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小树没有猜错,这位老将军正是时任福建总兵官的俞大猷。
在中军帐内,俞大猷关切的查看了俞芊芊的伤势,知道已无大碍,这才放心,又听俞芊芊的叙述了夏小树舍命相救的经过,心里对夏小树极是感激,他让人送俞芊芊回营帐休息,又差人请军中的大夫再去看看她。
众人走后,俞大猷对夏小树道:“小友对芊芊有救命之恩,所谓大恩不言谢,不知老夫能为小友做些什么,请说出来,只要老夫能做到,必当竭尽所能,在所不辞。”
夏小树大声道:“我只希望能参军杀敌,平倭卫国,请大将军成全!”
“好!好!”俞大猷抚髯大笑,“好一句平倭卫国,果然是英雄少年!老夫欢迎之至。”
“将军的营中有没有火枪部队,我想加入火枪部队。”夏小树捧出缴获的倭寇铁炮,呈给俞大猷:“俞将军,这是我缴获的倭寇火枪,将军请看。”
“火枪?小友是说火器?”俞大猷拿起一支端详道:“方才听芊芊说,小友善使鸟嘴铳,百发百中,我军中恰有一鸟铳营,小友可愿意屈就?”
俞大猷又看到夏小树身后背的毛瑟步枪,问道:“这就是小友使的鸟嘴铳?可否让老夫也看看。”夏小树递上所带的毛瑟步枪,俞大猷接过来看了又看,道:“做工果然是精巧无比。”
夏小树编了个谎,说他家里有兄弟是能工巧匠,擅造枪支,可惜在战乱中失散多年了。俞大猷又对这支步枪连声赞道:“我大明神机营若有此神枪,倭寇安敢造次!”
俞大猷让夏小树到鸟铳营担任一个伍长的职务,这让夏小树颇为自得,“这才进军营,不管怎么说,好歹咱也当是长官了,咱也带兵了!”伍长的职务,类似于现在的班长,一共带5个兵。
鸟铳营的士兵听说新来个一个叫夏小树的伍长,虽然年纪轻轻,却是弹无虚发,已经击毙了五六十个倭寇了,于是都把夏小树当神人一般的看待,夏小树这一次又体会到了生活在仰视目光中的感觉,心中当然是喜不自胜。唯独那个宗擎和尚,见到夏小树的时候还是满脸的不高兴。
夏小树到军营的第三天,明军的探子从海上回营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倭寇战船的藏身之处,俞大猷当即写了两封信,分交给两个军传令兵,道:“你速前往副总兵官戚继光将军驻地,将此信交予戚将军,令他率领所部水师,即刻出击,进攻倭寇的战船,务求全歼。”
又对另一个道:“你速将此信呈给福建都督刘显,请他率兵埋伏在倭寇往海路逃窜的路线上,待机消灭撤退倭寇。你此去不得有误!”两传令兵领命而去。
俞大猷则马上集合所部人马,攻打兴化府及周边的倭寇。
俞大猷的此番部署,正是他“剿敌灭巢”的战略构想的体现。
当时倭寇侵入沿海,都是依靠战船从海上登陆,他们充分发挥了机动能力强的优势,一旦打不过明军,立即退到海边,登船逃往海上。
倭寇利用沿海岛屿地形复杂的特点,隐匿行踪,伺机再次登岸侵犯,明军以往的惯例,一向不重视海军,凡遇倭寇,就是在陆上追击剿杀,却被倭寇牵制,疲于奔命,倭患始终难以平定。
俞大猷在与倭寇作战的过程中,逐渐设法摸清了倭寇的活动规律,他认识到,战船既是倭寇的优势,也是倭寇的弱点:战船可以让倭寇迅速从海上逃遁,而一旦战船被毁,倭寇就将无路可逃。
所以俞大猷面对此次倭寇大举进犯,并不轻易出击,他多方派人四处侦查倭寇战船的藏匿之处,并做好了各方面的部署,只等时机一到,力图将倭寇一举消灭。
倭寇这一次大规模进犯,纠集了一万余人,不仅仅侵扰乡村,甚至连拔数县,包围了兴化府,而当地守军抵抗不利,导致兴化府沦陷,这一切都让倭寇的气焰前所未有的嚣张,因而朝廷上的舆论都是希望俞大猷能够速战取胜,赶快平定倭寇,替朝廷挽回颜面。但俞大猷深知,所部人马远道而来,长途劳顿,而倭寇以逸待劳,可战可逃,且倭寇兵马、舰船的形势分布也没有摸清楚,轻率进攻,根本是毫无益处,而明军数量占优,完全有希望全歼倭寇。
正因为如此,面对倭寇的挑衅,俞大猷没有贸然出击,而是防御待机,积极准备部署。而朝廷上下责战心切,早已经是心急火燎,俞大猷所承受的压力非常之大。
现在,各方面时机终于成熟了,明军士兵们斗志高涨,跃跃欲试,俞大猷一声令下,全军将士如怒涛奔涌,直扑敌阵,势不可挡!
