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我去公社开党员会的几天之后,什司县公社五七大军头头熊科长找我,对我说,“经县里批准,让你当我们公社五七大军的秘书。”
五七大军秘书还没有上任,公社革命委员会又决定让我到公社粮站清理阶级队伍。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于书记是我们组长。我们组负责粮站和供销社两个单位的清理阶级队伍工作。我长期驻在粮站。
在公社办公地的东边。有一个铁丝网圈起来的宽敞的院落,地处丁字形道路路口,西侧是一条公社通往大台沟、小女寨和马风公社的大道,南侧大门外是公社通往大屯、汤岗子和鞍山市里的大道,北面不远处有公社医院、公社中学。院子北侧是一栋十来间砖瓦平房,自西向东是厨房、办公室兼宿舍、营业室。院子西侧是几间储粮库房。
有职工7人,全部男性。
李主任,四十余岁,为人谨慎,少言寡语,经常绷着脸,很少看到笑容,很有领导人的样子。
张副主任,比李主任年龄略大一些,部队转业干部,傲气较大,对李主任心存芥蒂,有说有笑,常常出言无状。
王义忠,年轻干部,公社的后起之秀,颇有准领导者的派头,是一个心思慎密,克己慎行,让人看起来觉得有些深于事故、久惯老诚的样子。
老郭头,五十余岁,身体健壮,娶了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常常成为站里同志们逗乐的素材。粮食业务行家,检测粮食质量的时候,他会抓起一把粮食摊到手心,看一看,向上抛起,粮食颗粒会成串直线状向上蹿起,一粒粒粮食落回手中之后,掂量掂量,能够准确判断粮食的等级、水分,其准确率,与仪器检测值,相差无几,这是他长期从事粮食工作练就的一门绝技。这个人喜欢说大话,因此,引火烧身,成了清理阶级队伍的重点对象。
伙夫,年龄比老郭头稍大,清瘦,干净。解放前是给伪满皇宫做饭的厨师,据说,伺候过溥仪。在粮站,除了做饭,从来不多说一句话。经历过解放后多次政治运动,他清楚自己的处境,无时无处不是谨言慎行,犹如“惊弓之鸟”。
还有两个工人。这7个人,家都不在本公社,张副主任家住大屯公社,其余都在马风公社。原来什司县公社是从马风公社劈出来的,这些人也都是从马风公社粮站拨过来的。除了星期天,所有的人都吃住在粮站。我到之后,自然也是搬来行李,和大家吃、住在一起,又过上了住宿舍、吃食堂的集体生活。
在粮站的一年来,主要任务是清理阶级队伍,重点对象是老郭头,可以说,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老郭头做工作(另辟一章叙述)。除此之外,还有些事情记忆犹存。
(一)到傅家大队劳动
到粮站不久,春耕开始。公社干部都要象征性地下到生产队去劳动,我自然要跟随公社干部一起去参加劳动。
傅家大队的队长很会做工作,挑选一块比较平整的地块,让大家栽土豆。同时选派一些男女社员与我们共同劳动,为我们服务;使令公社干部能够愉快、轻松地劳动一天。
市评剧团的几个演员插队落户在这个大队。休息的时候,大家要求他们表演文艺节目。老段子不敢唱,只能够唱样板戏。评剧团的著名小声自告奋勇,唱一段京剧《红灯记》里面李玉和的“临行喝妈一碗酒”。几句唱词一出口,真有如赵丽蓉老师用唐山话讲英语一样,一嘴唐山味;他是满口的评剧腔。听起来十分别扭。我们和社员们对他的表演还是给以热烈掌声。一个花旦演员唱了一段《杜鹃山》的段子,博得了大家一致好评。
中午,公社干部分成几伙到社员家吃饭。饭前,有人叫我的名字,被户主一个5、60岁的老人听到后,问我,“老家在哪?”
答:“黑龙江,密山。”
问:“在黑龙江之前呢?”
答:“吉林永吉。”
问:“再之前呢?”
答:“山东。”
问:“山东什么地方?”
答:“我姥爷告诉我是山东登州府文登。”
问:“你这辈名字俩字,你父亲的名字是不是仨字?”
答:“对。隔一辈俩字,隔一辈仨字。”
问:“你太爷那辈是不是哥三个?”
答:“好像是。听我三奶常说老哥仨,老哥仨。大概是说的太爷那辈。”
“啊呀!可算找到了。前清年间,我们一大家子闯关东,一股落在辽东,一股去了吉林。后来听说吉林那伙又去了东大山,那就是密山。”老人兴奋地对我说了起来。
我:“我没听说过。”
老人又问了一些几辈人的情况,我都做了一一回答。
老人:“从你太爷那辈算起来,咱俩是一辈的。你就叫我哥哥吧。”
我:“那可不行。你的岁数和我父亲差不多,怎么能够叫哥哥。”
老人:“辈分不分年龄,就这么叫。你落户到哪个大队了?”
