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网游竞技 > 万里山河 > 第五十六章 庙堂之谋 二

?    苏子骐虽然早知这位不学无术的相国大人今日见召,必无好事,却也未曾想到他居然要自己去弹劾瑞王,一时当真吃惊不小。但他为人深沉,又知如今朝廷之中,派别林立,权臣肆意,虽不能说举步唯艰,但行事也务须小心。何况,他一直苦心维持着自己于诸党之外的超然地位。如果被杨国忠这么一说,他就去参奏与寿王,李林甫都过从甚密的瑞王,那么恐怕他苏子骐这个御使中丞也就不必再做下去了。

    心中暗骂一声肆意妄为,苏子骐方陪笑道:“大人是否要下官参那瑞王失守姚州一事。只是依下官浅见,瑞王虽然事前不察,但却在南诏续进之前,阻敌于城外,并大破其军,据兵部所说报,一战便斩首一万五千级,俘敌三千多人,而瑞王本部不过一万三千人,伤亡少于四千,这等战绩可评几转,兵部自有考量,就是相国大人也未必不知,又让下官如何弹劾这有功之臣,还请大人三思。”

    苏子骐知道杨国忠定是深有阴谋,所以刻意说出这番话来,只为及时堵上他的嘴巴,以免他再说出更加荒诞不经之语。笑话,苏子骐混迹官场那么多年,对一切早已洞若观火,他知道扳倒瑞王对杨国忠半点好处也没有,先不说寿王,瑞王深得玄宗的爱宠,能否参倒尚属未知;就算能如偿所愿,瑞王倒台之后,寿王失去一大助力,反便宜了太子一党。要知,这太子李屿可是和杨国忠仇深似海,眉不对眼的。太子得了乖,难道会白送给对头吗?就是再蠢笨之徒,也断不会做出这种事来。

    对面的杨国忠却似早已料到他会有这般答复,当下笑道:“非也。本相要你参他,并不单只为了姚州之事,实则是为了成都及诸州变故,更是为免剑南一道百姓受那惑众妖言。”话至末尾,神情居然严肃起来。

    苏子骐听他说得仍旧言不达意,不着边际,心中烦躁,口中却只道:“下官愿闻其详。”

    却见杨国忠喝了口茶,慢慢道:“瑞王领着一方节度之职,偏偏不以保家安民为己任,反而官商勾结,贪墨舞弊,任人唯亲,擅选官员。还将朝廷邸报刊行于众,泄露朝政要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兼苛刻待民,聚敛财赋,早已是天怒人怨,民声沸腾。而南诏入寇姚州,说不定便是因那剑南局势混乱而起。难道苏中丞以为这些还不够你上达天听的么?”

    苏子骐哪里想到他竟然说出这番话来,一时竟有些茫然起来。正当他张口欲言时,却听杨国忠嘿然一笑,道:“当然苏大人也可选择不加理睬,本相决不强人所难。只是令郎恐怕要在长安大狱多呆一会儿了。”

    若说苏子骐前时尚能沉稳自如,那么待听了杨国忠后面一句,则心中已然惶恐之至极。他苏家向来一脉单传,可不知为何,传到他这一代,居然养了个好吃懒做,整日价只知斗鸡走狗的纨绔之徒。

    目下他儿子正因误伤人命而被捕入狱中,消息传来,更是急煞了苏家上下。虽然深恨儿子不争气,满想让他在大狱中多吃些苦头,也好收了心性,但所谓骨肉情深,眼下听到杨国忠要插手此事,姑且不论他会使出何种手段,只要事情闹将起来,举朝皆知之下,难道要他苏子骐大义灭亲吗?不然,恐怕会落个纵子行凶的名声,搞不好,这官也就不必再当下去了。

    言念及此,苏子骐心中虽然愤恨杨国忠趁人之危,卑鄙要挟,但面上也不禁软了下来,左思右想之后,终于道:“好,正如杨相国所言,蜀中之事,非同小可。明日下官一定拜表上奏,将剑南之事,尽报于圣上,凭其裁断。”顿了一顿,又道:“还请相国多加照顾我儿,免得下官分了心思,连奏表也没工夫写。”

    杨国忠见他答应,自然没口称好。又许下承诺,担保令那苏家公子平安回去,而且拜表之后,一众事体,皆不须他自己出面,自有手下官员跟进此事。只是,苏子骐再无心思在此多留,喝了几口茶,应付几句之后,便离开了杨府。

    苏子骐才走出后园几步,园内一座假山之后便现出一人来。这位留着八字短须,头带平定巾的中年文士来到杨国忠面前,也不客气,便大剌剌地一屁股坐下。却见那杨国忠此刻非但不予计较,反而亲自倒起茶来,一边斟茶,一边嘴上道:“汤先生果然神机妙算,这苏老头原本甚是傲慢,但关系到他儿子性命,终究无法。”

    那汤先生听他夸赞,也不以为意,淡淡一笑,道:“这便是捕蛇人常说的击其三寸之处了。不过,相国可知在下助相国真正捕的可是哪条蛇?”

