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杀暴君!睡权王!换嫁千金杀疯了 > 第一百零二章 前尘过往

唯孰能尔?

要有多关心一个人,才会从言谈举止便能轻易揣测出她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与好恶?

沈熹微眼眶酸涩的难受着,渐渐地充盈了泪水,她抬起手臂,猛地扑进沈静安怀里,搂着他的腰肢,脑袋埋在他胸前,无声的落着泪。

沈静安轻抚着她如瀑青丝,轻笑道:“怎么突然撒起娇来了?”

她在他怀里蹭着眼泪,闷声道:“没什么,就是觉得我上辈子定然积了大德,这辈子才会有这么好的阿兄。”

轻抚着她发丝的手指微微一僵,沈熹微没有看见,此时的沈静安俊秀好看的面庞上,是一片堪称狰狞的隐忍。

“微微可还记得,我们初遇时的场景?”

沈熹微点点头道:“自然记得。”

那一年,她遇到从乡下远道而来投奔沈家的表姑时,才三岁,而跟随表姑长途跋涉来京都的阿兄,也才六岁。

沈重是个并不注重亲缘的人,他唯利是图,若是当真才华横溢,文人之首的静安公子来投奔他,他定然会将他们母子奉为座上宾。

只可惜,六岁的沈静安尚未崭露头角,在沈重眼里,他与表姑就是个来打秋风的穷亲戚。

表姑连沈重的面儿都没有机会见着,便被门房拒之门外。

偌大的京都,除却丞相府外,他们母子再无处可去,沈重是他们娘俩能抓住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说什么都不肯离开。

沈静安眸光温柔却也晦暗,那是他经历过的最绝望的一段日子。

“我记得娘亲病重的那一晚,大雨倾盆,我与她躲在一个秸秆垛搭成的窝棚里,窝棚四处漏雨,雨水遮不住,冷风也遮不住。”

“偏生娘亲因为生我时大出血,身子骨本来就弱,长途跋涉来京都后,她的身子早已是强弩之末,之所以撑着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就是想为我寻个托底的人家。”

沈熹微只记得他们娘俩的确遭了不少罪,尤其是沈静安自幼相貌便极其惹眼,那时京都好些官宦人家好男风,见他们母子俩无依无靠,便打起他的主意。

起初还有人出高价想要买走他做娈童,表姑不答应,那些人便开始强抢。

表姑抱着瘦弱却白皙文静的沈静安,死活不撒手,险些被那些人豢养的打手活活打死。

沈熹微便是在沈静安最最落魄狼狈的那一刻,乘着软轿从他们母子俩跟前路过,沈静安小小的一团,却还伸出手臂,尽可能的替母亲遮挡拳脚。

便是这一幕,让年幼的她动了恻隐之心,说什么都要将他们母子俩收进府里。

沈重当时说的话,她至今都记得:“交友也好,亲戚来往也好,都要挑着对自己有助益的来结交,这是爹给你上的第一课。”

沈熹微执拗地昂着小脑袋,童言童语道:“可帮助自己的远房亲戚,不也是善举?”

“若是传讲出去,外人只会赞父亲仁德良善,苟富贵勿相忘并不是父亲只会挂在嘴边说说而已的虚话,不是么?”

沈重被她三言两句果然说动了心,沈熹微见状便再添油加醋道:“再说了,他们孤儿寡母能吃咱家多少粮食?”

“父亲随手赏赐给女儿的一个小东西都够他们吃一年了,用这点小东西换来一个好名声,父亲觉得不值吗?”

值!可太值了!

沈重笑得前仰后合,抱起沈熹微,连连夸赞道:“他算什么,我有这般聪慧的女儿,父亲这辈子才当真值了!”

回溯过往,沈静安倏然一笑,“其实,沈重并非被你说动,他之所以答应收养我们母子,不过是将我们娘俩当做猫儿狗儿一般养在你身边,给你解闷罢了。”

为了猫儿狗儿惹得他们父女之间不快,那才当真不值。

沈熹微闻言,猛然抬起一张哭得眼尾猩红的脸蛋儿,疾言厉色道:“胡说,我阿兄分明是这世上最好的阿兄,才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沈静安落在她眉宇间的神情温柔得几乎能滴出水来,他抬起指尖儿揩掉她眼角还未干涸的泪珠儿,温声说道:“我的微微也是这世上最好的姑娘,值得我为她付出所有,也在所不辞。”

沈熹微小脸儿顿时染上一抹绯色,若有所思地点头,道:“阿兄,我都明白了。”

十四年前,她用稚嫩孱弱的身躯为他们母子俩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天,十四年后,他倾尽所有,为她遮风挡雨。

沈静安扶她起身,又问了她一些与楚淮之谈话的细节后,眉头紧锁。

“我知道你是想为煜王讨要军需,可王荇绝不会自掏腰包。”

兄妹俩目光相对,沈熹微福至心灵,瞬间明白了沈静安的意思。

“阿兄是说,太后会把主意打到文武百官身上?”

沈静安颔首道:“我们的‘父亲’尤其是太后‘打秋风’的头号人选。”

沈熹微戏谑一笑道:“那我可不管,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食百姓血肉,如今为了百姓,出点血也是应该的。”

萧煜率兵出征,粮草与军饷缺一不可,这笔钱她千方百计也要设法弄来,至于这钱是王荇自掏腰包,还是从官宦身上扒皮,都不是她所关心的。

不出沈静安所料,第二日的早朝上,楚淮之才刚一发难,包括太后在内的所有人全都鸦雀无声,偌大的乾正殿,针落可闻。

过了好半晌,太后才缓缓说道:“楚大人,北狄入侵京都时,你恰巧出使西夷,可能对我朝时局并不清楚。”

楚淮之打断她的哭穷,道:“战事接连不断,国库空虚,臣自然清楚。”

“只是公主府华美,造价不菲,公主是我东周的功臣,再华美的宫殿都难以媲美公主的功劳。”

楚淮之并没有明指太后偏袒自己女儿,相反他还先恭维了萧谨一番。

朝臣们却忍不住腹诽,萧谨有什么功劳,虽然他和亲北狄延缓了十年战事,可最后带兵打回自己老巢的不也是他?

功过相抵,他还有个屁的功劳可言?

若是先皇还活着,定然会追究萧谨个叛国罪,褫夺公主封号,要了他的命都是轻的。

也就是王荇这个生母偏袒女儿,非但没治他的罪,还封赏了他。

可这些朝臣哪个不清楚,王荇是在惺惺作态?

她为自己的女儿造公主府舍得花钱,煜王率兵出征却哭穷说没钱?

(https://www.tbxsvv.cc/html/199/199534/3679292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