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明风万里 > 第三十三章 例会 常朝

?    十月初八,酉时,文渊阁

    文渊阁原本藏有籍,为天子讲读之所在读之余,皇帝也会再此召见大臣但随着时间迁移,文渊阁又演变成内阁大学士等官员专门的入直办事之所,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秘阁禁地前内阁辅张居正秉政期间,文渊阁完全成为了大明的政治核心,大小事务都在此处理深宫禁宛的万历皇帝成为了摆设……

    朱由校是在酉时一刻下午五点十五赶到文渊阁的见天子如约而至,在此等候的内阁阁员和朝廷九卿都松了口气,连忙把皇帝迎入正殿

    因正殿之内供有孔子神像,朱由校便在神像前行礼后,面东坐下,接受大臣朝拜

    见礼完毕,方从哲便上前奏道:“启奏陛下,明日朝会之事,已经安排妥当按惯例,陛下卯时御奉天门,接受百官朝贺……”

    朱由校闻言,眉头就是不易察觉的一皱卯时,五点钟就要到奉天门,那不是四点多就要起床吗?这天寒地冻的,岂不难受……心中虽暗自诽谤,却不愿为此小事批驳大臣只好点点头,答应了事

    见皇帝答应下来,方从哲又奏道:“臣等请旨,如今七日一朝,如遇三大节万寿节、元旦、冬至和其他重要礼仪,朝会如何安排,还请陛下示下”

    “如为周一、二、三,则与常朝合并如否,则另行举行”朱由校沉着应对

    “臣等遵旨”方从哲奏完退下,大殿内一片寂静大臣们个个低眉垂目,等着皇帝话

    朱由校却有些迷糊,一个多月来,他早习惯了大臣们先向他奏事,他才给予回答如今,冷不丁的,让他挑起话题,他却有点反应不过来,大殿内一阵冷场过了半响,随侍在身边的王安才现不对,小心提醒道:“陛下,大臣们都在等你说话呢”

    “噢,”朱由校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喊大臣议事,却不曾讲明要议何事……闹了个大乌龙,朱由校脸上也有些讪讪便道:“朕让诸卿每逢朝会,便在前一日来此聚会,实因朝会上人多嘴杂,有些事情还需提早谋划”话方出口,就觉得心跳加剧,暗骂了自己一声‘不争气’后,急道:“诸位爱卿可明白朕的意思”

    “臣等谨奉圣谕”大臣们恍然大悟,也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是时间晚了些,议事后,怕天色已晚,要赶夜路可大臣们却无人愿做这出头鸟,只好认账了事

    还是方从哲比较好心,怕皇帝累着了,便道:“明日朝会并无要事,只是操演下礼仪即使有些奏章,也不妨事臣等明日还要随侍陛下呢”

    “如此甚好,”朱由校点点头,却不愿放众人离去自己起个话头,道:“昨日,朕命户部接收各处仓库,银钱账目此事办得如何?”

    户部尚李汝华连忙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臣早已接收完毕如今,正在谋划如何规制”

    “可有头绪”

    “现在尚无头绪,”李汝华答道:“臣正想奏明陛下,让陛下派人帮忙料理呢”

    李汝华明白,这财权一集中到户部,自己就成了众矢之的,稍有闪失,必粉身碎骨这才想请圣旨让人帮着处理……

    “嗯~”朱由校长吟不语,他也明白,随着这财权集中,户部权力大增,李汝华手中权力可比肩内阁辅但这也是必然的结果,早在预料之中可现在他考虑的是李汝华请求让别人帮忙,这是否真心……

    沉吟了半晌,朱由校终于下定决心,不管李汝华真意如何,也要按自己的想法走想到这,朱由校便清清嗓子,道:“方爱卿、李爱卿”

    “臣在,”方从哲和李汝华相对一视,忙上前应道

    “方爱卿即是内阁辅,又是户部掌部大学士;李爱卿则是户部尚你二人掌管国帑,可谓重中之重朕的官员、军队是否能吃饱肚子,可要看你二位了”

