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似火烧,公子王孙把扇摇…..不,不对,应该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昨天下的雪足够发大雪预警了……钦天监的那帮神棍才不管气象怎么样呢。
听到墙角的钟响了六下,熙凤才舍得从香软的被窝里坐起,右手将黑压压的墨染似得长发小心拢到胸前,披上床边放置的厚睡衣,一件织锦莲纹面灰鼠里子开襟长褂,这才拉了下附在帐子内侧的细绸棉绳,绳子另一侧系着一个大大铃铛,直通在卧室外专为值夜的嬷嬷和丫鬟们设置的厢房。只因熙凤不喜丫鬟们在卧室内值夜,故此,每日清晨只有听到铃铛响动,吴嬷嬷才会带着丫鬟们进来伺候熙凤梳洗。
吴嬷嬷三十有六,容长脸,看起来天生的寡淡冷清,脸上永远带着奇异的严肃。一身青花团面棉服,头上插着几只银簪,打扮的很是素净,和她如今在府里的身份地位很不相符——自三年前,欧氏将熙凤的奶嬷嬷打发回家养老后,吴嬷嬷便被调到这个府中人人眼馋的位置上,成为熙凤的两名教养嬷嬷之一。
四个各端着铜盆帕子胰子香料的丫鬟进来之后便侍立一旁,两个大丫鬟金泉银泉服侍熙凤穿衣。平儿用帕子衬着掀开博山炉的盖子,燃尽的沉香灰屑中参杂着安神香的甜味。
“今儿下雪了,姑娘不妨再穿厚些。”吴嬷嬷道。金泉听了,便要再去换一件厚衣服过来,却被熙凤阻止。
“不必了,我又不出门。只去母亲那里请个安,用不着费事。”熙凤道。
“万一冲了风,可不是闹着玩的。”吴嬷嬷坚持道。
平儿看着博山炉里的沉香燃尽,忙笑道:“大毛衣服早找出来了,等会儿去给夫人请安的时候正好穿上——虽说咱们院子离正房近,但也隔着几个风口呢。姑娘,今儿让人把书房里的火盆生起来吧?”
熙凤听平儿说的有理,便只好点头:“也行。”又问金泉:“那几盆水仙开花了吗?”
“已经看见花苞了。姑娘还得再等一天,才能看到花全开。”服侍熙凤洗漱的金泉忙道。
金泉的父母就是专管府上花木,金泉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怎么侍候花草。这院里的花草,也都是归金泉管的。
能做王家大姑娘身边的丫鬟,是府中人人都羡慕的一件差事,故此,除了平儿之外的八个丫鬟,都是经过欧氏精挑细选,花费无数心思才选来的,不仅要模样好,性情,能力,家世人脉也是缺一不可。
熙凤屋里的丫鬟,除了平儿外,有名有姓的还有八个。四个大丫鬟是金泉,银泉,白芷,青兰。四个小丫鬟则是波心,明月,红药,乔桥。此外,还有专在书房伺候的两个女孩锦书,锦画,却是不常和众人在一起。
“不急。”等熙凤坐到梳妆台前,才再开口。嬷嬷和丫鬟们显然都习惯了大姑娘的脾性,并不在意,仍旧自己做自己的事儿。
给熙凤梳头,是嬷嬷们的事儿。虽然平儿几个也跟着吴嬷嬷学了许久,但熙凤嫌丫鬟们手下没个轻重,只肯让平儿等给嬷嬷打下手。若是吴嬷嬷和另一个教习嬷嬷徐嬷嬷都不在,熙凤便会去寻欧氏——以往熙凤还跟着欧氏住的时候,这样的事儿也有过几次。直到熙凤十四岁离了欧氏自己住,这才作罢。
“昨天的发髻太紧了,今儿松一些。”对吴嬷嬷,熙凤的容忍度明显高出许多。吴嬷嬷给熙凤抹上头油,帮熙凤按了会儿头皮,这才接过桃木梳,一板一眼的给熙凤梳头发。在边上观摩服侍的平儿默默将原本准备好的钗环收了一半。
昨儿荣国府摆宴,庆贺荣国府的二老爷,王家姑爷贾政升任工部侍郎。因为要出去做客,徐嬷嬷就给熙凤梳了个繁复华丽的发髻,熙凤也没说什么,但回家之后,熙凤便命吴嬷嬷重新给自己梳了两个松松的小鬏。
等梳好头发,金泉银泉又服侍熙凤再换了一身衣服,又让熙凤挑选了要戴的首饰,熙凤选了一对白玉美人镯套在左腕上,一早上的梳妆打扮才算结束。此时已经到了辰时,徐嬷嬷和吴嬷嬷在前头领路,丫鬟们撑着青绸伞,簇拥着熙凤去给欧氏请安。
“大姑娘来了。”正房中,燕嬷嬷忙笑着招呼一声,又亲自上来,帮熙凤脱了外面的狐裘。
“母亲呢?”熙凤冲燕嬷嬷点点头,接过帕子擦手,左右环视一圈不见欧氏,便问道。
