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年,伊斯兰教兴起之后,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四面扩张。708年伊斯兰教开始传入北非。在伊斯兰教在此传播的过程中,多种文化的族群融入其中,大量当地人把阿拉伯语接受为母语,并皈依伊斯兰教,而这些人就是摩尔人,即北非穆-斯林的形成。
711年,摩尔人入侵基督教的伊比利斯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随后的百年间年,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穆-斯林帝国,然而王族间(39个王子)的不断内讧使这个帝国迅速分裂为十几个泰法(诸侯国),这些泰法表面臣服于科尔多巴哈里发,实际为**王国。
1031年,随着科尔多瓦哈里发垮台,泰法间相互征战厮杀,半岛民众自发的光复国土运动看到了一丝曙光。在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斗争中,天主教徒逐渐形成了几个小王国,随着形势的发展,他们逐渐联合起来,形成几个较大的天主教国家,但互不统属,同样纷争绵连。
15世纪开始,在罗马天主教廷的大力支持,加之教皇西克塔斯四世的居中协调持,半岛上的天主教各国放弃彼此成见,一致对外,光复运动这才逐步走上正轨。此后的数十年间,这些信奉天主教的国王又通过彼此间的联姻,最终建立起一个强盛的天主教国家---卡斯提与阿拉贡联合王国,也就是日后的西班牙帝国,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1479年,一个充满活力,拥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与大无畏勇气的伊莎贝拉女王成为这个联合王国的统治者。1492年,西班牙军队进入格拉纳达——北非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王国,而穆-斯林在西欧的统治长达七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宣告结束。
……
由于摩尔人长期统治伊比利斯半岛,使得西班牙各地的建筑风格,包括在住宅、教堂、壁画、桥梁与筑路等方面深受其影响。即便在几个世纪之后,天主教的贵族们依然偏好美丽、色彩缤纷的天然石材,尤其是棕色系浅咖啡色的石灰石(大理石)。
在伊比利斯半岛战争爆发前,位于梅尔达城以南的采石场,就是西班牙国内出产棕色大理石的几个主要矿场之一,另外它也是臭名昭著的异端流放地。大批摩尔人、犹太人、吉普赛人或是新教徒,在遭遇各地宗教法庭的判决后,关押在此充当苦役。
1809年,法国-军队(苏尔特元帅所部)进攻梅里达城时,驻防采石场一带的千余名西班牙军队被紧急北调,参与守卫梅里达城。而无人看押的宗教政治-犯们也伺机一哄而散,不少人还在附近村镇进行血腥报复,大肆烧杀抢掠,使得昔日繁荣的采石镇沦为一片荒芜。
1810年3月,维克多元帅的部队接管了梅尔达城,并将一个水兵营驻防于城市南部8公里外的采石场(镇),主要是防备南部西班牙叛军与游击队对梅尔达城的袭扰。采石场附近有一条小河,由南向北,在穿越一座峡谷,途径采石场镇,最终汇入瓜迪亚纳河。这条小河的原有名字已无人问津,但在德赛师团参谋部的地图上,标注为采石河。
由于正值是干燥少雨的盛夏,采石河的水量不多。在采石镇附近的河面宽度仅有15米,河水最深不到2米,大都是可以涉水而过的滩涂与扇形冲积平原。采石场镇南面的峡谷长度有4公里,南下通过该峡谷后,便是山势崎岖的复杂地形。流淌在此的采石河尚未汇集峡谷中的其他小支流,呈现出的只是一条清澈小溪。
在峡谷一侧的翠绿山岗上,派驻第三旅的参谋官米修斯少校,正陪同旅长巴尔巴内格尔将军,观察南面5公里外的敌军驻营情况。
