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蓝鹰师 > 陆拾贰、军长驾到

?

    马列如何能学好?

    &nb)

    同其感触如身受,

    即觉民心所欲之。

    ----七绝·**答郑洞国

    “司令官阁下,电文已经拟好了,请您审阅、批示。”一名美军侍官进来报告,并将电文稿件递给了史迪威。

    史迪威将稿件阅览了一遍后,签下了官名并署名,说:“好,就把这封公函以电报拍发和公函交送的方式给在重庆的花生米蒋吧。”

    “是的,司令官阁下,呵,花生米挺形象的。”

    (史迪威是一个正直的人,又比较直肠子,有一说一,他早就对蒋介石的腐化和对前线的乱指挥不满,已经多次和老蒋大吵大闹过。)

    这次所签发的公函是他觉得中华远征军司令官罗卓英“终日绕室彷徨,对于军队之教育训练毫无办法。”提出要求要老蒋撤回罗卓英。另外,老史认为**中的多数军官都是吃喝嫖赌、喝兵血,临打战时,都是让士兵卖命,自己贪生怕死。所以,老史在公函中提出明确要求:在新训练的中华驻印军中,营级以上的军官都要由美**官担任。

    考虑到大批的美援和美式装备,蒋介石同意了史迪威的第一个要求,答应撤回罗卓英,改派性格温和、擅长交际的郑洞国出任新1军军长,根据重庆军委会的指示,郑洞国赴印的主要使命是:协调盟军人员同中国官兵的关系,团结部属,维系部队士气,确保缅北反攻战役的胜利。同时,要有理、有据、有节地解决好老史提出的第二个要求,绝对不能让美国佬控制了中华军队的兵权。

    郑洞国是1903年出生,还要比孙立人年轻三岁。但在孙将军毕生之中,他只承认敬佩两位老领导,一位是宋子文,另外一位就是这位比自己还要年轻的第一任新一军“老军长”郑洞国。既然是立人敬佩的领导,在这节文章中,就让我多花些笔墨在郑将军的身上。

    虽然郑洞国他并不具有长者的年龄,才刚刚四十岁,但是他堪誉为“长者”的,是他宽厚的胸怀、博大的气度。郑将军是黄埔一期学生提前毕业,1926年7月,23岁的洞国担任营长,他随部编入东路军参加北伐,在攻打永定的战斗中,他率一营官兵担任主攻,他灵活指挥,奋勇作战,仅激战半日便在后续部队支援下攻破城池,将孙传芳的福建督办周荫人打得落荒而逃,连周荫人尚有余温的大衣也被缴获。

    郑洞国自东征以来,身经百战,既曾以连营官佐之位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亦曾以师旅将领之威亲临火线督阵指挥,除台儿庄“银元”之险外,从未挂过彩,“福将”之名,当之无愧。

    台儿庄“银元”之险

    郑将军参加与日军的台儿庄打战时,一发炮弹呼啸而来,就近炸开。郑洞国猝然无防,只觉得左胸被重重一击,几乎跌倒,幸亏两名卫兵将其扑倒,并以身相护,方才未让纷飞的弹片相断击中。郑洞国满以为身上挂了彩,过后才发现左胸衣袋上仅划了一个破口,除袋内一枚银元被弹片击弯外,自己居然毛发无损。没想到一枚银币竟救了他,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抗战期间,郑洞国三为军长,转战长城内外,长江上下,勇挫敌锋,数次歼灭大股日军。

    当时中华军队与美国史迪威方面之间的关系甚为紧张,美国人傲慢的做法和对中华的无礼令中华军队的官兵们很是不满。

    郑洞国到达印度后,史迪威对其多方刁难,开始时处境困难,仅仅能指挥军部警卫连,负责维持军纪。但是,郑将军以身作则,品德高洁,逐渐赢得了孙立人、廖耀湘等上层将领和基层士兵的拥戴。

    洞国从抗战大局出发,对史迪威开诚布公,尊重史迪威的权威,请示蒋介石后,给予了史迪威一个虚名和两点看上去好像很大的实权:一、史迪威的职务名称定为“中华民国驻印军陆、空军前敌总司令”;二、史迪威亲自指挥中华陆、空军对日作战,但作战计划须经军事委员会审议;三、史迪威对其管辖部队,可依据中华民国法律实施奖惩任免之权。

    另一方面,郑洞国安抚军心,积极增进中美官兵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因其才干和坦诚,逐渐得到史迪威的信任,参与军机。

    对于盟方某些损害中国民族利益的过分要求和做法,进行坚决而策略的抵制。由于盟方有识之士和郑洞国等中国将领的共同努力,不仅使驻印官兵与美军人员之间一度比较紧张的关系缓和了下来,还使双方的合作氛围日益融洽。重庆军委会对于郑洞国在驻印军期间发挥的良好作用曾深表满意,一再给予褒奖,史迪威将军也多次称赞郑洞国等中国将领的爱国精神和温文尔雅的道德修养。

(https://www.tbxsvv.cc/html/37/37919/957851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