“在内室呢。”燕嬷嬷往内室方向使个眼色,又看了自己女儿银泉一眼,熙凤知道燕嬷嬷和银泉有话要讲,便只冲燕嬷嬷笑了下,往内室去寻欧氏。
“我的儿,你怎么来的这么早?天这么冷,应该多睡一会儿的。”见熙凤进来内室,欧氏的全副心神便转移到自己女儿身上,侍立一边的心腹四嬷嬷也忙收起脸上凝重,温和的看向熙凤。
“习惯卯正起,到了那个时辰就睡不着了。”熙凤坐在欧氏边上,见炕桌上放着几本账本,知道自己打扰了欧氏的正事,便朝四嬷嬷歉意笑笑。
“穿什么来的?手怎么这么冷?你的丫鬟嬷嬷们怎么也没想起给你带个手炉?”欧氏忙把自己的手炉塞给熙凤。
“带了的,只是我看外面雪下的大,就玩了会儿雪,也不觉得多冷。”抱着手炉,熙凤忙解释。“我跟吴嬷嬷说了,等雪停了,就在我院子里堆几个雪人玩,让雪人替我守着院子。”
“多大的人了,怎么还和小时候一样。”欧氏笑着刮了刮熙凤的鼻子,又问熙凤:“你那里的火盆生起来没有?如果冷的厉害,就还搬回我这里住。”
“哪里能冷的到我,徐嬷嬷早就把火盆生起来了,还要在我卧室也放一个呢。我怕万一烧起来,就没让放。”
“是应该放一个,让丫鬟们小心看着也就没事儿了。难道是你那里的银霜炭不够用?”
“还多着呢。”熙凤忙笑道,又左右看看:“父亲今儿不是休沐吗?怎么不见父亲?”
“你父亲早就往京城大营里去了,今儿只怕要忙到晚上。”欧氏对女儿很是宠溺:“今儿就只有咱们娘俩吃饭。”
原来燕嬷嬷正是奉了欧氏命令,去往二姑娘王熙云和王仁的院子里通传今日请安免了的事。熙凤离正房最近,还没来得及传话就来了,其余两位便没有这么快。
欧氏是南方人,口味清淡,熙凤虽然不忌口,但晨起也偏爱清淡的口味。正巧餐桌上有一道乌骨鸡炖的汤,不知加了什么佐料,虽然不见油腥,却分外鲜美,熙凤喝了两碗才罢休。
“就是多吃些才好。你看贾府的那几位姑娘,每次吃饭只吃那么一点儿,风吹几下就倒了。”欧氏夹了个蟹黄馅儿的小笼包子给熙凤,言语中还不忘说昨日赴宴时看到的贾家三姐妹:“三个人加起来,还不如宝玉一个吃得多。大人也不知道管教一下。”
这话,隐隐指着王氏。
吸净包子里的汁液,熙凤才再开口:“在宴会上,她们也不好多吃,免得被亲戚们笑话。探春和惜春小妹妹都还小呢,就连迎春也才十岁,哪里能吃得了那么多东西。宝玉是爱凑热闹,又被大人们给哄着,这才吃得多了。说不定等咱们走了后,姑妈就给宝玉找消食丸吃了。”
欧氏不置可否,只慢慢喝着汤,熙凤吃完小笼包子,喝完了半碗胭脂米熬得粥,笑道:“我也吃饱了。”之后,便一边给欧氏布菜,一边和欧氏说话。
“昨儿在贾家老太君那里尝的山药红枣糕,倒是香软,也好克化,只可惜太补了,我年龄小,不敢多吃。母亲吃这个倒是不错,既养颜又健脾进补。”
“那有什么难的?让厨房每日里都做新鲜的,你每日里只吃一碟,也不碍事儿。到底也是个补益之法,总比吃药好。”
“这倒也是。我最不耐烦吃那些药了,偏偏姑妈还说大家闺秀们都是如此,成日里什么燕窝人参不离口的,饭都是吃几口就放下。”
欧氏含笑看了熙凤一眼,“他们家是国公府,规矩大。”
王熙凤一笑:“不知道姑妈看到薛家的表弟表妹,会说什么。”
薛姑妈的一对儿女,可都不是纤弱苗条的人啊。
一时欧氏吃完了饭,四嬷嬷,徐嬷嬷和吴嬷嬷上来收了桌子,丫鬟端来了茶水果子:熙凤吃了几块切好的苹果雪梨,又喝了两口红枣桂圆茶,这才向欧氏告别:“母亲,我该去看书了。”
“书房里多生几个火盆,千万别冻着。”欧氏嘱咐吴嬷嬷和徐嬷嬷:“你们俩好好照看着,茶水炉火上用点心,别什么都靠着锦书锦画那两个小丫鬟。”两位嬷嬷忙都应了。
欧氏又对熙凤嘱咐:“你看会儿书,就要丫鬟们来给你揉揉肩膀,蜡烛也多点几只,别累着眼睛。想吃什么,就差人来报一声。”
熙凤一一应了,欧氏这才放她们走。等熙凤一行转过弯去,这才转身面向四嬷嬷,神色郑重:“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那消息竟是真的?”
(https://www.tbxsvv.cc/html/64/64918/338633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