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 第113章 收服罗贯中!

“贤弟说话,何必拐弯抹角。”

“你口中那人,不正是那早年丧父,隐居南阳,躬耕农亩,好为梁甫吟的诸葛武侯嘛!”

其实,李善长本想喊一声‘卧龙岗亮子’的。

但考虑到,罗贯中毕竟是古人,思维趋于保守,开不得这种玩笑。

略微停顿片刻,又自顾自的往下说。

“诸葛孔明确才堪经纬,志虑忠纯,是不可多得的辅弼贤良,。”

“执法严明公正,以身作则,把原本积贫积弱的蜀汉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齐声夸赞。”

“尤其他不畏艰险,亲身用命,屡次出兵北伐,意图匡扶大汉,再造中兴,始终没忘先主遗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份矢志不渝的忠心,很值得后世称颂,流芳百代!”

“只可惜......”

话至中途,罗贯中瞪大了眼睛,神情分外疑惑。

“可惜什么?”

他觉得,像诸葛武侯这样的天纵之才,堪称完美无缺,总不会有什么缺点吧?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如果有,那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吃饱没事干了!

似乎察觉出了他的心思,李善长眉毛一扬,不紧不慢的说了下去。

“缺点嘛,倒也谈不上!”

“别的都还好,只是在《隆中对》里,给刘备制定的战略方针,想割据天下,成为一方霸主,的确做到了。”

“但如果更进一步,意在重整河山,收复中原,希望不能说没有,只是非常渺茫。”

“即使没有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继而引发了后面的夷陵之败,使得元气受损。”

“那么,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制衡,大概率就是蜀汉事业的顶点了。”

不得不说,这个论调,罗贯中还是第一次听到。

当下来了兴致,迫不及待的追问。

“哦,愿闻其详!”

“诸葛孔明的战略布局,为何无法三造大汉,请先生不吝赐教!”

李善长也不推辞,很喜欢这种酒桌上指点江山的感觉,仿佛乐在其中,越来越上瘾。

“还记得,《隆中对》里是怎么说的吗?”

“——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刘将军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这里,便出现了第一个问题。”

“千里之遥而二兵,乃是兵家大忌!”

“荆、益二州虽互为唇齿,却相距甚远,发生紧急情况,很难及时支援。”

“等到开战之时,若曹魏集中优势兵力,先打掉一路,剩下的一路孤立无援,能有什么作为?”

“其二,当时北方属于中原核心,物产丰足,人口众多,曹魏在国力上呈碾压态势。”

“就算经历了赤壁那样的惨败,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

“其三,哪怕双方实力对等,在曹家两三代人的经营下,内部逐渐稳定,边境部署重兵,轻易无法取胜......”

罗贯中皱着眉头,仔细思索着话中的道理。

好半晌,才回过神来。

“难道说,蜀汉一方毫无胜算?”

“仅能偏安一隅,坐等灭亡?”

“若是稳扎稳打,积蓄国力,恐怕永远比不过坐拥北方九州的曹魏。”

李善长摇摇头,表示自己还没说完。

“唯一的可能,就是等曹魏发生内乱,根基动摇。”

“比如,像高平陵之变那样,或许能抓住机会,孤注一掷,彻底打开局面。”

这么说,并非无的放矢。

毕竟,现实世界的战争不是儿戏,动动手指就解决了。

像什么只要打进城里,出榜安民,规定法度,再派个政治80的坐镇,这块地盘就归谁所有,纯属是扯犊子。

真正的两国交兵,在对方不犯大错,自乱阵脚的情况下,想攻占领土,并掌握在手里,难的很。

要不然,诸葛亮拼了老命,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前赴后继,也没从曹魏那抢下几块地。

更别提先取陇右,再夺长安,兵锋直逼洛阳,实现复兴大汉,一统天下的美好愿景了。

兵法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恰恰证明了这个道理。

历史上的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等,皆是如此。

李善长侃侃而谈的同时,眼睛观察着罗贯中的表情变化,见他有些明白了,便饮尽杯中残酒,做了总结。

“当然,诸葛孔明有生之年,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言及至此,罗贯中不禁神色动容,眼眶湿润。

李善长对诸葛亮的评价,恰恰是他心中所想,分毫不差。

他仿佛在人生的迷途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促膝长谈,受益良多。

并且觉得,不愧是做过宰相的。

仅凭这份见识,远非寻常的凡夫俗子可比。

一念至此,他忽然下定了决心。

趁着酒意未散,扶着桌子站起来,神情庄重的拱手下拜。

“先生,今日一见,让罗某三生有幸。”

“在下远道而来,以后想留在定远县发展,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能否答应?”

李善长听罢,豪气的一摆手。

“贤弟有话,但讲无妨。”

“在这一亩三分地,我还是有几分薄面的。”

见状,罗贯中取出随身的包袱,旋即奉上了一叠书稿。

“这些,是在下的老师,施耐庵留下的著作。”

“名为《忠义水浒传》,他老人家临终前,交由我来完场后续。”

“到时候,希望能借助三味书屋的名气,帮忙刊印发表出去,也算告慰先师的在天之灵了。”

李善长闻言,不由得眼睛一亮。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水浒传》人物丰富,内容精彩,在四大名著中,是能坐二望一的存在。

一经发表,肯定是财源滚滚,生意爆红啊!

而且,书里写的是占山为王,对抗朝廷的故事,但好在最后都诏安了,问题不大。

即使老朱知道了,也无话可说。

“好,我同意了!”

“贤弟还有别的要求,一并说出来吧!”

罗贯中没想到,人家答应的如此干脆,有点始料未及。

来不及高兴,赶忙说道。

“作为回报,我愿入驻三味书屋,坚持创作,将小说发扬光大......”

(https://www.tbxsvv.cc/html/201/201523/1366013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