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都市言情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 > 第238章 三镇节度使!

昔日繁荣的长安城狼烟四起,往常行人如织的街道上,现在只剩下了逃难的百姓。
  恢弘的皇宫,此时也被无尽的黑烟所弥漫,放眼望去,曾经辉煌的帝都,竟是一片荒凉衰败!
  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赐死,那些过去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如今死讯传来,却也无法引起百姓们太多的议论了。
  贵妃?国舅?
  对他们这些无辜的百姓而言,和路边那只死去的野狗,又有什么区别呢?
  高适一路往西,奔往新朝廷所在的位置。
  荧幕上出现了一段介绍的字幕文字,简要陈述了永王之乱的背景。
  而当画面再次亮起时,高适已经端坐在了战船之上,从一名哥舒翰麾下的从八品小官,一跃成为了新任淮南节度使,节制江淮三镇一切军政民务,平定永王之乱的主帅。
  封疆大吏,权倾天下!
  再次来到扬州,此时的扬州再也没有了“烟花三月”的浪漫和繁华,整个城市都笼罩在烟雾和漆黑之中。
  和高适第一次来扬州寻找李白时的鲜明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
  就连高适也一度神情恍惚,在战船从一座桥洞下穿行而过时,他仿佛看见了两名女子在桥上嬉戏玩闹的笑声。
  只是定眼一看,哪里有什么女子嬉笑,桥上唯有一名名骑着高头骏马的戴盔战士,举着兵器,在肃穆前行。
  物是人非!
  大战一触即发,高适在帐内听下属禀告,了解永王大军的动向,然后对永王的战略嗤之以鼻。
  在高适眼中,永王就是个庸才,谋大而智弱,根本不值一提。
  然后他又询问有什么天下英雄人物投靠永王没有?
  得到的答案让高适为之一愣。
  属下禀告说,永王传檄天下,并未得到什么英雄人物的响应,除了一个诗人……
  李白!
  李白不仅投了永王,甚至还为永王一连写了十一首诗。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骛池。”
  李白的诗才还是一如既往地出众,只是……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苏颋和李邕的眼光并没有看错人,李白所学的纵横术,不仅在盛世没有发挥的舞台,就连到了乱世,带来的也是完完全全的负面作用!
  永王大军被击溃根本连个镜头都不配有。
  下一刻,就来到了一个电影开篇就设置下的悬念——
  高适要杀李白,何意?
  他们不仅是相识多年的好友,更是在后来的交往中,也不曾反目成仇,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关系。
  虽说此时李白犯了错,大家各为其主,但高适不救李白也就算了,总不至于出手加害吧?
  紧接着,一个蒙太奇的画面出现。
  一边是双手戴着镣铐的李白,在陈述自己一个修道之人,为何又会加入永王阵营的原因。
  另一边是高适和李白的妻子在对话。
  当李白得知他身处的囚室,就位于江夏黄鹤楼时,他大喜过望。
  因为这里是他年少时和高适相遇的地方,如今高适贵为三镇节度使,肯定能够出手救他。
  然而他的这番天真想法很快就被与他对话的少年郎所无情打破。
  正是因为高适和李白的情谊,天下皆知,高适反而不能出手相救,否则一顶徇私包庇的罪名压下来,谁都顶不住。
  朝堂之上,如履薄冰,一步之错,万丈深渊。
  李白啊,纵使到了如今,他在政治上的见解,却甚至还不如一个弱冠少年!
  不过,高适虽然没有出手,但当日和李白有过一面之缘的郭子仪,却没有高适这般顾虑,上书求情。
  这是除高适外,另一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
  于是李白免死,流放夜郎。
  在程公公的讲述之中,可以得知,如今大唐有两支精兵,一支在高适麾下,另一支正是在郭子仪的麾下。
  吐蕃围攻长安城三月,高适始终按兵不动。
  于是有朝野传闻,当初正是在救李白一事上,高适和郭子仪产生了矛盾分歧,心生芥蒂,因此高适才延误战机,实为报复郭子仪。
  至此,程公公持节而来的目的终于揭晓。
  正是要借询问李白的契机,查明此事。
  就在此时,有士兵传来急报,吐蕃大军已经出城,大军压上,距离泸水关不足一个半时辰的路程。
  而高适也在此时站起身来,一把扯下他缠在脖颈上的布巾。
  原来他竟是诈伤!
  而高适的下一句话,霸气侧漏,直接让整个观影厅内压抑的气氛为之一振。
  “我们要去拿回云山城!”
  啊?
  云山城不是你主动放弃的吗?
  而且不是说这鬼地方和石堡城一样,易守难攻吗?
  再退一万步说,现在是人家吐蕃大军占据兵力上的优势,还朝着你所在的泸水关进攻呢。
  凭啥拿回云山城?
  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
  唯有早就察觉到“虚实之道”的安卉,在座位上显得若有所思。
  至此,《长安三万里》的主线剧情,正式被推向了高潮。
  他披盔戴甲,手执长枪,率领大军,从一条无人知晓的小道,绕行而过,去往云山城。
  至此,高适的战略意图,也终于展露在了程公公的面前。
  高适守云山城的处境,和当年哥舒翰守潼关一样,出或者守,都是死路一条。
  出城迎战,就会中敌军的埋伏,葬送麾下精锐唐军。
  而据城死守,又会因为无法解长安城之围,在政治上处于绝对的下风,面临着来自朝廷的压力。
  于是高适选择了第三条路,不攻,也不守,反而是退后一步,主动让出云山城。
  这是以退为进的好棋。
  至此吐蕃大军如果要继续进攻,就必然要深入云山城和泸水关之间的峡谷地带。
  此时高适只需要率领精兵一支,绕道返回云山城,就可切断敌军的后路,反手利用云山城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把七万吐蕃大军死死困在此路。
  如此一来,那支围困长安的吐蕃军,就不得不前来解救被困的军队。
  长安城之危,也就迎刃而解了。

(https://www.tbxsvv.cc/html/159/159718/36792784.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