    “臣等自当尽力”方、李二人心中一凛,连忙躬身施礼

    “甚好,”朱由校话音一转,“如今户部权责大增,如不尽快理清头绪,必将惹起大乱朕想,两位大人也不愿看到官员们堵着你们的门讨饷”

    “不想,不想”听得皇上此言,方、李二人只觉头皮麻,连忙告饶“陛下,我等一定尽快想出法子,理清头绪”话虽如此,两人心中却暗暗叫苦,暗骂解经邦没事找事,引出这乱子……

    “这也想让你们慢慢想,可国事维艰,这国家财政,如何统筹安排,却等不得啊对了,这个俸禄是何时的啊?关紧不?”朱由校笑吟吟的,逼得方、李二人满头大汗,不知所措其他大臣在旁边也看不下去了,连忙出来劝谏有机灵些的,见皇帝胸有成竹,便向前奏道:“臣等愚昧,请陛下圣断”

    对啊,请陛下圣断方、李二人也醒悟过来,连忙附和,其他大臣也连忙附议

    朱由校见大家识穿了,也顺坡下驴笑道:“主意呢,朕倒是有一个,就说出来,请诸位端详端详”

    “臣等恭听圣谕”

    “朕以为,这次虽给户部拨过去一些仓库、账目,但却未出户部原有权限可对?”

    众人一愣,对啊户部原来不是做这个的吗?怎么多了几个仓库,就乱了手脚?一时间众人心中生疑,道道目光看向方从哲、李汝华两人……

    “不对,”李汝华起初也有些迷惑,可转眼间就明白过来,忙奏道:“陛下,这权限虽和以前一样,可这责任却大了许多如今这各大衙门都没了财权,千钧重担就压在了户部身上户部看似接受了一些权利,可这统筹兼顾的担子却大了许多”

    朱由校原本笑吟吟的看着众人,可听了这番话,笑容却凝固了半晌,才摇头暗道,都是些老狐狸啊……

    “李爱卿所言甚是,”朱由校嘉许道:“如此一来,户部原有的办事结构便不适应了李爱卿才挠头不已可对?”

    “正是,”李汝华一阵无奈,笑道:“臣原先只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可百思不得其解幸有陛下点醒,才明白过来”

    这是,其他人才先后明白过来一时间,感叹之余,对朱由校反生出一股高深莫测的感觉……

    李汝华继续奏道:“国朝定制,户部的官员名额为51名,外加160名处理文事务的吏如今却又添加了数百人,这如何安插就成了问题……”

    “朕想的也是这些,”朱由校接口道:“朕想了个法子,把户部按照职权划分一下机构从核定编制,分派人员”

    说罢,朱由校环视诸位大臣,看到他们都在聚精会神的听自己讲话,心中一阵得意笑道:“依朕之见,户部可下属财政、统计、税务、会计、审计、仓场等六个官署,以侍郎署其事;署下再设司,以侍中署其事如何?”

    此言方出,大殿内便乱成一团户部原本有侍郎二人,并无明确责任划分如今却增至六个,还有了固定职责,这和独自开衙又有何区别?怕是过不了多久,这六部之名便不复存在了……

    李汝华低头沉吟,到了现在,皇帝的目的已经昭显,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呢?想起独自掌握国帑的后果,李汝华只觉不寒而栗又想了想,才奏道:“陛下,这统计、税务、会计、审计、仓场,臣都明白,可这财政是何职掌?”

    “财政署的主要职责为统筹国帑,编制预算简单的说,就是如今户部的缩小版,只是将一些杂务分割出去罢了”见李汝华还有些不明白,便解释道:“这样说,每年年初,财政署编制预算,看需要收多少税,花多少钱交内阁批准后,便照此执行税务署去收税,收完税把钱粮都交到仓场但仓场只负责保管朕想花钱,就要看一看是否符合年度预算,如符合,就在会计署报账后,去仓场领取;审计署对此进行监督,如不符合预算,可以驳回”

    “哦,原来这审计署干的是户部给事中的活啊”左都御史张问达恍然大悟

    “不错”朱由校应道:“这预算既然交内阁批准,那执行就要靠审计署监督,户部给事中便改为审计署”

    众人不置可否,唯独周嘉谟问道:“陛下,这统计署又是何职责?”

