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天国甲寅年六月下旬,各路清军完成调动。北路以总兵孔广顺、桂龄为首,将近五千人驻于大汶口镇,西路泗水县仍是提督张殿元、总兵经文岱所率六千泽潞及兖州镇兵,而南路则由大名镇总兵史荣椿领衔,在费县马庄、岐山一带建立七千人的大营。另外登州镇总兵陈辉龙部三千人盘踞穆陵关,围堵太平军北上。
王炤源在与诸属吏、诸总制商议后,决定先出沂山,攻沂水、莒州,击败陈辉龙。七月二日,陆遐龄右十六军三千人由平邑至蒙阴,合右十二军、骑二军共八千人攻沂水。
陆遐龄自安庆起事以来每战必与袁宏谟冲锋在前,能战善守,彪悍如天国大将曾天养,心思缜密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之待人和善,善于调剂军中诸将关系而被人人尊称为“老爷子”。正是基于他的德高望重,王炤源才选他为军中第一挂帅者。
陆遐龄本人也知道此次挂帅出征之重要性,以往无论是右八军时期,还是占领平邑扩军之后,向来都是由王炤源本人亲自领军征战,从没有一人独自带队。而今日就要由他破例,独领大军破敌。此战成败不仅关系着局势的发展,更重要地是影响诸将的信心。他自认为冲锋陷阵不如程学启、汪海洋,指挥若定不如王炤源、袁宏谟,但他却善守。太平军沟壕死守战术就是他和王炤源创造出来的,尽管王炤源的发挥更大,但他却是接受最快也是使用最成功的一个将领。在上一次反围剿战中,他死守费县东固村二十日,打退清军兴庆部七千人十数次的进攻,最终配合王炤源完美地击败了清军。
深知自己长处的陆遐龄决定扬长避短,打个漂亮的围点打援战。遂令麾下八千大军渡卢川水,出崔家峪,直扑沂水城下。沂水知县吴树声兵少不敢战,只得据城坚守。
陆遐龄令刘肇钧部环城而围,每隔一里便置一营,只围不攻,又令任柱骑军在外围游弋,其本部则驻于檀特山下待敌。清军官将有守土之责,一城有失全军被罚,故见沂水被围,不得不援。
最先来援的是驻守沂水东南河阳店的淮安都司群寿,所部仅有一千余江苏兵,其本不愿援沂水,怎奈南路主将史荣椿强差,不得不援。群寿至沂水南十里王儿庄突遭陆遐龄部太平军包围,死战之后方才率数十人突围至浮来山,其兵败不敢回沂州乃入莒州。莒州知州周承业见群寿兵败,急召莒州、日照两地团练,来援者有协办沂州团练丁守存及前河南彰怀卫道道员庄瑶、前通州运河兵备道道员王金相等部团练,约三千人。众人商议后,一致同意由群寿北去穆陵关请登州水陆总兵陈辉龙南下,与莒州军两路夹击。
穆陵关,群山环护,地势险狭,春秋战国之际齐国于此处建古长城关隘,与吴楚越三国争战不绝,唐末淄青节度使李师古据穆陵关守齐地与中原诸雄逐鹿。前王炤源据平邑,连破三军,威震山东,咸丰恐其占淄青,急命入援湖南的陈辉龙回防驻地登州。后张殿元、孔广顺、史荣椿三路大军再聚营围太平军,陈辉龙亦率兵进至穆陵关,堵太平军北上。
群寿入穆陵关,与陈辉龙计,率全军三千人南下与莒州团练夹击太平军,以图解沂水之围。陈辉龙出穆陵关后,既有玄机营圣兵探得消息,报与陆遐龄。陆遐龄遂与刘肇钧、任柱、刘德培等商议,全军尽弃沂水北上。七月五日,清军陈辉龙部在高桥、沭水遭遇太平军突袭。清军寡不敌众,据险而守,陷入苦战。陆遐龄以右十二军、右十六军轮流攻战,又命骑军袭敌后路,陈辉龙被彻底包围。
陆遐龄出战前,王炤源集中三十门火炮交其使用。围陈辉龙后,陆遐龄昼夜炮击清军营寨。六日晨,太平军攻入营寨,杀陈辉龙、群寿以下一千五百人,俘六百人,缴获无数。太平军大胜后,一面向平邑报捷,一面回师沂水。