基于对西班牙叛军指挥官作战风格的认知与分析,数天前,拉斯蒂将军在宣布师团各旅的战斗任务中,没有设定伏击位置最佳的采石场峡谷作为未来主战场,而是引诱叛军全部兵力来采石镇面前的冲积平原与河滩荒石。等到战斗打响后,再行封锁峡谷,阻止叛军退路。
其间,德尔尼将军的第一旅,以及德斯努埃特将军指挥的骑兵旅两个团作为此战主力,他们将在炮兵团和工兵团的配合下,担当采石镇一带正面战场的任务;而善于山地作战的第三步兵旅潜伏于南部峡谷一带,等到战斗开始后,阻击西班牙叛军未来的撤退后路;至于雨果将军的第五旅和余下的两个轻骑兵团,充编作为师团的总预备队。
这次战役的目标,绝不是要打垮敌人,而是一个不放的加以围歼。所以,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在战术层面,德赛指示拉斯蒂领导的参谋部在拟定作战目标时,宁可高估西班牙叛军的战斗力,包括遭遇阻击后的潜逃能力,也从不轻视对方。
收到命令后,第三旅便提前两天赶赴既定战场,潜伏于峡谷两侧的丛林间,继而饱受蚊虫叮咬近50小时。幸亏第三旅的士兵大都来自原北阿拉贡游击队,或是参与过山地作战的原加泰罗尼亚抵抗军。这种隐藏于崇山峻岭,埋伏在断崖岩石与茂密丛林间的游击作战方式,对他们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在补给充足的前提下,没有士兵会发出什么怨言。
望见峡口外,西班牙叛军由远及近的晃动身影时,巴尔巴内格尔将军和参谋官米修斯少校,两人心中紧悬的巨石总算落下,又不约而同的长吁一口气。麾下士兵擅长于丛林隐蔽,但正规军出身的法国将军却难以忍受,两天以来,浑身上下都被各种蚊虫叮咬个遍。
曾经好几次,巴尔巴内格尔就想着下山,亲自查探敌情,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心中诱惑。按照德赛师团的内部规定,尽管主官(旅长)拥有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权,但也受到师团参谋部下派的旅部参谋官与宪兵队的共同监管。倘若两者一致认定,能便解除高级主官的指挥权。截止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倒霉将军撞到枪口上,巴尔巴内格尔也不想成为第一个。
“该死!”巴尔巴内格尔低声骂道。那是他从双筒望远镜里,看到西班牙叛军放弃了继续行军,在距离峡口5公里外的小溪边,就地安营扎寨,显然是不打算今天通过峡谷。
10分钟后,叛军指挥官还派出多支骑兵小队,向峡口飞奔而来,看样子是准备探查地形,试
探峡谷两侧是否存在伏兵。
对此,无论是巴尔巴内格尔将军,还是他的参谋官米修斯少校都不怎么担心。百余人的骑兵队想要探查清楚整个峡谷,以及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高山丛林,根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西班牙叛军的巡逻队走马观花的在峡谷内外跑过一趟,感觉四下平安无事后,仅在峡谷北麓出口留下两名叛军充当前方观察哨,其余的人调转马头,匆忙回营报告。
巴尔巴内格尔想着西班牙叛军已结束侦查行动,然而过了30分钟后,从敌方军营地里,出来一支500人左右的步兵营,步兵们身后还拽拉着2门火炮,缓慢的向峡谷走来。
最初,隐蔽于山顶上的巴尔巴内格尔等人,偶尔听到的是西班牙叛军士兵一路而来的谈笑声,步枪刺刀的撞击声,马匹的嘶叫声,以及炮车车轮滚动于石灰石大道发出的辘辘声。
1个多小时过后,叛军的步兵营深入峡谷2公里,各种噪杂声戛然而止。在叛军军官的大声呵斥下,500名西班牙士兵分成左右两部,等到炮火射出的轰鸣声时,他们纷纷高举步枪,对着山谷两侧的岩石与树林进行猛烈扫射。
轰鸣的枪炮声随即惊吓林间的飞鸟走兽四下乱窜,各种怪叫声响彻整个山谷。
叛军的火力侦察自然不会对隐藏山顶的己方士兵造成任何伤害,但能试探出两侧的山谷岩石与断崖丛林间是否埋藏有伏兵。而被四下惊吓的飞鸟虫兽,自然消除了叛军指挥官的担忧。5分钟后,叛军先头部队停止射击,拉着两门火炮继续向前行进。他们在与北部峡口的观察哨取得汇合后,在面对采石镇3公里外,就地组织前沿阵地。
