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大家来到官术网:http://www.3dllc.com
提供免费小说 х.neт 第十五集第7节进退失据
宣和四年,六月初。宋廷的注意力重新转到淮南,朝廷里的权臣宠臣都等着看柴孝武和宋江拼杀。当然这次他们中倒有九成是不希望柴孝武输的。因为赵佶更不希望柴孝武输掉这场仗。否则,朱勔许诺运上东京来的那块巨型花石就难以成行,而北方边境的大军也暂时没有足够的军械粮草继续发动攻势……
柴孝武花了一个月时间召集诸将在盱眙会面。他的要求也不高,涟水军趁贼军退拒淮南收复本镇,泗州厢军余部并大名府、淮阳军援军则分守淮北各要津,防止宋江大军渡淮北上。西线诸将也同意将兵力布置在真州、滁州及泗州南部各处,相互联系,防止宋江向西突围。同时,江南各路援军据守沿江各处津渡,与北路、西路诸军形成围困之势。如此一来,虽然奉命征讨宋江的官军总数也不过七八万,却能在宋江目前占据的楚州、高邮军、扬州、泗州之间编织出一张大网,把宋江大军死死关在里面。然后慢慢收紧。
而在这张网上施加力道的,自然就是柴孝武的本部兵马——六月初六,柴孝武大军渡过淮河,抵达淮河南面的盱眙镇附近驻扎,在盱眙镇的南面,有一座山,名为都梁山,两地相距约为三五十里。盱眙镇镇西官道上驻扎的卢俊义部大军和山上的李应部以此形成互为掎角之势,而盱眙镇内,还有解珍解宝的近两千人马
柴孝武就在这里与他们对峙。柴孝武分出吴玠一部人马,约两千人,单独在盱眙镇和都梁山之间扎下一座硬盘,阻隔卢、李两军的呼应。
卢俊义经过前番的那等被动局面,也不敢小觑柴孝武,尽管他手中的一万义军自始自终毫无损伤,而李应也在各地义军回军增援之后,他所部兵马从两千余人一下子暴涨到将近九千。由于都梁山的山陵环抱在盱眙镇周围,可以说成为了极好的据点。李应就在都梁山中屯粮。而卢俊义由于有山中大量屯粮的支持,也根本不急于和柴孝武作战——他的任务仅仅是稳住这盱眙镇和都梁山,等待宋江亲帅大军到来。
柴孝武在勘察完了地形之后,也发现自己误入了一个险地。背靠淮河,东有义军的重兵把守,周围又是一圈丘陵,可供大军展开的紧紧是盱眙镇周围的平地。再加上都梁山中义军的牵制,柴孝武这一将人马当真是进退无路——这也怪他太过相信自己的实力,居然没有注意到地形地势的问题,这次一下子钻进了一个兵法所谓的“围地”。自己现在进退皆难,已经十分难办,但这还不算,一旦宋江大军到来,分兵据守各个山隘、路口三面包围上来,这就是死地一个……
如果不能在数日内打破僵局,柴孝武将极有可能在这里全军覆没!
在战略上陷入被动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开始困扰柴孝武——天气。六月了,淮南的气候越来越热,已经到了盛夏季节,同时六七月间无可避免地会出现黄梅雨季。如果只是湿热,柴孝武凭借自己多年来招揽的数位军医,还能基本上避免减员,但如果在黄梅雨季到来,而他的大军又长期曝师野外,水土不服、疫病丛生的情况就几乎不可避免了。他需要更多的本地郎中和一座可以依靠的城池来驻兵,随时休整军马。
“时不我待,不知诸位将军有没有克敌的良策?”柴孝武召集关胜、吴璘、王琦、梁红玉四人议事,一上来便问道。
关胜手握长髯,道:“兄弟,关某几番搦战,那卢俊义都不应战,他手下几个头领也都坐了缩头乌龟。看来是打算坚守不出,在此地拖延我军了。关某心中也没有良策……”
当下柴孝武转眼看了看吴璘和王琦,他们两人也都皱眉不语。这“玉麒麟”卢俊义可不是一般的江湖豪客,而是熟读兵书,带过兵、打过仗的。要想赚他出营作战谈何容易?
当时正想着,梁红玉忽然道:“能不能挖个地道过去?”
柴孝武想了想,道:“不行,太费时了,等地道挖好,只怕宋江大军就到了。”
当下吴璘一派手掌,颇为无奈地道:“早知道上个月便不该容他退回来的,唉……没想到这么麻烦。”
柴孝武叹道:“这也没办法,一来他们是北方豪杰中的领袖人物,二来,我们军中四千余牢城兵几乎人人都敬重宋江等辈,若当时不放卢俊义南下,我只怕牢城兵视我为不义,反而更加麻烦。”
吴璘点点头,也知柴孝武说的是实情。不过他还真是佩服柴孝武,就算是主管一个牢城营,也搞得这般有声有色,牢城营总共有本地囚徒两三千人,这些人基本上是偷盗、斗殴伤人等轻罪,判个几年甚至几个月劳役便放了,而外地派到沧州这里来充军的,一般年月也就每年一两千罢了。可柴孝武倒好,大概是买通了方圆三五百里的各个州县,一旦本地有人闹了事要判刑充军,就优先送到牢城营去服役,美其名曰修桥铺路、巩固边防……其实这些人每天十二个时辰倒有三五个时辰在接受柴孝武的“特别训练”,什么阵列、枪棒、军械、越野行军等等。结果皇帝刚一下诏,命他自行招募本将兵马,他几个月就凑齐人数、训练完毕。
不过这中以牢城兵为主体的军队也有一个麻烦——绿林习气较重,也就是基本上都把义气看得很重,恨不得人人都拜关公做祖宗,对他柴孝武忠心不假,可这些人也很敬重宋江啊。现在要打宋江了,一个个都有些为难。只怕柴孝武冒险和宋江密谈,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现在双方谈不拢再打,却人人都不能怨怪他柴孝武了。这谈不拢,并不是他柴孝武的责任,柴孝武身为朝廷将领,有意帮助他们促成招安,已经担了极大的干系,而宋江却坚持要打,这就是宋江不仗义了——柴孝武对手下的一种亲信都头、队将,也正是这么解释的。
“哎?”吴璘忽然一拍大腿,“统制,我有一计!你听听,可不可行。”
柴孝武听得他有计谋,眼睛一亮,便让他详细说明。
(https://www.tbxsvv.cc/html/12/12907/457779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