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 第110章 空印案的由来!

其实,这类现象,古已有之。

但因此导致流血事件的,唯有大明王朝一家。

甚至,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就朱元璋自己把这当回事,瞪着眼睛要杀人。

想想都知道,我华夏疆域万里,幅员辽阔。

各地主管钱粮的官员,每年都定期要到户部核对账目。

如果账面有误,不好意思了,再跑一趟吧!

众所周知,以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若是从西南和西北边陲出发,一来一回,至少要花好几个月。

这要连续错上几回,一年不用干别的了,不是在骑马,就是在骑马赶来的路上。

所以,就有人想出了偏招......

直接将盖印的空白文书带到户部,现场填写账目,保证准确度,大家心照不宣。

历朝历代的皇帝,也并非不知道,但都选择睁一眼闭一眼,很少在这件事上找麻烦。

可朱元璋觉得,这是下面官员弄虚作假,串通一气,欺瞒君王,蒙蔽圣聪。

该当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你们不想当官了,有的是人要干!

并且,给出了自以为能站得住脚的理由。

说是怕奸人起意,拿到盖有印章的空白文书,为非作歹,谋取私利。

但这个论调,纯属无稽之谈。

首先,自古以来,几乎所有管钱粮的都这么干,朝廷也没有明确的法度,令行禁止。

所谓没立法,又何谈犯法?

其次,朱元璋真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就他长个脑袋?

那些空白文书,为了避免落入奸人之手,加以利用,并非一纸一印,而是更高明的‘骑缝印’!

通俗的说,就是在纸张折叠的缝隙处加盖印章,一边一半,相互对应。

有效的防止挖补造假,保证文书的真实性。

要是丢个一张半张的,被别人拿去了,也没什么卵用,最多擦屁股!

何况,历来朝廷文书,有专人看管。

谁会吃饱了撑的,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偷?

但老朱油盐不进,认定是官员藏奸耍滑,贪图便利,把国事当成了儿戏。

脑子一抽,就要杜绝此类现象。

搞得那些大臣都很懵逼,不知道自己错在哪?

严格的说,算是一场无妄之灾了!

谁让他们运气不好,碰上了最不近人情的朱元璋呢?

......

不出意外的,费了好半天功夫,李芳填写完账册,才被允许放行。

路上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老爹小题大做。

真要出了差错,可就白跑一趟了。

等到了京城,交上钱粮账本,经过核查,果然错了几个数字。

户部的堂官没当回事,笑着问道。

“小兄弟,其实不必紧张!”

“你是否有带空白的文书,时间很充足,再写一份也来得及。”

李芳却将两手一摊,很是无奈。

要不是自家老爹从中阻挠,自己怎会白忙?

无奈,只能回去重写。

走出户部时,在门口排队的官员听到里面的谈话,纷纷出言取笑。

“看来,这位兄弟是个新手。”

“连这种基本常识都不懂,回家练几年再来吧!”

李芳无心争辩,只好快马加鞭的赶回去。

不过,当他听说京城最近风雨飘摇,皇帝一怒之下,处死了许多官员。

午门外的血,至今未干呢!

老爹让他小心些,处处谨慎,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与此同时。

在定远住了一段时间的罗贯中,又去了趟三味书屋。

那本《射雕英雄传》,他已经看完了,结局大受震撼,久久无法平静。

这次的目的,则是入手《封神演义》。

他觉得,既然都是同一个作者写的,精彩程度不会差太多。

在付钱时,突发奇想。

让伙计找来了掌柜的李洪,开口问道。

“劳烦足下,这两本书是何人所写,家住哪里?”

“我想见他一见,虚心求教。”

李洪也不隐瞒,带着些许敬畏的神情,给他指明了方向。

罗贯中听罢,当即赶往城外,李家庄园。

此时,李善长正在和小妾们打麻将,其乐融融。

忽然间,下人来报。

“门外有一位先生,说是要见您!”

李善长闻言,立刻整顿衣帽袍服,收起玩乐的心态,到客厅备茶接待。

当得知,来人自称罗贯中时,心里还是小小的吃惊了一下。

“好家伙,他怎么来了?”

“别是因为听说我剽窃了他的想法,上门算账的吧?”

一阵头脑风暴,李善长决定,先礼后兵。

先打探虚实,到时无论罗贯中怎么刁难,见招拆招就好。

紧接着,放平心态,做起了自我介绍。

“呵呵,老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李善长是也!”

“对罗先生,早有耳闻。”

“不知您远道而来,有何贵干啊?”

毕竟,抄了人家的创意,自己理亏在先,尽量争取和平解决才是。

这一回,轮到罗贯中吃惊了。

万万没想到,和他有同样想法的,居然是开国功臣,前任宰相?

真不知是愤怒,还是应该感到荣幸了。

更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大人物,不留在京城养老,安度晚年,为何会来到小小的定远县?

也难怪,这是李善长的老家,故土难离嘛!

当初,他效力于张士诚帐下,两军交战,对朱元璋的文武幕僚,自然不陌生。

如今相见,不免唏嘘感叹。

光阴如箭,物是人非啊!

喝了口茶水,罗贯中端正坐姿,抛出了心中所想。

“李兄,实不相瞒。”

“在下虽然不才,却也想以三国的历史背景撰写一部小说。”

“但您已经写出来了,实在让我感到意外。”

“不知您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能否据实相告?”

李善长一听,眉头微皱。

好个罗贯中,不像是来兴师问罪的,倒像是来考我的!

要是被难住了,我还怎么混?

可要怎么解释呢?

总不能说,老子满身铜臭味,写书单纯是为了赚钱,保持荒淫无道的生活吧?

想到这里,灵机一动,添油加醋,编了个创作初衷。

“呵呵......其实道理很简单!”

“老夫虽年事已高,但心中热血仍在,无时无刻不敬仰那些英雄人物。”

“尤其汉末乱世,群雄逐鹿的年代,更是豪杰并起,值得回味......”

(https://www.tbxsvv.cc/html/201/201523/13740087.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