此时,巴尔巴内格尔将军心中大呼万幸,要不是北阿拉贡团的一名军士向旅部参谋官大胆谏言,并事先捕捉了一批飞鸟虫兽,等到叛军做火力侦察时释放,恐怕谨慎的叛军指挥官或许已察觉第三旅的存在。难怪拉斯蒂参谋长反复强调说,在叛军全部进入伏击圈之前,峡谷两侧的伏兵决定不能暴露位置,看看西班牙叛军的排兵布阵方式就清楚了。
行军过程中,叛军指挥官总是有意识的把将3千多步兵推在队伍最前面,机动能力极强的骑兵则放置后面,一路紧紧尾随步兵旅至少2到3公里。即便等到安营扎寨时,步兵与骑兵依然相隔2公里。这种排兵布阵方式,显然首先考虑的是骑兵旅安危。一旦感觉风吹草动遇到伏兵,或是战事不利时,顶在最面前的步兵(含先头部队)更像是随意消耗的炮灰。
“发报给师团指挥部,告诉西班牙叛军主力在南部峡口五公里处安营扎寨;另外,一支500人的步兵营,外加2门火炮组成的先头部队,已通过我部设伏的峡谷区域,在峡口北部一带组织前沿阵地,不排除有发动夜袭的可能。目前,敌方各支巡逻队尚未发现第三旅的存在。”参谋官米修斯少校在征询指挥官巴尔巴内格尔将军的意见后,对着身边的传令兵说道。
由于担心惊吓逐步进入包围圈的“西班牙兔子”,第三旅与师团指挥所之间,放弃使用骑兵信使或是塔楼旗语来传递情报,而是使用化学式电报。三天前,一条长度为5公里,并用硫化橡胶包裹的通讯电缆,已事先埋设在峡谷与采石镇之间。
继续观察一阵后,巴尔巴内格尔已确定龟缩营寨之内的西班牙叛军不再有任何动静,准备回旅部指挥官,努力消灭中午尚未吃完的半盒斯帕姆罐头。一想到这里,指挥官的心中就感觉极度恶心。自己刚进德赛军营时,曾对斯帕姆罐头美妙口感的无限赞美,早已跑到九霄云外。如果顺利的话,或许十个多小时之后,就能结束这场战斗,咬咬牙,忍忍也就过去了。
“咦,你们怎么来了?”巴尔巴内格尔转过身,却意外望见加泰罗尼亚团的团长,马丁。拉莫斯上校,以及他的上尉副官奥拉一同走了过来。这名团长的副官手中还拎着一个小菜篮,里面散发出来的是香喷喷的烤肉味道。
“那是鲜肉的味道,绝不是该死的斯帕姆罐头。”巴尔巴内格尔心中异常肯定的确认。
面前的拉莫斯上校扭捏着,盯着将军面前的双筒望远镜,却不怎么开口,一个劲的使出眼色,怂恿身边副官上前说话。
“我们的士兵抓了几只野兔,做了烤肉,想请将军您享用。”奥拉上尉察觉到巴尔巴内格尔将军的脸色不悦后,赶紧又解释说:“请放心,士兵们是在一个岩洞内部生得火,绝对没有烟雾冒出来,更不会让叛军们察觉到。”
巴尔巴内格尔笑了笑,知道两位部下所图何事,于是解下自己胸前的双筒望远镜,顺手递给拉莫斯上校,他乐呵呵的接过奥拉上尉手中的小菜篮,头也不回的嘱咐道:“一个小时后,将它送到旅部指挥所。”
巴尔巴内格尔将军所持有的这种双筒望远镜,是赫鲁纳公爵下发给高级军官的最新装备。德赛在巴黎逗留期间,曾深感单筒望远镜携带不方便的缺点,就派人找了一家专业眼镜店,要求为其制作一副像清晰明亮,视场大、携带方便的双筒望远镜。
实际上,双筒望远镜早在单筒望远镜问世之后10多年就出现了,但由于前者的制作工艺复杂,从而导致成本奇高,加之双筒望远镜一直采用伽利略式的折射方式,放大率一般不能超过6倍,与价格相对低廉的单筒望远镜差不多,自然无人问津。
德赛要求眼镜店技师采用开普勒式的折射方式,并配以特殊的棱镜系统,放大率提升到15倍,尽管成本又增加不少,每部售价高达1000法郎,但这类双筒望远镜拥有像清晰明亮,视场大、携带方便等单筒望远镜无法比拟的优良特性。
在巴黎的眼镜店内,德赛前后订购了10部这类开普勒式双筒望远镜。为防止上述技术泄密,在离开巴黎的前一周,德赛还派人秘密绑架了为自己制作双筒望远镜的眼镜店技师及其家小,继而威逼利诱他们到千里之外的加泰罗尼亚,安家落户。
因为数量太过稀少,这类开普勒式双筒望远镜仅配发到将军一级的高级军官,或是军情侦察局。其他军官眼馋这类稀奇玩意,唯有讨好自己的长官,闲暇时借用一二。
(https://www.tbxsvv.cc/html/25/25761/791587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