    “财政署编制预算,总要有所凭借这统计署便是统计土地、编口,为内阁决策提供便利”朱由校沉着应对

    “陛下,”方从哲突然想起一事,连忙奏道:“户部尚有移民垦荒、铸造钱币、抚恤贫老等事务,这又该如何处置?”

    朱由校闻言一阵头晕,心中是暗自叫苦,难道还要成立个农业署、民政署吗?只好问道:“这些事务以前是怎么划分的?”

    李汝华苦笑道:“以前,户部尚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侍郎掌稽核版籍、赋役实征等会计统计工作这些日常事务则有臣与两位侍郎分理”

    朱由校的脸一红,急忙掩饰道:“这些朕都知道,这样,再增设个农业署,负责全国农事;再增设个侍郎,帮李爱卿把这些俗务都管起来,如何?”

    众人一听,好家伙,这下子,户部有了八个侍郎一时间,心思各异要知道,今上早就明确表态,现任内阁阁臣和七卿是三年不变的,这侍郎衔就是官员三年内能达到的极点在三年后,这些侍郎就是角逐内阁大学士的生力军想到这里,众人的心不由得热了起来……

    见大臣们脸色各异,朱由校暗自笑,这下有了狗骨头,看你们谁抢的快……正得意间,却看见方从哲上前启奏

    “陛下,”方从哲问道,“国朝本有仓场总督,设在通州,职掌漕运粮库,以户部侍郎兼职如今有设仓场官署,这两者如何区分,还请陛下示下”

    “这个,”朱由校稍一沉吟,“既然命仓场署掌管国库,那就不必另设机构,两者合一即可如事务繁杂,可在通州设佐官负责”

    “臣遵旨”方从哲应声退下,心中暗自盘算,这样以来,仓场总督变成了仓场署,给事中变成了审计署,只是其他事务做了细分,添了几个主管,想必舆论不会太过反对……

    见方从哲退下,李汝华却上前奏道:“启奏陛下,户部原有十三清吏司,分别对照各省如今如何变,还请示下”

    “按业务划分,”朱由校对此早成竹在胸,“至于如何划分,则由尔等共议商议后交予朕御览,批准后实施”

    “臣等遵旨”

    君臣又商议几句,大殿内就静了下来见已无事可谈,朱由校只得放诸人离去,自己转回乾清宫安歇……

    皇帝自去休息,可大臣们却各有动作方从哲约了李汝华,刘一燝、韩爌、周嘉谟等人却等了王安,其他几人则是三三两两,各自分头离去,想来今夜必是多少人的不眠之夜……

    ※※※

    次日,十月初九,常朝日

    因昨夜多饮了两杯,当宋平恩赶到午门外的时候,已是寅正二刻四点半此时,官员们多已来到,正在那里三三两两的闲谈宋平恩松了口气,找到户部所在方位,挤了过去……

    宋平恩,两榜进士出身,现任户部浙江司郎中正可谓年少有为,春风得意之时,宋平恩也因此自傲,言谈举止中未免有些倨傲但因他是个有才干的,户部尚李汝华也极其看重他,才未被众人排挤出户部……

    卯时凌晨五点正,午门击鼓,令文武大臣列队从午门左右掖门进入,并按品级分列于奉天门前两侧宋平恩便打起精神,随户部队伍鱼贯而入,在奉天门前对着城楼皇帝方向行了一跪三叩礼……

    此后便是九卿六部大臣按照部门顺序,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折,由皇帝作出有关决策因与己无关,宋平恩便借此机会想起心事来……

    前日,皇上突然下令,命各衙门钱粮仓库尽数划拨户部,还拨的甚急,竟在一日内完成,京中舆论一时猜疑不定宋平恩虽官位卑下,但也知道户部犯了众怒,尚李汝华位置难保想到这里,宋平恩便犯起愁来,李汝华一旦离职,自己又该如何是好……

(https://www.tbxsvv.cc/html/5/5066/1517042.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