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白话大宋朝 > 第三十三章 蜀地大败

??

    第三十三章

    这被派去的三个人,王昭远都很信任,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心腹,但是,这只是王昭远自己的想法,根据实际情况,在这被派去的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不是王昭远的心腹,因为就是这个人,给了赵匡胤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带给了后蜀灭亡,真是后蜀的不幸,又是一个内奸,这是五代时期的弊端,这些五代的遗国,君臣离心,早就已经被时代所抛弃,这也是为什么赵匡胤总能收到各种各样情报的主要原因。此内奸名叫赵彦韬。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带着王昭远写给北汉的密信,去找了赵匡胤。给自己带来一个机遇,也给孟昶和他的后蜀带来了灭亡。

    赵匡胤的一生真是幸运,每当他遇到难题,总会有人来帮助他。每次当他想打别人却苦于没有理由时,就会有人来给他带来理由。

    很巧的是,此时的赵匡胤,也正在为找什么理由打后蜀而头疼。那真可谓是昼夜思索,寝食难安。就在这万难时刻,这封信的到来,解决了赵匡胤的心病,令他大喜过望,‘哎,终于师出有名了,孟昶,这可是你自找的,我想着你的地盘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之后,风驰电掣的军事部署开始了,赵匡胤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决定就以此信为由,进攻后蜀,进攻的先后顺序他也拟订好了,对后蜀,依旧采取的是两路夹攻的方式,北路,由名将王全斌带领,东路,由刘光义带领。赵匡胤自认为后蜀地势过于险峻,他已经做好了难打的心理准备,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次打后蜀却出乎意料的容易,但是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因为他自己的一句话,居然毁了他这好不容易才得到的的美好战局。

    而事情的原因,要追溯到大军出发前,就在大军出动的那一天,赵匡胤按照常理,来到了两军阵前,开始训话,训话的内容无非就是什么鼓励大家努力打仗,建功立业,到时候功成之后,给钱给房给美女之类的,不仅要激起将士们的爱国之心,更重要的,是要用具体的好处来奖励将士们。

    总之一通话之后,重点也到了,之所以说是重点,是因为他犯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至少在他说的时候,这还不算是个错误。因为紧跟着训话之后,赵匡胤又说了一句话,而这句话,让他后悔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这句话是具体一点是对王全斌说的‘全斌啊,这次仗至关重要,我不要多的,这次你去打仗,我只要你帮我办三件事就可以,第一点,你要帮我先争取后蜀的汉民,让他们倾倒于我们,然后再让他们帮我们打孟昶,再有,到了那,千万千万要注意的一点,千万不可屠城,就连让军队扰民都不可以’开始的这两句话算是告诉王全斌要仁义,不要残暴,这两句没什么问题,出问题的,是赵匡胤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让他后悔了两年‘此次你去,我不要别的,只要土地’这句话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对这句话浅尝则止的话,这句话实在是没有什么含量,谁的侵略不是为了要土地啊,但是细想,赵匡胤说的是‘只要土地’如果仔细推敲的话,这句话就有问题了。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赵匡胤激励将士们的话,赵匡胤自己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可是这句话却让王全斌大为惊讶,连连叩拜而去。可惜此时的赵匡胤却没有发现王全斌兴奋的目光,因为他完全没有感觉出自己这句话中隐藏的巨大危机。

    就这样,在王全斌那令人疑惑的兴奋和激动中,他和刘光义开始了伐蜀之路,像两条巨龙一样,一条从北向南前进,一条从西向东打,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东路军的都监,此人名叫曹彬,到了后期,此人出镜率极高,请大家先对这个名熟悉一下。

    宋军出发了,而蜀军却在这之前,早就做好了准备,在王昭远的信使刚刚出发的时候,蜀军同时也就出动了,北路的蜀军和王全斌这两路大军还没有打招呼就先碰了一面,见面了也不用打什么招呼,直接瞄准对方的脸,往死里打,王昭远本意是想体验一下自己偶像诸葛亮的感觉,在大军中笑着打仗,结果和宋军的这一交手,当时脸就笑僵了。下巴差点没掉下来,一看自己的军队简直跟宋军没有可比性,尽管人数多,但质量太差,长期的和平导致的是蜀军战斗力的下滑,而王全斌带领的宋军,从柴荣时期开始就打仗,可谓久经沙场,再加上王全斌是当世名将,导致的是蜀军和宋军一交手,三战三败。

