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 第六卷 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2)

第六卷  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2)      
              刘邦为何在白登被匈奴所困?

      

              秦、汉王朝交替之际,北方的匈奴也趁刘邦同项羽在中原展开大战的时机,不断南侵。

      

              刘邦做了皇帝后,匈奴的冒顿单于(冒顿是人名,单于是匈奴王)带领了40万人马向汉朝攻来,并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和韩信是两个人)的封地马邑(在今山西)。

韩王信抵挡不了,便向冒顿求和。

刘邦得知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害怕刘邦办他的罪,就投降了匈奴。

      

              冒顿占领了马邑,又继续向南进攻。

刘邦亲自带兵赶到晋阳,和匈奴对峙。

这是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寒风刺骨,天气特别冷。

中原的士兵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得受不了,战斗力明显减弱。

但汉朝的军队和匈奴兵一交战,匈奴兵就败走。

一连打了几回,匈奴兵都败下阵去。

后来,听说冒顿单于逃到代谷(在今山西)。

刘邦派出兵士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瘦得皮包骨头,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赢。

      

              刘邦担心这些兵士的侦察不可靠,又派刘敬到匈奴营地看看虚实。

刘敬回来说:“我们看到的匈奴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把精兵埋伏起来了,陛下千万不能上他们的当。”

刘邦听罢大怒,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是想阻拦我进军吗?”

说完,命令士兵把刘敬关押起来。

于是,刘邦率军进攻匈奴,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就被四下里涌出的匈奴兵包围起来。

这些匈奴兵个个身强体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

刘邦在部下的掩护下,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北面的白登山。

      

              冒顿单于的40万精兵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整整七天七夜无法脱身。

后来,刘邦在陈平的建议下以黄金、珠宝贿赂冒顿的阏氏(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

      

              冒顿单于听了阏氏的话,第二天一早,就下令将包围圈闪开一个缺口,放汉兵出去。

至此,刘邦才逃回晋阳。

      

              刘邦为何要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白登之围”后,刘邦一回晋阳就释放了刘敬。

经过这一次险情,刘邦知道自己没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只好回到长安。

以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刘邦大伤脑筋,他问刘敬该怎么办,刘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大家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刘邦同意了刘敬的建议,派刘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当即同意了。

      

              从此,汉朝以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年年送一定量的絮、缯、酒、食等给匈奴;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

两族人民互通贸易。

惠帝、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取了和亲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

      

              刘邦分封同姓王的后果如何?

      

              刘邦建立汉朝后,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分封了一批异姓王。

但刘邦对异姓王心存疑忌。

因此,千方百计想翦除异姓王,让同姓子弟为王来取代他们。

      

              首先,刘邦以谋反罪逮捕韩信,撤其楚王称号,贬为淮阴侯。

将韩信的封地一分为二,划分为两个诸侯国:任命从兄、将军刘贾为荆王来统治淮河以东53县;任命弟、文信君刘交为楚王以统治薛郡、东海、彭城等36县。

接着,刘邦又以谋反罪诛杀彭越,并率兵征伐英布,逼使韩信、卢绾投奔匈奴。

而后,以谋反罪废除赵王张敖,改任为宣平侯。

这样,除国小势弱的长沙王吴芮外,异姓王都被消灭。

      

              随即,刘邦以天下刚刚平定、儿子幼小、兄弟少等为借口而分封同姓诸侯王,以统治关东地区。

以云中、雁门、代郡等53县立兄、宜信侯刘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济北、博阳、城阳郡73县立自己的私生子刘肥为齐王。

      

              此后,刘邦还封刘长为淮南王、刘建为燕王、刘如意为赵王、刘恢为梁王、刘友为淮阳王、刘恒为代王、刘濞为吴王等。

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共封刘姓11人为诸侯王,这为“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

      

              刘邦为何要杀白马立誓?

