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女生频道 > 告别的年代 > 五 听罗大佑

?    初识罗大佑,是因为电影《阿郎的故事》,当“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伴随着发哥那经典的微笑出现时,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但那时我并不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也不知道歌名。

    一个下日的午后,我骑着自行车经过一家音像店的时,音箱里缓缓地又飘来了那熟悉的旋律,我停下车子,走进了那家音像店。老板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把那仅有的一盘《告别的年代》找给了我,从此这盘《告别的年代》便陪我度过了无数的夜晚,以及那段因为单恋而令我深感苦恼的岁月。

    那时在我们那个小县城,罗大佑的歌真可谓是凤毛麟角,老板说现如今听他歌的人不多了,卖不出,不敢进,即使是成本很低的盗版。那时网络也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可以去找“百度”,只要输入“罗大佑”的名字,他所有的歌曲几乎都被一网打尽。然而现在网络是发达了,可听罗大佑歌的人更少了,上大学后,我在宿舍听罗大佑的歌,宿舍的兄弟说这是什么啊!然后让我放小声点,不要打扰他们听周杰伦、陶喆。这让我很失望,在我没上大学前,我看到一本书,全是大学生写他们如何喜爱大佑的歌的,可上了大学后却发现其实这样的人真的很少,这不由让我想到现在的大学生已不同于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了,白衣飘飘的年代真的是一去不回了。

    对于大学的失望,不由的让我开始怀念高中时代来,毕竟那时有我和我同样喜爱大佑歌的人,而且还不少,我所单恋的那个女孩就曾是个大佑迷。她在元旦汇演上听到我唱大佑的歌,后来一次谈话,她说我没有大佑唱的好,说的很认真,我当时只是一笑,笑她的傻,我怎么会有大佑唱的好呢?第二天她给了我一盘大佑的《之乎者也》,还有一封信,信里面的内容不是关于歌的,而是她的一些从未向别人说的心事。就是因为这,我后来喜欢上了这个女孩,而且很痴,但当我向她表白后,她拒绝了我,这段感情的失败让我很久没有振作起来,最后还是大佑的歌救了我。

    后来我们都上了大学,偶尔也会联系一下,彼此怀旧,有时我也会学着《半生缘》里曼桢的口气对自己说:“我们是回不去了”。

    现在想想,偶尔会笑自己傻,但更多的还是为那时的自己而感动,为那份纯真而感动,现在不会有了,我想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迷上电影后,又听了大佑的《滚滚红尘》、《海上花》、《闪亮的日子》以及《大地的孩子》,我想音乐这种东西真的很神奇,若是没有了它,这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也会变得黯然失色。王安忆在和陈丹青在一次谈话时说她不喜欢现代音乐,即所谓的“无调性”音乐,她说她喜欢有素材的音乐,在这一点上我想我和她的看法是一样的,罗大佑的每首歌听来都有一个故事,他是在用他的歌向我们讲述的,他的故事不像当前的一些歌手那样讲的不明不白,朦胧的像是一首所谓的现代诗,他的故事都是有头有尾,耐人寻味的。也许就因为这,他才经常邀请为经典的影片配乐的吧。

    有一次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陶喆是台湾的“小罗大佑”,还把他的曲风和罗大佑的做了一翻联系。过后,我把陶喆的歌找来听了,可听后却发现一切根本不是那回事,也不知是自己真的不懂“门道”还是那篇文章的作者只会看“热闹”。也许还是崔健说的对,“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的太快”。现在网络歌曲最多红一个月,寿命短的惊人,这不由让人在回过头来思考那些怀旧的歌曲,为什么红了这么多年,再次听来还是那么的津津有味。有人说那些歌手不应该再出来出专辑了,可庆幸的是,在新的世纪,罗大佑再次出了——《美丽岛》,我想喜欢大佑的歌迷可以去听一下,是好是坏,自己评说。

    有人说一首歌能代表一个年代,一个歌手能代表一个年代的人,对于大佑的那个年代我没有赶上,我想若是可以,我宁愿做那些前卫的人所说的“后卫的一代”。

(https://www.tbxsvv.cc/html/34/34800/944141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