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大家来到官术网:http://www.3dllc.com
提供免费小说 х.neт
《韩非子》这本书虽然是法家著述,但自古帝王治国都是“阳儒阴法”,表面上尊崇孔孟,暗中却实行韩非这一套,因此但凡是想做大官的,没有人不将这书熟读百遍。郑居中自然不例外,他知道蔡京虽然没把话说明白,其实就是暗指内储说这一篇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三人成虎”,这是告诉他们,皇帝下诏招安,是阻止不了的,但招安之后呢?
只要暗中找人在各地放出谣言,说宋江投降是假,企图北上作乱是真,形势必然再次改变,如此一来,皇帝将不得不派人确定情况。如此一来,接下来汴京城内的形势就再次趋于平均,大家都有机会掌握主动,但都将不得不下更大的力气去争夺。这样一来,他蔡京站在哪边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姜不愧是老的辣,蔡京此举既帮了太子一党,又置身事外,维持了他的中立地位,可谓高明。[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郑居中心中暗骂了一句老狐狸,只得带和李邦彦、张邦昌两人离开,别做商议——此际童贯虽然掌握北方军务,但童贯手下的西军将帅之中十之**却是站在主和派这边的。他们多年来在童贯的控制下对西夏作战,无数同袍兄弟因为童贯的错误指挥战死沙场不说,有了功劳还要被童贯和他的亲信分掉很多,五年来西北一带家家户户都是孤儿寡母,漫山遍野都有来不及安葬的骸骨。他们对童贯可以说是切齿痛恨!现在汴京有人跟他们联系上了,要求他们忍一时之难,拖延北伐时间,协助汴京那边的主和派打倒童贯,只有这样,北伐才有成功的可能。
作为西北主要将领的杨可世、高世宣、种师中、王禀等将领都对此暗中支持。但是,一旦北伐开始,他们也不能为了打倒童贯,而弃手下兵卒的性命于不顾,消极怠战,因此一切问题都必须在北伐开始之前解决掉。郑居中得到西北将领们给他的密信,心中踌躇无计,委实极不甘心!眼看就要成事,只要北伐军撤回来,童贯在回汴京的路上就会被大量的弹劾奏疏砸个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可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尚有十万人马,一度逃出官军包围网的宋江,居然在这个时候上了一道降表。这打乱了他们的全盘计划,第二次北伐很可能无法阻止!
作为主和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郑居中心急如焚。
就在第二天,朝中传来消息,王黼传天子诏命,令北方的童贯、蔡攸重新集结兵马,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刘延庆为都统制,准备再度北伐。朝中主和派无可奈何,只能默认。不过郑居中、李邦彦等人也不是纸糊的,他们没有依照蔡京的主意,散布流言——这种手段虽然有效,但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使用,而且时机如果拿捏不当,也可能会适得其反。他们于第二日早朝鼓动言官上书,弹劾陈遘,理由是陈遘所创经制钱盘剥百姓,搜刮地方,导致民怨沸腾。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东南地方经过方腊一役早就民生凋零,而皇帝又重起花石纲,继续搜刮民脂民膏,这地方上的民怨能小么?陈遘担任东南七路经制使之后,所谓“比较酒务及度公家出纳钱粮,取其赢馀”,每年增加收入二百万贯,虽然也增加了平民的负担,但毕竟一般农民、城市中也多是手工业围住,涉足这些其收税领域的很少,所以这些税实际上加在了东南富家大族头上。地方上的豪族自然要反弹,现在郑居中打出这张牌,就是要让皇帝迫于官僚体系中的强大压力,贬黜陈遘。一旦陈遘遭到贬黜,那么招安宋江的事,也就危险了。
赵佶对此恨得牙痒痒,可是他却无可奈何,大宋立国以来不抑兼并,地方上的豪族势力越来越大,不断吞并地产,早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而他们的子孙有大多入朝为官,形成了一条牢不可破的利益链,如果皇帝手中没有足够的权威,是不可能动得了这些豪门大族的。赵佶刚刚解决了一个问题就立刻遇到这样强烈的反扑,心中之怒不言而喻,当场就宣布退朝,几乎是拂袖而去。
这日傍晚,几个衣着鲜亮的人进了蔡京的府邸,若有人仔细观察,便发现其中一个白面无须的,言谈举止,颇有些不阴不阳十分怪异——他正是内侍总管、检校太殿梁师成,与他一同到来的,还有当朝少师王黼,以及陪同的秘书省校书郎王昂。
对于这些人的来意,蔡京心知肚明,一个内侍代表皇帝,王黼代表主战派,而校书郎王昂——他是重合元年的状元,也正是那年,赵楷偷偷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状元,徽宗高兴之余为了避嫌,将状元的头衔“让”给了这个王昂。王昂与赵楷从此成为主仆兼好友,私交很深,他自然是代表郓王来的。赵佶让这三个人来蔡京这里,显然是告诉蔡京,现在是皇帝要求你支持郓王,如果你帮忙,一切好说,如果不帮,那对不起,你这辈子剩下的日子就在家里乖乖呆着算了。
蔡京也在考虑时下的局面。他最想搞清楚的是,北伐到底能不能成功,如果成功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从表面上看,北伐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辽国在金国的猛攻之下,已经奄奄一息,宋军这次只要步步为营,慢慢推进到燕京城下,幽燕一带很可能出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局面,所以北伐只要成行,胜算极大。但问题是,童贯这些年没少打败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而遭惨败的战例也不是没有,特别是现在大军新败,将帅不和,当真打起来,胜算还是颇有些难说。
蔡京决定再等等,因此他设宴款待了这三人之后,还是只出了一个不痛不痒的主意:找人代替陈遘,而且要让主和派的人来推荐——谁都知道东南七路经制使的位子是个烫手的山芋,一个弄不好就会激发民变,而又不能无所作为,谁上去谁倒霉。只要主和派没人肯自我牺牲,那么陈遘的位子就保住了。等陈遘成功地招安了宋江,大不了功过相抵罢了,如此一来,自然就堵住了主和派的嘴。
(https://www.tbxsvv.cc/html/12/12907/4636171.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