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的复读生活结束了。
回家路上,他想起很多往事。去年离开家时,苏然想,这一走,他不但要给亲人一个交代,还要给父老乡亲一个交代,让周围的乡民们知道,苏家虽然家境贫寒,但作为寒门中长大的孩子,他不但有志气,而且也有能力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他想到曾经嗤笑过他的那些女人,也想到高中时的班主任老师,更想起去年高考失败后一个人坐在果园里的那些日子——有时候天很黑了,他还一个人在果园里不想回家……这一切都因为高考的失败。经过一年努力,他要交一份让周围人、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苏然心里充满了各种滋味,那些不快的往事,很快就被兴奋的潮流淹没了。他终于可以轻轻松松地、没有任何负担地回家了!
苏然奶奶站在家门口等着苏然。孙子背着大包小包回来,她心里充满了开心。苏然奶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缠着小脚。她蹒跚着走到苏然跟前,摸着苏然的头,说:“把我的狗娃瘦了,变黑了。”说着老人就流下泪水。苏然很清楚,家乡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患有“语言障碍症”,他们很少用语言来表达情感,更多时候,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痛苦的、幸福的、感激的、失落的等等,全部借助眼睛来表现。如果造物没有给家乡人一双眼睛,没有给他们眼泪,他们就彻底沉默了,也无法跟别人交流了。
在苏然母亲陪考的这段时间里,家里做饭基本上靠苏然奶奶和苏然妹妹苏鹅。苏鹅不是苏然的亲妹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重男轻女思想在苏然的家乡依然严重,当苏然大伯一个一个生下女孩,为了逃避政策的惩罚,就将自己的女儿送给苏然父亲抚养。苏鹅在生下来三天后来到了苏然家,对苏然来说,这和亲妹妹没有区别。但随着年龄增长,苏鹅身上表现出来的一切却越来越像苏然大婶,比如脾气大。据苏然奶奶说,苏然母亲不在家的这两个月里,其中有一次,82岁的苏然奶奶好不容易擀好的面在案板上晾着,苏鹅因为不喜欢吃那种饭,就将面撕碎扔到地上。
除了一些小孩经历少,不懂事外,苏然家乡的人都知道做贱什么,都不能做贱粮食。甚至,那些可怜的人们,连拿筷子敲打碗都是忌讳的,因为敲碗会导致长大后没饭吃。当苏鹅,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做出那样遭天谴的事时,奶奶气得差点儿晕厥过去。
苏然回家不到一个月,奶奶就病倒在床。她得了感冒。再轻的病,哪怕是小感冒,对82岁的苏然奶奶来说,都是大病。起初,苏然父亲对老人的感冒也没在意,只是从村诊所抓了感冒药吃。苏然奶奶说,她是要死的人了,还吃这些药干啥。不管苏然父亲怎么劝说,老人都拒绝吃药。苏然和奶奶关系很好。苏然对奶奶说:“吃了药你就能好好活着!奶奶,你再活十年,等我给你娶孙子媳妇。”苏然奶奶笑着说:“我等不住了。我妈活了七十多岁,你爷爷活了七十多岁,我今年都82了,比他们活得长多了。”不管奶奶说什么,在苏然的劝说下,她还是吃药了。
苏然和奶奶感情很好,以至于奶奶离开这个世界后,苏然充满了深深地愧疚之情。他觉得奶奶之所以会病倒,就是因为母亲来县城陪他高考,家里没人照看老人的缘故。基于此,很多时候,苏然都觉得自己考取的重点大学,是用奶奶的生命换来的。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想,但又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连做梦都梦到,很多回,那种深深的愧疚感让他从梦里哭醒来。