此时丁守存所率团练已入沂水城,城中兵勇增至四千多人。陆遐龄恐沂水难克,遂避实就虚,转沭水,顺河而下,入莒州境,莒州浮来山幅军李建道等率部来归。莒州为属州,不辖县,城中只有沂州协守备姜长清所率数百城守兵。太平军抵莒州城下,围三缺一,只留东门。次日晨太平军发炮攻破城池,莒州知州周承业、守备姜长清由东门逃往日照。
太平军入城后,收莒州官库公仓,抄没官吏大富之家,于七月初八日从容南下。
此前,王炤源得知陆遐龄沭水大捷之后,即率胡永祥骑一军、玄机营大部及部分属吏至蒙阴准备接应,又闻陆遐龄破莒州,所获良多,遂有攻沂州府之意。初九日,令程学启弃新泰,率右十八军及陆良奎尉队营退回蒙阴。初十日,王炤源留吕朝兴、陆良奎两营守蒙阴,自率右十八军、骑一军沿汶河而下,占界湖、河阳,与陆遐龄军会合。
随后,太平军在沂汶谷地招募兵勇得两千多人,与俘虏降兵及莒州幅军混合后,除补齐各营外伤损外仍得六营兵勇,太平军又一新军呼之欲出。而新军总制一职也在各军将领中展开争夺,除袁宏谟右八军留守平邑、泉林寺,汪海洋右十九军驻费县以外,其余右十二、右十六、右十八、骑一、骑二等军都在河阳。其中右十二军军帅任乾、右十六军军帅任桂新、骑二军军帅黄隆芸都是热门人选,黄隆芸是王炤源预留的骑三军总制,所以新军总制会在任乾与任桂新两人中产生。
任乾自北渡黄河后,一直随王炤源冲锋陷阵,其部众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也被王炤源有意无意地分作两部分。任乾所率部众为步军,其侄任柱所率为骑军。任乾本人对分军意见不大,毕竟麾下善战之辈太多,立功之后只能到其他军中才可升职,如今其乡族已有十余人升任师帅,尤其骑军以任家军为骨干。更重要的是其侄任柱已成王部太平军“七大巨头”之一,不过这也是令他尴尬的地方,叔叔不如侄儿还是有点挂不住老脸。
任桂新呢,自王炤源为卒长时就是麾下两司马,长期在王部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随着部队的扩大,老任似乎跟不上了,前后辗转几次副职,甚至一度还改为文职,仕途可谓不顺。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王部太平军向来以功绩论奖罚,程学启、汪海洋、任柱等后起之秀能征善战,功绩卓著,不免占据军中资源。不过幸好任桂新不是个妒贤嫉能之人,虽面上有愧色,每战却死拼。
王炤源与军师、长史、参军等认真商议后,决定由任桂新担任新建右十七军总制,调原右十二军前营师帅廖大顺为军帅,原右十六军中营旅帅武秀才赵魁元为监军,升右十二军旅帅岳相林、李玉林,右十六军旅帅陆早奎、邱如俊等四人为师帅,另委莒州幅军首领李建道为师帅,再从各军抽调部分老兵充实右十七军。
至于各人原任则由王炤源从原部拣选委任,右十六军范绣魁接任桂新原军帅任,吕恒祥接范绣魁师帅任,右十二军旅帅薛得志接廖大顺任。新军六营兵勇,编齐右十七军后,剩余一营则编为尉队营,由右十八军孙化祥之弟孙化清统带,并及时回援蒙阴。
十三日,太平军留新编右十七军守河阳,防阻沂水丁守存团练,其余右十二、右十六、右十八、骑一、骑二共一万四千人迅速向沂州府方向挺进。万军齐发,圣兵们迈着坚实的步伐在大地上演出一首激烈高亢而又整齐划一的合唱,他们沉着冷毅、昂首挺胸为命运而奋战。王炤源为统帅这样一支气势威武的敢战之军而感到自豪,咸丰也好,洪秀全也好,天下无人敢小觑,他深信这才是真正能创建人间天堂的太平军。
(https://www.tbxsvv.cc/html/28/28824/852041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