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白话大宋朝 > 第二十一章 解决

??

    第二十一章

    第二个疑点就是这件事的发生时间,时间问题是个大问题,而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我们要解决的是另外的一个问题,这里要引出一个最基础的疑问,在服丧期间,可以饮酒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不能,现代人的这种思想观念也许已经被淡化,但是那是在千年之前的宋朝,大宋天国,礼仪之邦,孝,是一个与永远不会变的话题,尤其是皇帝,身为人君,更要起到表率作用,狗仔队不是现在才有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只要有八卦的地方,就有狗仔队,赵匡胤是必须的注意自己的形象的,要不流传下来,你让大宋的脸往哪放,所以,服丧是一定的,不能喝酒也是一定的。那么如果是这样看的话,那这件事必假无疑了。就不说赵匡胤是不是一个孝子了,不仅仅是因为什么狗仔队,就单单凭他皇帝的身份,他就不能够在服丧期间喝酒,倒不是他怕什么狗仔队,我想在当时的那个世间,应该是没有他怕的人。但是,所谓大人物,所谓改变历史的大人物,大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他们在世时是无所畏惧,无法匹敌的,甚至于他们可以不惧怕死亡,但是他们大都害怕自己死后的名声会不会留下什么把柄被人们津津乐道,像曹操,武则天,都是典范。那在这里如果有的小朋友问了,皇帝直接下令让史官们不要这么写不就行了吗

    算你聪明,可有句话你一定听说过,很通俗,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皇帝不能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一国之君,那必须是要面子的,这就需要史官们自己领会老大的意思了,有的史官笨,就是不知道皇帝想要什么,怎么改都不符合领导的心意,有的史官聪明,领会了领导的意图,但人家也不一定就得改,里面有些史官很硬气,死活就是不改。有些史官很软弱,先听皇帝话,按皇帝的意思写下来。回家把事情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一代代传下来,指不定那一天,这个史官的多少代重孙突然高兴,把事情给写出来。那这么多年的辛苦又白搭了。而且,当时事情发生时,如果影响很大,可以不仅仅是史官,民间一些好事的人就自然记录下来,就算你皇帝封得再好,也总不能把全国人民的嘴都缝上吧,宋代虽然正史很糊涂,记得东西杂七杂八,真真假假,但是宋朝笔记却十分丰富,很多真实的事件都是从笔记中的点点滴滴中挖出来的,也这是因为这一点,在很多大事上,皇帝是十分小心的,就算脸皮厚的略如刘邦,都恨不得往自己脸上贴金呢。

    那么要是按照这个说法,杯酒释兵权不就是假的了吗。呵呵,皇帝吗,尤其是开国皇帝,总是很厉害的,如果连这点事都解决不了,怎么去解决手下的那批人,赵匡胤早有对策。在宋朝的礼制中,对于皇帝服丧有一种特殊的服法,叫以日易月。就是拿一天当一个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皇帝总是很忙的,就算自己没有酒瘾,接待个外使,大会一下群臣,举办个什么庆典,总不能拿白开水请人吧,再何况皇帝事务那么繁忙,服丧期这也不许那也不许,限制了皇帝的行动,还怎么治理国家,男子汉大丈夫,要不拘小节,以天下为重,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尤其想赵匡胤这种绝顶人精,更是不会被这类事拘泥住。所以,杜太后是六月初二去世的,杯酒释兵权发生在七月,根据以日易月的算法,一共需要服丧三十六天,也就是在七月初八就应该结束了,而杯酒释兵权是发生在七月末的事情,所以从时间上,这件事也就可以说得通了。

    第三点,这是一个有关于皇帝智商测验的问题,凭空想,以赵匡胤的性格,他会不会用喝酒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我感觉应该很好答,例子就在眼前,陈桥兵变的事,就是他假借喝醉,装作被胁迫的当上皇帝的,不过这件事由于后世略有争议,所以我们不说它,就说说赵匡胤在这之前用过的一次类似的方法。