      

              刘邦分封子弟亲戚为王之后,还是害怕刘氏江山不稳。

公元前195年,刘邦知道自己很快就要不久于人世了,就召集了所有的文武大臣们到太庙里去立誓。

      

              刘邦让侍臣牵来一匹白马,亲自主持了杀马宣誓的仪式。

刘邦端起一杯冒着热气的马血酒起誓说:“当年有很多人追随我打天下,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我已经给了他们许多应有的奖赏,有很多人被封王封侯。

我从自己的良心上说,已经对得起他们了。

但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骄傲自大,甚至贪心不足、兴兵反叛,想要抢夺我刘家的天下。

现在,我在这里当着祖宗的灵位,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不许违反的信条,希望大家发誓遵守:从今以后,凡不是刘姓的人,一概不许封王;凡是没有立大功的人,一律不许封侯。

谁要是违反这个盟约,天下人就共同讨伐他!”

      

              刘邦起誓完毕,把马血酒半杯倒在地上,剩余的半杯一口气喝了进去。

在场的所有人也都照他的样子,每人喝了马血酒,发誓一定要永远遵守这个盟约。

      

              刘邦衣锦还乡的目的是什么?

      

              刘邦虽然当了皇帝,但流氓无赖的本性不会改。

年轻时,刘邦的父亲总批评他不务正业。

一统天下后,在一次庆功宴上,刘邦居然当着群臣的面腆着脸问父亲:“父亲您看,我和哥哥相比,究竟谁的产业更多呢?”

刘邦的父亲见他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气得转身就走了。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不幸被乱箭射中胸部,伤势严重,立即起驾回长安。

项羽曾经说过“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其实,刘邦也有这样的想法。

于是,刘邦决定回阔别多年的沛县看看。

      

              刘邦在沛县逗留了10天,摆下酒席,将家乡的父老乡亲、亲戚朋友和昔日的弟兄伙全部请来,天天叙怀旧事,极尽人间欢乐。

      

              萧规曹随是怎么一回事?

      

              汉惠帝二年,萧何死了,曹参听说了这个消息,告诉他的门人:“赶快治办行装,我将要进京当相国。”

待了没有几天,使臣果然召曹参进京。

曹参当初地位卑微时,跟萧何友好,等汉朝一统天下后,俩人因地位悬殊,有了隔阂。

到萧何临死时,所推荐的贤相却是曹参。

曹参上任后,在用人和行政方面全遵照旧时的样子,不做任何更改;在法令方面也都按照萧何生前的规定治理国家,不做任何变动。

曹参还经常在家里喝酒,喝得醉醺醺的。

有大臣给曹参出主意、提建议,他就把那人请进相府一同宴饮,令人无法开口谈政事。

      

              汉惠帝见曹相国这样,认为他是倚老卖老,心里很不踏实,于是找来曹参的儿子曹窋,对他说:“你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

可他天天喝酒不管事,这么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

曹窋回家后照汉惠帝的话跟曹参说了。

曹参骂着说:“你懂什么,国家大事也轮到你来评说。”

说着叫人拿板子把曹窋打了一顿。

      

              次日,曹参上朝,汉惠帝就对他说:“是我叫曹窋说的,你打他干什么?”

曹参说:“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祖。”

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哪一个能干?”

汉惠帝说:“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不如高祖,我不如萧相国,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章照办就是了。”

这就是“萧规曹随”典故的由来。

      

              吕雉是怎样一个人?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

刘邦做了皇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

吕雉心狠手辣,用权诈之术诛灭异姓王。

刘邦一死,吕后就迫不及待地把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抓起来,把她双手砍掉,双眼挖去,烧聋她的耳朵,逼她吃哑药,把她扔在猪圈里,号为“人彘”;接着,她又派人毒死了年幼的赵王如意。

吕后还有意让惠帝去观看戚夫人。

惠帝见戚夫人被吕后折磨得不成人形,放声痛哭,吓得生了一场大病。

后来,惠帝派人对吕后说:“这种事不是人干得出来的,我是太后的儿子,自认没能力治理天下。”

从此,惠帝不理朝政,不久便抑郁而死。

      

