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科幻灵异 > 冬眠兔手记 > 六、心灵现状2

??

    黑暗与迷失心灵的折磨相似,因为黑暗本身就能引起拷问与觉醒。痛苦促成拷问,拷问促成觉醒。这是黑暗告诉我的觉醒过程,它也证明了觉醒是痛苦的。

    **与觉醒,也许这是每个健康的人必须走的弯路吧,因为五官的感觉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基础的,谁能跳过七情六欲去探问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的归宿与救赎。经历过太多的折磨,才有可能打破惯性——生活,生命,感情的惯性。惯性是生命中一个时期的主题一个时期的主题的延续,也是一个错误一个错误的延续,成长就是打破惯性,而痛苦,就是开始。那么,惯性是什么呢?

    “习惯是人间的暴君。”——亚历山大?普希金如是说。

    我依然记得英国作家多迪?史密斯的作品《我的秘密城堡》中描述的一段抱怨:“然而为什么,为什么呢?西蒙何必依然爱着罗斯?他跟她共同之处那么少,而与我之间却这么多,他为何厚此薄彼。”书中描述的情况是:当时,书中的主人公之一卡桑德拉爱上了西蒙,而西蒙却爱着她的姐姐罗斯,即使他们看上去是多么不般配,然而他们却是先开始的,先入即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卡桑德拉发出了抱怨。

    仔细地咀嚼这里的抱怨,它似乎在说:对感情来说,距离才是最重要的,理性不重要,缘分不是完美,而是机会,似乎世界上的爱情或感情并不是因为合理才是这样,而是因为已经这样了才是这样子的。

    你我之间存在的方式是唯一的,对改变总怀有大大小小的戒心。我注意到自己总是重复那些听了不下百遍的歌曲,偶尔回顾回顾让自己记忆深刻的影片,对新的歌曲和电影怀有无法言喻的防御之心,这也是一种惯性。惯性就是忽略,惯性的重要力量不在于沿着路走,而在于忽略,我想到电影《致命魔术》中一段台词:“每一场魔术表演都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以虚代实”(ThePledge),魔术师秀出一个真实的东西,一副牌、一只鸟或一个人,让你看这样东西,叫你检视它,看它的确是真的,平常得不得了,但是,其中一定有假。第二个步骤是“偷天换日”(TheTurn),魔术师利用这个普通的东西,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现在你很想找出秘诀,但是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根本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只是想被骗。但是你还不会鼓掌,因为把东西变不见还不够,你必须把它变回来,所以魔术都有第三个步骤,最难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ThePrestige)。”

    其中“现在你很想找出秘诀,但是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根本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只是想被骗。”这句话就是惯性的秘密,忽略,就是不想,意志没有了愿望。惯性是感情用事的,视若无睹的,对新的,可能更好的东西也假装没看见,似乎拥有了一件就不想再拥有第二件了,这不是害怕,这是不想或者说不愿意的意志的力量。意志是有力量的。

    这就是惯性,惯性是每个灵魂都有的。

    小的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饭菜不好还是因为胃口不好,吃饭就像小鸡啄米一样,于是家里人总是说我不吃饭,逢人便说,说着说着,最后,即使我有时候真正的是饿了,我也不想吃了。不想就是不想,即使饿了也不想,不想即使饿了。我想这就是意志的力量吧!执著而有力。惯性就是它的孩子,执著而调皮的孩子。

    我猜两全其美的可能只有让一个人拥有第二件的同时也能拥有第一件的情况下才能让他有愿望去拥有第二件吧!但是,这也许不是坏事,就像亚历山大.普希金另外说的:习惯了,于是就变得满意。老天爷把习惯赐予我们,让它来给幸福做个替身。

    生命中蛰伏着惯性,只是惯性,抑或习惯,也有很多时候是个粗暴的劫匪。它作威作福,剪不断理还乱赶不走,它命令、强制、伤害,它们中有的就是潜藏在心底的恶毒的**天使,痛苦使心灵苏醒,渐渐意识到灵魂中的毒药和不应该的东西。而忽略理智控制的惯性催生意志中无数痛苦回忆,这些魔鬼在白天不得安宁,就是晚上,它们也不打算放过疲惫的意志。

    还记得那是在高三的时候,已经是早上的第四节课了,数学老师还是很有激情,一丝不苟地版书,迸发着雄性力量的声音滔滔不绝。而我早已经精疲力尽,神游九天了,在心不在焉中嘴巴作出咀嚼的样子不自觉地动了起来。这个动作是无意识的,也许只是因为肚子饿想吃东西了就不知不觉地本能一样作出了。

    “你,那个。”他雄浑的叫声把我惊醒,我如梦初醒,惊慌不已地望着他。

    “没错,就是你,”他用食指戳着我大声喝道,“你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爬到走廊上把嘴巴里面的东西吐出来。”

