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战略之中,来自严武率领的两万精兵,到达时间点非常关键。
原来电影开始时,那个逃跑的吐蕃俘虏,也是在高适的安排下,刻意设计,放对方逃跑。
目的就是让对方回去汇报“紧急军情”。
高适在程公公到来时,故意把俘虏押在营帐旁边,就是为了让俘虏全程目睹他高适“试图自尽”的场景,以及让俘虏听到他想要让对方听到的“重要军情”。
严武即将率领两万精兵前来接替高适的主帅位置。
按照约定的时间,严武和两万唐军将会在后天到来。
届时,泸水关多出两万精锐唐军,吐蕃再想拿下泸水关,就难于登天了。
于是在俘虏处得到了“重要军情”后,吐蕃不出意料地做出了进军的决定,就是要抢在严武的大军到来前,先行一步,攻下泸水关,活抓高适。
如此一来,就能达成“引蛇出洞”的目标,进而实施“瓮中捉鳖”的手段。
事实上,高适和严武约定的会合时间,根本就不是后天,而是在今天早上!
七万吐蕃大军还行走在峡谷之中,高适率领一支精兵绕道偷袭云山城,至于在正面堵住吐蕃大军的泸水关……
画面一转,只听站在泸水关关口的士兵惊喜道:“援军到了!”
众士兵往后望去。
此时正值拂晓,天色将明未明,峡谷两侧都是高山,唯有一条狭窄冗长的通道,能望见尽头的微光。
然而,就是在这抹微光的照耀下,一直军容威严的骑兵,正举着大唐的旗帜,如潮水般从峡谷通道里,迎面而来。
“严”字大旗猎猎作响。
随着援军的临近,天上太阳似乎也变得炽热了一些,洒下了更多的光。
看到援军到来的这一幕,观影厅里甚至出现了控制不住的零星掌声,还有小孩子跳起来的欢呼声。
无论什么时候,英雄在危难时期的闪亮登场,总是动人心魄!
至此,高适战术里的最后一环漏洞,也被彻底堵上。
严武率领两万精兵镇守泸水关,能确保泸水关一时半会不会落入敌军之手。
而他亲率精兵偷袭云山城,切断吐蕃大军的后路与补给,必然能造成吐蕃军的士气动摇,军心不稳,从而前后夹击,一举奠定胜局!
“为了长安!”
当高适一马当先,以五十九岁高龄,率领唐军从云山城门奔涌而出,朝峡谷内的吐蕃大军发起冲锋时。
热血的场面搭配上激昂的背景音乐,别说是孩子们了,就连许多成年人,都忍不住心潮澎湃,热血上涌,眼角含泪。
不容易啊!
太不容易了!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灾难,唐朝就如病入膏肓的老人,身体早已千疮百孔。
要不是有几个名将在这种局面下,苦苦支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只怕堂堂五千年文明的延续,或许就要在此被拦腰截断。
时势造英雄!
高适举着他的高家枪,一骑绝尘,冲入敌阵。
恍惚间,他眼前的景色,从冰封荒凉的战场,转瞬来到了草长莺飞的湖泊泽地。
就是在那里,他与李白初结识,并且两人还切磋了相扑之术。
“高适,你知道怎么才能骗过对手吗?”
年轻的李白对着同样年轻的高适问道。
然后李白给出了他的答案——
“那就是要做好各种铺垫,细节逼真,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看都是真的,连你自己……都要以为是真的!”
回忆的画面就此终结,身骑白马,肩披红袍的高适,挥动长枪,破阵杀敌!
画面定格在了这一瞬间,如同永恒。
他做到了。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兵法之道,终究和相扑之道,没有本质区别。
谢谢你……
李白!
而高适这番举动,毫无疑问,却是把击破吐蕃的功劳,大多都拱手让给了严武。
当程公公提及此事时,高适却表现得云淡风轻,只是拱手抱拳,说道:“就此别过。”
但程公公却在背后叫住了高适,和他说起了另一桩往事。
“高中丞,此次经过成都,我见到了杜甫。”
高适闻言,脸上露出喜色,转身问道:“哦,他可安好?”
