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忽必烈用兵日本 > 第十三章

??

    因为担心唐新联军乘胜追击从博多湾登陆,攻击大宰府,当时在日本朝廷中掌握实权的大中兄皇子于白村江之战的次年就在大宰府以西修筑水城,然后又在流亡日本的百济人忆礼福留和四比福夫的主持下在博多湾至大宰府一线修筑了大野城、基肄城等一系列朝鲜式山城,从而构成了一个卫城群体,拱卫大宰府。

    怡土城的筑城年代相比要晚一个世纪。天平宝字二年(758),出使渤海国归来的小野田守第一个将大唐帝国爆发“安史之乱”的消息详细地向朝廷进行了汇报。这时,朝廷想起了四年前贬到大宰府去当大宰大弍的吉备真备。在消息传递极为缓慢的那个时代,其实这已经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的第四年了,当时安禄山已经被杀,史思明又重新占领了洛阳,建国号大燕。当然,对这一切,当时的日本方面并不知情。

    朝廷给大宰府的敕令中这样写道:“安禄山只不过是个凶恶粗俗的番人,必败无疑。他被大唐打败以后有可能会渡海东遁,危害日本。希望大宰府的吉备真备预先做好防备,哪怕是敌人不来,也应当备战不懈。”

    这位吉备真备可是中日关系史上的名人——两次西渡大唐(一次是作为留学生,一次是作为遣唐使),在唐学习时间长达十八年,与阿倍仲麻吕(阿倍在中国名气更大,汉名晁衡,官至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是李白的朋友,终生没回日本)是同学,还促成了有名的鉴真东渡。

    其实早在两年前的天平胜宝八年(756),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吉备真备就已在筑前国丝岛半岛的高祖山上按照唐朝的工艺和样式修筑了怡土城,想必他通过某些渠道已经提前知道了中原战乱的情况。

    当年为防范唐新联军和安史叛军所修筑的怡土城和水城在五百年后发挥出了让人始料不及的作用。

    要来的,早晚还是会来。

    一接到蒙古国书,幕府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军事调动。

    文永五年(1268)冬,幕府向控制濑户内海进京水路要冲的讃岐国御家人发布了针对蒙古入侵的警戒令,并派已经六十八岁的老将北条有时出任讃岐守护。这个北条有时正是连署北条政村的四哥,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放心啊。

    幕府的备战活动在文永八年九月至文永九年初这段时间达到高潮。幕府不断发布指令,提醒西国各地的武士,蒙古可能来袭,务必时刻防范。同时,幕府向东国的武士发布命令,要求在西国拥有领地、庄园的东国御家人尽快举家搬迁到西国领地去,即所谓“下向”。幕府的统治中心在东国的镰仓,所以以东为上,以西为下,举族西迁自然就被称为“下向”了。许多遥领西国地区的朝廷官职和幕府役职的公卿、武士,虽然实际居住在京都、镰仓,但也被命令尽快赶往相应地点赴任,即所谓“就国”。

    幕府针对蒙古可能的入侵所进行的防御准备主要集中在北九州地区,尤其以博多湾和关门海峡两岸为重点,但也并不局限于此。除了命令镇西的武士严加防范外,幕府还命令山阴道石见国和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芸等国以及南海道诸国的御家人也加紧做好战斗准备。不仅听命于幕府的地头御家人被动员了起来,连不属于御家人的各地豪族武士也在保卫朝廷的大义之下被动员了起来,甚至还从朝廷那里获得了动员寺院僧兵和寺院、公卿所领庄园土地上的人力、物力的授权。由此,幕府对西国地区的控制力进一步强化,而在此之前,幕府对这些地方的渗透遭到过来自朝廷、寺社和地方豪族的强力抵制。

