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历四月十八,浦口军营里升起了一面黑字无边的黄色三角旗,斗大的“太平”二字旁边赫然写着“右八军帅黄”,在等级森严的太平军中终于有了王炤源的一席之位。这虽然对王炤源来说是由下层军官向高级将领跨越的重要一步,但却还未入得了统筹天国战局的最高层的法眼。**惨败之后数日,便有北伐军攻克滁州的喜讯传来,接着临淮关、凤阳等地连番被攻破。与此同时,西征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天国定都之初,有志之士便提出,若想推翻满清,统一天下,则必须北伐燕京;若想巩固势力,补充兵源,则必须西征湖广;若想切断清廷财源,扩大己方力量,则必须东征苏浙。至于这三策,哪策先用,天国最高的军事统帅东王杨秀清选择了北伐西征并举,待势力得到一定发展后,再行东征。姑且不看先行北伐之策,但就西征在前,东征在后,就可看出东王对扩展长江根据地的重视。天京地处长江下游,自古在此定基之者无不力争上游。而占据中原破江南者,亦是由上而下。天国后期,忠王李秀成喜江南富庶而弃江防,导致武昌、九江、安庆等江防重镇一一陷落,最终天京独木难支。
虽然如此,但天京外围清军骤集,兵力强势,虎视眈眈。北伐之师已行,太平军若再想西征,则不得不考虑天京的防御。否则,天京兵力空虚,后果严重。不过这里就不得不叹服东王杨秀清了,作为最高的军事统帅,能指挥太平军一路攻城略地,不断壮大,最终戳去江南半隅,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不能不让人叹服。
早在定都天京之初东王便开始防御天京的谋划,外围由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东击扬州,肃清东方之敌。再派罗大刚、吴如孝守镇江以阻清妖,又遣吉文元巡江稽查。内线西面以板桥镇为堡垒,与大胜头关、三山矶、雨花台连成一线。东面以接替殿右二检点陈宗胜驻守的朝阳门为依托,继而在上方门、七桥瓮、天堡城、龙脖子驻兵,对阵孝陵卫的清军大营。而北面则就是以王炤源的右八军所驻守的浦口为前沿,加之驻守九袱洲、七星洲的部队,共同警惕滁州**来敌。
如今北伐节节胜利,前一、前二等王牌主力尽出,左二、中五等久战之旅却又折戟**,东王不得不加紧统合其他部队。在天国的军队中,按战力的强弱,明显可分为两部分。当先的当然是定都天京之前的二十五军,序号都是各路的前五,这些军兵员充足,从军日久,不少都是从广西出来的老弟兄。而剩下的就是定都天京之后新建的七十军,虽然番号数量多,但大多都像原右八军那样,一军才几百人,有的甚至几十人,士气差,很多都是享惯福的金陵人,哪能打仗。
打仗的兵难选,带兵的将更难选,西征是天国大计,统帅者自然是勇猛善战者。举凡天国,最能战者谁?西王萧朝贵呗,不过他死了。那第二能战者谁?林凤祥啊,他去北伐了。那只能找第三能战者,不巧列名第三的李开芳也去北伐了。东王找来找去,一个没找到,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都是他的亲信,不过都被他打发去北京了。现在点帅的时候,东王才有点后悔,早知道留一个就行了。东王的亲信不在,其他王的亲信还在啊。
于是北王递来推荐书,他推荐天官正丞相秦日纲。他北王真敢推荐,把诸王之下天国第一大员给推了出来,不过翼王也不差,他一次性推荐了两位,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和殿左五检点罗大刚,胡以晃是谁?天国仅次第一大员秦日纲的第二大员。罗大刚呢,首破天国第一城池永安,所向皆有功的名将。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更牛逼的是天王下的诏令,洪教主强烈推荐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赖汉英有何牛逼?其姊乃洪天王第二妻,除去洪天王那在天上飘渺不定的第一妻以外,真正的天国皇后,堂堂国舅,天王真是荐贤不避亲啊!
看到这些推荐,杨秀清迷离的小眼更是捉摸不透,不过大致也可以猜到。无论秦日纲、胡以晃、罗大刚,还是赖汉英,都不是他的亲信。秦日纲、胡以晃都是接近王爵地位的高官,让他们领兵西征,若然有功,以何封之?固然可以封王,哪岂不是平添两个跟他杨秀清争权的人吗?罗大刚,这个在广西就被领导层排除掉的非拜上帝教徒的将领,让他领兵,不是打诸王得脸吗?杨秀清也不知道这个石达开怎么想的。至于赖汉英,虽是国舅,但还真不是个人物,功不著,名不显,徒有虚名而已。只是让他领兵,岂不是助长天王的声势?
如今的天国,虽说是他洪家的,可在杨秀清的手里,兵权、财赋无不归他管,洪秀全只是他杨秀清的傀儡!傀儡?对,就是傀儡,洪家人愿意当傀儡,便让他们做去吧,杨秀清自认为想到了个绝顶的妙招。
四月下旬,东王杨秀清向天王禀报自己的决定,以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左一检点曾天养为正副统帅,以殿右八指挥林启容、殿右十二指挥白晖怀为将,抽调秦日纲部、胡以晃部各两军八千余人,从天京溯江西征。
此布局一出,有心人无不暗赞杨秀清竟有此等手段,不仅用了天王的帅,动了秦胡二丞相的兵,还升了他东王府的将,要知道林启容、白晖怀都是东王府壮士出身,亲信中的亲信啊。
高!实在是高!杨秀清此举表面上满足了天王对兵权的渴望,实际上却扭转了自林凤祥、李开芳等亲信尽出北伐后,东王府无人的不利境地,而且又牢牢地掌握住了西征军。势力正处上升期的秦日纲、胡以晃不得不再一次忍受,眼睁睁地看着东王对他们的打压。两方势力的此消彼长,使得定都后喧闹一段时间的天国朝堂,再一次趋于宁静,或是平衡。
领导层的斗争是低层者无法涉足的,但却避免不了受到波及。王炤源不巧赶上了定都天京后的第一次朝堂政争,作为落败一方自然要任凭处置。
四月二十六日,王炤源接到了东王府的诏令,右八军改由殿右十二指挥白晖怀节制,随从西征。不明就里的王炤源纳闷了,刚刚北伐折回,咋又要西征?这天国之内,哪有这样忙滴?
(https://www.tbxsvv.cc/html/28/28824/843545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