    那还是在赵匡胤刚刚当上皇帝没几天时候的事,在赵匡胤没当皇帝之前,他有几个拜把子兄弟,史称‘义社十兄弟’,像什么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等开国名将都在其中,赵匡胤刚刚当上皇帝,这些人功不可没,于是一个个都洋洋自得,把汴京当自己家,特别的蛮横,赵匡胤曾多次提醒,效果甚微,结果赵匡胤怒了,小子们,不听我话,这里谁是老大

    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早朝结束,赵匡胤把这几个兄弟叫到皇宫西北的小树林喝酒打猎,这几个兄弟也没想什么,他们以前也经常和皇帝一起喝酒打猎。在他们的思想中,这是在平常不过的一次,和杯酒释兵权之前的感觉一样。结果,赵匡胤早早的就给他们来了一个炸弹。到场后,赵匡胤给了他们每人发了一副弓箭,先和他们随便哈拉两句有的没的,手下们也装模作样的奉承两句,嘻嘻哈哈的又吹又闹,突然,赵匡胤脸色一变,站起身来,很正经的对各位将领说道:‘各位兄弟啊,我今天能做到这个位置上,都是你们的功劳啊’。各位将领以为赵匡胤要开始给他们敬酒,表扬一下他们,赶紧都站起来谦虚一下,说是陛下神龙在天,天命所归等等的酒桌话。可赵匡胤得脸色依然没变,甚至于比刚才更严肃,这让这些兄弟们感到一丝不妙,只见赵匡胤顿了顿,以一种严厉的口吻说:既然各位都有这么大的功劳,怎么不自己当皇帝呢,现在你们人人手里都有弓箭,这里也没有别人,来,谁想当皇帝,往这给我一箭’赵匡胤指着自己的胸口,毕竟赵匡胤是武将出身,虽然有很多花花肠子,虽然现在当了皇帝,但是武将的本质还是时不时的显露出来,武将的本质就是直性子,甚至于是粗鲁,赵匡胤平是性情还是比较温和的,但是一旦严肃起来也是相当的吓人。当时把手下这几位兄弟搞得有点发懵,这是闹哪一出。

    可是没有办法,皇帝都这么说了,赶紧跪下吧,于是在赵匡胤面前跪倒一片,口称再也不敢了,以后都听大哥的,赵匡胤这时把脸又放下了,会心一笑,小样,还治不了你们了。

    依次而看,赵匡胤应该是有这个可能用喝酒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所以第三个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综上所述,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对于这件事,我们就此告一段落,我不想再评价杯酒释兵权的对与错,在这件事发生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评价此事的人数不胜数,各种观点也不胜枚举,而我在这里只想说,从人道主义来讲,杯酒释兵权是比较人道的,他没有血腥的残杀,没有令人心痛的背叛,在这一点上,它的的确确是值得肯定的。但天下之事,有利就有弊,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的不是表面上的一种行为,而是一种思想。而他的这种思想在这之后引发出来的一系列改变才是真真正正影响大宋发展道路的关键性因素,这种思想简单来说叫做重文轻武,以文抑武,它被后世争议了数千年,至于它的对与错,就让我们在大宋这条路上,边走边说吧

    接着我们刚才的路走,杯酒释兵权把一干大将等人全都撤掉了,但禁军不可一日无人,军队也不可一日无人管,本来前一任禁军将领都下去了,再换一批新的不就好了嘛,不过就这件事,在赵匡胤朝,那做的是相当的难,我们会在之后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在这里,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

    我相信现在的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会得到父母的教导,教导的内容就是什么做人要忠厚,老实,要踏实肯干。要处理好人缘关系,等等等等这些正能量,在今天来说这些东西应该是对的,在古时候的普通人之间也应该是对的,但是请注意,我这里说的只是普通人,如果你的才华已经混到可以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天天碰面的话,你做人的原则似乎就应该改一改了,尤其是那些很聪明,疑心很重的皇帝,就好像赵匡胤一样

    在这里,我们先不继续我们的故事了,我来插一段,话说很多聪明的小朋友们会发现中国其实很矛盾,尤其是那些为人处世的方略方针,几乎每一个教你做人的道理背后,都能找出来一个几乎能和他完全相反道理,这令很多人不解,早先,我也很不解,为什么做人会这么矛盾,接下来,大宋的发展问题,也许能略微的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937/357624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