    当然,除了采取切实的军事措施之外,幕府也同样向神灵寻求支持。

    不管你信仰的是上帝、真主还是如来佛祖、玉皇大帝,人总得有点信仰,特别是准备上战场拼命的时候。美国的战争大片里面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临出发了,随军牧师从一个个半跪在地上的美国大兵身边走过,抚摸他们的头,捧着《圣经》带他们一起祷告,用宗教来抚慰他们紧张不安的心灵。我们的革命电影里面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大战将至,政委或指导员站在台上,镜头拉近来个特写,台上的演讲者必定怒目圆睁,呈满腔怒火、苦大仇深状,义愤填膺地对台下站得整整齐齐的革命士兵说:“同志们,打倒反动派的时候到了!”此刻台下必定掌声雷动,群情激昂。

    第十六章敲打高丽

    忽必烈在给日本当局的国书中曾说“以至用兵,夫孰所好”,这绝非戏言,他确实做了两手准备——若诏谕不来,则武力征服。

    就在日本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接“前所未有的国难”的时候,大海另一边的蒙古也在磨刀霍霍。

    要攻打日本,最好的基地就是高丽,而要高丽老老实实地做这个跳板,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丽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继续跟蒙古耗下去才勉强屈服的,要他心甘情愿地爬上蒙古的战车那是不可能的。忽必烈心里清楚得很,对高丽,只能用绑的。

    黄荆棍下出好人,敲打敲打高丽吧,让他听话一点。

    至元五年(1268)十一月,高丽国王派出了到上都向蒙古朝廷恭贺新年的使团,担任团长的是王禃的弟弟安庆公王淐。

    王淐一见到忽必烈大汗的面就邀功请赏——我们已经派潘阜去日本交涉啦,您老人家就不要再指责我们不作为了嘛。

    出乎意料的是,他不但表彰没挣到,反而招来了忽必烈的一顿痛骂:“今天我跟你说的话,你可给我听清楚了!你们一听说我这里有叛徒就跑来拉拢,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要是真心诚意地归附,就应该派军队帮我打仗和提供粮草!让我的达鲁花赤去查点你们的户口钱粮!先帝时,你们那个王禃从京兆府回国还是我派人一路护送的,王禃他不懂感恩,还算人吗?王禃对我说,‘我们国小,地盘小,如果能把在西京屯田的百姓全还给我,我一定带领他们好好发展三年的生产,然后把都城从江华岛搬回故都。’人我可是早就还给你们了,可现在你们搬回去了吗?我派人到你们那儿去,你派人把我的人给围起来干啥?如果有诚意的话会这么干?你们的人来的时候我也派人把你的人围起来怎么样?你们还好意思说自己一向是礼仪之邦?打仗,谁都不喜欢,你们要打?要不我们就约个地方搞一场?你们和日本勾勾搭搭的,我手下的高丽人个个都知道,当我不知道?前些时候你们为啥说和日本没联系?看我好忽悠吗?你们所说的,都是假话,不用解释!”

    忽必烈大汗骂人真是好口才啊,用几百年后流行的咆哮体一口气把多年以来高丽阳奉阴违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抖了出来,让跪在阶下的王淐听得是冷汗直冒。末了,还整来一句“不用解释”,连辩解的机会都不给你。

    骂人的出了口恶气,挨骂的也听明白了——你这是说我们前面几个事情没办好,再不办好就要修理我们了呀!

    哪几个事?

    其一,还都旧京开城。开城地处平原,便于蒙古控制。当年高丽抵抗蒙古大军,实在挡不住了,就把都城搬到了四面环海的江华岛上坚持抗战。要说战争都结束那么多年了,高丽也宣布臣服于蒙古那么多年了,你还把官府、军队都留在那个江华岛上,莫非还想啥时候再次举兵反抗?当真欺负我蒙古人只会骑马,不会开船?忽必烈觉得高丽显然缺乏诚意。

    其二,再派达鲁花赤。蒙古军在占领某个地盘以后一般仍旧委任当地贵族进行统治,然后派个人去监视他们,这个人就叫达鲁花赤。高丽前一次宣布降服的时候,蒙古在高丽各地设置了七十二个达鲁花赤,可是没过几年高丽又杀了这些人,抡开膀子搞起了抵抗运动。这次都臣服这么多年了,还不让我的达鲁花赤来帮你们清点一下人口钱粮?

    其三,帮助诏谕日本。地球人都知道你们高丽和日本有交情,所以才让你们牵线搭桥联系一下。有事来找你的时候你就说你们和日本没联系了?

