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小管营 > 第十一集第3节 对饮敌酋

?    欢迎大家来到官术网:http://www.3dllc.com

    提供免费小说    х.neт            第十一集第3节对饮敌酋

    由于是抓住了方腊这等大事,柴孝武又有心透露出去,好让某些人死心,因此这消息不免传得很快,这天童贯得到柴孝武的请帖之前,其实便已经知道方腊被擒的消息,只是他身为总帅又被柴孝武拿住了把柄,就算直接出面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而辛兴宗等虽然眼红得很,恰恰又都在等童贯的默许。这时童贯还没有吭气儿,他们自然也不敢乱来。

    于是,这天早上童贯就第一个到了柴孝武的营中。柴孝武料到他会过来谈判,所以也很干脆地做出了“让步”,柴孝武因本部人马损失较大,兵马已疲先一步押解方腊回京,而童贯则继续履行他主帅的“职责”,剿灭剩下的贼人……

    柴孝武答应方腊要向皇帝进言,却没说过保证别人不会乱来,他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早日把方腊送到东京,然后方腊要说什么,自己只管帮帮腔便是了。他和童贯达成了协议,这才打发钟小烟回去,转告方腊所封的丞相方肥,告诉他坚守勿动,只要坚守险要之地,就凭童贯那厮,攻下帮源洞的可能性简直没有。

    他一面在前营招待众将,一面已让王琦指挥士卒,秘密收拾行装。等一众将官散去之后,本军人马便立即开拔。

    经过几次作战,柴孝武本来有两千五百人,因为几次作战战死、重伤的不少,再加上都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作战,水土不服,减员超过了五百。这次回军倒有三四百个是走不了路的伤病之人,因此每天行军实在不快,从睦州回京城,要先转到杭州,然后走运河。只要上了运河。用车船运送,半个月内,便能回到京城。

    这日,柴孝武率军终于到了杭州城外,船已经准备好,次日一早便可上路。柴孝武紧张了一路,都在怕沿路的方腊余党出来劫囚。此刻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新人杭州知州知道柴孝武任务重大不容有失,也应柴孝武之请,派了两千乡勇帮柴孝武在夜间巡哨。大军开过了伙,天色已经黑了,柴孝武便自己坐在帐中看书。少时,关胜带了方腊,来当他帐前:“方腊,你进去罢。”

    方腊却没有依言进帐,而是朝关胜道:“关兄弟,你的刀法是有破绽的。”

    关胜道:“这刀法,乃是祖传的春秋刀法,有何破绽?”他虽然愿不信的,可他素知这方腊在江湖上已是数一数二的高手,他既然开口说刀法有破绽,多半错不了。

    方腊道:“你这祖传的刀法,一代代流传下来,自然厉害。然而这毕竟是你先祖所创的刀法,不是你关胜自己的。昔日关云长用此刀法,威震天下,何等英雄,本座已无缘得见。然而只看关兄弟当日一刀,看似劲力雄厚、刀式迅捷凌厉,实则徒具其形,未得刀法三昧。”

    关胜心中一凛,他自问练这刀法也有十年苦工,虽然在沧州牢城中被关了四年,不曾再摸过刀,但也不至于就变成了徒具其形罢?他道:“徒具其形?此话怎讲。”

    方腊道:“天下一概武功讲究的不过是‘自如’二字罢了。倘若你学了一套刀法,练到最后也不曾做到‘从心所欲’,如何能算得上顶尖的境界?再好的刀法到了你手上也发挥不出威力。”

    关胜心中一动,知他所说不错。正如自己在牢中时,把自己打小就熟练的太祖长拳自行演化,形成了一套自己适合自己的拳路。一开始它是太祖长拳,到后来连着连着,便不像是太祖长拳了。但自己近来越是练起它时,却又渐渐觉得这自创的拳法中一招一式都有原型的影子,跳不出去――近来也颇为苦恼。他不禁便问道:“从心所欲?这又何解?”

    方腊道:“孔圣曾经言道:从心所欲不逾矩――也便是说,你今日所学便如一个樊笼,你若发现这樊笼,便是第一层境地。而后你若能渐渐越出这樊笼,自由自在,不受起拘束是为第二种境界。然而这还不算最妙。当你渐渐悟出了所学的之精髓奥旨所在,便又可发觉那樊笼其实无处不在,不过这时你满眼所见,天地完事皆在笼中,便可真正做到‘从心所欲’。”

    关胜闻言,不禁点了点头,明白他所说的道理――然而他心中却又有些糊涂起来:“你告诉我这些,做什么?”

    方腊道:“我的孩儿不爱习武,有没有别的徒儿,便想将自己的这点心得,告诉一个可以造就的人罢了。”

    柴孝武这几日每日都约方腊下棋,一则趁这一代豪杰未死,从他口中打听一些江湖上的事,聊一聊天下的人物,二则也是为了防备有人过来劫囚,万一被劫走了,可就麻烦之极――他得看着点方腊,看方腊的情绪有无波动,免得有人混进来,与方腊暗通消息。

    方腊佩服柴孝武的智计,尽管柴孝武的棋艺可以称得上是一塌糊涂,却也毫不在意、乐得奉陪,一来二去,这一长一幼的两个倒像是成了忘年之交。这是柴孝武在里面听了方腊对武艺的一番理解,便让二人入内,笑道“我闻人有三重境界,倒和方先生所言的武学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方腊道:“我这也是从孔圣的言语中悟出来的,不算是独创,却不知柴兄弟有何高见?”

    柴孝武道:“这第一重,是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方腊拿铁枷在桌案上轻轻一磕,哈哈笑道:“好,天涯有路,樊笼初见,雄心勃勃欲极目之所及。不错。”

    柴孝武又道:“第二重境界,唤作: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方腊道:“柳永词。好,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日不见兮,如隔三月。可见淫浸此道至深,求索至诚,渐渐已能自成一家。”

    柴孝武接着道:“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错,不错。只此一句,可算得上千古一绝,不可再有!”方腊呵呵一笑,“此时若能浮一大白,便好得很了!”

    柴孝武道:“关胜哥哥,替方先生打开枷锁罢。我酒量虽然不济,也陪他吃两杯。”

    关胜吃了一惊:“这如何使得?”

    柴孝武道:“方先生的心中已给自己上了枷锁,那肩上的重物用不用都是一般无二。”

(https://www.tbxsvv.cc/html/12/12907/4577753.html)


1秒记住官术网网:www.tbxsw.com.tbxsvv.cc.tbxsvv.cc