我:“大台沟。”
老人:“住在哪?”
我:“一队的老陈家,在进村的道南,房后有一条小河沟,有一排大台杨大杨树。”
老人:“啊,知道了,陈木匠家。”
想不到,到傅家大队劳动还认识了一个山东老家“同宗”的老哥哥。我们认识的第三天,那位老人就从傅家大队来到大台沟看望我们。在我们家插队落户什司县的两年半多的时间里,这位老哥哥多次过来嘘寒问暖,常常送来蔬菜瓜果,令我们十分感动。
冬天父亲从密山来到什司县看我们的时候,我问过父亲,是不是从山东过来的时候还有另外一支人到了辽东。父亲说,没有听说老人们提起过。但是,父亲还是特别嘱咐我们,既然老人家说是一家子,就要好好地当一家人相待。遗憾的是,我们回到市里以后,没有再去看望傅家大队的他老人家。
(二)批斗供销社的一对男女
那个时代,乱搞男女关系的事情看得十分严重,虽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是必须狠狠的批斗。不难看出,工作组的成员们对于批斗这类事情,兴味极浓。
批斗会是在供销社后屋职工宿舍召开的。我参加的那次批斗会,是那个男同志交代问题。主持人宣布开会之后,对那个男同志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要认真交代问题,深挖思想深处的资产阶级的肮脏思想。”
男同志:“我们是正常的同志关系,没有干那种事情。”
工作组成员:“不老实!你说说,有一天你们两个,午饭后在供销社后屋炕上干什么?”
男同志:“吃完饭大家经常在后屋职工宿舍的炕上躺着,也不是光我们两个人。”
“那个女同志已经交代了,现在是考验你,看你老实不老实!”工作组成员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
...
男同志:“交代了?让我想一想。有那么一次,我们两个躺在后屋炕上,她在炕头,我在炕梢,我们两个闲扯。忽然,有一对苍蝇尾巴粘着尾巴。我问她,‘你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她说,‘真坏!没正形。’我们正说着,那两个苍蝇又连在一起飞到窗户上。我说,‘人要是跟苍蝇一样该有多好啊!多自由啊。’她说,‘不害臊!下辈子你就脱生一个苍蝇吧。’”
工作组成员:“完了呢?完了干什么了?”
男同志:“完了?完了就到上班时间了,我们两个就到前屋卖货去了。”
工作组成员:“别的时间,别的地方就没有事了?”
男同志:“没有事!向**保证。”
工作组成员:“你要端正态度!这样抵赖下去对你没有什么好处。”
“捉贼捉赃,拿奸拿双。你们不能冤枉好人,不能随便往人家头上扣屎盆子。”用一句网络语言来说,这位男同志看起来并不是一个“菜鸟”,没有真凭实据,是吓唬不住的。
散会后,我问主持会的同志,有没有抓住现行,回答是还没有。这个事情的调查和处理,以后我没有再参加,不知道结果。
(三)李、张二主任的矛盾
工作组组长让我到公社去。组长说,“你们粮站张主任给公社写来一封信,说李主任一些不好的话。我看了一下,没有什么具体内容。你在那里发现没有发现他们俩个有什么矛盾?”
我:“没有。平时两个人很少说话。表面上,看不出存在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生过冲突。”
组长:“你找一下张主任,了解了解他对李主任有什么意见,劝一劝,不要闹大发了,影响工作。”
回到粮站,我找到张主任,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我问他,“你看李主任这个人怎么样?”
张主任:“挺好。挺好的。粮食业务的内行,工作认真。接人待物从不丢礼数;内心怎么样,摸不透。”
我:“我看李主任这个人心眼挺好的。粮站工作抓得也不错。”
“好。是好。谁也没说他怎么的了!”张主任好像突然明白了我找他谈话的因由。脸有些变酸。粮站的人都知道,张主任一变脸,就是要发脾气了。
我:“是。一个单位工作,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有时间相互谈谈心,心里有什么想法,交换交换。”
张主任:“交换交换,你想交换,人家可不一定愿意交换。”
我:“有什么问题吗?”
张主任:“没有。有什么问题?那你去问问他。”
我:“你就不能说说?”
“你看,有顾客来买粮,我去看看。”有两个人进院子,向营业室走去。张主任说着,离开了,借机甩开了我。
晚饭后,我见李主任一个人在院子里散步,我也来到院子里,向他走去。我平时很少和粮站的人在一起闲聊,李主任见我和他一起走,自然有些疑惑。问道,“有事?”