              惠帝去世后,吕后找了一个婴儿冒充是惠帝所生,由这个婴儿接替皇位,自己则开始垂帘听政。

吕后为扶植吕家势力,把她的内侄、侄孙,如吕台、吕嘉、吕禄等封为王,还让他们掌握军政大权,在朝廷中形成吕氏外戚集团,由此开始吕氏专权汉朝的局面。

      

              周勃安刘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前180年夏末秋初,吕后得了重病,她放心不下朝政大权,便发出诏令:封吕产为相国,吕平为未央宫卫尉,吕更始为长乐宫卫尉,又封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种为中将。

她还告诫吕产、吕禄说:“现在吕家掌握朝政,大臣们都不服气。

你们千万要抓住兵权,守住皇宫。

等我死时你们不必为我送丧,以防被人暗算。”

      

              吕后一死,吕产在内护丧,吕禄在外巡防,防备得非常严密,到出葬那天,俩人果然遵照吕后的遗嘱谁也没去送葬,带着南北两军护卫宫廷,不敢离开半步。

他们还精心谋划,准备劫持少帝,发起叛乱,篡夺刘氏江山。

此时,忠于高祖刘邦的陈平、周勃等人也想先发制人,要乘此机会除灭诸吕,推翻吕家专政。

怎奈兵权都在吕氏手中,况且又防备森严,无处下手,他们只好耐心等待时机。

      

              后来,周勃设计拿到了调兵的符节和大印,派兵将吕产、吕禄等人诛杀。

接着,又到各地去搜捕吕氏一族的人,不论男女老少,杀了个一干二净。

这样,汉朝廷的大权又重新回到刘氏集团手中。

经过大臣们的商讨,废除了吕后所立的皇上,迎立代王刘恒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

      

              在这场激烈的消灭诸吕叛乱、安定刘氏天下的斗争中,周勃立下大功,史称这一事件为“周勃安刘”。

      

              贾谊为什么英年早逝?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刘恒准备提拔贾谊,朝廷中一些保守的老臣们坚决反对,说贾谊言过其实,将来一定会扰乱国家大事,还给贾谊捏造了许多罪名。

于是,刘恒开始疏远贾谊。

贾谊感到委屈,经常说一些牢骚话,刘恒听了,很不高兴,干脆把贾谊任命为长沙王的太傅,打发贾谊离开首都。

      

              公元前173年,刘恒的弟弟、淮南王刘长阴谋造反,被文帝夺去了王位,刘长绝食而死。

文帝觉得对不起弟弟,又把刘长的儿子一个个加封为公侯,还把负责刘长生活的许多大臣判了死罪。

贾谊在长沙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给刘恒写了一封奏章,认为刘长是有罪的,刘长的死是应该的,不能再让他的儿子继承王位,语言相当激烈。

刘恒把贾谊赶出长安后,一直没有贾谊的消息,忽然接到贾谊从远处寄来的奏章,虽然不同意贾谊的建议,但还是决定把贾谊调到自己身边来办事。

      

              贾谊来到长安时,刘恒刚刚祭过鬼神天地,听说贾谊到了,立即召见。

俩人一见面,刘恒便用“鬼神到底有没有?”

等问题来问贾谊。

贾谊的学问非常丰富,谈起鬼神的事情也头头是道,刘恒听了,陡生感叹:“想不到贾生的学问更加高深了!”

便任命贾谊为自己的儿子梁王刘揖的太傅。

      

              几年后,梁王刘揖入朝拜见皇帝,骑马时不小心摔到地上,流血过多而死。

按当时规矩,诸侯王年轻时,太傅(老师)对他的生活起居要负责任,梁王骑马受伤而死,贾谊应该负照顾不周的责任。

因此,贾谊觉得自己罪过不轻,忧伤过度,竟然病死,时年33岁。

      

              汉文帝赏识周亚夫的哪一点?

