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千年属国
本来就只有一丁点儿大的朝鲜半岛,历史上经常分裂成两三个国家互相掐架。由于前前后后冒出来的政权名号实在太多,为了不把大家搞得晕头转向,在这里就姑且将它们统称为朝鲜半岛政权。
东亚历史反复证明,朝鲜半岛国家大多数时候是能够“自主”的,却极少享有真正的“独立”。从朝鲜半岛上最早出现国家雏形开始,其状态用两个字来总结,那就是“属国”。如果要在这“属国”两个字前面再加上一个期限的话,那就是“千年”,并且不是一千年,而是两千年!
早些年玩过电脑游戏《帝国时代》的人都知道,鼠标点一下“游戏开始”,所有联网对战的玩家就同时开始发展自己的文明——建造城市,繁殖人口,组织生产,囤积物资,升级科技……但这仅仅是游戏而已,游戏需要所有玩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确保游戏整体的平衡性。然而,历史是残酷的,民族和国家的出现并不是老天点一下“游戏开始”,然后所有的民族和国家就都在同一瞬间产生,公平地展开竞争。民族和国家的产生甚至也不是如同生双胞胎一样头尾相衔、接踵而至的,当有的民族已经步入向宇宙进军时代的时候,有的民族却仍在热带雨林里面整天背着简陋的弓箭追逐野物。
朝鲜半岛上,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出现得实在太晚了,因此,自然无法与已经发展到更高文明阶段的中原王朝相抗衡,甚至于“朝鲜”这个名字都是精通易数的周天子免费赠送的——武王伐纣之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率一支殷民遗族东迁进入朝鲜半岛,周武王姬发就将这块地盘分封给他,赐名朝鲜,建立起臣属于周王室的侯国,从而为半岛地区带来文明。
此后,朝鲜半岛的历史呈现出这样一种情形:
朝鲜半岛政权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血战到底的结果往往是自取灭亡,然后中原王朝在其土地上设置州郡,直接进行统治——西汉武帝灭掉卫氏朝鲜之后设置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比照内地郡县直接管辖;唐朝攻灭高句丽后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联合新罗王国消灭百济王国之后,在百济故地及半岛南端的日本殖民国即所谓的“任那日本府”设置了熊津、东明等五个都督府,任用当地豪族为地方官,进行统治。
与之相对的,朝鲜半岛政权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内附,则往往只是名义上失去与皇帝平起平坐的名分而已,实际上,不仅能够仍然保留实质性的独立王国状态,还能在所谓的“朝贡贸易”中获取大量好处。
因此,尝到了甜头的朝鲜半岛政权往往脚踏多条船,与同时存在着的若干个中原王朝都保持着或明或暗的朝贡关系,以至于曾经还发生过如此乌龙的事件——大约在中国南北朝时期,高句丽王国悄悄派往南朝混吃混喝混钱花的朝贡使团在海上被北朝水师所截获,与南朝势不两立的北朝方怒气冲冲地派人前去讨说法,可以想象,高句丽当时的窘况就如同与人私通而正好被人捉奸在床一样狼狈。
从慕容氏所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燕册封高句丽的国王为征东大将军、燕州刺史、乐浪公,并且“王如故”开始,历代中原王朝都将营州刺史、乐浪太守、都督辽海诸军事等带有明显地方官特征的官职封给朝鲜半岛政权的君主,所封的将军称号也大多是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征东将军、镇东将军、宁东将军等,其明显的用意是希望朝鲜半岛政权替自己充当固疆守土、镇压东方的屏藩。在中原王朝的心目中,朝鲜半岛的内部事务咱不感兴趣,但朝鲜半岛就是咱天朝的组成部分,朝鲜半岛上的政权也不是独立国家,而是天朝下属的地方行政单位。当然,在半岛政权君主们的内心深处并不这么认为,因此,每一个新兴的中原王朝建立起来之后,必然都要重新把半岛政权修理一顿,才能使他们相对老实地接受新宗主国的领导。
