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科幻灵异 > 江山梅蕊妍 > 第38章 第六章 春宵帐暖梅相依 三

??

    “哦,”皇帝歪在鹅羽靠枕上有些意外,“这半年来他处理国事甚是妥帖,等了许久应该不是只想请安,必是有什么难处了,如此就叫炆儿快进来,太医先继续候着。”

    宁妃不敢劝,只得去到寝殿外对朱允炆道:“你皇爷爷要你先进去,你有什么事情也缓缓地说。你们谈论国事,本宫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方便在一旁伺候着。你知道的,你皇爷爷如今身子是经不得的。”

    朱允炆忙安慰道:“皇阿奶放心,孙儿省得,皇阿奶自己也要保重身子。”

    宁妃点点头:“快去吧,皇上等着你呢。”

    朱允炆进了寝殿正欲行礼,皇帝吃力地招招手道:“炆儿,不必行礼了,坐到皇爷爷身边来。”

    见昌盛手上捧了有尺许厚的奏章,皱眉道:“怎么这些日子来,积压了这样多的奏章没批么?你处理国事的时日也不短了,真遇到棘手的事情不必顾念皇爷爷的身子,能帮你看顾着点总是好的。”

    朱允炆忙在皇帝身边坐下道:“回皇爷爷的话,这些奏章不是积压的,乃是昨日从早到晚一份一份地累积着送到东宫的。今日皇爷爷散了早朝想着先让皇爷爷歇息,所以拖到现在才来回。这些奏折……,弹劾的都是同一桩事情。”

    皇帝对昌盛吩咐道:“冲碗参汤来提提神。”朱允炆慌忙制止道:“皇爷爷,太医说了,参汤喝多了对您的身子并无益处。”

    皇帝拍一拍他的手背道:“喝个一碗半碗的不打紧。”

    昌盛伺候皇帝喝完参汤,皇帝的精神头立时好了很多,示意朱允炆说下去。

    “这件事可算国事,也可算家事,但确实令孙儿颇为踌躇。北平布政使张昺上了折子,北平庆寿寺的主持道衍大师上报给皇觉寺的此次孝慈高皇后清明祭典的文书,都在弹劾四王叔先是不带正妃反而带着一平民女子前去祭祀大典,然后当着整个北平百姓的面以朱棣之名求娶一名唤奚梅的女子为妻。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流言纷纷传回京城,都察院和六科的言官们物议如沸,言官们的职责是直言上谏,皇爷爷又一向看重言官们的正派刚直,介直敢言。所以,孙儿想遮也遮不住,一时间倒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应?”

    皇帝沉吟道:“既是北平布政使张昺亲眼所见,那你就将他的折子一字一字地念给朕听听。”

    “是。”朱允炆不敢怠慢,张昺的折子将燕王爷事先扫清街道带着一平民女子前去庆寿寺拜祭孝慈高皇后;然后又如何在城楼上表明层层心迹,许下种种诺言;加之数以万计孔明灯齐放的盛况,使得百姓们一哄而起的群情激昂,描述得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没想到皇帝听完,不言不语,虽眯了眼睛眼睑却不停地此起彼伏,眉心曲折地皱着提醒着朱允炆他并没有睡着。外面的天色阴阴欲沉,皇帝长长久久无言,朱允炆端坐在皇帝身边,心中翻江倒海,面上却不敢露分毫。

    就快到了掌灯的时分,明黄色的云绸寝衣益发衬出皇帝行将就木的枯朽。唯一双眼眸依旧深沉,捉摸不定,又有些惘然,有些飘忽,长长地叹了口气道:“你四叔比朕有福气。”

    一句话说得没头没脑,朱允炆一头雾水,只得道:“请皇爷爷明示。”

    皇帝静静地思索了一会儿:“你也说了,可说是国事,也可说是家事。张昺的折子上弹劾的是燕王爷,可方才你与朕听的,却是弹劾的是四王叔。既如此,其实你自己心里也认定了是家事,也有了主意,那就照你自己想法去做吧!”

    “是,孙儿明白了。不过,”朱允炆又拿过一封书信呈给皇帝,“这是魏国公呈上的,说是燕王妃请他务必呈给皇爷爷。”

    即便喝了些参汤,皇帝还是有些累了,问道:“有什么不同吗?”

    朱允炆见皇帝疲惫,忙道:“没有什么不同,就是比张昺的折子多了些妇人的抱怨之词。”

    皇帝不耐地挥挥手道:“传朕的口谕给那个徐辉祖,好好地安份着,王公贵族哪个不三妻四妾的。你四王叔这么多年难得对一名女子动了心思,一时新鲜也是有的,他姐姐王妃的身份摆在那里,别失了大家闺秀的体面。”

    朱允炆见皇帝疲惫之极,忙服侍着皇帝躺下道:“皇爷爷好好休息,孙儿叫太医进来请脉,皇爷爷放心,孙儿会处理妥当的。”

    回到东宫,在折子上一一做了批注:“既是朱棣娶妻,那便是家事,孔明灯费心费力却不浪费银钱挥霍国库,说到底也不是什么大事,四王叔一时兴起而已。燕王爷一直为国尽心尽力,难得钟爱一名女子,并非是一向的骄奢淫逸之人。至于清明节孝慈高皇后祭祀大典有违祖制一事,皇上自会给手谕训诫。各位就到此为止吧!”