      

              周亚夫是西汉功臣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刘恒派他和另外两位将军分别驻扎在边境上防止匈奴进犯。

      

              一次,刘恒亲自去犒劳将士。

另外两个将军听说皇帝前来,立即下令营中的将官士兵列队欢迎。

于是,刘恒一直纵车马进入大营。

可是,当犒军队伍到了周亚夫所驻扎的细柳营时,只见军士们个个全副武装,箭上弦、刀出鞘,一副随时准备迎敌的样子。

为刘恒开路的侍卫人马先到,可营门守卫不让他们进去。

一会儿,刘恒来了,可守卫仍然不让进。

犒劳将士就派人去通知周亚夫说:“皇上要进营劳军。”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

营门的守卫又告诉刘恒的属下说:“周将军有规定:车马不许在军中疾驰!”

刘恒就命令勒马慢行。

      

              到了大帐,只见周亚夫行军礼,说是甲胄在身,不能下拜,只以军礼参见刘恒。

刘恒听了肃然改容,犒完军后就离开了。

      

              周亚夫如此无礼,刘恒竟然没有动怒,群臣都十分惊讶。

而刘恒却感叹说:“周亚夫才是真正带兵的将军!先前那两个军营简直就像小孩儿做游戏一样,敌人要想偷袭,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可他们哪儿能打得过周亚夫呢?”

      

              从此,刘恒就十分赏识周亚夫,并升了周亚夫的官。

后来,刘恒临死的时候,把太子叫到面前,还特地嘱咐说:“如果将来国家发生动乱,叫周亚夫统率军队,准错不了。”

      

              李广因何被称为“飞将军”?

      

              李广是陇西成纪(今甘肃中部)人,他的祖先李信是秦代将军。

李广身体高大魁梧,臂长似猿猴,继承祖上善骑射传统,百步取人,百发百中。

李广在对匈奴作战中屡立奇功,人称“飞将军”。

      

              公元前165年,匈奴人大举进犯,李广从军作战,勇敢善射,立了战功,封为中郎将。

李广为人木讷寡言,但有勇有谋、骁勇善战,冲关斩将,格虎斗兽,威震一时,以致汉文帝刘恒感叹地说:“假使李广生在汉高祖夺取天下之时,封一个万户侯当如拾草芥。”

      

              李广不但武功出众,而且品德高尚。

在军中,作战立功,得了赏赐,李广就分给部下;行军路上,水少,士卒喝完水,他才喝。

所以,李广深受士卒爱戴。

      

              晁错是为何惹祸上身的?

      

              刘邦在汉朝初年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害处,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当政时开始显现出来:诸侯王势力大,土地多,光齐、楚、吴三国的封地就占全国土地的一半;诸侯王在封地内征收租赋,煮盐铸钱,跟汉朝皇帝一样富有;他们还招兵买马,与中央政权尖锐对立。

      

              晁错见到这种情况,就劝说景帝采取措施削弱和限制诸侯王,加强皇权。

景帝接受晁错削藩的建议,着手削减了诸侯的封地,这自然引起了各个诸侯王的不满。

      

              在吴王刘濞的带动下,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等七个诸侯王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救护刘氏江山”的幌子,发动叛乱。

叛军气势汹汹地向长安进发,景帝顿时吓破了胆。

这时,一向妒忌晁错的大臣袁盎趁机向汉景帝说:“七国叛乱,全是由于晁错建议削藩引起的。

如果按七国的要求,杀掉晁错,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了。”

景帝想:那些诸侯王与自己是同一个祖先的族人,而晁错不过是个大臣而已,于是说:“如果杀掉晁错就可退兵,我自然不会因爱惜晁错而让天下人受罪。”

为了保住皇位,汉景帝下令杀掉了晁错,真是一个刻薄寡恩的人!      

              周亚夫是怎样平叛七国之乱的?