新罗王国末年,新罗王族出身的弓裔建立起一个国号叫泰封的政权。公元918年,其部将王建杀弓裔自立为王,国号高丽王国,并于公元935年成功消灭新罗,紧接着第二年又灭掉了尚州豪族甄萱建立的后百济国,最终大致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出身武将世家,通过搞武装政变上台的王建与后来“杯酒释兵权”的宋朝皇帝赵匡胤差不多,都极力重用文官,限制武官,不过收到的效果却比咱赵匡胤要差了许多。王建死后不久,高丽王国便陷入了武人专权的境地。
公元十三世纪初,当蒙古人首次站在高丽人面前的时候,高丽正好处于崔氏武人专权的时代。公元1212年,不堪忍受女真贵族压迫的契丹遗民在一位名叫耶律留哥的千户领导之下奋起反抗,得到了当时的蒙古首领孛儿只斤·铁木真的帮助,占据了辽东。但耶律留哥的部下们对蒙古并无好感,打算背叛与蒙古的盟约,被部下们孤立成光杆司令的耶律留哥只得逃往蒙古,去请蒙古人帮他清理门户。蒙古人欣然发兵,契丹人当然打不过,只得逃入高丽境内。蒙古人不愿意给他们再留喘息之地,于是派人前往高丽,要求高丽协助征剿。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丽与蒙古第一次产生了官方之间的联系。此后是长达数年的蜜月期,双方维持着相对平等的友好关系,频繁地进行着贸易往来。
高丽与蒙古关系的转折发生在公元1225年。这一转折的导火线是因为蒙古派到高丽开展贸易的贡使一行十一人在从高丽返回蒙古的途中被杀,随行财物也被洗劫一空。这十一人为何被杀?是复杂的政治暗杀,还是单纯的刑事案件?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元史》只说“盗杀之于途”,《高丽史》和《新元史》则更是惜字如金,只有“为盗所杀”四个字。不过,当时的蒙古先是忙于讨灭西夏的战事,后又忙于处理成吉思汗的丧事,虽然怀疑是高丽王王瞮暗中派人作的案,却无暇顾及此事,只是简单地断绝了彼此之间的往来而已。
窝阔台汗即位以后,以当年的使臣被杀事件为理由,于公元1231年派大将撒礼塔率军对高丽展开大举进攻,在“韩奸”洪福源的帮助之下,连取四十余城,兵锋直抵高丽王京开城城下,王瞮只得派他的弟弟怀安公王侹向蒙古求和称臣。之后,蒙古在高丽境内各处府、县设置达鲁花赤共七十二人进行监督,班师而还。
所谓“达鲁花赤”,是其蒙古语发音的音译,意译过来就是“镇守者”的意思,大概类似于近代殖民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在亚非拉殖民地设置的总督之类。蒙古人在所征服的欧亚广大区域都设置达鲁花赤维护统治,这一职务在汉人文献里面也被意译为“监”,在当时的突厥语文献中被称为“巴思哈(basqaq)”,波斯文献中则叫“沙黑纳(shahna)”。
但是这一短暂的和平也只维持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打破了。
公元1232年六月,掌握高丽实权的武臣崔瑀胁迫高丽王室和朝中大臣集体搬迁到了开城附近海里的江华岛上,并杀掉蒙古人先前设置的七十二名达鲁花赤,再一次树立起反抗大旗。其实,此前的求和称臣无非缓兵之计而已,在忍辱负重、屈膝投降的这几个月里面,崔家一刻不停地在江华岛上修建城塞,打造军器,囤积粮草。在陆地上我高丽打不过你家的蒙古骑兵,到四面环水的海岛之上,你们这些蒙古旱鸭子能奈我何?
