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大家来到官术网:http://www.3dllc.com
提供免费小说 х.neт 第十四集第1节新年论战
宣和四年正月,金都统完颜杲破辽中京,辽主天祚帝逃亡至西京大同府。尽管辽国在数年的战争中失去了大片国土,损失数以十万计的大军,但辽国是没有固定都城的,一切军国大事呈报处理均以皇帝的所在地为准。而辽主常年处在四处游猎的状态下,早已形成一种定制,很难成擒。因此尽管已经蒙受了如此巨大的损失,辽国依然有一战之力。
柴孝武坐在牢城营的正堂之上,看了手中的情报,叹口气道:“耶律阿保机的子孙缺的不是战力,而是勇气罢……众位将军,我今日请你们来,就是想问问,我军兵士训练得如何?剩下的两千五百兵额现在虽然已用牢城营的人补足,此前也曾有一些训练,但毕竟太过简单——现在北伐的期限已然日渐逼近,这些人马又当如何训练。”
他召集众人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元宵节当天,童贯差人送来礼品,还写了一份亲笔信。大意是说,准备大举北伐,想要得到柴孝武的支持。他信中说,只要柴孝武答应听从他的安排,便优先把去年和今年制造出来的铠甲、神臂弓、梢炮等物供给柴孝武。
所以柴孝武把关胜、吴玠、吴璘、王琦四将,以及自己一手选拔出来的一众队将、都头叫来议事。他的意思,这一战还是要打,但关键不在于能否攻下辽人的城池,而是能否在野战之中抵挡住辽人的冲击。须知辽人铁骑仍旧是十分强悍的,他们的轻骑角弓也是麻烦得很。尽管辽人在对抗金人的时候已经产生了极深的畏敌心理,但对抗起宋国的步军还是很有心理优势的。同时,宋人是背盟争利、劳师远袭;而辽人则是背靠家国,拼死一战。这种战争自古就是必须尽量避免的——这一点,包括老将种师道就是反对的,但后来迫于皇帝和童贯的压力,不得不率军出征。
诸将都有些不解,他们都是柴孝武的亲信,也都是当日试炮的参与者,在他们看来,那种具有山崩地裂般威力的火炮,哪怕只是一门,也足够在攻城战中迅速摧垮守军的战意。而至于辽人仅存那点宝贵的铁骑,不可能首先选择攻击他们这支沧州军马的,因为不管在谁看来,真正有威胁的都是种师道手中的西军精锐,以及坐镇后方的童贯亲军——胜捷军。
可柴孝武现在却明明白白说自己不准备攻城,而以抵抗辽人铁骑为第一要务。柴孝武见他们都不大明白,便道:“不管我军的装备如何精良,都须得依赖于精兵去使用。我军中之兵除了自西北调配的近一千人马,都不曾与外虏作战。纵然我等再如何严加训练,也不能与战场上的镔铁与鲜血相比。”
关胜算是明白他的意思了,不觉手扶长髯,道:“原来主将是有意借此机会,以实战训练士卒?”
吴玠道:“只是,我军中大半都是不曾上过战场之人,如此未免有不小的风险——就算是胜了,只怕折损也不小罢。”
柴孝武叹道:“此事,便听我的罢。若是一支军马缺了血性,而依赖上了器具,纵然一时战绩辉煌,迟早也会沦落为……唉,你们看看时下河北的这些人马,便知道了罢。”
吴玠和吴璘两兄弟同时点了下头,他们两个都是西北长大的。西军是什么样的战斗力他们是知道的——而这战斗力是如何养成的,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事:西军子弟世代为大宋守边,平均年龄只有三四十岁,以至西北边境家家户户都有孤儿寡母。这样一代又一代在边境异族厮杀,自然就会养成能战敢战的血性。而像河北这里,军备松弛、人无战心,根本就不堪一用。吴璘道:“嗯,好罢,那我们今后专一训练克制骑兵之法。”
吴玠也道:“辽人的重骑擅长冲击,自大宋开国以来,不知交战多少次,我大宋军阵总是被辽人击败。辽人惯常以轻骑骑射袭扰、铁骑冲阵,往往得手。我以为,原因有三。其一,我大宋军马,勇气不足,少了敢于拼杀的材士。再加上立国之后,长年以囚徒入军,厢军如同徒隶,到了今年,童贯、高俅内外相逼,驱使禁军有如奴仆。因此我大宋官军气虚已久。其二,大宋军阵之中,长久以来缺乏马匹,即便京城上四军的马军之中也往往也只能凑到不足半数。如此一来,我大军纵然击败了那些异族的骑兵,我马军兵少无力追杀,常是溃而不灭,如此一来伤不了虏军的根本,纵然百战百胜,胜负依然难料。其三,我官军军阵,一贯以六七成人马配备弓弩,当面贼军铁骑冲过来时,阵列薄弱,回旋之地局促,一冲即破。”
柴孝武道:“吴玠将军分析得大为有理,不知能否设法克制?”
吴玠道:“我们这一将人马虽则不是朝廷精锐,但有一条,不是朝廷人马所能相比——因为我军中之人,有半数是牢城营中的义士,他们几年来深受将军的恩德,均思报效。这些人若是能善加利用,定能成为‘死士’。”
“对!”只听一人响应道,“当年某在家乡被人陷害,失了家中宅地,被刺配到此。本以为必死,若不是将军派人在州府中打点照拂,末将哪有命到这沧州?更不必说今日还能立下战功,封得官身!”
“对对,我等甘愿生死相从!”
柴孝武认得他们几个队将、都头,都是当年柴孝武初到沧州的时候救下的。柴孝武当时在各州都安插了人手,只要各地判下了哪个地方上的义士刺配到沧州。他都从中打点,能免于刺字的便免了,能少用刑的,也就少用,沿途也派人接应,免得被人来个“暴病”而死。后来在牢城营中最得力、最重义气的也正是他们几个。
柴孝武道:“诸位,柴某花费心力去营救诸位,也不是没有私心的……但我现在还是想告诉各位,若你们肯跟着我,将来立国海外,称藩于大宋之日,必定厚待。”
却听吴玠在坐中叹了口气,垂首道:“主将,只怕我们兄弟二人自幼生长于西北,难以忍受海外水土。”
柴孝武听了,笑了笑,知道吴玠还是不认同他的立国之策。
(https://www.tbxsvv.cc/html/12/12907/4577779.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