    王昭远这时才开始重视起来战争这回事,远比他想象的要困难,赶紧退军,不可再战。他退的很快,退的地方也很好,这个地方读过三国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就是当年姜维抵挡钟会的最后一站,剑阁,提到剑阁,这条路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一般,整个百里剑阁就一个入口,那位置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古蜀道难,剑阁更是难上加难,此时王昭远的心思是,你宋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线很长,我就守着剑阁,等你粮草耗尽,你一退,我就进,就不信打不了你。

    王全斌在剑阁门口转了好几圈,想了很久,强攻损失太大,而且还不一定能攻得下来,所以进攻剑阁必须走另一条路,那么究竟有没有另一条路呢,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当年西蜀最后一人姜维手把剑门,把钟会阻挡在门外。而此时,邓艾却没有和姜维死扛,他选择了一条从来没有人走的一条路,偷渡阴平。

    没错,就是阴平,古人能走,今天的王全斌也一样能走,可惜,尽管王昭远读了那么多兵书,尽管他生活在蜀地,竟然还是忽略了蜀地还有阴平之地是一道缺口,如果他能像当年诸葛亮一样在阴平也留几百人,也就不会有后来那让人笑掉大牙的王昭远了。

    王全斌派出了一支精锐军队,就好像现在的特种兵,翻山越岭,阴平这条路不好走,尤其是在古时候,完全要靠人力强行爬山,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危险之处,稍有不慎,粉身碎骨。

    王昭远还被蒙在葫芦里,根本就没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很多在蜀地的人都知道阴平之险,一般有些经验的将领都应该会注意到阴平这个地方,可实际中的将领却很少有人注意他,像姜维,虽说是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可刘禅取消阴平之兵的时候,他也没有强力反对,在很多人心中。阴平其实是不可逾越的。

    不过现在无论说什么都没有用了,王昭远并没有想到这一点,王全斌却想到了,无论多难,那些忠诚的大宋特种兵们也会翻山越岭,穿越阴平。像天使一样,从天而降,然后,变成厉鬼。

    于是,在某一天,正当王昭远依旧在自己的营帐中幻想着能够用时间来逼退宋军时,宋军出现了,出现在他的背后。一时之间,蜀军大乱,一败再败。终于,王全斌用事实教给了王昭远一个道理,诸葛亮,不是人人都能当的。

    王昭远真的伤心了,来时的信誓旦旦,孟昶的信任,让他再也不能忍受了,一个人最怕的是就是让一个相信自己的人失望。王昭远伤心的想自杀,可是却没有面对死亡的胆量,无奈,他不敢再回去了,他害怕在面对孟昶的眼。他也对自己的失败很不服气,怎么可以这么打仗,宋军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但是说这些都没有了,他躲到一户农民家里,很快,宋军找到了他,至于他怎么样了,我不知道,但是,重要的是,剑阁失守了。

    北路军打的很顺利,虽然剑阁有一点小小的费劲,但是过了剑阁,就是一马平川,直取成都。此时,东路军也十分顺利,要说孟昶手底下的这帮人,依旧保持着五代时期的作风,根本就没有忠君之心,刘光义一马平川,基本到一个地方,当地守城的将领就会投降,不过也不是完全没人反抗,在蜀军千千万万军人中,还有一真男儿敢对抗刘光义,我觉得我有必要写出这个人的名字,以及他可能成功的抵抗。

    此人名叫高彦俦,唯一一个在东路敢于抵抗宋军的人,就在宋军到来的那一天,他站在城头,拒绝投降,他所在的位置叫夔州,

    在宋军来之前,高彦俦就和手下人商量好了,宋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只要我们打持久战,就能把他们硬耗下去。

    本来,在宋军来之前,他们内部商量的好好的,但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人要闹事,总是有人不服,如果压不住这些人,要办的事就要出危险,在高彦俦的手下,有一个监军,一向自命不凡,看见高彦俦这么畏手畏脚,就来气,就不服,就要出战,你说你出战就出战吧,自己惹的祸却要别人来承担,此监军出城一战,大败而归,正在往城里跑,刚进去,宋军紧咬他屁股后面,结果就导致城门关不上,之后,城破,高彦俦自尽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576256.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