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网游竞技 > 我的天堂 > 第九章 仙人秘谷 六

?    第九章

    辩论会结束出来,碰到几个年轻人,有人对着我高喊:“马先生,我们支持你的主张!”有人质问霍里奇:“霍总管,为什么不让我们参加辩论,发表我们的看法?”霍里奇回答:“你们对人类的过去没有亲身体验,又怎么能有深刻的认识?”

    十月份,风暴终于过去了。清理掉棚顶的尘土,重新见到了灿烂的阳光。心情随着天气而有所好转,研究工作也进展顺利。到2092年2月,我攻克难关,完成了基因整容术的研究。我发现了两种特殊的基因,r1型和r2型,分别能促进和抑制细胞分裂。将r1型基因或r2型基因注入面部或某些特定部位,就可以改变这些部位的形状。

    我将研究成果发布出去,希望有人主动来吃螃蟹。可是,尽管不少年轻人前来咨询,却都不大敢为天下先。没有办法,我只好拿自己的身体来做个示范。对着镜子,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仔细地挑出脸上的一些弱点,什么地方该增、什么地方该减,设计一套改造方案,再根据方案植入基因。几天后,效果开始显现,不十分满意的地方再作修整。

    两周后,我已面目一新。说实话,我本来就仪表不俗,再经过这一番改造,当真是气死宋玉、羞煞潘安!到各处转上一圈,吸引了所有“蓼莎”们的视线,小伙子们也惊羡不已。

    年轻人纷纷要求做基因整容术。我没有马上同意,只接受预约报名,想再观察观察。又过了四周时间,确信没有任何副作用,便向普老作汇报,得到他的支持,开始按报名顺序给这些年轻人整容。

    做在前面的人,整容时选择的余地较大,可以按各人的喜好对身体(主要是面部)作设计。后面的人就多出一条限制,要求其设计不能与已经做过的人雷同。而“蓼莎”们除了作面部整容,还喜欢进行身材塑造,胸部、臀部、腰部、腿部,是她们重点塑造的部位。整整花了我十几周时间,所有克隆人的基因整容术大功告成,一个个全都是靓女俊男。重要的是,他(她)们中不再有面貌相同之人,不会再分不清“蓼莎”与“波娃”了。这对帮助克隆人走出心理阴影,全心投入学习和工作,对亚特兰城未来的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这一波整容风潮,不但席卷年轻的克隆人,到后来,连那些上了年纪的“地球人”也禁不住诱惑,一个一个地来寻找青春的感觉。为霍里奇减肥,为达尼娅去皱……除了普老,全城人的形象都已大大改观。亚特兰城,到处是灿烂的阳光,到处是灿烂的笑脸。

    这时候,有位女孩向我射出了丘比特之箭,她就是那位真正的蓼莎。这一次,轮换到蓼莎和一个叫雷利的小伙子给我作助手。感觉蓼莎总是常常盯着我看,而且当我回望她时,她那**辣的目光也从不回避。工作中,她会找一些问题来向我请教;闲暇时,她会缠着我讲地球上的故事。经过整容术后的蓼莎,身材如魔鬼,貌美胜鲜花。然而,对这位青春少女的热情,我却不能接受。

    在我的心中,永远只有她俩的身影——圆圆和小雪。夜深人静,睡不着觉的时候,我常把微机翻出来,回忆过去的岁月,用小刀在墙上刻下她俩的名字。虽然已阴阳相隔,却叫我永难忘怀。多少次梦里相会,醒来却空对孤枕,泪湿衣衫。

    一次散步时,蓼莎主动挽起我的手臂。我想挣脱,却被她紧紧地拽住,只得由她吧。走出好远,蓼莎拉我在路旁石凳上坐下,问:“马,你从前爱过什么女孩子吗?”听她这么叫我,我感觉很是别扭,因为她以往都是叫我“马先生”。我把她拉着我胳膊的手推开,很认真地说:“蓼莎,我以前爱过可不止一个女子,而且我永远忘不了她们。所以,我的心再也装不下别的人了。”蓼莎娇声道:“马,我不信!”我作出严肃状,说:“小姑娘,以后别再叫我‘马’,要叫‘马先生’,知道吗?你要相信,先生是不会骗学生的,我说的全是真的。”蓼莎却不示弱:“叫什么,你可管不着!你……能给我说说她们的事情吗?”“那是我心底的痛,我不愿向人提及。蓼莎,回去吧。”说完,我起身便往回走。“马……”,蓼莎在身后无奈地叫着。

    2092年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击了亚特兰城。先是在“普氏菌”培养室工作的几个人得了一种怪病,发热、咳嗽,进而导致肺部感染,药物治疗不见丝毫作用。可怕的是,这种病在城内迅速传播,不到三天,城里所有人都染上了这种病,只有外出工作的十多人得以幸免。病因不明,药物无效,致使城内一片恐慌。虽然从地球来到火星的人都是一些专门人才,同行中的翘楚,年轻的克隆人也算得上知识丰富,可是,却缺乏医学方面的专家。面对这种十分危急的局面,普里斯特向所有人发出了总动员:停下手中一切工作,全力应对这种怪病;同时,命令外出人员不要返回城内,以免感染。