八月,愤怒到极点的窝阔台汗再一次派遣撒礼塔前来兴师问罪。但朝鲜半岛的地形对蒙古人来说并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在攻取开城南一处名叫处仁城的卫城的时候,主帅撒礼塔竟然被城中一名登上城墙协助防守的高丽和尚射杀。失去大将的蒙古军只得暂时撤离。
十月,正在磨刀霍霍准备卷土重来的蒙古人竟然意外地收到了高丽国王王瞮的陈情表,在表章之中,王瞮诉说了自己的无奈,把先降复叛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了崔家人头上,并请求蒙古予以宽恕。
次年四月,窝阔台汗的回信送到了江华岛上。信中列出了高丽君臣的五大罪状,并说如果王瞮是真心悔过的话,就应当亲自到蒙古大汗面前当面道歉。
蒙古人会原谅我吗?我们杀了他们那么多人,他们又列出了我们这么多条罪状。不会的,蒙古之地是绝不能去的!
公元1241年,在被蒙古几闷棍敲得再也无力招架之后,高丽又一次臣服于蒙古脚下,不过这种臣服在蒙古人眼中显然缺乏诚意——奉表称臣,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国王亲自前去面见大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王瞮打死都不干。
我们且来看看他都找了些什么理由赖着不去。
公元1242年,他的理由是他妈不巧死了,人家可是大孝子,怎么能够在这种举国哀悼的时候搞出国旅游呢?
公元1243年,他倒是派了几个大臣前来,说这些人是打前站的,还说这是先把行李送来,人嘛,随后就到。可实际的情况是,都过了年了,仍然没见他的人影!于是,一年又让他给忽悠过去了。
公元1244年,俗话说事不过三,前面都忽悠了人家窝阔台大汗两次了,这第三次再这么做可能就行不通了,再怎么也得来点实际的吧?于是,他派了他的侄儿王綧当了蒙古的人质,自己还是没去。
就这么拖着,一直拖到窝阔台汗归西。王瞮赢了,他自始至终都没去。
窝阔台汗一死,高丽干脆连这样的理由都不找了,直接就闭门谢客,想与蒙古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为这事,先后即位的贵由汗和蒙哥汗四次派兵讨伐,基本上把朝鲜半岛北部给打成了一片焦土,这才终于打垮了此前一直处于半推半就状态的高丽王室与文官集团继续抵抗下去的决心。
公元1258年,文官们利用对崔氏专权不满的金俊、林衍等武臣发动政变,消灭了崔氏家族。为表明这一次是真心臣服,王瞮终于派了他的儿子王倎出使蒙古,而他本人还是没去……
由于当时的蒙古正忙着攻打南宋,所以大佬们都正在南方的长江一线带兵作战。王倎在中原晃荡了两年之久,还没见到蒙哥的面呢,就听到了蒙哥汗死于四川的消息。在他继续晃荡的途中,正好遇到了罢兵北归的忽必烈,恰在此时,王瞮的死讯也从高丽传到了王倎耳中。
忽必烈大汗在自己的大帐篷里亲切会见了王倎。会谈在并不怎么热情洋溢的气氛中进行,宾主一起回顾了多年来双方之间的恩恩怨怨,并就共同关心的称臣纳贡、送质助军、设驿输粮、编制户口、离岛登陆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忽必烈大汗重申高丽王国是大蒙古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强调自己和自己的继任者将坚持这一立场不会改变。王倎表示,自己回去以后一定吸取教训,纠正他老爹所犯下的历史性错误,洗心革面,当好小弟,一岁四朝,绝不怠慢。最后,忽必烈大汗承诺,他将派遣自己的精锐骑兵护送王倎回国继承王位。
中统元年(1260)是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年份——这一年,忽必烈成为大蒙古国新的大汗,引领着这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大踏步地向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中原王朝转变;高丽王子王倎也成为高丽王国新的国王,结束了与蒙古长达三十年的战争状态。而对于大蒙古国与高丽王国的关系来说,两位新的君主完全可以在一个尽可能少地背负历史包袱的前提之下重新构建双边关系。当然,两千年属国仍然还是属国。
(https://www.tbxsvv.cc/html/61/61456/3266385.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