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大家来到官术网:http://www.3dllc.com
神印王座&神印王座TXT下载 杜甫的课文,给我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在几十年的生活中,每每遇到居住问题,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句就会自然而然地响在耳边。
语文老师在讲的时候,说道:“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爱生活,爱人民,爱河山。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赶上了安史之乱,他的诗很多都是批评和揭露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情景。他写的诗,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同情人民,经常把解救人民的苦难做为诗词的主题,诗词描写的对象经常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杜甫的诗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精巧细致;他的创作风格平实,雅淡,深刻,细腻,感情真挚,形象鲜明。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语文老师在讲述杜甫的立场(我们的中学时代,老师讲到人物的生平,最最不能疏忽的是那个人的世界观、阶级立场)的时候,特别强调,他能够站在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的立场,他的思想感情与劳苦大众是相通的;为了说明这个评价,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杜甫去看寄居在奉先的老婆和孩子那首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语文老师:“杜甫生活在封建社会,那是一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帐难再述!’的社会。他在京城做官,一家人两地分居,老婆孩子远在奉先,无依无傍,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杜甫去探望妻小,写了这首诗。杜甫到家就听见哭声,原来是小儿子已经饿死!他诗中写到‘入门闻号眺,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枚禾登,贫窭有仓卒。’下面一段比较深刻地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阶级感情,他想到,自己是个官儿,享有特权,还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那些平民百姓,那些远在边防戍边的士兵又会如何!于是写到,‘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后两句,杜甫倾吐了胸中忧愁愤慨的心情,比终南山还高,像浩瀚大海中的海水那样弥漫而无法收敛的情肠。”
学习的时候,语文老师首先朗读了这首诗。他以高亢的声调,学着老学究的姿态,读了起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语文老师朗读之后,在黑板上书写了几个生僻的词,如“挂罥(悬挂)”、“恶卧(睡觉的姿态)”、“床头屋漏(‘屋漏’是指房屋的西北角,也指天窗,床头屋漏是指整个房屋)”、“丧乱(安史之乱)”、“何由彻(彻,结束、完结的意思)”等。解释之后,老师:“杜甫的这首诗比较通俗易懂,语言也接近现代,大家自己把它翻译成新体诗,就算作语文作业,也顶一篇作文。”
星期天回家,正赶上下雨。雨越下越大,房顶开始漏雨。我们习惯地把洗衣盆、洗脸盆、做饭的大洋瓷盆、小盆……,依次地摆放到炕上、地下,叮叮当当、滴滴答答响个不停。
(https://www.tbxsvv.cc/html/13/13730/4792770.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