一切正如俞大猷所料,倭寇面对明军的猛攻,又故技重施,仓皇向海岸溃逃,被占府县一一收复。但倭寇们没有想到,这一次他们的老办法不灵了,撤退的路线上,明军伏兵突然杀出,令倭寇措手不及,战场之上,明军杀声震天,杀得倭寇抱头鼠窜,死伤无数。
倭寇在沿途损失了大半,揣着一丝逃生的希望好不容易逃到海边,等待他们的却不是自己的战舰,而是戚继光所率领的大明水师,戚继光所部早已经用炮舰把倭寇的战船轰得稀烂。
戚继光的炮舰的侧舷上装备有小口径的弗朗机火炮,弗朗机是明朝对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称呼,弗朗机火炮正是从西班牙传入的技术,这种炮分为子炮和母炮两部分,采用后膛装填,子炮相当于现代火炮的弹壳,母炮相当于炮筒,这样的分离式设计,一个母炮配合多个子炮,大大提高了发射速度,一时间,炮声隆隆,弹矢如雨,尽朝岸边的倭寇倾泻而来,倭寇们往日的逃命之所——海滩,今天却变成了他们的葬身之地!
战役最终的结果,也正如俞大猷所期待的那样,明军大获全胜,收复所有失地,解救了被倭寇俘虏的数千百姓,消灭了来犯的所有倭寇,此一役史称兴化大捷。
在这次战役中,夏小树打了个痛快,他端着一支毛瑟枪,一上战场上就如脱了缰的野马左右穿梭,他虽只是个伍长,但是却是俞大猷亲自任命的,俞大猷不说话,将校们谁也不管他。
夏小树无组织无纪律的的行为,却无意中却与狙击战法不谋而合:自由发挥,伺机歼敌。只苦了他手下的5个兵,跟着他后面东跑西颠。
夏小树在倭寇的武器根本无法攻击的距离上,首先专门狙杀穿皮甲戴头盔的鬼子,他几乎可以肯定,那种打扮的鬼子八成就是头目,所谓擒贼先擒王,夏小树接连枪毙了二三十个这样的鬼子,造成众倭寇失去指挥,鬼子喽罗如无头的苍蝇一般乱碰乱撞,与明军一触即溃。
接下来,夏小树专逮拿火绳枪的倭寇铁炮手开火,平日里横行战场的倭寇铁炮手今天算是迎来了克星,夏小树基本上是见一个灭一个,极大的降低铁炮对明军杀伤。
唯一遗憾的是,他所剩不多的毛瑟枪用7.9毫米口径子弹终于全部耗尽了,以致于后来他不得不使用缴获得来的倭寇铁炮射击,这让用惯了现代步枪的夏小树痛苦不堪,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玩意也算火枪,实在太难用了!”
宗擎和尚和普从和尚也带领二十多个武僧也参加了战斗,可惜的是宗擎冲得太猛,孤军深入,结果被倭寇的铁炮手围轰了一阵,牺牲了将近十个武僧。
如果不是夏小树伍长带着他的5个兵及时赶到,击毙了倭寇的铁炮手,上演了一出“拯救大和尚宗擎”,宗擎很可能也要去面见佛祖了,他的腿上、肩上一共中了七八颗弹丸,一来幸好没打中要害,二来也是他平时勤奋练功,身体素质极好,在被夏小树扛下战场后,总算是捡回一条命。夏小树把宗擎往地上一放,赶紧把大夫请来救治,他自己也累得趴下了,叹道:“和尚真沉啊,一身腱子肉跟铁块似的。”
战斗结束以后,夏小树伍长又带着他的5个兵来看宗擎,他觉得自己这下也算是还了和尚上次救命的人情了。那宗擎和尚也真是一条硬汉,在缺少麻药的条件下,大夫硬是用尖刀给他实施了取出弹丸的手术,看得夏小树倒是渗了一头大汗。
普从和尚也带着同门的师兄弟也来看望宗擎,普从决定让师弟们送宗擎回嵩山养伤,宗擎却不同意。
夏小树问道:“原来各位大师都是少林寺的高僧,怎么会来这打仗?”
普从双手合十,施礼道:“施主有所不知……”
原来几年前,在北方镇守的俞大猷,奉命南征,途经河南登封。他素闻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棍法堪称神妙,于是专程造访少林寺。嵩山少林,乃是武林泰斗,当然自负其技,共有一千多人参加了棍术表演。俞大猷观摩之后,发现少林寺僧的棍术因久传,已逐渐失去了古人的真诀,并明告众僧。众僧表示愿意接受指教。俞大猷当即施展了一套昔日少林高手李良钦所传授的少林棍法,众僧皆为叹服,俞大猷告知众僧,学习棍术必须掌握刚柔、阴阳、攻守、动静、审势、功力、手足等动作的运用。而这些真诀,非经数年之苦练,是不能领会的。于是,住持方丈从少年弟子中挑选了两名佼佼者,一名宗擎,一名普从,随俞大猷南征学习棍术,后来又陆续派了约二十名弟子跟随学习。
几年以来,这些武僧都随俞大猷南征北战,出入营阵之间,平定倭寇,为国效力,他们意志坚强,武功出众,在抗倭战斗中,屡建奇功,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俞大猷军中一小支精锐的僧兵部队。
朝廷欣闻沿海平倭大捷,很快派人前来嘉奖抗敌的将士。经此一战,戚继光晋升为福建都督同知,福建都督也获得了丰厚奖赏,并准官爵世袭罔替。
过了多日,却始终没有听闻朝廷给了俞大猷什么赏赐,军中的将士都感到奇怪。这天,突然有信使驰到营中请俞大猷速往兴化府领旨,大家猜想,这次肯定是要给俞大猷总兵论功行赏了,都十分高兴。
(https://www.tbxsvv.cc/html/36/36507/950186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