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玄幻奇幻 > 王小四 > 86、矿谜

?    老葛头再也不怀疑徒弟空说大话,真真切切看到了一个超级天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知道徒弟修炼的内功不同常人,却没问过,也不会主动打探。武林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能轻易打听别人的武功,除非本人自愿相告,哪怕父母家人同门师兄弟,概不例外。作为授业老师倒是可以询问,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过那也是正常情形之下,徒弟按规入门,而王小四则是半道收徒,问与不问全在老葛头一念之间!偏偏老葛头本性孤傲,王小四又是老情人之子,内中夹杂着报恩心思,对徒弟过往,甚至品性好歹一概不加理会,故而徒弟内功如何,他是丁点不晓。从那日王小四能够察觉崖下内气的别样,他就清楚徒弟的内功功法应该非常独特,否则,也不会一下分辨出气息的优劣。而他内气定是十分精纯,恰又对了“风行谱”的路子,方能事半功倍进步神速!世间之事,无论成败,皆出于“缘”,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当面不相识!内功精纯,人又聪慧,才会如此妖孽,“风行谱”交到他手里,也算不负所托!

    等王小四在墙上“玩”够了,回到地面。老葛头赞扬之余,也将自己看出的几处疏漏,不厌其烦地讲给徒弟听。王小四细心聆听,与自己的体验相互映照,果然姜是老的辣。师傅毕竟在“风行谱”上浸淫数十载,有些东西不是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傻小子,靠一时半刻自己琢磨便能琢磨透彻。在这一点上,他对师傅的襟怀坦荡倾囊相授,自是从心底感激。

    听着师傅的耐心解说,细微处拨冗就简,宏观上高屋建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没有丝毫敝帚千金的吝啬心态,王小四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师傅好导师。有这样好的师傅,又有如此高妙的功法,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武林中那颗冉冉升起的最绚丽星辰!

    在师傅细致辅导下,王小四感觉自己又前进了一大步,绕过了不少的曲折,躲避了隐藏的暗礁,前面的道路更加明亮起来。同时,他对突破中期关口也是信心爆棚,感觉指日可待,“借风寻风顺风有风”仿佛根本难不住自己,只要再给他一点时间,巩固好了第一阶段,扎牢根基,便能一蹴而就一越而过。

    当然,他也清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功力的进步须得循序渐进,不能还没站稳脚跟便急着上炕头,那样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不进反退,但只要将“感风悟风追风使风”再领悟一段时间,掌握个**不离十,他就可以开始中期的尝试,全力向“借风寻风顺风有风”发起冲击!

    为啥他要急着突击下一阶段的功法呢?

    因为他心里有个小九九,就是要尽快学会沾花摘叶随地拣物皆成利器的技艺。只有那样,他觉得才能真正自立,不怕沟沟坎坎,些须点麻烦自个儿就能应对自如,不虞没有还手之力。虽然初期已能使风,眼神的锐利、身手的敏捷都上了一个层次,可毕竟初窥门径,对风速风行风情风形风的诸多了解,尚不够细致全面,须得修炼到中期,才能真正驾御驱使各种风力。何况,沾花摘叶拣物成器种种技艺,中期之后方能修炼,这也是让他心痒难耐的原因。

    王小四将师傅的指点,又在心里揣摩一遍,重新走向墙壁。

    他将师傅指出的几个地方尽力改正,再加进自己的变通,让脚步的连接更加娴熟顺畅,行走起来轻盈舒松,落地举重若轻,身资摆动幅度减少,既节省了气力,又使得重心愈加平稳。这样一来,不仅在上面停留的时间延长,还能腾出精神施展其他的手段,如投镖扔石,甚至使用弹弓袭击敌人。