      

              汉景帝刘启杀了晁错后,但吴、楚七国并没有停止战争行动,还是继续向长安方向进攻。

刘启无奈,只好派精通兵法和作战艺术的太尉周亚夫去平叛。

      

              周亚夫率军平叛途中被一个叫赵涉的人拦住,给他献了一计,周亚夫采纳了赵涉的建议,果然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吴、楚联军的粮道被周亚夫率领的大军很快截断了,使得七国联军的粮草供应发生很大困难,士兵因为饥饿而纷纷逃散。

周亚夫抓住时机发动猛烈进攻,大胜吴、楚七国联军,楚王刘戊畏罪自杀,吴王刘濞带着几千人杀出重围,逃窜到长江南岸的丹徒(今江苏丹徒)。

刘濞想联合东越兵东山再起,周亚夫发出悬赏千金的布告通缉他,因此东越人不但没帮助他,反倒乘机杀了他,把他的首级献给了周亚夫。

      

              经过约三个月的战争,七国之乱终于被平定。

七国之乱被平定,汉文帝临终时的嘱托果然应验。

      

              一生忠直的郅都为何遭冤杀?

      

              郅都是汉朝河东郡大阳县人。

汉文帝时代,他在皇帝身边当侍卫,称为“郎”,到汉景帝时代,就升为“中郎将”了。

他生性胆大耿直,敢于直谏,经常顶撞大臣,有时候,连皇帝也敢顶撞。

公元前150年,刘启迁郅都为中尉,让他率领北军维护京师地区治安。

郅都到任后,丝毫不为违法者的权势所动。

凡犯法违禁者,不论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惩之。

列侯宗室对于郅都是又恨又怕,背后叫他“苍鹰”,比喻其行法之凶猛。

当时,景帝的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他在修建宫室时竟然侵占宗庙土地,因此被传往中尉府审讯。

刘荣请求郅都给他笔墨,想写信直接向刘启谢罪,遭郅都拒绝。

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听说以后,派人悄悄给了刘荣一支笔,于是刘荣写信谢罪之后引罪自杀。

窦婴把事情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认为是郅都逼死了临江王,将其免官放回乡里。

      

              后来,刘启重新将郅都起用为雁门(在今山西)太守。

为了避免与窦太后见面,又让郅都不必赴朝面谢,直接取道前往雁门郡。

当时匈奴虽与汉朝和亲,却不满足于汉朝提供的财物,不时入塞掠夺,所过之处,抢掠一空。

他们早就听说过郅都威名,得知他就任雁门太守,惊恐万分。

于是,匈奴人派遣间谍到西汉,四处散布不利于郅都的谣言。

窦太后早就不满郅都,听到这些谣言,立刻下令将郅都逮捕下狱。

刘启争辩说:“郅都是忠臣。”

窦太后反问:“这么说临江王就不是忠臣了?”

在窦太后的坚持下,郅都最终被处斩。

      

              什么是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统治时的升平景象时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第一次让后人称羡的时期。

      

              刘恒在公元前180年被宗室大臣迎立为帝,在位23年,死后谥曰文。

刘启是刘恒的儿子,公元前157年即位,在位16年,死后谥曰景。

根据传统谥法,“道德博闻曰文”,“由义而济曰景”。

文与景都是上好称呼。

而刘恒与刘启减轻刑法,减赋税,亲儒臣,求贤良,年岁收成不好就下诏责己,又不大更张,一意与民休息。

父子两人恭俭无为,在中国历史上成就“文景之治”。

      

              文、景二帝先后统治了近40年。

据史书记载,由于经济的复苏,百姓人给家足,国家仓库中堆满钱粮,串钱的绳子日久而腐烂,粮食年年相积而陈旧变质。

因此,国家财富盈溢,社会人口激增,为后来汉武帝刘彻攻伐匈奴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金屋藏娇”出自哪位皇帝的口?

      

              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个老婆是陈娇,她是刘彻大姑馆陶长公主刘嫖的亲女儿,也就是刘彻的表姐。

刘嫖本来打算巴结刘启的宠妃栗姬,想把女儿许配给栗姬的儿子、当时的太子刘荣,却遭拒绝。

于是,刘嫖想起了刘彻,和刘彻的母亲王美人商议联姻之事。

王美人应允之后,便去告知刘启,刘彻当时只有五六岁,而陈娇已是豆蔻年华,和刘彻年龄相差悬殊、不相配,刘启当时并未答应。

      

              一天,刘嫖带着女儿阿娇进宫,正好见刘彻立在王美人身旁,便过去顺手抱在膝上,逗着问他:“你想不想娶媳妇啊?”

