的妻子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一筹莫展的样子,便陪伴他喝酒解闷。
到了三更时,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呼呼作响,风声里还夹着歌声。
项羽侧耳细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全是楚人歌曲,唱歌的人很多。
项羽听到四面八方都是楚歌,一下子愣住了。
他想: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在唱楚歌呢?
项羽听着听着就抽出随身带的宝剑,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来,歌的大意是:力气大得能拔倒一座山,气魄大得能压倒天下好汉,由于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向前跑。
马儿不肯跑有什么办法?
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办呢?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如泣如诉。
旁边的侍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
这时,虞姬为不拖累项羽突围,自刎而死。
项羽悲愤万分,抱着虞姬的尸体痛哭不已。
项羽为什么自刎而死?
虞姬自杀之后,项羽埋葬了虞姬,跨上乌骓马,带上自己的八百子弟兵冲杀出了汉军的十面埋伏包围圈。
刘邦知道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5000骑兵紧紧追杀。
项羽及自己的八百子弟兵与追击的汉军不断搏杀,渡过淮河,他的身边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又经一阵打打停停,等到了东城(在今安徽)时,原来的一百多人只剩下28人。
随后,项羽把剩下的28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跑开,大家在东山下集合。”
这时,汉军已像蝼蚁一样围了上来。
项羽猛喝一声,向汉军冲去。
汉兵抵挡不住,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窜。
项羽冲杀到了东山下,所剩的四队人马也陆续赶来,一人未少!项羽豪气顿生,又带着28名亲兵冲向汉军。
经过一阵厮杀,项羽斩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自己的楚兵只阵亡两人。
最后,他带着26人杀出汉兵的包围,一直往南跑,到了乌江(在今安徽)。
乌江的亭长听说项羽败退,已备好一条小船停在那里。
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并安慰项羽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
江东的人民对大王忠心耿耿,您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
可今天,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
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有什么脸再见他们呢?”
说完,项羽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26个兵士也都跳下马,个个手持短刀,同追上来的汉兵展开肉搏。
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但楚兵也在此间一个个倒下,项羽的身上也有十几处受伤。
项羽浑身是血,站在江边,最后朝江东方向望了望,然后毅然回转身,怒视汉兵,挥剑自刎。
韩信千金一饭酬漂母的典故有何启示?
韩信(约前231-前196),西汉开国功臣,公元前三世纪最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韩信从小家里很穷,父母双亡后,他无依无靠,不会种田,又不会经商,只得到处流浪,到别人家里混口饭吃。
有一段时间,他住在南昌亭亭长家里。
刚开始,亭长全家对韩信还算客气。
过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就有些不满了,不是给韩信白眼,就是对韩信说些难听的话。
韩信不好意思再呆下去,就准备找亭长夫妇告辞,刚一到门口,就听见亭长的老婆说:“光养着一个只吃饭、不出力的人,他若再不走,我们就得想点办法。”
那个亭长说:“再不走,就撵他走!”
韩信一听这话,退了回来,不辞而别。
韩信离开了亭长家,无以为计,看到鱼市上有人卖鱼,就想以钓鱼为生。
于是,韩信借了点钱买了鱼竿和鱼弦,来到河边钓鱼。
这一天,韩信早早来到河边,到了中午一条鱼也没钓到,肚子饿得直叫。
这时,一位大娘在河边洗衣服,知道韩信是个穷孩子,从小就没了父母,很同情韩信,便把自己的干粮分给韩信吃。
韩信实在是饿极了,道了声谢,就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一连好几天,那位好心的大娘每天中午都分给韩信一些干粮。
韩信实在过意不去,倒身下拜,说道:“大娘,我天天吃您的干粮,将来我有本领之后,一定会重重报答您。”
老大娘听了,叹了口气,说:“我看你可怜,才给你干粮吃,我能指望你报答我什么呢!”
韩信听了之后,十分感动,心想:将来等我有了本事,一定好好报答这位老大娘。
后来,韩信追随刘邦打天下,立下了大功。
汉朝建立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
被封为王爷的韩信衣锦还乡后没忘记那个给过他干粮吃的老大娘,他派人把老大娘接到自己府中,还赐给她一千两黄金。
韩信“千金一饭酬漂母”的典故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
(https://www.tbxsvv.cc/html/120/120633/3216950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