我:“没事。跟你溜达溜达。”
李主任:“我看昨天你跟张主任谈话了。听说张主任向公社写信告我了!”
我:“你怎么知道张主任给公社写信了?”
李主任:“什司县屁大点地方,东边放个屁,西边就能听着。谁在领导跟前没有一个半个近乎人。啥也瞒不住。”
我:“既然知道了,你觉得你们之间存在什么问题?”
李主任:“能有什么问题!没有。”
我:“那,他写什么?”
李主任:“写什么?那你得问问他!”
我:“你是粮站一把手,和下边的同志们应该多多沟通沟通。掌握一下站里同志们的思想,主动征求征求大家的意见。有什么事情尽可能在内部解决。粮站就你们两个党员,更要团结一致,把粮站工作搞好。”
李主任:“一把手顶个屁!谁有能耐谁干。粮站的群众都挺好,没听说那个群众对我有什么意见。有意见好啊!可以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嘛!”
我:“对张主任怎么看?你有什么意见?”
李主任:“有意见?谁敢!没意见还告你呢!”
说句老实话,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是最基层的、受领导的小人物,从来没有做过别人的思想工作。面对一个是农村中有多年从政经验的老干部;一个是在部队中服役多年的管过百八十人的连队干部;况且两个人都是城府极深,心胸不是很敞亮的人;我,只能够硬着头皮做工作,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了。
到工作组开会,组长问我,“两个主任的矛盾现在解决的怎么样?”
我:“不怎么样。还是老样子。和两个人谈了几次,油盐不进。”
组长:“不行,开个会。”
我:“怎么开?”
组长:“学习。学毛著。你选一些有关的**语录,组织粮站的全体人员学习。让每一个人都谈一谈学习心得。启发启发,引导引导,让领导带头发言。”
我:“我试一试看看。”
学习是我的强项。我在**语录中找了一些有关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等方面的内容,又找了一些**的最新指示,准备在学习会上宣读。
回来,我跟李主任说,“公社革委会让我们组织全体同志学习**著作,我准备了一些材料,你定一下学习时间。”
一天下午,粮站的全体人员,坐在宿舍的炕上,开学习会。李主任宣布开会,我讲了讲学习的意义,然后,让王义忠念我准备好了的**语录。然后,我要求大家谈学习体会。然后,大家背靠着自己的行李卷,望房笆,沉默……
我反复的启发、引导,李主任也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大家发言,终于有人发言了。发言的人是王义忠。他是公社培养的党的积极分子,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应该有所表现。他对照**语录说了一些大话、空话,检讨一番自己的不足,提出一些前进方向,总算打破了学习会沉闷的局面。
粮站的几个人,除了两个主任,王义忠,剩下的都是工人,能够发言的也只是两个主任和王义忠。王义忠说完了,就该两个主任了。两个主任心知肚明,学习会是给他们俩个开的;然而两个人都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弄得我束手无策。没办法,只好让王义忠再念**最新指示。一会儿,伙夫去做饭;一会儿,老郭头去答对顾客买粮……。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散会。
第一次学习会就这样结束,没有第二次。矛盾依然。
(四)王义忠入党
李、张二位主任的矛盾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清队工作进入**。特别是,公社革委会指示,让我们发展王义忠入党。
公社革委会政工组负责人把我和张主任找去,对我们说,“根据王义忠同志的个人申请,革委会考察,认为他可以发展成为**党员。政工组决定,在粮站由你们两个负责做这项工 ...
作。”
我:“我是团员,不是党员,怎么做发展党员的工作?”
负责人:“这是革委会领导定的。不是党员没关系。你不是团员吗,团员也行。”
张主任:“公社革委会说‘行’,就行!”
发展党员,首先要弄清楚他的家庭状况和社会关系。其实我和张主任的任务就是到王义忠家的所在地把这些情况调查清楚。王义忠家就在临近的马风公社。我和张主任跑了两、三天,把大队的、公社的证明材料统统拿了回来。
剩下的工作就是写材料。内容包括王义忠的思想情况、工作业绩、在文革中的表现、群众关系、外**况等等。责无旁贷,这个任务自然是由我来完成了。还有一些表格,一一填好,资料准备齐全,统统送到革委会政工组。
发展党员的重要一步,是党支部开会通过。由于粮站只有两个党员,不能成立支部,粮站和供销社是一个支部。我虽然不是党员,支部大会还是让我参加了。王义忠在公社机关各个部门的人缘较好,是公认的思想进步、有才干、有作为的,革命化的年轻干部。支部大会很顺利地得到通过。公社革委会政工组也很快批准。王义忠成为第三位**党员。
(2012年10月20日16:38:27)
(https://www.tbxsvv.cc/html/13/13730/1361499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