程公公替杜甫转述了他十分感激高适当年在蜀地时的照拂。
高适闻言,点点头,跨上马背,就要远行。
但程公公忽然提高了声量,说道:“杜甫还说,当年郭子仪之所以出面救李白,是高中丞写信,向郭子仪恳请,此举是为了避免你和李白的旧情授人以柄!”
“实际上,最想救李白的人是你,但你却不能亲自出手相救,因为那样反而会害了李白,高中丞,我说得没错吧?”
面对程公公的询问,高适并未回头,只是骑着他的白马,一路向前。
但脸上,却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可程公公下一句话,却打破了高适的淡然,让他猛地转身回头。
“我还有李白的消息!”
高适彻底绷不住了。
“什么?!”
“年前,先帝大赦天下,李白已获赦免了!”
高适闻言,立即调转马头,“聿”地一声,马嘶鸣的声音,透露出高适此刻内心的心情。
“他遇赦后写的一首新诗,我背下来了!”
程公公将佩剑横在马鞍之上,一手持天子节杖,一手拍打着剑鞘,以此为奏,歌唱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伴随着程公公的唱腔,画面也飞到了长江三峡。
江水碧绿,山峰耸立,白鹭从天空翱翔而过,一幅万物复苏的春日图景。
江上,一叶扁舟在畅快滑行,舟上有一名白衣白发的老者,用力地挥舞着船桨。
“轻舟已过万重山!”
老者哈哈大笑,和天上的白鹭为舞,宛若活在人间的谪仙人!
在电影的最后,已经换上便服的高适,在小溪边和书童晒书。
他乐呵朝书童问道:“在这本诗集里,你最喜欢谁的诗呢?”
书童回答道:“当然是中丞您的诗了!”
高适一乐,笑骂道:“少拍马屁!还有谁?”
书童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想了想,又说出了几个名字:
“崔颢、孟浩然、王昌龄,都好,岑参的也好,王维……王维的我读不太懂。”
高适笑道:“以后会读懂的。”
两人乘上马,沿着小路往前。
此时书童拍马赶上,对高适说道:“中丞您不要见怪,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李白的诗——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多好!”
然后书童还问道:“对了,中丞,为什么杜甫的诗,没有收在这集子里呀?难道杜甫的诗不好吗?”
高适回答道:“将来别的集子会收的。”
“有眼无珠!”书童不满叉腰道。
高适呵呵一笑。
只听书童又感慨道:“这集子里倒是有几首黄鹤楼的诗,只可惜,黄鹤楼烧了,没了。”
高适闻言,脸上也是露出复杂的神情。
但他却只是说道:“无妨,只要那些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会在!”
一路上,书童和高适还在不停一问一答。
“去时三十万,独自回长安,谁的?”
“王昌龄。”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王维!”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哈哈哈,小鬼头,这是我写的!”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高适最后自问自答了几句——
“李白,李太白!”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还是李白!”
“哈哈哈哈哈!”
“长安呐,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两人站在一处山坡之上,眺望远方,忽然,一只苍鹰从两人身旁掠过,飞向天穹,跃过太阳,一直飞往那无边无垠的天边。
此时,李白的画外音响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在下李白。”
“在下高适。”
两人初逢时的画面一闪而过,高适畅怀大笑,纵马向前。
荧幕一黑,《长安三万里》的字样出现,然后是一幅正在缓缓铺开的画卷。
一位位诗人的诗篇和名字,出现在了画卷之上,伴随着配音。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亶。”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
“自古朱颜不再来,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王维。”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
“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客车。”
“从今后不见长安望北斗,生扭作织女牵牛。”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这一句句诗文,一声声吟诵,听得观影厅内的众人,热泪盈眶。
画卷里的诗文,写的都是长安,写的却又不仅仅是长安。
是啊,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又何必在意它是存在于深夜宇宙还是真实历史之中呢?
长安三万里,绵延五千年!
纵使山河破败过,凋零过,但是只要诗词的节气尚在,华夏的文脉,就永远都在!
致敬那些伟大的诗人。
致敬长安!
——(全书完)
(https://www.tbxsvv.cc/html/159/159718/3679278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