    我和两个助手——蓼莎、雷利,也拖着病体加入了与病魔斗争的行列。首要的问题,是要弄清发病原因。我和蓼莎、雷利分析后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培养“普氏菌”用的干冰上。因为,“生物圈五号”是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空间,病菌传入必须通过特定的途径。能从外界不断进来的,只有两样东西:地下水和干冰。而首先发病的是“普氏菌”培养室的工作人员,由此推断,罪魁祸首多半就是那些从两极运回的干冰。

    我们搬来一些干冰样本进行化验分析。还没得出结果,就传来消息:一名叫做卡休的小伙子在自己胸腔上打孔,取出一些被感染的肺部组织,经实验观察,发现了一种呈星形的病毒。目前,已把这种病毒送到各个实验室研究。

    这个卡休真让人感动。我们加紧实验,终于也在干冰中发现了星形病毒,把情况向各处作了通报。

    常见的病毒,都是呈杆状、球状或螺旋状,星状病毒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它有些什么样的生理特征?是如何传播的?又如何使人致病?

    各个实验室所取的研究方向各有不同,从基因这个层面着手的较多。我决定也从星形病毒的基因分析入手。测定基因组成,绘出基因序列图,检测每个的性状,再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改变基因性状的方案。这是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为了争取时间,几乎放弃了休息。我叫雷利又去找了三个年轻人前来协助。

    我们的病情日渐加重,咳得越来越厉害,实验室里的咳嗽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身体都垮了,但所有人都勉力坚持着。我与霍里奇都向普老建议,把在外面的人都召回来,支持各实验室的工作,照顾病势最重的人;当然,得要求他们穿着防护服,避免再遭传染。

    时间一天天过去,各方面的研究却没有进展。情势之严峻,已将到生死存亡的边缘。我这里的研究,本来已有了重大发现,在病毒中找出了致病的基因,也向其他人通报了这一成果。但是,反反复复尝试了各种方案,大家还是拿它毫无办法。

    根据传统医学中相生相克的理论,我试图从其它生物中找到能克制这种星形病毒的基因。为此,动用了从地球带来的生物基因库,做了无数次实验。然而,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怎么办?路在何方?看着千万倍显微镜下那一根根短棍(基因),我真是毫无头绪,心急如焚。基因,这个神秘的世界,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过百来年时间,其中还隐藏着多少奥妙啊!一个小小的基因,就要将我们毁于一旦吗?

    疾病、劳累加上忧急,在剧烈的咳嗽中,我竟咯出了鲜血。心弦颤动,心底涌起几分悲凉。我瞒着大家,用纸包着血块,悄悄扔进垃圾桶。便还是被蓼莎发现了。蓼莎艰难地走到我面前,用她柔嫩的手在我唇上擦拭,拿开一看,沾染着血痕。蓼莎一阵急咳,眼里流下泪珠,竟不顾雷利等人在场,一下抱住我,抽泣着说:“……马,你的……身体……咳咳……”当着这么多人,我觉得很是难为情,想把她推开,推不动,一急,又猛咳起来,咯出一大块血,吐在地上。蓼莎松开手,给我捶起背来。雷利等人见状也过来将我扶到凳子上坐下。蓼莎道:“马,你该……休息……休息……”雷利也说:“马先生,都已到这步田地,看来是没有多少希望了。休息休息吧。”我挣扎着站起,斥道:“你们,怎么……能有这种想法?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还有……希望。年轻人,打起……精神,工作!”

    雷利等人回到各自岗位,蓼莎却不肯离开。在蓼莎搀扶下,我来到工作台旁,看看这个仪器,摸摸那个仪器,却不知到底该做什么。蓼莎用拳头捶着我们绘出的基因图,恨恨地说:“都是这该死的基因,砸烂它!砸烂它!”砸烂它?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无论多么小的微粒,一般都是能够被再分的。原子够小,但下面还有中子、质子、电子,以及更小的介子……。生物体中,细胞够小,但细胞里还有更小的组织,线粒体、dnA、rnA……。基因就是遗传物质的最小结构吗?如果能将基因砸开……

    我抓起蓼莎的拳头一阵亲吻,弄得她霞升双颊。我把这个想法告知普老、霍里奇以及各实验室,要求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联手,用超高能粒子束击碎基因,研究比基因更小的物质结构,或许能找到克制星形病毒的办法。这是拯救亚特兰城的唯一希望,所以很快得到各方认同并迅速组织实施。

    大家满怀希望,等待实验结果。不到一天,传来消息,实验失败,未能将基因击穿。

(https://www.tbxsvv.cc/html/36/36500/950156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