刘彻傻乎乎地说:“想讨老婆!”

刘嫖指着左右服侍她的一百多个宫女让侄儿挑,刘彻看了看,笑了笑,摇头不语。

这时,陈娇出来了,刘嫖就指着女儿问:“阿娇好不好?”

此时,阿娇面红耳赤,黑眸如水侧视刘彻。

刘彻就憨憨地笑了,说:“金屋藏娇,好!好!”

自此以后,“金屋藏娇”一说就流行开来。

      

              独尊儒术产生在什么背景之下?

      

              刘彻登上帝位后,在窦婴的辅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诏各郡县,举荐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人,其中最著名的是董仲舒。

董仲舒向刘彻提出了“天人三策”的建议,意思是说:天是有意志的,人世间的事物是按天意存在和变化的,皇帝是天皇的代表,皇帝的权力是天皇授予的,人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

为维护宗法统治秩序,他特别强调“三纲五常”。

在天道之下,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必须严守上下尊卑的礼节。

      

              刘彻认为董仲舒的建议适合巩固宗法统治的需要,想重用董仲舒。

可是,他的祖母窦太后崇信“黄老学说”,刘彻不敢得罪祖母,只好让董仲舒去做江都相。

      

              窦太后、田太后死后,刘彻下令在政府里设置专门传授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在五经博士下面安排了五十名弟子。

这些弟子只在五经博士的指导下攻读儒家经书,并规定每年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他们只要在五经中能学通一经的就可做官,成绩优良者还可做大官。

后来,博士弟子的人数逐渐增加到3000人。

这样一来,学习儒家的经书,取得优异成绩便成了学士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其他诸子百家的学说便逐渐被摒弃掉了。

依靠儒家学说做了官的人,自然会按董仲舒的理论来帮助刘彻治理天下,并用儒家学说来教育后代。

这便是历史上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以什么借口剥夺诸侯爵位?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举行宗庙大祭,他以诸侯王向汉王朝祭祀宗庙的献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借口,一次即剥夺诸侯爵位106人,废其封国,改设郡县。

汉初因功封侯者140余人,至刘彻太初年间只剩下5人,他们只能得到丰厚的衣食租税,却没有参与政事的权力,汉代的分封制名存实亡。

      

              张骞为何被称为张博望?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大月氏,率领百余人,从长安启程。

张骞一行出了陇西,进入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

匈奴骑兵发现了他们,就把他们抓了起来。

匈奴单于把张骞等人全部扣留下来,为了让张骞投降,单于还给他找了个匈奴族的妻子。

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张骞始终没有屈服。

10年后,匈奴人放松了戒备,张骞带着部下逃了出来。

他们向西走了数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在今中亚)。

      

              大宛国的国王派向导和翻译把他们送到了康居,康居人又把他们送到了大月氏。

张骞到了大月氏,以为他的使命可以完成了,不料情况发生了变化。

原来大月氏自从与匈奴交战失利后,迁居至妫水(今阿姆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大夏国,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这里土肥水美、物产丰饶,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交战了。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多次劝说大月氏王与汉朝合作攻击匈奴,都毫无结果,只好动身回国了。

回国途中,张骞又被匈奴给抓住了。

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乘机逃了出来。

      

              公元前126年,张骞终于回到汉朝。

这次出使历经13年,张骞吃了不少苦头,当年出使的百余人,仅剩张骞、甘父两个。

13年间杳无音信的外交使团突然归来,震动了京师。

刘彻给张骞、甘父加官晋爵,并怀着好奇的心情倾听了张骞关于西域的报告。

      

              张骞出使,使刘彻详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过了几年,刘彻派大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汉军打了大胜仗,消灭了匈奴骑兵三万余人,还控制了西河(今河西走廊、甘肃等地)地区。

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已没有了障碍,于是,刘彻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这一次,张骞率领三百多人的使团,带着大批牛羊和金银财宝来到了西域的乌孙。

同时,张骞还派他的副使带着礼物分别出使大宛、大月氏、康居、大夏等国。

      

              乌孙王见张骞带来了许多财宝,很高兴。

他派了使者随张骞一同返回长安。

乌孙使者受到刘彻热情招待,他看到汉朝兵强马壮、经济繁荣,回去后报告了乌孙王。

不久,乌孙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一年以后,出使西域各国的副使陆续回国,西域各国也派了使者前来长安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

由于张骞功劳很大,刘彻封他为博望侯,因此,人们又称他为“张博望”。

      

              淮南王刘安谋反成功了吗?