    此言一出,说家事时用的称呼是四王叔,说国事时用的称呼是燕王。言官们心领神会,纷纷赞赏皇太孙以厚德载物,仁孝治国,将来必是千古明君啊!

    春雨仍然淅淅沥沥地,叫人心头烦闷。已经二更天了,皇城东宫内,皇太孙朱允炆仍然在批阅奏折。昌盛给他换了一杯茶,轻声提醒道:“殿下,方才那杯茶您都没动。现下奴才给您又换了一杯六分烫的,您喝一口润润吧。”

    朱允炆满意地颔首道:“有你在身边伺候,确实舒心不少,难怪皇爷爷越来越放心你。”

    昌盛小心翼翼道:“能伺候皇上和殿下是奴才天大的福分,皇上和殿下舒心,那就是天下百姓的福了。奴才要是有一星半点的错处,死一万次都不够的。所以还请殿下疼一疼奴才,小心身子啊。”

    朱允炆喝了一口茶道:“不急,等陈太医来禀报了皇爷爷今儿个的脉案在歇息不迟。”

    正说着,门口轮值的太监进来禀报,说陈太医到了,朱允炆忙宣了进来。

    朱允炆抬手免了太医的跪拜,只叫他快说皇帝的病情。

    陈太医半躬着身子回:“回殿下,皇上多年来为社稷为百姓劳心劳力,内里早已虚空,身子虚不受补,只能温养着。参汤滋补的药效太强,一时强行使用提神之后里子就会越发的虚,万不可再服用了。”

    朱允炆当下心中便有些懊恼,关切地问道:“那皇爷爷现下如何?”

    陈太医道:“微臣开了些疏散的药方,亲自煎好,贵妃娘娘伺候着皇上喝的,现下是睡着了。”

    朱允炆沉声道:“陈太医,你说句实话,皇爷爷还有多久?”

    陈太医倏然一惊,跪下,吞吞吐吐地不敢说,朱允炆加重了语气:“说!”

    陈太医只得战战兢兢道:“估摸着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了。”

    朱允炆仿似被陡然失去了所有的支撑般靠在了椅背上,无奈地挥挥手道:“陈太医是太医院院使,乃当今天下第一国手。就请陈太医尽力照顾皇爷爷的身体,今日你且先退下吧。”

    重檐庑殿琉璃瓦上的积水一滴一滴的,漏夜听来格外的分明,再坚硬的石头,经年累月的被流水拂过,也会被磨得光滑平整,水滴石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朱允炆靠在椅背上撑着额头,轻声地叹息,无论皇爷爷曾经多么的坚韧强健,终究也有那么一天的。昌盛在一旁相随,安静得仿佛只剩朱允炆一个人。

    四月初一,宁王朱权带着随从小木子终于到了燕王府。常来常往惯了,王府上下都识得他,他也熟得跟自己家似的,径自往翔鸳殿走去。

    早有下人们一路通报,朱棣正坐在殿中等他,朱权进门后一个长揖做到底道:“弟弟来迟了,四哥恕罪。”小木子也跟在后面给燕王爷磕头请安。

    朱棣道:“且坐着吧。”说着也让小木子起来,待朱权坐下后道又道,“写信叫你速来。你倒好,隔了这样久才到。”看见朱权两手空空,小木子也只是背了个包袱,奇道:“你一向琴不离身,这次怎么琴都不带了?”

    朱权嬉笑道:“去年建园子时我就听说,四哥搜罗了一张杉木海月清辉七弦瑶琴。四哥又不会弹琴,定是要将那琴赠与小弟的,我再带琴来岂非多余。”

    三宝奉上茶道:“王爷住的韵藻楼一早就打点好了,不如奴才带小木子先过去,二位王爷好好叙叙话。”说完带着小木子就走了。

    朱棣横了他一眼道:“但凡谁有好东西你就惦记着,那琴是给你未来嫂嫂的。”

    朱权拿起茶碗吹一吹呷了一口很是意外道:“就是那苏州梅林的狐狸变的那名女子,她还会弹琴?”

    朱棣端正了身子,认真道:“十七弟,四月初九,是你四哥娶妻,是朱棣娶妻。无关身份,无关名位。”

    朱权笑叹道:“四哥,我明白。燕王府有燕王爷和燕王妃。宁王府有宁王爷和宁王妃。可是朱棣和朱权都没有妻子。”

    说罢,裣衽为礼,郑重拜下:“恭喜四哥,小弟之所以姗姗来迟,乃是因为实在不知送何贺礼。四哥书信虽寥寥数语,但小弟自然能明白个中道理,故而烦恼踌躇了数日。宁王府所有藏品皆是因为宁王的身份而有,所以小弟空手而来,想向四哥请教,民间嫁娶,做弟弟的该做什么,但凡力所能及,自当义不容辞。”

(https://www.tbxsvv.cc/html/67/67674/360317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