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及至此,未免令人唏嘘长叹。
罗贯中呷了口酒,不由得心绪起伏,目光凝聚。
“先生,看得出来,您对那曹孟德并非一味贬低,对于他的功绩,也是认可的。”
“劳烦指教,此人可称得上英雄吗?”
话音刚落,李善长微微摇头。
“非也,非也!”
“曹操学识固然不错,熟读兵书,智计过人,可惜行事阴险诡诈,不择手段,铁蹄下造成了诸多枉死的冤魂......”
“纵览平生,最多三分英雄,三分奸雄,四分枭雄而已!”
“说他是英雄,过于抬举了!”
“而且,这人虽有万乘之才,但性情始终不稳,总是得意忘形......”
“两军对阵,处在逆风时,尚且知道小心谨慎,稳扎稳打,等待机会,扭转局面!”
“可到了己方占据优势,那是树叶过河,全靠浪!”
“很多场仗,若不是他上辈子积攒的大福大报,外加老天有眼,根本就赢不下来!”
“就说收服乌桓那一次,几万大军抛弃辎重,轻装前行,踏上人迹罕至的卢龙故道,路上人困马乏,不得不凿冰取水,步履维艰......”
“若非对面比他还浪,毫无准备,加之虎豹骑拼死向前,张辽突发神勇,在万军之中怒斩蹋顿,曹军没准就留在塞外了。”
“还有那赤壁一战,按理说大军南下,稳操胜券,可他依然犯了大意轻敌的毛病,功败垂成,与一统天下失之交臂......”
听到这里,罗贯中有感而发。
“先生果然博古通今,所言一点不差!”
“另有一人,本是汉皇贵胄,中山靖王的后代。”
“早年间家境贫寒,起于微末,数十年戎马倥偬,筚路蓝缕,最终成就大业,谥号昭烈皇帝,可为英雄否?”
李善长哈哈一笑,仿佛知道他会这么说,表情不慌不忙。
“刘玄德仁义之名,流传四海,且心志坚定,百折不挠,立誓要光复大汉基业!”
“可惜,起步过晚,底子太薄,身边可用之才不多,虽有高祖遗风,却也只学七分相像。”
“打下西川时,他已年过半百,于荆州失守后,更是意气用事,在夷陵葬送蜀汉大半精锐,元气亏损,留下了个烂摊子,驾鹤西去......”
后面的话,即使不说,罗贯中也明白了。
沉吟了一会儿,接着又问。
“那继承父兄基业,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孙仲谋又如何呢?”
“施政有方,英明果决,把江东六郡打理的井井有条,并抓住机会,向荆州、交州一带扩张,算是有所作为了吧?”
李善长闻言,不禁暗自发笑。
觉得罗贯中这么说,怕是有些言不由衷啊!
别忘了,在他的书里,把孙权、吕蒙之流,都是比喻成江东鼠辈的。
但既然问到这儿了,不说怕是不好收场。
“呵呵......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嘛!”
“这一句评价,足以说明孙权的能力不弱,但离‘英雄’二字,也还有些距离。”
“且不说,孙策死后,临危受命,迅速稳定江东局面。”
“又与刘备军联手,打赢了赤壁之战,阻止曹军南下,才有了后来三足鼎立的格局......”
“但还是可惜,江东并非铁板一块,旗下的顾陆朱张几大家族,各有各的利益权衡,难以徐图进取!”
“能坐拥东南三州,已经到了极限。”
“更何况,孙权晚年性情多变,无端猜疑臣下,搞得人心惶惶,是个不小的减分项......”
这番话,算说到罗贯中心坎里去了。
“没错,一个反复无常,目光短浅,暗地里偷袭盟友的人,的确算不得什么英雄!”
“如果不是他在中间搅合,曹刘两家早就分出胜负了!”
李善长听罢,只是笑笑。
“别人不说,刘大耳朵确实该感谢下孙权。”
“没有江东相助,曹操早就一统天下了,他连赤壁之战都挺不过去!”
“至于派吕蒙奇袭荆州,彼时两家关系近乎破裂,只是明面上没有撕破脸罢了。”
“再说了,孙权毕竟是江东的君主,并非刘备的附庸,哪有胳膊肘往外拐,处处替别人着想的道理?”
这种酒桌闲聊,谈古论今,让罗贯中越来越上瘾,觉得比听评书还有意思。
当下,又说了几个汉末三国的风云人物。
“还有一人,名号‘八骏’,温良敦厚,有长者风范,拜镇南将军,荆州之主,刘景升如何?”
别说,相比于曹孙刘三家,这位老兄虽名声不显,李善长却很欣赏。
“刘表单骑入荆州,设下鸿门宴,铲除宗贼,安定地方,功劳自然不小。”
“可他和孙权一样,身边环绕着世家豪强,守业有余,但只能偏居一隅,难有大的作为。”
“那祖上四世三公,门庭显贵,曾坐拥北方青徐幽并四州的袁绍,袁本初如何?”
“哈哈,袁绍色厉胆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早有定论!”
“同时期的曹丞相,应该比我们更了解他!”
“那与袁绍同族,曾称霸淮南,兵精粮足,袁术袁公路呢?”
李善长撇了撇嘴,表示不屑一顾。
“袁术志大才疏,急功近利,抢先称帝,却遭到各路诸侯围攻,逃不过兵败身死的命运,沦为冢中枯骨!”
“整个汉末乱世,他顶多是二流货色!”
一问一答,两人似乎忘记了时间,桌上的酒,早已喝光了四五壶。
见难他不住,罗贯中决定使出杀手锏。
“先生见解独到,在下佩服!”
“我接下来要说的人,论智谋才干,足可比肩萧何、张良。”
“身受先主重托,不忘知遇之恩,穷尽生毕生精力,兴兵北伐,最终客死五丈原,留下千古遗憾。”
不等他说完,李善长已经有了眉目。
毕竟,诸葛大名垂宇宙,三姑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有几人没听过的?
别说汉末三国,就算把历朝历代的臣子都算上,人家都是首屈一指的贤良大才,深受后世追捧。
能进武庙的选手,哪个没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s://www.tbxsvv.cc/html/201/201523/1366014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