在苏然上高一的时候,有年夏天天气特别热,苏然奶奶有一天念叨说,有一块冰吃,该有多好呀。村里最富裕的人家也没有冰箱,更别说家境贫寒的苏然家了。但苏然记着奶奶的话,有天中午散学后,他在镇上买了三个冰棍——一毛钱一个的那种,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回家。回到家里时,冰棍融化了一半。他将冰棍给奶奶吃,牙齿已经掉光的奶奶,笑呵呵地吃了,美美地吃了。吃完后她说:“狗娃心里有我哩。”苏然听着十分开心。
苏然跟奶奶的感情不是有生以来就那么好的。
小时候,苏然家抱养着苏然大伯家的一个女孩,那孩子和苏然同岁,苏然爷爷和奶奶基本上将全部精力都花在那女孩身上。在苏然母亲的记忆里,苏然两三岁时,每天早晨他们上地干活前,苏然还在睡觉,就在枕边给他放一点馍馍,等到中午回到家时,他们看见苏然将馍馍握在手里,吃了些,留了些,但从来不会将吃剩的扔掉。村子里后来吃的面粉全是用机器磨的,苏然小时候吃的面,却都是毛驴拉磨盘磨出来的,吃到口里感觉扎舌头呢。别人家吃的基本上都是小麦磨得面粉,白白的,连看上去都香喷喷的,苏然家吃的是杂粮,糜子、谷子、包谷等磨成粉做的馍馍,在苏然看来实在是难吃。苏然记得很清楚,小时候,一年中只有三次能吃到白面做的臊子面,一次是他过生日,一次是父亲过生日,一次是大年三十晚上……在这样的日子里,唯一让苏然记住的是母亲每天晚上在炕上做针线活时的唠叨和眼泪,而父亲占据他童年记忆的,除了几次印象深刻的体罚外,几乎没有什么。至于爷爷和奶奶,苏然的记忆更淡。
直到苏然爷爷去世后,苏然才和奶奶的感情一天天好起来了。夏日傍晚,太阳刚落山,天气也不怎么热了,苏然奶奶就坐在打麦场边的臭椿树下看苏然和小伙伴们开心地玩,等他们玩累了,就围着老人坐了,等老人讲故事。苏然奶奶有很多故事——她称之为“古今”,她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着那些故事,故事里蕴含的最质朴的道理,也就一遍遍教育着年少的苏然……
苏然奶奶的病越来越重了。刚开始是感冒,后来,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再到后来,等到村诊所的大夫被请来给苏然奶奶打点滴时,她已经躺在土炕上生活无法自理了。点滴打到第四天,苏然奶奶半身瘫痪,失去了语言能力。老人在这个世界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说给苏然听的。那天下午,太阳已经斜了。一整天没有说话的苏然奶奶突然问身边伺候他的儿女们:“狗娃呢?狗娃在哪儿?”
苏然蹲到奶奶躺着的炕跟前,老人眼睛睁得大大地看了孙子一眼,而后闭上眼睛,却艰难地伸出手摸着苏然的脑袋,说:“我的娃,你考上了,我很高兴。一年了,吃了那么多苦,都黑成什么样子了……”苏然听奶奶这么说,眼泪禁不住流下来,也惹得父亲他们掉眼泪了。
说完这句话后,苏然奶奶在炕上安安静静躺了四天,然后离开了人世。
奶奶离开这个世界时,苏然站在跟前看得一清二楚。他看见奶奶的鼻孔在努力地呼吸,但几乎在一分钟之内,鼻孔渐渐不动了。苏然知道奶奶的生命停止了。不过,此刻的苏然,并没有觉得奶奶会离开,他只是觉着奶奶像平时一样睡着了。
目睹一个人的生命结束,对苏然来说不是第一次了。2000年,苏然上初三,刚过完春节没几天,苏然爷爷病倒了。苏然爷爷是一个刚毅的老人。1997年,苏然爷爷有一天疼得晕过去了,到县医院检查时,大夫说老人得了胃癌,已经到了晚期。大夫责怪父亲他们,说这病特别疼,怎么平时没发现呢。在西北农村,面对病痛时老人们都很刚毅。他们不想给子女带来压力和负担,身体哪儿不舒服,能忍受住的时候,绝对不会告诉子女。大夫说,老人最多就剩半年时间。然而让大家都诧异的是,苏然爷爷坚持了三年!这是一个怎样痛苦的过程!但苏然爷爷从来没有吭过声。长辈们面对疾病、人生变故时的刚强,无疑也影响了后辈,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生活在西北农村的人就足以让我们佩服,也足以让我们敬畏他们了。