    他的声音命令中带着威吓,就像教训一条狗,我本能地站起来吓得直哆嗦,辩解嘴巴里没东西,他不信。也许他相信了但不愿意承认,因为他作为神圣的老师是不会错的,学生的尊严又算得了什么呢?他警告我不能把嘴里的泡泡糖吞下去。意思是他没有错,我嘴巴里面就是有东西,即使没有。我很委屈,差点就大声地哭哭啼啼了。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情还是那么清晰地印在心页上,不是我记仇放不下,而是真的忘不了。有些东西,不管当时是好是坏,它深深地印在你的脑子里,在你的余生中像老朋友一样拜访你,不能选择把它们忘掉,因为真的忘不了。

    有一天晚上,时间已经是凌晨了,我躺着,眼睛干瞪着黑暗发呆,这时脑际又一次闪过了那个画面,但是让我惊异的是这次居然没有感到恼火而是陌生,准确的是又熟悉又陌生,好像第一次注意到一个似乎天天见面的人,以前都没去注意,但也像有谁把它塞进我的脑子里似的,因为我不愿意注意到它。

    我猛地坐了起来,“我脑袋是不是坏掉了?怎么会想起这番陈年旧事!"惊愕的脑子里闪过这个念头,难道是做梦了?不,不是,我还没睡着。想起来了,有这回事,只是为什么事到如今想起它时还让我如此惊恐,也许更惊恐的是我居然想起了让我这么惊恐的回忆。自从那个早晨发生进我生命的那一刻开始它太多次拜访我的心灵了,太多次扰乱我的宁静。一件不愉快的事能接二连三地在事后的岁月中让人不愉快,每当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它时,惊恐连带着愤怒就像烈焰一般从胸口腾起,灼烧我的灵魂。真的想像电脑一样拿起鼠标就能把它删除,删除,永久地删除。

    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小和尚和老和尚下山化缘。他们走到了河边,有个姑娘站在河边,想要过河,又过不了河,师父就过去问她,说:“姑娘你想过河呀,我背你过去吧?”于是,老和尚把姑娘背过了河去。小和尚瞠目结舌地看着。老和尚把姑娘背过去后就放下了继续向前着走。小和尚什么也不敢问,可心里却不停的在寻思师父有悖清修的所作所为。走啊,走啊,小和尚觉得太憋得慌了,终于禁不住问:“师父啊,我们可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转身淡淡地对小和尚说:“你看你,我把姑娘背过河就放下了,可你却把她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呢?”

    依然清晰地记得九十年代黑白电视机荧幕上的场景:在一个还没完成或已经被废弃的空荡荡的只有裸露的粗大柱子,像是还没竣工的商场的建筑物里头,一个人坐在一把木靠椅上,突然,一个僵尸从建筑物边缘爬上来,伸出长长的蛇一样的舌头把坐在椅子上的人的血吸干了,椅子上的人变成了风干的泥巴一样,翻身摔下碎了一地。我不知道电影的名字,但这个恐怖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年幼的我的脑海里。十几年过去了,它依然能清晰如初地呈现在眼前,冷不防地就重新在脑子里上映,泰山般压迫着神经,几乎让我动弹而不得。

    第一次意识到它的威力是在山里。在一处山坳沿着斜坡的一片竹林里,林子里腐叶遍地,一堆漆黑的乱石间水流潺潺。突然间它出现了,画面完整而逼真,其导致的恐惧像严霜一样在体内漫延,霎时间全身都被冻在了原地,身体被无数牛鬼蛇神从周围向我逼近般压迫。麻痹和冷汗从皮肤下快速地渗了出来。只好勉强凭借着本能般的力量拖着铸铅的大腿离开那个天地。在开阔处得救般地大口大口喘吸着。心有余悸回望着刚刚从里面逃出来的那片竹林。

    理智地掂量,其实那画面并不可怕,因为它不真实。但是,人有时候并不是那么讲道理的,也许是本能,本能总是本能地小心翼翼。宇宙是个大神秘,面对这深不可测,触不可及的神秘,又能讲得出什么万无一失的道理,唯一觉察到的是渺小,茫然,不知所措。面对它,心是那么敏感,那么易受伤害,说风就是雨。

    这可能是在自我保护,因为,谁又能说得准呢?这些看上去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谁能确切地说另一个世界不存在?而另一个世界是未知的世界,谁又能说明得了未知的世界。即使你嘲笑自己,甚至憎恨自己,人就是这么脆弱,不合理性又怎样?理性念叨着的都是已知的事,那么那些未知的事情怎么办?谁来负责?

    法利赛人问耶稣:“神的国几时来到?”