    杨国忠一愣,茫然道:“不是那个搞乱我巴蜀根本的瑞王么?”

    汤先生听他如此反问,心中大感失望,只是转念一想,自己新入杨府不久,人家堂堂宰执,自然不会随便说出心中所想,或者是要考较自己一番,也未可知。于是,当下他便微微笑道:“相国有所不知,扳倒瑞王对我们并无好处。其实,在下之计真正要对付的还是那幕后之人。”

    却见杨国忠更是一头雾水的样子,汤先生不禁恼他居然还要试探,只得道:“其实,今日之事,为的乃是要对付相国的夙敌—李林甫。”顿了一顿,不待对方开口,他又道:“此事一旦皇上知道,势必查问。而闹腾起来,朝中那些儒学之士一定也会大加反对,皇上向来敬重他们,事情一定会追究下去,而瑞王赴任蜀中,乃是得了李林甫的推荐,他这般荐人不当之罪,怕是难脱的了。何况,这人耳目众多,可能奏折一上,便得到了消息,然后赶在头里向皇上申诉,只因他们都是一党。入此一来,又让皇上觉察到他们结党营私,且不说这一帐要记下,就照着李林甫目前的身子,只要皇上再不对他信任,怕也没多少活头了,到时又有何人能与相国为敌啊?”说着,眼神炯炯地看着对方。

    杨国忠听他这般剖析,便是再傻也明白了,顿时喜出望外道:“若当真如先生所言,能扳倒李林甫。到时,先生有何需要,便是上天入地,本相也必竭力满足。”说着,再也忍不住,同对方相顾大笑起来。

    第二日朝上,苏子骐并未当场参奏瑞王,只是暗中托了中官,将写好的折子送入了内廷。

    反倒是李林甫在大病初愈上朝议事不久后,又称病在家。可喜得杨国忠差点没在朝上手舞足蹈起来。只是他和一班手下不知的是,这天从午后起,李林甫便呆在了家中的“月堂”里,直至晚膳时分,仍未出来。李府家人凡知道些事的人,无不清楚这“月堂”是相国大人专司对付政敌的所在,呆的时间越久,想的计策越毒,自然那个所要对付的人倒霉越大。

    望着御案上前脚后脚呈上的三样东西,玄宗摸了摸颌下的长须,不禁有些好笑。

    今日难得他亲自处理朝政,因此便暂且呆在这大明宫的乾元殿中,随身却只带了高力士一人。至于杨贵妃,虽然玄宗爱她爱地恨不能捧在心上,含在口里,但终究不愿她插足政事,所以并未随侍在侧。

    案几上摆的是一份奏章,一卷薄纸,和一块模板以及其中许多小木块。

    前面的奏章,当了几十年皇帝的玄宗自然并不陌生,至于后面两样,就有些疑惑不解了。只是他和高力士二人折腾了好一阵子,这才发觉其中的奥妙所在,倒也不禁产生兴趣起来。

    待召了尚书省的兵部尚书和考功郎中分别查问后,玄宗总算对剑南一道所发生的情况包括姚州战事在内,有了大略的了解。再看到那所谓的“活字印刷模板”,以及联想到呈上的《蜀闻》中的那些趣闻,玄宗顿时大笑起来,好一会儿,方才止住了笑,拿着苏子骐的参奏折子,笑骂道:“怎么这个苏子骐也学着那些腐儒一般,斤斤计较起来,身为御史中丞,监察百官,却又不能了解事端起因。高将军,你说朕要他这种官儿做什么?”说着,竟有些恼怒起来。

    高力士在旁见状,想起昨晚苏子骐亲自送来的那座红玉珊瑚树,便大着胆子,小心翼翼地劝道:“陛下,想必这苏大人也只是乍闻此事,有些奇怪罢了。他先上了这道折子,总好过朝中的儒生们来生事。”

    玄宗听他这般说道,想了想,这才道:“恩,你说的也是,他也不过尽尽御史之职罢了。这样,你去传旨,便着他不明事体,罚俸一年。”说完,抿了口茶,又把玩起那些方格字块,喃喃自语道:“还是林甫见事好些,他不在朝中,当真有些麻烦。”

    只是殿中虽然只他主仆二人,但有些话却似生了翅膀,飞了出去,一直传到了东宫所在…

(https://www.tbxsvv.cc/html/37/37780/954785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