      

              刘安是刘邦的孙子。

在文帝刘恒时代,刘邦的8个儿子或者病逝,或者为吕后所杀,死亡殆尽,只有刘长与刘恒还健在。

刘长在淮南国内骄奢过度,车马制度和天子一样,最终被人告成谋反下狱,被废去王位,以囚车迁往蜀地。

刘长性情刚烈,在半路上绝食而死。

老百姓哀怜刘长的遭遇,作歌谣传唱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两人不相容。”

刘恒听到歌谣后悔恨交加,将淮南国分为淮南、衡山、临江三国,分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刘安就是其中一个,受封为淮南王。

      

              刘安对于父亲的绝食而死,一直耿耿于怀。

景帝时,吴楚七国发动了叛乱,刘安有心加入叛军与中央对抗,只是因为淮南国相的阻挠才没能成行。

刘彻即位以后,刘安依然对皇位怀有觊觎之心,希望找机会取刘彻而代之。

当时关东诸侯多以豪奢为尚,这些刘姓诸侯王在自己国内,平日里斗鸡走马,对政务一点都不关心。

惟独刘安刻意博取声誉,重视抚慰百姓。

因此,刘安声望日盛,宾客游士从之者如流。

      

              公元前122年,刘安的庶子刘不害让儿子刘建上书刘彻,揭发刘安、刘迁父子图谋不轨,敦请刘彻派人调查。

无奈之下,刘安饮鸩自杀。

      

              “夜郎自大”的典故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刘彻派唐蒙出访夜郎国(在贵州西部),夜郎王当面问唐蒙:“汉孰与我大?”

即问谁的疆域更大。

这就是成语“夜郎自大”的出处。

后来,汉朝在夜郎置犍为郡。

      

              再后来,刘彻派张骞四处通使,寻求去身毒国(在今印度)的捷径,汉使到达西南部的滇国(在云南昆明)时,滇王也当面问汉使者:“汉孰与我大?”

看来,夜郎自大并不止夜郎王一人啊!      

              卫青是怎样扬名四海的?

      

              公元前129年,匈奴侵入上谷郡,杀掠吏民。

汉武帝刘彻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率领万骑,直出上谷抗击匈奴。

初出茅庐的卫青率军在击溃侵入上谷之敌后,深入匈奴境内,直至龙城,斩获匈奴七百多人后凯旋而还。

卫青初次出师就立下战功,刘彻极为高兴,赐卫青为关内侯,以示嘉奖。

      

              龙城一战后,公元前128年,匈奴再次入侵,卫青奉命出征,率3万将士前往雁门迎击匈奴;将军李息出代郡,攻击匈奴后路,与卫青一路遥相策应。

卫青率军直赴雁门后,与入侵匈奴展开激战,匈奴惨败,丢下数千具尸首狼狈逃窜。

卫青二次出击均获全胜,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声威鹊起。

      

              公元前127年,刘彻不为匈奴在东线的进攻所动,采取匈奴东击、汉军西进的作战方针,果断地发动了著名的河南战役。

可以说,这是汉对匈奴开战以来第一次战略决战的胜利。

刘彻命令卫青第三次出征,统帅数万大军从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沿黄河北岸向西北迅速挺进,一举攻占高阙(塞名,位于今内蒙锦杭后旗东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白羊王、楼烦王与单于王庭的联系。

然后,卫青立刻率兵南下,沿黄河直驱陇西(今甘肃临洮),完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