    再次运用功力,由于内风力早已充溢,穴窍各处气息愈加浓厚,即使洞内风力微小,也使得身体驾御起来比先前轻灵了不少,空中漂浮能力显著提升。

    他是个喜爱琢磨的孩子,只要发现一点特异之处,便会马上牢记心头。穴窍的充盈,内风力的外溢,可以让他悬空能力增大增强,这完全是自己的独创!现在已经逐渐显露威力,让他暗自欣喜不已。他希望随着自己内力的不断增强,流淌出来的内风力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能和自然风力密切衔接,并能将之变成有形之物,为自己所用,那才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当然,这些自己琢磨的东西,如果讲给人听,肯定惹人嗤笑,就是师傅也不会理解。他只能自个儿探索寻摸,不能轻易出口与人分享。这也是王小四喜欢的道道,有没有人喝彩,对他来讲无所谓。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得,管别人屁事!

    师徒二人一直练到子时,仍是兴致昂然余兴未尽。

    突然,王小四又感到了那股“灵气”,从大山深处喷涌而出,浓烈程度比在山下还要明晰。

    老葛头也觉出了气息的异样,立刻停止教学。盘腿席地而坐,双臂斜伸探天,手掌完全打开,口鼻向上吸纳,开始运功吞吐。

    王小四自也不肯怠慢,紧跟着做起功课。

    师徒二人就像发现金矿一般,登时忘却了一切,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忙活着往自己体内搜刮。

    大约一个时辰,那股气息突然消失,就像来时忽至,走也匆匆,让人摸不着头脑,只能被动享受。

    师徒二人慢慢回过神来,都觉得这一个时辰的修炼,比平日收获要强出十几倍,而精纯程度更是千倍不止。

    王小四不禁问道:

    “师傅,这股气息从那里来的?为啥比外面的还要好?”

    老葛头沉思片刻。

    “我从发现这片山洞那日,便在不停琢磨。前面是矿洞,我几乎找遍所有洞窟,也没找到丁点可用的东西。先不管啥人啥时挖出的矿坑,就说是矿吧,可是啥矿呢?从洞里找不到一丝头绪。”

    “那你是咋发现这里的?”

    “嘿,说来也巧,师傅练习‘风行谱’,有一天突发奇想,就爬到这快大石上面。你也看到了,只要人一上来,就能看到洞口。我打开进来,开始还以为有人居住,你看这几个山洞的安排,分明是被人挖成,而不是自然形成。我感到奇怪,便沿着山洞往里摸索,废了不少的时日,才到了瀑布那里。可是越探,我就越纳闷,摆明了就是一个矿坑,你却找不到矿石的踪迹,看不出那些人在这里找的到底是啥矿?——你说蹊跷不蹊跷?

    “我猜想,表面的矿石可能已被挖光,挖矿的人自然撤走。至于是啥矿石,古人没有留下痕迹,可能就是不想让今人知道,临走打扫的干干净净。现在看来,这股气息可能就与矿石有关。古人即使能力再强,也无法挖掘的彻底,山底肚腹里面还藏着不少。不过,现在没有人能如古人一般,将这山洞挖成这样,千疮百孔密密麻麻,似乎丁点矿石也不打算留给今人。古人既然无法再往下挖,今人恐怕也没那么大的本事,所以,这些疑惑自然成了千古之迷。

    “既然无法搞清洞窟矿石的秘密,我干脆就把这里当作了一个避风港。选一个通往此处的合适地界,设上机关,不到万不得已不用它。——徒儿,记得师傅的话,以后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的长远一些。有备无患,方能保得性命长久。

    “我知道你想问有没有出山的洞口?可惜,我探索的结果是没有。不知道是我探索的不够,还是根本没有另外的出口。设想一下,如果矿工是抓来的,逼迫他们挖掘,管矿之人自然不会另外挖出出口,那样管理起来不是自找麻烦吗?你说是不是?”

    (昨日审车,折腾大半日,没有时间更章,特向诸位告罪)

(https://www.tbxsvv.cc/html/28/28741/8423228.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