    最让王淐气愤的是,在他带着人灰溜溜地往回赶的时候还被前面我们提到过的那位赵彝摆了一道——赵彝假借忽必烈的名义让他们先别急着回去——莫非大汗要把我们扣下来当人质?我们不是有人质在这儿待着呢吗?在不明真相的情形下,王淐只得连忙战战兢兢地折回去。回到中书省一打听,根本没有这回事。你赵彝耍我呀!

    高丽人整起高丽人来那是毫不手软,甚至更加心狠手辣,这赵彝还只是小打小闹做一做恶作剧,后面我们要重点谈到的那位洪茶丘才算是第一号人物。

    第十七章首鼠两端

    王淐二月刚回到江华岛,蒙古使团三月就撵着屁股跟来了。

    蒙古的北京路总管于也孙脱和礼部郎中孟甲带来了忽必烈给王禃的命令,主要内容还是上一次当面把王淐骂得狗血淋头的那几件事,但这次语气颇为和缓,态度也很诚恳,跟高丽君臣谈起了辩证法——“虽然你总是找借口骗我,但如果我假装被你骗住了而不说出来,那就是我在骗你了(卿之事朕率以饰辞见欺,朕若受其欺而不言,是朕亦不以诚遇卿也)”。末了,忽必烈热情邀请李藏用和金俊这两位高丽的文武首领亲自到上都走一走——高丽国王兄弟二人太不老实,不如直接找两个说话算数的大臣过来问问情况吧。

    李藏用去了。

    不仅去了,还当面对忽必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复。当然,与其说是答复,不如说是敷衍,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只是说“我们尽力而为”。到底有没有尽力而为,只有高丽人自己知道。

    在上都期间,他与忽必烈围绕高丽出兵助战这个问题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对话,通过这段对话,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高丽与蒙古之间颇为微妙的关系。

    “我让你们出兵助战,你们也不说到底出多少兵,老是模棱两可地糊弄我。王綧(高丽王族,永宁公,资深人质)说你们有五万,那你们留一万保护都城,派四万来助战吧。”

    “我国哪有五万人啊,王綧说的不是真的。如若不信,请派人和王綧一起来清点一下嘛。如果真有四万,我甘愿受罚,否则请处罚诬告者。”李藏用在心里暗暗把王綧骂了何止一百遍。

    “算了,你回去速速把军队的真实数目报过来,否则我就不客气了。”忽必烈并不想和李藏用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但李藏用想把这个事情说透,“我国过去确实是有五万军队,但三十年来,因为打仗、瘟疫都死得差不多了。虽然也有百户、千户这样的官名,但都是徒有虚名,实际上没那么多兵。”

    “难道光有死的,没有生的吗?你们高丽也有女人吧?怎么可能没有生的?”

    “谢谢,承蒙您的恩惠,停战以来出生的人现在才只有十岁。敢问陛下出兵意欲讨伐何国?”李藏用发扬了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普天之下,尚未臣服的也就南面的宋国和东海之中的日本了。在我眼中,我蒙古和你高丽现在是一家,你们有困难我会帮助你们,我讨伐不臣之国你们也应该出兵助战才是。你回去跟你们国王说,我要他建造渡海战舰一千艘,每一艘都要能够搭载三四千石粮食。”

    “造船的事情,我怎么敢不接受命令呢?但哪怕把我们那儿的山都砍秃了,也没有那么多木材呀!即便是凑够了那么多造船的木材,也找不出那么多造船的工匠啊,要赶上您的期限恐怕……”

    忽必烈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那我给你讲个不久前的故事吧。过去河西王向我爷爷成吉思汗请和,并献上了自己的女儿,还说,‘如果讨伐女真和回回,我一定出兵效力。’后来真到了讨伐回回的时候,让河西王出兵,他竟然不理睬,大汗就把他给灭掉了,这事你知道的吧?”言下之意就是阳奉阴违没有好下场,咱家最恨说话不算话的人了,从我爷爷那辈儿起就这样。

(https://www.tbxsvv.cc/html/61/61456/326639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