等到白羊王、楼烦王察觉身陷重围之时,在河南的防线已经全面崩溃,只得率领残部西渡黄河,仓惶逃出塞外。

这次战役,汉军歼敌数千人,截获牲畜十多万头,全部收复了河南地,取得了重大胜利。

卫青对这次战役的指挥一改汉军在以往作战中以伏击、阻击、增援为主的作战模式,而采用整个战役都是在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的运动作战的过程中完成的,等到匈奴察觉到汉军的作战意图后,早已陷入汉军的重围,失败的大局已定。

卫青也因为夺取河南地有功,被封为长平侯。

此后,卫青屡次攻伐匈奴,战无不克、扬名四海。

      

              汉匈漠北战役汉军胜利了吗?

      

              公元前120年秋,匈奴以两路大军,每路各数万骑,进袭右北平和定襄郡,杀掠汉吏民一千余人而去。

于是,刘彻决心向匈奴单于本部和左贤王的势力发动漠北战役。

为了确保作战胜利,刘彻调集了十万多骑兵,分为卫青、霍去病两大骑兵集团,并以大量步兵和14万匹马做为运送粮食、衣物、军械的运输大军。

汉武帝让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人马,分路进兵,并给卫青配备了久经沙场的老将李广、公孙贺和赵食其、曹襄等人为裨将,以确保漠北战役的胜利。

汉武帝把最艰难的任务交给霍去病军。

原计划让霍去病兵出定襄(在今内蒙古),专力攻击单于主力;以卫青军出代郡(在今河北)。

以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主力在东部,又立即改由霍去病军出代郡,卫青军出定襄。

      

              公元前119年春,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受命后,即率军北进。

此时,匈奴单于主力已退至漠北,并将其军需辎重转移至更远的后方。

卫青出塞后,即得知匈奴主力确实在自己的前方。

因此,他便命令前军李广部与右将军赵食其部合兵一处,从东路前出,掩护自己的侧翼,攻击单于军的左侧背,卫青亲率主力向单于进击。

      

              为更有效地与匈奴作战,骠骑将军霍去病挑选从骠侯赵破奴、昌武侯安稽、北地都尉邢山、校尉李敢等充任裨将,并以原匈奴降将归义侯复陆支和伊即靬等人为向导,随军负责宿营保障、寻找水源、草场等。

大军出代郡,向北进击。

越过荒芜人烟的大沙漠,长驱直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

霍去病军对左贤王军发动猛烈突袭,左贤王军大败,率亲信将领弃军而逃,霍去病趁胜追击,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斩比车耆,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俘虏和斩杀匈奴吏卒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匈奴左贤王的军队几乎全部被歼灭了。

      

              为纪念这次重要战役的胜利,霍去病命人在狼居胥山上修建了一个纪念台,同时又在姑衍山(今蒙古乌兰巴托市东郊)下,修了一个祭天台场,众士卒举起火炬,祭告天地,慰藉壮烈牺牲的英灵,将士们庆祝胜利的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霍去病军满载胜利的荣誉凯旋而归。

至此,惊天动地的汉匈漠北战役,以汉军胜利而告终。

      

              名曲《凤求凰》与司马相如有什么关系?

      

              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蜀郡人,汉朝辞赋大家,精通琴艺。

他在梁孝王刘武的梁园中住了几年,写出了他的名作《子虚赋》。

刘武死后,他回到了老家,家中一无所有,家徒四壁,在家无法维持生计,只得去投奔老朋友临邛县令王吉。

当地有个富豪卓王孙,他看王县令与司马相如的交情很不一般,便在家大摆宴席,宴请县令和司马相如。

席间,司马相如应邀弹了琴,博得了满堂的掌声。

      

              卓王孙有个爱女叫卓文君,不仅人长得美,还是一个才女,她喜爱音乐,尤其好弹琴。

司马相如的琴声如此美妙动人,卓文君与他一见倾心,司马相如借机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

可他们二人的感情遭到了卓王孙的极力反对。

然而,卓文君认定了司马相如,非他不嫁。

在万般无奈中,卓文君只好半夜溜出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了。

(https://www.tbxsvv.cc/html/120/120633/3216950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