爷爷离开世界是早晨七点多。苏然站在炕跟前,看见爷爷渐渐停止了呼吸,之后父亲他们拿酒精擦洗爷爷的身体,年仅14岁的苏然站在那里,感到无助。一个生命就那样停止了,再也不会说出任何话了,而靠辛勤劳作种下的那些粮食,他却连一点也带不走。也就是在那一刻,在苏然14岁的时候,他已经懂得什么叫“赤条条来、**裸走”了。这对他的过早成熟起了莫大作用。
在苏然的成长过程中,死亡对他的刺激不只来自爷爷和奶奶的去世。上初一时,苏然12岁,他的小舅,一个有着卷曲的头发,好看的脸蛋,对苏然十分疼爱的男人,在一次卖完自家酿制的蜂蜜回家时,被一辆大卡车撞了。苏然没见过车祸现场,也没看到出车祸后的小舅。他散学回家来到舅舅家,看到西房的桌子上用白布遮着东西,他以为是舅舅躺在那儿。后来他虽然知道白布下面放的是刚出锅的馒头,并非舅舅,但每次走进西房时,他总觉得舅舅躺在那儿痛苦地**着。舅舅的离去没有带给苏然多大影响,但每次去外婆家再也见不到舅舅时,他就想起舅舅种的西瓜,舅舅曾经卷好旱烟卷让他抽,以及舅舅种植的桃子特别好吃。
一年后,苏然13岁,外婆的去世对苏然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一件事是,外婆去世后第二天,他来到舅舅家,外公从叠整齐的被子里掏出来一包用灰布包起来的瓜子,说:“你奶奶说,你们家没种葵花,她心疼你,给你留的。”苏然家生活条件差,外婆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女儿和外孙,总是会想方设法给他们留一些吃的东西。苏然看着那一包东西,心里潮潮的,说不出一句话。另一件事是,那天下午,在客房炕上,七十多岁的外公胡子白白的,刚开始时,他和一位同样有着花白胡子的老汉,一边抽水烟,一边聊着外婆生前的事。说着说着,外公就哭起来了。一个老人,瘦得能看见经脉的一双手死死扯着铺在炕上的一块破油布,哭得连鼻涕都顾不上擦,苏然站在地上感到了外公撕心裂肺的痛苦。
外公说:“早晨我起来熬茶,她躺着,我问她喝不喝,她说喝。等我熬好第一盅茶,转身叫她时,她已经走了……你说她怎么就那么绝情,连一盅茶喝不上就走了……”
苏然听着外公自责,心里难受极了。多年后当他回想起这一幕时,他越发为老家的人感到悲伤和同情。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一点都不高,只想着通过一生的勤奋耕耘,不要让家人饿肚子就可以了。但是,贫穷的生活照样肆虐着乡亲们。同时,生老病死一样不少地光临他们,让他们尝到的痛苦,一点不比生活富裕人们的少。一家人在贫穷里生存下来,一起经历过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亲人间出现生死别离时,就显得更为不舍,也更为悲怆了。
苏然第一次体会到那种悲怆和不舍,是奶奶的棺材被抬出家门的一刹那。苏然奶奶去世后躺在棺材里在家里放了两天。这两天,苏然忙碌于帮助大人招待亲戚和乡邻,直到第三天出丧,奶奶的棺材被抬出家门时,泪水在一瞬间模糊了苏然的视线。天下着蒙蒙细雨,冷冷的,但苏然只看见奶奶的棺材被村民们抬着一步一步离开家。他知道,奶奶这一次离开,将永远不会回来,他将永远不会再看见奶奶的容貌。年满十八岁的苏然已经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在痛,也清楚地明白为什么痛。他更加清楚的是,奶奶的离去,他无力挽回,曾经答应奶奶的事,比如娶孙子媳妇,奶奶将永远无法看到了……
生命的倏然而止,一次次出现在苏然的生活中时,这个年仅18岁的男孩,对人生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活着就是骄傲,可以做任何事情;等死亡降临,一切都将成空。从此,苏然看待许多问题时,都变得淡然起来。和他同龄的年轻人们无法看清楚的事,在他那儿几乎不成为问题。这跟苏然对死亡的过早体验有关系。
(https://www.tbxsvv.cc/html/78/78774/404555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