    耶稣回答说:“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

    一一一路加福音十七章二十一节。

    人生的沉重就是因为如此这般的难以释怀,生命被拖累变得沉重无比。心灵要担负起责任一一一保护生命的责任。

    生命应该更加轻松,更加快乐。我想,应该去学会放下这些腐败生命的东西。这是灵魂的任务,生命的课题,生活的方向。它的连番出现似乎就是在提醒是时候了,是时候武装自己不被它们扰攘了,我知道,这不是容易的工作,可是生命又哪里容易呢?聪明的我们总是不忘想方设法地毁灭自己,只是因为自己进了死胡同,愚蠢,目光短视,倨傲异常。可能是世界也很复杂,可能是社会不断地引导我们关注并且只关注外面的世界,可能是我们被赋予的价值观告诉我们外界比自身要重要,也可能是自身过于抽象容易被忽略,总之,我们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蕴藏在我们身上那神秘如烟,难以捉摸,宏大巧妙的精神世界了,我们用在外面世界学到的东西去攻击我们的精神世界,尽管我们一点也不了解它,只因人云亦云导致的不信任就迫不及待地把它们打入了冷宫。科学是个很伟大很有力量的名词,它是文明的车轮,财富的推手,革新的发动机,同时我觉得它也扮演了一个不甚光彩的角色,它被利用了,被用来忽略与对付精神的借口与手段,那些以它为背景的源远流长的历史仇恨与偏见延续到了现在。

    布鲁诺:布鲁诺(GiordanoBtuno,1548-1600),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1583年,布鲁诺到英国,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亚里士多德——托勒玫的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1585年去德国,宣传进步的宇宙观,反对宗教哲学,进一步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布鲁诺在威尼斯被捕入狱,在被囚禁的八年中,布鲁诺始终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塞尔维特:塞尔维特(MichaelServetus,1511~1553)西班牙医生,文艺复兴时代的自然科学家,肺循环的发现者。他亦是一位神学家。他的书,被天主教徒与基du教徒视为异端邪说,宗教裁判所对他进行缉捕并判处火刑。他拒绝放弃自己的观点,于1553年在日内瓦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他的所有著作也同他一起上了火刑场,通通被烧毁。

    科学在对宗教的执着中所做出的牺牲让人同情,尤其是科学是正确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宗教所代表的一切都是阻挠,都被仇恨,被抛弃,一棍子打死。究其根源只是历史上一部分腐败分子的自私邪恶做出这些让人痛心的事情,而他们连累了很多包含于宗教的美好事物。在这些事情上表现相反的是科学更显伟大,被捧上了天,于是乎在这一仇恨一同情的对比中盲目与偏见被塑造,被完成。这些悲剧形成了一个被不断传播的潜规则:对一切我们不断寻求科学上的解释,其实是寻求功利主义解释,不符合科学名号(功利主义)的东西就是迷信,就是戕害人类的凶手,这是我们潜意识里认为的。我们放弃了很难说得了来龙去脉的爱,放弃了淳朴的分享精神,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为分享而存在的,我们自己不需要那么多,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的道理在这里被表达,有些东西为存在的本身而存在,其价值并不在于能换多少钱,分享的目的并不是它能带来多少财富,只因有分享的需要,同时要求我们对生命的谦卑与服从,也因为是这样,我们不由得感觉失去控制,被控制挫败了我们的骄傲、个体完整性与安全感,这时候,科学思维开始跳出来阻挠,其实,只因仇恨和“人类感情”遮蔽了眼睛,所有这些结果严重地妨碍了我们去更好地理解生命,面对心灵时不由得望而却步,畏怯懦弱加胆小,总之先入为主地对它不感兴趣,着急忙慌地否定它,摒弃它。精神或心灵的表现方式太过魔法了。

    我们残忍地用我们在学校或随便什么地方学到的科学观念或相对重要性或仇恨去绞杀精神(心灵),只因它们看上去不能像科学那般被搬上解剖台一刀一刀地分割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并被彻底地了解与控制,要我来说,他们这么急不可耐地否定一切并不是精神那些看着古怪而有悖常识的表现荼毒生命,而是他们愚蠢而轻信,也可能是一无是处的自傲和懒惰,面对繁杂强大的精神世界望而却步,于是干脆全盘否定一身轻松。有时候,就像没有打理的家里布满了蜘蛛网,老鼠,垃圾,没有花心思的心灵也会混乱不堪,我们控制不了失去平衡的心灵世界,即使你装着看不见它,它还是会跳出来,折磨着你,让你烦躁不安,恐惧异常,而我们很自然地向一直做的那样直接忽略这精神世界不自然造成的一切,理智千方百计地控制扼杀,于是也很自然的是:我们的世界整个混乱了,问题永远没解决,也不可能解决。

    心灵在它一年又一年,一纪又一纪中所要负起的责任的斗争中充满力量和神秘,只是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却会让人疑问,烦恼,甚至绝望放弃,但它始终是你的朋友,有朝一日静下心来慢慢地感受它的存在,闭上眼睛好好听一听心灵的呼声。我们会发现,它不会藏着掖着,它不会吝惜向你透露它守护生命的秘密。因此,我们不应该放弃它,忽略它,藐视它,甚而侮辱它,心灵的智慧难以捕捉与理解,它也许不是理性的奴隶,不能被计算与量化,我们要有耐心,要有信念,有一天我们会通过某些方式发现它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完完整整的天堂。而一直以来,我都想看看这个天堂的样子。

    《论语》说:仁者无忧。为了无忧,是时候想想这个词在心灵中呈现出的力量秘密了。

(https://www.tbxsvv.cc/html/60/60435/314329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